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205  2021-04-0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阿Q正传(节选)》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文学常识。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把握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

    3.解读阿Q的人物形象。

    4.领悟课文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5.理解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情感目标

    6.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敢于正视人性的弱点,不断地提高完善自我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旨。

     2.认识阿Q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如何运用生动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1. 补充一些诸如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小说的动机和时代、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等背景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 处理好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三者在小说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指导学生阅读鉴赏小说时,应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因为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从环境入手,分析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

  3. 通过归纳主题思想,感知人物的典型意义、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了解作者的主观态度和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及巨大的艺术价值。

  4. 通过阿Q人物形象的分析提高学生鉴赏描写人物的技巧,学习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鲁迅的名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4、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师问:这些句子是谁写的?

生答:鲁迅

师答:对,这些家喻户晓的句子就是鲁迅写的。其中有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是对孔乙己的哀叹,也是对祥林嫂的哀叹,更是对今天这课文的主人公阿Q的哀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阿Q正传》,看看鲁迅是如何哀叹阿Q的。

二、作者介绍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

三、阿Q明星档案

名人:阿Q

年龄:三十出头

籍贯:不详

身份地位: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工作:打零工

外形特征:头上有癞疮疤

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生平最得意的事:欺负小尼姑

生平最恼火的事:1、向吴妈求爱,被拒

2、让小D抢了饭碗

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进过城并看过杀头

最受人欢迎的时候:从城里带东西回来的日子

生前最后一句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口头禅:妈妈的

四、解读写作背景

《阿Q正传》发表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载《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小说共九章。鲁迅自述:创作本篇“实不以滑稽或哀矜为目的”,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 。

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阿Q的命运的描写,着重揭示了由于长期的屈辱地位和统治阶级思想的毒害而造成的精神胜利法这种不能正视现实的性格特征。作品把这种变态性格和心理,作为当时大多数国民具有的精神弱点加以暴露和批判,目的在于“引起疗救的注意” 。小说用艺术形象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在客观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五、感知全文

你心目中的阿Q是什么样的呢?

伶仃、瘦弱、邋里邋遢……

六、解读阿Q动手打人或被打的过程

阿Q被打的过程:

言语进攻/反击他人—— 饱受皮肉之苦——独自用“精神胜利法”疗治创伤,达到新的平衡言语进攻/反击他人      

这表明,阿Q受着深重的压迫,却没有觉悟。他不能正视自已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每当他受欺凌的时侯,不是正视现实,而是用“精神上的胜利法”来安慰自已,把失败当作“优胜”,从而实现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和陶醉。他是一个忘性很重的人,对所受的痛苦易于忘却。同时,他也看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当受到地主豪绅们欺侮,往往到阶级兄弟身上去出气。

七、把表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细节逐一找出来

(1 )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2)光荣的癞头疮

(3)自嘲“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4)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

(5)押牌宝的故事

(6)阿Q败于王胡

(7)挨“哭丧棒”

八、寻找这种精神胜利法的形成发展的历程:

受践踏-—自尊-—反抗-—怒目主义——腹诽战术-—在假想中克敌制胜以转移痛苦-—欺凌弱小以转移痛苦——自轻自贱

其实质就是屈服和逃避、麻木和健忘,就是愚昧和怯弱。 

无聊,狭隘,善于忘却、受人欺凌、却又欺凌弱小。 是羊而同时又是凶兽。可憎可恨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

(《坟。灯下漫笔》)

九、什么是精神胜利法

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


展开全文阅读
十、探究:这种病态的根源在哪里?

由于地主阶级对阿Q的压迫、剥削和奴役,才造成阿Q的极端穷苦和落后。阿Q之所以不能起来反抗,而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也是反动统治阶级对他政治上迫害和思想上毒害的结果。(用旧道德、旧礼教、旧思想)

十一、讨论:

谈谈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你是怎么看待这种“阿Q精神”的?

由此可见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普遍现象,它在缺乏取得实际胜利的物质力量的人身上,特别是在社会地位卑微而又不觉悟的人身上尤为显著。偶一为之,并不可怕;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忘却了实际的战斗,甚至构成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本质属性,则只能驱人走向毁灭之途。

十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探究: 我们知道,精神胜利法是阿Q作为立身和快乐之根本,从阿Q的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从下面的事情中看出阿Q的性格是怎样的?

1、与人口角时:“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

2、藐视“文童”:“我的儿子会阔得多 啦!”看不起城里人:“这是错的”、“可笑”。( 狭隘保守,盲目趋时)

3、瘌疮疤的故事:“你还不配… …”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就是    ‘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 争强好胜,忍辱屈从)

4、赌博,被抢:自打嘴巴,却心满意足的得胜了。

(  自轻自贱,心满意足)

5、败在王胡手下(生平第一件屈辱):“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这毛虫!”“君子动口不动手!”( 蛮横霸道,懦弱卑怯)

6、挨了假洋鬼子“哭丧棒”(生平第二件屈辱):  “秃儿。驴… …”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 (挨打);“反而觉得轻松些… …早已有些高兴了”                   ( 懦弱卑怯   奴性十足 )

7、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咳,呸!”“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地笑。(欺软怕硬,流氓恶习)

双重人格

质朴愚昧                 狡黠圆滑

率真任性                 狭隘保守

自尊要强                 自轻自贱

狭隘保守      又       盲目趋时

憎恶权势                 趋炎附势

无赖霸道                 懦弱愚昧

敏感禁忌                  麻木健忘

不满现状                  安于现状

这种化解尖锐冲突的方式即“精神胜利法”。

所谓的优胜,只是内心的优胜,却是实际上的失败和屈辱

——这是一个变态的灵魂

十三、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记叙阿Q 的 “精神胜利法”,讽刺了以阿Q 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从而表达了作者在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

十四、鲁迅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

意图有两点: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 ,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阿Q正传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阿Q正传(节选)》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下一篇: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阿Q正传》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