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41  2021-04-0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节选)》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给翠翠画像,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体会人性之美在翠翠身上的体现。

      2.品读文中关于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把握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3.了解选文中边城风土人情的描写对小说结构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受《边城》中所描绘的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豆绿清澈的碧溪流水,静美和乐的茶峒古城,同着生活在其中的各色人等,在那热烈欢快的鼓点中散发出古朴之美,为我们构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图景。让我们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笔触,走进这个田园牧歌式的诗意世界——《边城》。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文集《鸭子》开始,出版了70余部作品集,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等。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长河》是其代表作。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20世纪80年代后,沈从文作为一代文坛巨星方被世界公认,他的文学作品得以重新在国内外出版发行,美国的汉学家所编《中国文学史》中,他的排名仅次于鲁迅;曾于1987年、1988年两度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文字是中国文学最美的象征。

      (二)写作背景:

      沈从文带着年轻人的理想和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赶到大都市北京。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身处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唯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必须重铸我们的国魂。于是,他将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生在湘西,长期生活在湘西,对故乡人民怀有特殊的深厚感情。于是,他便用自己的笔,勾勒了一幅幅湘西风俗画,以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来表现自己所崇奉的民族传统美德。

      (三)故事背景:

      1.请人概述故事情节,老师补充完小说整个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小儿子傩送并喜欢上了他。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

      (师补)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之后,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三、整体把握

      1.概括文本每部分的内容

      三       又到端午,忆起以往

      四       两年以前,初遇二老

      五       一年以前,初见大老

      六       触景生情,思考未来

      2.请大家用一个字(词)概说你读《边城》后的初步感受是什么?(美、爱、和、静、哀、乐、)

      3.在本文中“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与小说的要素又有什么关系?(本文中的“美”与小说要素是相对应的关系)     


展开全文阅读
      风景美(自然环境)

      风俗美(端午、中秋、过年)

      亲情:祖父—翠翠(天保—傩送)

      爱情:翠翠—傩送

      友情:祖父—老朋友、顺顺、渡河商人

      四、小结作业

      沈从文极力在《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作者的这个目标具体是如何体现的呢?请大家课后预习课文,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边城》之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边城》的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这个节我们来深入探究《边城》之美。

      二、精度品味,合作探究

      内容: 探究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

      一组:探究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

      明确: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二组:探究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端午节:龙舟赛       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秋:月下对歌

      过年:狮子龙灯、放烟花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三组:探究边城的人际关系(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

      A、翠翠与傩送:(爱情)

      先请是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18翠翠与傩送的对话。

      翠翠:单纯(语言:我是翠翠)、可爱(回答时的神情:轻轻地、悖时砍脑壳的)。

      1.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不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2.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傩送:(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心地宽厚,热情开朗

      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心理)

      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蒙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B、翠翠与爷爷:(亲情)

      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爷爷对翠翠的感情。

      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四次)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翠翠对爷爷的感情。

      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语言)

      不过,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 

      答案: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

      C、爷爷与乡邻:(友情)

      1.爷爷与“老熟人”:

      文中是怎样描写爷爷与“老熟人”的关系的呢?

      “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白描)

      “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个一醉方休。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    


展开余文
      2.爷爷与过渡人:

      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3.爷爷与顺顺

      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扶危济困、乐于助人。

      送鸭子、粽子给爷爷(慷慨大方)

      三、学生自主探究——小说主旨

      提问:美丽而充满爱的边城,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四、延伸探究

      有人评论“《边城》里的人物都流露着孤寂的悲剧色彩”,该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示例一)从人物的命运来看,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翠翠从小失去了父母,尽管爷爷对她关爱备至,却不能真正理解这个青春少女的内心世界。天保闯滩而死,傩送远走他方,爷爷为她的婚事而忧虑,她却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而她要等的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示例二)从翠翠的爱情态度来看,翠翠的悲剧正是她自己造成的。正是因为她不明确的爱情态度,才导致了爱情悲剧的发生。如果翠翠能果断明了地表明自己的选择,也许就不会造成最后的悲剧了。

      五、课堂小结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 ,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六、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边城》全文。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高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节选)》名师教案
下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自主学习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