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776  
标签:作文指导
内外结合作文教学法浅探(网友来稿)
殷利强

      古代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秀才平时不用功,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枯肠绞尽也才写了几个字。秀才娘子看着好笑,便上前打趣道:看你那难受劲,难道你们文人作文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不成?谁知秀才却说,那当然了,你们生孩子是肚子里面有,生起来当然就方便了;我作文是肚子里面没有,作起文来当然就难受得要命了。

      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有好些年了,语文同仁们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作文教学方面也可以说成就斐然。但是现在的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教师一味强调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等内在的东西,以致于许多学生心中无物,腹中空空却又不得不写,于是乎只得胡拼乱凑,不得已之间说些空话套话以敷衍塞责。学生作文抠耳挠腮苦不堪言,教师批阅作文这儿修那儿改也是苦不堪言,往往一篇作文费时费力十几分钟半个小时,改得满篇皆红面目全非,可怎耐学生的作文就是长进不大。从刚才这个笑话我们不难悟出一个道理来,那就是作文必须心中有“物”,胸有成“竹”,心中无“物”,纵然有再好的文字功底也写不出好作文来。

      综观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从教的角度看,一些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只在字、词、句、结构、表现技巧的运用等方面下功夫,一味地指导学生“写作文”,学生们枯肠搜尽,写出来的文章却往往难以如愿。于是学生们就编出“作文作文压折板凳,老师要我赔板凳,谁叫你让我写作文”之类的顺口溜以表现对作文的厌烦。静下心来想想,造成学生这种心理,与学生心中无“物”却要勉强学生作文恐怕不无关系吧,与我们当前作文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恐怕也不无关系吧。学生心中没有东西可写,自然就“压折板凳”也作不出来了。

      看来,作文教学有必要从整体上高层次地反思一下了:只从“写”作文单方面抓作文教学是否是科学系统的作法?只强调指导学生“写”作文,其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否科学完整?

      一 作文是由“内”而“外”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内”“外”并重。

      古人有“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诗言志”等等的说法,不管“道”的内容如何千百万化,也不管是“载道”还是“明道”而或是“言志”,诗文都是“道”与“志”的一种载体。而“道”与“志”又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或思想。“载”、“明”、“言”自然就是表现自己内在的“道”与“志”的过程了。写文章的目的在于表现或表达人们内在的精神、思想和情感,那么心中没有或者缺乏精神、思想和情感,也就是像前面那秀才所言“肚子里面没有”,又怎么能够写出文章来呢?更不用说写出好文章了。

      这样看来,要想搞好作文教学,不仅要从“外”下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而且尤其要从“内”下手,训练学生的思想情感,增强其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识别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其思维、思想水平,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物,辨别真伪善恶,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有一付“锦绣肚肠”。有了自己的思想,学会了分析事物的方式和方法,学生们对客观事物就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作文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言之有物”,才有可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作文应该从“内”与“外”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抓学生思想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抓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述,使学生在“内”的方面能够有足够的原料来供给写作,一方面使学生在“外”的方面能够将“内在”的思想和情感完美流畅地表达出来,这样“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抓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大幅度得以提高,作文教学也才能够走出目前的困境。

      对此问题,古今中外的许多文章大家都做了深刻的阐述。东汉王充认为:“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论衡 超奇》)他以为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外泄,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文章加以外现,使人们理解。所以,人的内在的思想感情之于文章就如同源与流、本与末的关系:“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下,有实核于内,有皮毂于外。”(王充《论衡 超奇》)这里的“根株”、“实核”就是喻指人的思想感情,而“荣叶”、“皮毂”即指的是文章的语言和言辞。为此,王充以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说的就是作文章既要注重流畅表述能力的培养,又须注重内在思想即“实诚”的修养,才能在“外内表里”两个方面“自相副称”,作出好的文章来。只有加强思维思想的训练,使之“意奋”,方可以下笔千言以“笔纵”。金人王若虚总结得好:“文章以意为主,字语为之役。”看来,古人是很注意写作中“意”与“字语”的关系的,而且还以为,“内在的”“意”要比“外在的”“笔”和“字语”要重要。最起码的认识是作文是由“内”而“外”的一个过程。作文教学应该借鉴祖国文化中这一智慧论断,重新构建作文教学的基本架构,使之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人们作文的认知实际,更加符合作文教学的实际。

