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519  2021-03-25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2021学年统编必修(下)《谏逐客书》优秀导学案设计
 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抓住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李斯的这篇奏书的说理艺术,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会顺情入机,动言中务,入情入理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学习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课文预习案(任务一)

      一、作者介绍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史记》

      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现存《谏逐客书》、《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以前者最为著名。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二、题目解说

      题目:“谏……书”

      谏: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

      书:上书,古代臣向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上行公文的范本。作为一篇不足千字(800多)的短文,流传2000余年,实在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说理文字。

      三、文体知识

      “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作书信、文件讲,说明写给谁。如“报……书”、(司马迁《报任安书》);“与……书”(吴均《与朱元思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上……书”(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答……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

      另一种是动词,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记斗鸡玩赌者的故事”的意思。

      六、写作背景

      公元前238年,地处秦国东邻的韩国,因忧患秦国吞并六国,故派水工郑国入秦,借为秦国筑渠兴修水利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阻止秦国东征。郑国阴谋败露,秦国宗室大臣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客卿。

      秦始皇在公元前237年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有名的《谏逐客书》劝阻秦王。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派人将李斯追回,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官),并下令废除逐客令。

      四、写作背景

      公元前238年,地处秦国东邻的韩国,因忧患秦国吞并六国,故派水工郑国入秦,借为秦国筑渠兴修水利以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阻止秦国东征。郑国阴谋败露,秦国宗室大臣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客卿。

      秦始皇在公元前237年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被逐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有名的《谏逐客书》劝阻秦王。秦王采纳了他的意见,立即派人将李斯追回,任命为廷尉(最高司法官),并下令废除逐客令。

      五、资料链接

      1.师从荀子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2.名利人生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赵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语言建构与运用(任务二)

      1.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展开全文阅读
      (制作文言基础知识卡片,讨论合作完成)

      2.教师展示学生制作的文言基础知识卡片,教师重点点拨。

      卡片一:通假字

      昔缪公求士。                 “缪”通“穆”

      遂散六国之从。               “从”同“纵”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内”,同“纳”

      而陛下说之。                 “说”同“悦”

      西蜀丹青不为采。             “采”同“彩”

      卡片二:词类活用

      (1)至今治强                   形作名,安定

      (2)西取由余于戎               名作状,向西

      (3)西并巴蜀                   名作状,向西

      (4)使之西面事秦               名作状,向西

      (5)使之西面事秦               名作动,侍奉

      (6)蚕食诸侯                   名作状,像蚕一样

      (7)娱心意、说耳目者           使动,使……娱乐

      (8)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 使动,使……愉快

      (9)故能明其德                 使动,使……德明

      (10)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动,使……完成事业

      (11)强公室                    使动,使……强大

      卡片三:重点字词的含义

      (1)窃以为过矣                     私下

      (2)窃以为过矣                     过错

      (3)移风易俗                       改变

      (4)举地千里                       占领

      (5)拔三川之地                     攻取

      (6)包九夷                         吞并

      (7)制鄢、郢                       控制

      (8)遂散六国之从                   瓦解

      (9)功施到今                       延续

      (10)杜私门                        贵族豪门

      (1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假设

      (1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拒绝

      (1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获得

      (14)服太阿之剑                    佩戴

      (15)树灵鼍鼓                      陈设

      (16)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取用

      (17)退弹筝而取韶虞                摒弃

      (18)非秦者去                      离开

      (19)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方法


展开余文
      (20)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排斥

      (21)故能成其大                    形成

      (2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借给

      (23)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赠送

      (24)今逐客以资敌国                来,表目的

      (25)不可得也                      实现

      卡片四:特殊句式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                状语后置,东于宛得百里奚

      ②遂霸西戎                      省略句“于”“遂霸于西戎”

      ③国以富强                      省略句“之”“国以之富强”

      ④百姓乐用                      被动句,乐于被用

      ⑤东据成皋之险                  定语后置,“险之成皋”

      ⑥江南金锡不为用                被动句,“不被用”

      ⑦西取由余于戎                  定语后置,“西于戎取由余”

      八、合作探究

      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点拨:向使,倘若,假如;却,拒绝;内,通假字,接纳;疏,疏远。

      翻译: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②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点拨:然则,既然这样;所重者、所轻者,所看重的、所轻视的方面;所以,用来……的;海内,天下;术,方法。

      翻译: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③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点拨:资,资助;益,增加、充实;内、外,作状语;“于”,状语后置标志,“于诸侯树怨”。

      翻译: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九、课堂练习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答案:

      (1)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

      (2)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

      十、拓展提高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

      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答案:B(本文中“六国”不包括郑、卫)

      思维提升与发展(任务三)

      一、整体把握

      学生活动设计一:

      1 .大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

      2.同学间交流,解决疑难字词,强化记忆。

      3.结合课下注释熟练地翻译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学生活动设计二:

      总观全文,李斯是如何一步步做到使秦王政放弃逐客令的?梳理文章的论辩思路。

      1.谏书观点:逐客为过

      2.史实论证:客卿有功

      3.类比论证:重物轻人

      4.归纳论证:逐客利害

      5.总结分析,逐客亡国

      学生活动设计三:

