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阅读:1642 2021-03-15
标签:
作品赏析
高一作品赏析
遗失在尘世中的梦——评话剧《雷雨》的美学风格(作品赏析)
与电影相比,我总是感觉话剧没有办法能够让我安静下来,细细品味两个小时。因为,我总是感觉话剧过于简单,但是,《雷雨》则完全颠覆了话剧再我脑海里的印象。在这部话剧中,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所营造的戏剧美学氛围,如刀刃一般在我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一部优秀的剧作之所以能够吸引我们,首先它必须是一个成功的故事,而故事的成功则得益于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雷雨》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社会。剧作家曹禺先生在话剧《雷雨》的创作中完全运用了三一律的戏剧创作原则,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家庭传统伦常的矛盾,以及特定时期的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于是悲剧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当然,一个吸引观众的故事情节,它又是充满矛盾冲突的。在话剧《雷雨》中,作者重点表现了人物性格之间的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而这种冲突是通过剧情来展开的。巧妙的情节能使剧情的发展和结局(即冲突的展开和解决)出人意料,难以推测,观众不能轻易见底。开头就让观众猜透结局的戏,是极其乏味的。在《雷雨》中,四凤进了周公馆,侍萍所极不愿看到的事情,偏偏发生了,而四凤又偏偏被周家少爷——她的同母异父的哥哥所玩弄,落入她母亲同样的命运。这就是一个“结”。正是这个结,把鲁家和周家两代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展现出来了。解这个结,是在第四幕悲剧高潮之中,当有着血缘关系以及乱伦的性爱关系的两个家庭成员聚集一起的时候,由向周萍复仇的繁漪和处于尴尬地位的周朴园给捅开了。这样的“结”和“解”构思得很巧妙,曹禺自己有这样的说明:“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明明是巧合,又要人看戏时觉不出巧合,这就要写出生活逻辑的依据以及人物性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必然性来。”而曹禺口中的“巧合”,不正是话剧中吸引观众的戏剧冲突么?然后,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是又一特色。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如何使复杂的人物关系,激烈的矛盾冲突得到集中呈现呢,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和过去交织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戏里有戏,显隐交织。很多人物之间都有双重关系——周朴园与鲁侍萍既同居又是主仆关系,周朴园与鲁大海既是父子又是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周萍与鲁大海既是兄弟又是资本家少爷与工人的关系,周萍与四凤既是兄妹又是恋人、又是少爷与女仆的关系等等。复杂的关系使剧情紧凑,巧妙的安排使得故事在时间、地点高度集中,剧中矛盾冲突集中、紧张。使得剧情显得紧凑丰富又显得扑溯迷离,起伏跌宕,吸引读者,扣人心弦。
当然,语言作为话剧表演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在话剧《雷雨》中,创作者对于语言的驾驭是十分成功的。角色之间的对话个性化是这个剧本的突出特点。《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所变化。总体看来,周朴园说话盛气凌人,侍萍说话抑郁平缓,鲁大海说话直截了当。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比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周朴园由未认出侍萍打听30年前梅小姐的情况,到认出侍萍始而惊愕,继而威吓,进而以钱封口, “痛痛快快地,你要多少钱吧”“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负担”,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用词和语气前后有很大的变化,充分显示出当侍萍已死去不再威胁他的地位、声誉时,他可以不忘掉她,一旦侍萍站在面前,他的资本家的本来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他对当年侍萍的怀念都服从于作为资本家的他的利益了。侍萍悲愤地说: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
然而,话剧《雷雨》能够吸引观众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功的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在该剧中,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格并不单一,在短短四幕剧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至。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封建、专制、伪善的家长——周朴园;纯洁、善良的青年——周冲;本性热情,渴望自由而又饱受压抑和摧残,但最终被畸形的爱毁掉理智的女性——周繁漪;被罪孽感缠绕无法自拔而又在不觉中陷入新的罪孽的公子哥——周萍。可以说,剧中的每个人物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雷雨》里最成功的性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不属于男子,而属于妇女,特别是作者对于周繁漪的塑造,不可不说作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周繁漪是其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她的本性热情,追求思想解放;她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气息的女性,面对周朴园盛气凌人的“你应该……”以及他强加给繁漪的与外界交往的限制,繁漪再也忍受不了这样年复一年的精神折磨。于是她疯狂的追求自己个性的自由和爱的权利,特别是周萍的出现给了她一丝希望,她义无反顾地与她名义上的儿子坠入了爱河,自从同周萍在一起,蘩漪才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从此,她能够向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倾诉自己的抑郁和痛苦,表达自己的欢乐与幸福。尽管她与周萍的爱情生活是在一种极不舒畅的环境中,不能充分享受他们应有的爱情生活,然而她满足了.这份情感支持着她活下去。但当她发现周萍所爱的是四凤,周萍已经铁了心要和她断绝这种畸形的关系时,她先是诘责,然后哀求,挽留,希望周萍不要“看见了新的世界里,就一个人跑。”她甚至放弃尊严,但当她发现周萍和周朴园一样的伪善,冷酷,自私时,她绝望了。她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心中的愤恨促使她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关系,并发出“被周家父子两代人玩弄”这样痛苦的话,当亲眼看到自己的所爱的周萍自杀,儿子周冲也被电死以后,繁漪的精神彻底的崩溃,进而发疯。周繁漪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和她生活的年代造成的,在命运面前,她成为了命运的奴隶。
展开全文阅读
此外,话剧《雷雨》中的潜台词非常巧妙。所谓潜台词,简单说来,就是指人物的台词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以外,还包含有深一层的意义。而这深一层的意义才是人物所要表达的真意和实质。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话里有话,一语双关”就接近这个意思。而在该剧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潜台词,不可谓不精彩。 比如,当周萍打了不认识的亲弟弟鲁大海一记耳光时,侍萍说:“萍,萍,你凭什么打他……”这里利用“萍””与“凭”的谐音表达了母子之间的复杂感情。其潜在的意义是:“他是你的弟弟呀,你怎么能打他?你这样哪像我的儿子!”又如,周朴园迫使周萍向他名义上的后母、实际上的情妇下跪求她喝药时,繁漪急促地说:“我喝,我现在喝!”喝完,“哦”的一声哭着跑了下去。这里的潜台词,把喝下人生的苦药那种无可奈何、极其痛苦和愤恨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诸如此类的潜台词在该剧中还有许多处,可见,这些潜台词既增加了观赏性,更多的则是留给观众耐人寻味的思考。
《雷雨》是一个剧名,但其不止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而且又指出剧中人物如同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希望冲破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在结束第三幕结束之处,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预示着中国将会有一场大的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一个成功的剧本,就必然会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雷雨》的表现上充分体现了戏剧冲突的重要性,再加上对于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和戏剧语言的成功驾驭,就突出了主题,顺利的表达了需要。《雷雨》无论是对于我们当前的戏剧创作还是戏剧观念都有着深刻的启示。《雷雨》是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这部剧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是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这就足可证明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标签:
作品赏析
高一作品赏析
遗失在尘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1高考语文难点解析——标点符号使用要点
下一篇:
试析《雷雨》中的西方文化元素(作品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