      人的心中之“实诚”和“意”以及前面所说的“道”与“志”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得来的。为此,中国古代的文论家特别重视写作者思想感情的修养,认为在练习写作的同时,应该修养“真性情”,以养成一副“锦绣肚肠”,为以后的“笔纵”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欧阳修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虽有忽视语言表述的倾向,,却也揭示了思想感情修养对于作文的重要性。与此相比,《毛诗序》的观点就更加中肯一些:“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里的诗自然不能将其理解为单纯的诗歌,它指的是广义上的诗,可以理解为所有的文学作品,当然也可以引申而为所有的文章了。“志”,也不仅仅是指“志向”,亦可理解为思想感情,“情动于中”而后方可“形”之于言,所以清王夫之认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清王夫之《习堂永绪论内编》)他认识到作文应由内而外,内外表里并重兼顾的道理,许多文章家都注重加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修养和磨砺,从而使自身能够“实诚出胸臆”,“意奋”而“笔纵”。而文论家刘勰则强调了作文中“秉心养术”的重要性,主张“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强调要“陶钧文思”,“疏沦五藏,澡雪精神”,认为这样做,写文章就可以顺理成章、滔滔不绝,可以“无务苦虑”,也“不必劳情”了(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展开全文阅读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许多文章大家为诗著文都强调“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因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韩愈《答李书》)其“根”其“膏”乃是思想、精神、识见、才学、情感、志向等等之谓也。没有很好的思想、精神、识见、才学、情感方面的积淀是不能作好文章的。

      由此可以看出,作文章不仅要训练写作者的表现能力,而且还要训练写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不但要抓学生的“外”作文训练,还要抓学生的“内”作文训练,“内”“外”结合,才可以组成最为科学的作文教学构架。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选材能力、组织材料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等表现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指导学生“秉心养术”,“养根”而“俟实”,“加膏”而“希光”,搞好“内作文”训练,训练学生的思想与思维,丰富其感情,提高其思想水平,这样,“内作文”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外作文”使学生“言之有序”,表述清楚、明确、生动、形象,如此,内外结合表里兼顾,才能使作文教学总体构建趋于完整,训练效果更加显著。

      二 “内作文”的几个基本内容是“理”、“智”、“性”、“情”、“识”、“行”。

      “内作文”要从“理”、“智”、“性”、“情”、“识”、“行”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训练来实现。

      “理”:就是要明理。明理是作文的前提。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在表现事理,不明理是写不好作文的。作文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尤其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它的一些科学事理,了解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法规,客观世界中所蕴涵的一些基本规律,并且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科学原理分析客观事物,逐步养成透过现象把握客观事物实质的能力,使学生对客观事物有自己独立的看法,有明确的观点。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才能使《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写作训练“中心明确”的要求真正落在实处,以切实防止立意偏颇浅近的弊病。而文章“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帅”偏,“帅”不正,都会使文章的“灵魂”产生严重问题。从以往学生的作文来看,所出现的主要问题中中心不明确方面的就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应该注意从“内作文”的角度进行启示和训练,使学生明理。

      “智”:即富智。为使作文中的观点正确,为使作文中所阐述的事理符号客观实际,写作者就必须富于智慧,明辨事理。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于世上是事物有非常周到全面深刻的了解,是写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作文教学就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关照社会和人生,理解社会和人生,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学会分析客观事物,学会对客观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正确的认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分析客观事物,增强其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善于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学会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由表象到规律等分析事物的方式方法。这样,写作的原料就会源源不断,写作就不愁没有东西写了,也就不会“作文作文压折板凳”了,也可能就是“倚马可待”,“指物作诗立就”了。

      “性”:即养性。人的个性品质肯定会自然而然自觉不自觉地在文章中流露出来。伟大的文学家作品感人,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峻洁的人格感人。韩愈言:“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韩愈《答李 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一个人要想作出优美的文章,没有“真性情”是不行的。作文教学要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人格修养,使学生养成健全、崇高的人格,从而为作文奠定一个长远的基础。