      分析李斯的论辩思路及论证技巧,体会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浑的论辩之风。

      学生标画出有关论点、论据、提示作者态度、语气的字词或句子。

      具体分析:

      1.第一段:开门见山地表明观点,指出逐客是错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语气谦和,切合日理万机的秦王的性格。

      2.李斯是如何铺陈四代秦君重用客卿富国的史实的?结果如何?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态度:

      “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论证方法:

      史实论证,感叹强调与反面假设。

      3.朗读思考,第二段的结论句是什么?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分析:

      用重物与轻人作类比,列举事实说明爱异国物、逐外国人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

      4.李斯是如何论述秦王政重物轻人的?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②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

      必出于秦然后可……

      ③弃秦乐取郑卫之乐……若是者何也?

      态度: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小结论证思路:


展开余文
      用异国物(客观事实与反面假设)

      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用人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

      举出大量事实,说明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应为。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5.第三段理论概括,归纳论证: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正面:天道与圣王的做法

      反正:秦国目前的做法

      指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6.第四段,李斯是如何得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结论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论证方法:正面:士愿忠秦国

      反面:逐客秦危

      二、问题探究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利: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时时处处始终针对秦王意欲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心理,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句句都可使秦王怦然心动。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学完这篇奏疏,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交流一下。

      ①一是善于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应该抱的态度。如文中写到:“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取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

      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

      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②气势奔放,文采斐然。

      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

      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

      审美鉴赏与创造(任务四)

      新高考下作文的审美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强调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艺术和美的追求。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刚需。

      同时,“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四大学科素养之一。2019年江苏卷“物各有性,共存相生”,2019年上海卷“中国味”,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韧性”,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江苏卷“语言”,2017年北京卷“说纽带”,这些试题无不在考查考生的审美情趣,无不在培养考生的审美情趣。

      一、作文“审美情趣”之自然之美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对于大自然,我们人类应该是敬畏的、崇拜的,更应该有超脱于实用的情怀,即将其上升为一种审美境界。在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感叹、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感悟和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豪情之中,自然山水在人们的心中逐渐由伦理道德的对象化走向审美。所以考生的文章应该呈现出敬畏自然、欣赏自然、融入自然等审美情趣。

      如2019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元和年间的自述》之片段——

      这一年的西山给了我别样的感受。这座山正对着法华寺西亭,从亭子里眺望,其巍峨奇异直入眼帘。我带着仆人一路披荆斩棘攀爬了大半天终于到达了山顶。

      从山顶向下望,山下的一切变得渺小,四面青山白水萦绕,如同挂在眼前的山水画。此境绝美,人间的烦心事在这里不值一提。我随意地坐下,闭上眼睛,吐纳着山顶的空气,只觉此境辽阔浩渺。我内心难得悠然,只觉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了一体。

      西山之游在我心间萦绕,也让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世间行走,要选择性地融合,因为只有懂得融合,人生方能进退从容!

      永州这个地方第一次让我觉得亲切,我决定把西山这座奇山推介给世人。文章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始得西山宴游记》。

      【解读】

      考生取柳宗元被贬永州这一历史典故为材,并对其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对西山环境的描述及对“我”的内心变化的展现,既揭示了“物各有性,共存相生”的主题,又突出了美景育人、美景化人的自然之美丽,彰显出浓厚的“天人合一”之审美情趣。

      【误区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运用此法来欣赏自然之美时,在内容上可赞美自然、可敬畏自然,亦可表达致力于保护自然之心志,所以考生应选好切入点,切忌将文章写成了一锅粥。而在表达上,应多运用抒情句与议论句,切忌语言苍白无力。

      二、作文“审美情趣”之艺术之美

      艺术之美是指艺术作品之美,它是人类审美的对象之一,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感情、审美理想与生活美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艺术之美种类繁多,存在于一切种类、样式的艺术作品中:造型艺术作品如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表演艺术作品如音乐、舞蹈;综合艺术作品如戏剧、电影、电视剧;语言艺术作品如戏剧、小说、小品等。将对艺术之美的欣赏融入文章中去,既能体现考生的文化底蕴,又能彰显考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如2019年北京卷优秀作文《文明的韧性》之片段——

      文明的韧性就是对文学艺术的坚守。曾几何时,秦始皇为了堵天下悠悠之ロ,大开杀戒,实行焚书坑儒。战国时期生机勃勃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消失了,文化事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整个秦代几乎没有产生一个杰出的作家和一部杰出的作品。文学艺术虽然惨遭腰斩,但并没有因此被断绝。李斯的《谏逐客书》脱颖而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也传承了下来。

      文明的韧性如韧带,具有弹性。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張被汉武帝采用,但这种打压式的排挤,却让文学更加繁荣。这是因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一代史官司马迁被打压,最终却写出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的文学突破正是文明韧性的传奇表现。

