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687  2021-03-25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必修下册《谏逐客书》优秀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句的意思。

      2. 学习本文开门见山,围绕中心论点选材,突出表现论点的方法。

      3. 探究李斯上书成功劝谏的原因。

      自主学习案

      李斯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人 。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奉命与丞相王绾等议定“皇帝”之号。后任丞相,多次随始皇帝巡行。反对淳于越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始皇帝死后,与赵高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劝二世更为法律,行“督责之术”,加强君权。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 

      李斯小故事

      一、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

      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作管理文书的小官。看到公署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

      后来,李斯又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里,更不用担心人或狗的惊扰。 

      感叹到: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

      贵贱穷通,“在所自处”—李斯的人生观

      于是,李斯就去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事都已衰弱,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便向西来到秦国,便向西来到秦国,先在丞相吕不韦手下作门客,取得吕的信任后,当了秦王的侍卫。

      二、牵犬东门,岂可得乎?

      二世二年(B.C 208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背景介绍:李斯因何谏逐客?

      表面原因: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

      深层原因:由于秦国变法,按功劳封赏,使秦国宗室失去了权力和利益,他们这些人为了重新获得权力,想让秦王驱逐这些客卿,从而把他们拥有的权力重新抓到自己手中。

      解  题

      谏:下对上进行劝诫的用语。  

      书:上书,古代臣向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重点字词

      缪mù    蹇jiǎn   施 yì

      穰rǎng   鄢 yān   郢 yǐng

      皋gāo    鼍tuó    赍jī

      瓮wèng   髀 bì    駃騠jué tí

      合作探究案

      通假字

      ①遂散六国之从     从,同“纵”,合纵。

      ②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内,同“纳”。

      ③而陛下说之,何也?     说,同“悦”。

      ④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择,同“释”,舍弃。

      ⑤藉寇兵而赍盗粮        藉,同“借”,借给。

      词类活用

      ①强公室,杜私门   使动,使……强大

      ②西取由余于戎   名作状语,向西

      ③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名作状,向西,向北,向南


展开全文阅读
      ④使之西面事秦    名作状,向西

      ⑤使之西面事秦    名词作动词,侍奉

      ⑥蚕食诸侯    名作状,像蚕一样

      ⑦娱心意,说耳目者   使动,使……娱乐

      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使动,使……愉快

      ⑨故能明其德   使动,使德明

      ⑩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动,使……完成事业

      重点实虚词

      窃以为过矣     私下

      窃以为过矣     过错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方法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排斥

      故能成其大     形成,实现

      举地千里     占领

      拔三川之地      攻取

      包九夷     吞并

      制鄢、郢    控制

      遂散六国之从     瓦解

      功施到今     延续

      杜私门     杜,堵塞、封闭。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从前假使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拒绝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获得

      特殊句式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

      ②遂霸西戎:省略句,省略“于”

      ③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省略句,省略“之”

      ④百姓乐用:被动句,“乐于被用”

      ⑤东据成皋之险:定语后置

      ⑥江南金锡不为用:被动句

      ⑦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

      翻译下列句子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宝:宝贝

      B. 遂散六国之从   从:同“纵”,特指合纵

      C.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所以:表凭借,用来……的办法

      D. 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成就霸业

      答案: A  解析:A项,宝:名词活用作动词,当作宝贝。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B. 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损民以益仇

      C. 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D. 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案: A  解析:A项,表转折,却/表并列,无实义;B项,连词,相当于“来”;C项,介词,相当于“于”;D项,副词,竟然。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 “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

      C. “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答案: B  解析:“三王,指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嬴政”错误,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         ,          。”

      (2)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        。”

      (3)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                    。”

      (4)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作者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            ,            ”这样的不良印象。

      (1)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2)臣闻吏议逐客 窃以为过矣

      (3)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4)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必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必修下册《谏逐客书》优秀教学设计
下一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谏逐客书》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