      “情”:即怡情。作文章有的人认为是为了再现,有的人认为是为了表现,但不论是再现论者还是表现论者都会肯定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文章是表情达意的。何况,文章本是有情物,至情至性方能打动人。无情或者是不健康的,偏激的,狭隘的,庸俗的情感都不能激发起人们的共鸣,不能引起人们的感动。为了使学生能够表现健康向上的情感,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作文中文思泉涌,教学中就应该注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丰富敏锐、爱憎分明的情感,使他们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热爱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憎恶一切假恶丑的美好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无情之文难感人。“情者,文之经也,性情者,文之枢纽也。”(周亮《尺牍新钞》)晋朝陆机以为“诗缘情”,南朝刘勰以为“情动而辞发”,“吐纳英华,莫非性情”,认为文章应为情而造,“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心中有美好的情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而只有包含美好情感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

      “识”:即广识。写好文章与人的识见有很大的关系。识见广了,自然而然就反映在文章之中了,可以开拓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增长人的见闻。孤陋寡闻,坐井观天,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而且写文章也没有多少素材可写,难以做到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观察,使学生多积累一些人、事、景、物诸方面的材料,以备作文之需要。同时见识广了,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才能够辨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而且也能够辨味优雅与庸俗,大方与小气等等方面的细微区别,写文章时才能够逐渐形成其高品味的语言感觉,写出高品位的文章来。

      “行”:即正行。一个人的文章是他思想感情的综合表现。文如其人,一个人的品行会在他的文章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只有品性高尚的人才能够写出品味纯正的好文章。所以,许多文章家都主张作文应先做人,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好文。其行正,就会自然而然表现于文章之中,其身不正,也会自然而然表现于文章之中。为此,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做人,作为作文教学奠定基础的重要方面。这一方面的“内作文”指导包括做人道理的启迪与传授。这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求,也是指导学生作好文章的必然要求。

      三 “内作文”指导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内作文”指导要灵活开展,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其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1 课堂教学中的穿插;

      课堂教学是“内作文”指导与训练的大好时机与场所。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明白许多的事理,使学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些都将会在作文中有意无意地加以使用。

      2 课外阅读中的融入;

      课外阅读是重要的语文活动,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的思想情感的养成,可以影响崇高人格的形成。而且,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也会在作文中影响主题立意的提炼与形成。


展开余文
      3 第二课堂活动的配合;

      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内作文”的重要形式。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外作文”能力,诸如构思、选材、语言运用驾驭等,还可以对“理”、“智”、“性”、“情”、“识”、“行”几个方面进行积累与训练,为作文作深厚的积淀。

      4 争取其他学科的配合;

      其他学科,尤其是文科,诸如政治、历史、地理的教学中,许多的内容都是写作中非常好的材料。而且,这些学科的教学,即使是象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它们的一些原理都浸透着科学的精神和人文的理念,对于人的思想观念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政治学科中的一些世界观、方法论,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学生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提炼文章的中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指导学生注意学科之间的配合和融会,以便在“理”、“智”、“性”、“情”、“识”、“行”几个方面能够得到训练,在作文的材料方面有一个积累。

      5 系统审题训练的突破;

      作文的审题是非常重要的,审题严格深刻,作文的立意就准确。同时,系统的审题训练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方法。从命题作文题目到给材料作文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事物,增强其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识别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其思维、思想水平,学会辨别真伪善恶,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同时,通过审题训练还可以积累丰富的思想,增强其思想的丰富程度,为以后的作文奠定思维与思想方面的基础。

      6 课外语文生活的重视;

      语文是一种工具,它在生活之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内作文”也要注意在课外语文生活中进行。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分析生活中的事物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鲜明观点,做好思想上的“大文章”,形成像李白所说的“锦绣肚肠”。在课外语文生活中逐渐明理,富智,养性,怡情,广识,正行,为作文奠定坚实的思想情感基础。

      7 作文指导讲评的侧重。

      作文讲评不应该仅仅是对布局谋篇、迁词运句方面的讲评,还要注意对学生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智”、“性”、“情”、“识”、“行”几个方面所存在问题进行讲评,对有错误的进行改正,对有偏差的进行纠正,对有残缺的进行弥补。不仅要在“外作文”的讲评上下功夫,还要在“内作文”上下功夫,使学生在作文表达与思想情感养育两个方面都得到长进。

      当然,“内作文”指导的形式远不止以上几种,还有待于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

      “内作文”指导与“外作文”训练相结合,使作文教学的宏观构建更加趋于完整和合理,将会使作文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将使作文教学的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语文同仁盍一试之?

      作者邮箱: mr.yin.li.qiang@eyou.com
标签:作文指导 内外结合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梦溪笔谈》两则之《采草药》教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通感与词语移用(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