      宋代文学艺术大师,一代文豪苏轼的经历,更是表明文明的韧性对压迫力具有反向力。苏轼一生被贬多次,但每一次他都做到了“何妨吟啸且徐行”,最终“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时“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乌台诗案”他被贬黄州,却写出了不朽名篇《赤壁赋》。被贬惠州时,他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后来被贬儋州,他又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把被贬当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而这也恰恰是他平生功业之所在。如此豁达、乐观的情怀,把文学的魅力、文明的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解读】

      本文选材视角可谓独特,当大多数考生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文明的韧性时,本文作者却从文学艺术的角度阐述文明的韧性。考生通过对《谏逐客书》《吕氏春秋》《史记》《赤壁赋》等作品的写作背景及意义的阐释,表现了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正是文明的韧性的具体体现这一主题,彰显了考生独特的审美情趣。

      【误区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运用此法时一定要对所要鉴赏的文学作品有新颖的、足够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鉴赏的角度新颖,切忌只转述文学作品内容而无审美鉴赏。

      三、作文“审美情趣”之社会之美

      “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就是一种社会之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人有德而立、国有德而兴的基础。所以考生应该发现、展现社会之美,从而使文章处处彰显时代正能量。

      如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优秀作文《劳动铸就中国梦》之片段——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纵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0年,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劳动,最深刻的变化就成于劳动,最实在的成功就归于劳动。

      时代楷模、“当代愚公”黄大发,在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因严重缺水导致的贫困状况下,从20世纪60年代起,带领草王坝村群众,历时30余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了一条长达9400米的“生命渠”,从而使闭塞的贫困村打开了脱贫致富之门。如果黄大发和乡亲们没有人生最朴实的底色——坚忍顽强的劳动精神,他们能战胜贫困,消灭贫困,在悬崖峭壁间创造奇迹,打赢这场艰苦的脱贫攻坚战,走出一条致富之路吗?

      全国劳动模范、华西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吴仁宝,带领村民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艰辛劳动,使华西村由一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人均存款超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实现了从农业样板村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再到农村现代化的一次次跨越;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金印,扎根农村基层,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治水开洞,修筑大坝水库,营造良田,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使荒山野沟变成米粮川的不凡业绩……

      劳动铸就中国梦!他们,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甘于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的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砖一瓦砌成的,而劳动者正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关键人物。

      【解读】

      考生选取了黄大发、吴宝仁、吴金印三则充满正能量的人物素材,通过对他们带领百姓致富的故事的阐述,高度讴歌了他们的劳动精神,突出了他们为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可贵的是,考生又指出,他们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甘于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的代表,巧妙运用了以点带面之法展现社会之美。

      【误区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运用此法时,应该精选素材,最好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素材,切忌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同时,在表现手法上,考生要善于运用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等手法,切忌平铺直叙。

      四、作文“审美情趣”之人性之美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之美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质,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拥有人性之美是一个人立于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考生发现、讴歌人性之美就是要具体讴歌爱国、感恩、坚强、宽容、奉献、担当、实干、敬业等优秀的个人品质。

      如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优秀作文《致百年功勋人物杜富国的一封信》之片段——

      很多年前,某个沉闷的下午,沉迷于网络世界的我突然被桌面弹出的新闻吓了一跳。看了这则新闻,我才知道,在我认为安静和平的世界里,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守护着这个世界。哪怕过去了这么多年,我都无法忘记自己看完那新闻后的心情,除了震惊和感动,我更多的是羞愧。

      “你退后,让我来!”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背后,不知隐藏了多少大爱。在炸弹爆炸的瞬间,在您推开战友的刹那间,在那短短的几秒钟里,您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未來、自己的生命。看到您浑身是血地躺在医院里,很多人都为您担心。再后来,当我们听到您伤情基本平稳时,都默默地松了一ロ气——幸好,您还在。而哪怕失去了双眼和双手,您依旧顽强地面对生活。您的这份坚强是激励我一路前行的力量。

      再后来,有人说您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男儿,是用生命担当时代使命的英雄战士。或许,您不知道您在我的世界里,担当了多么崇高的角色——是您让我明白在这个看似岁月静好的世界里,还有千千万万像您一样的战士为了守卫和平负重前行;是您为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以至于在后来的这些年里,我在学校认真学习,工作后勤勤恳恳、从不懈怠,因为我也想像您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真正的“战士”。

      我曾听过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那就是“都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能将祖国的嘱托、人民的安危牢记在心,能够用铮铮铁骨铸就固若金汤的守卫之城”。此刻,我又想起了您,想起了千千万万像您一样始终奔赴在最危险的地方,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祖国、人民的可敬可爱的战士们。

      【解读】

      考生精选杜富国这一则热点人物素材,通过对自己心路历程的描述,侧面表现了杜富国之精神对我的深刻影响,从而高度讴歌了杜富国爱岗敬业、甘于牺牲的人性之美。同时,文章多处运用议论句与抒情句,增强了抒情效果。

      【误区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运用此法时,所选的素材可以是以一则素材突出某一人性之美,也可以是在某一人性之美统摄下的一类素材。同时,考生对素材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解读,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切忌文章内容杂乱无章,解读思路混乱。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任务五)

      秦汉散文

      1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2、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3、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4、“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5、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2021学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谏逐客书》自主学习任务单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下一篇:《谏逐客书》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