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417
标签:
教师随笔
说说杜甫(网友来稿)
张振起
书卷多情似故人(4)
杜甫,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瑶湾,公元717年,他6岁时,移居郾城。9岁时,他就临摩虞世南的书法。杜甫的远祖是东晋名将杜预,祖父叫杜审言。杜甫的父亲叫杜闲,母亲早逝。他的继母是卢氏。杜甫有4个弟弟,分别是杜颖、杜观、杜丰、杜占,还有个妹妹,但早逝。杜甫的妻子叫杨氏,是当时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杜宗文(生于750年,杜甫41岁),次子杜宗武(生于753年,杜甫44岁),小儿子未满周岁即饿死了。
有关杜甫童年的记载很少。他曾经写过一首名为《百忧集行》的诗,可以大致看出来他小时候的健康,顽皮。诗中说:“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公元731年,杜甫20岁。他为了给自己找一条生活出路,开始长达10年的漫游生活。当时的社会经济富庶,驿站里有丰富的食物酒水,有供客人使用的驿驴,各地的驿道交通也很方便。杜甫的第一次漫游主要在吴越。当时他的叔父杜登在武康(今浙江湖州)做县尉,他的姑丈贺—当常熟县尉,他想投奔他们去。此次漫游路线,从运河水路出发,经淮阴、扬州到达长江江南一带。时间大约3——4年。735年,为了参加巩县的科举考试,杜甫从南方回来,但因为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他落第了,这一年,他24岁。公元735年——740年,他开始第二次漫游,区域在齐赵。当时他的父亲在兖州作司马。(今山东,河北南部)此时,他曾写出一首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赀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年,杜甫29岁。
公元741年,杜甫在首阳山附近开了几间窑洞作为自己的临时住所。此地有他祖父杜审言和远祖杜预的坟墓。他想不愧祖先,做出一番事业来。
公元744年,这一年杜甫33岁,与比他大11岁的李白在洛阳相遇相识。李白此时正迷上了游侠和求仙,但杜甫并不感兴趣,可是他深深被李白的风采吸引,于是两人在一起游玩。这年秋天,两人又遇到高适,玩了一秋天。后来,李杜一起到了齐州(今济南)、兖州,还到过东蒙山去访问过道士。这期间,杜甫曾写诗劝李白少饮酒,其中有两句是:“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睡雄?”表达了真挚的情意。不久,两人分手,临别时,李白赠杜甫诗一首,末句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哎,还是没忘喝酒。再以后,两人再未相见,杜甫多次在他的诗中歌颂李白说他:“白也诗无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但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在李诗中。
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来到长安,开始长达十年的“都市生活”。不久,曾任奉天(今乾县)县令的杜甫父亲死去,杜甫的生活常常是“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十分艰难。
公元751年,40岁的杜甫知道朝廷举行祭祀大典,就写了三篇“赋”送上去,玄宗读后,大加赞赏,杜甫于是名声大噪。但是因为李林甫等人的作祟,杜甫始终未能在仕途上有所进展。这一期间,他写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兵车行》。
公元751年后的几年中,他在长安城南有了定居,曾担任过看守兵甲器仗的小官。后来,生活贫困,不得不又回到奉先老家。这一期间,他写出了《自京赴奉先咏怀500字》,成为划时代的作品。
公元755年——763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一直过着流亡的生活。其间,他先是离开长安到了他妻子家族所在的奉先,然后寄居在白水其舅父的家里,再后来到友人所在的彭衙,一直到姜村才定居下来。最后到延州(今延安),曾被俘回到长安。此时,他的代表作有《北征》和《姜村八首》。
公元757年——758年,杜甫曾被任命为左拾遗,曾与王维、岑参、严武等人唱和,后来离开长安到华州,到洛阳,其间写出代表作“三吏”、“三别”。
公元759年底,杜甫到了成都,投奔裴冕。后建成成都草堂,他此时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成都尹严武和彭州刺史高适。严武被召入朝廷后,成都少尹兼御使徐知道叛变,杜甫再度流亡到梓州、绵州等地。后来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尹和剑南节度使,杜甫才结束一年九个月的流亡回到成都。这一期间,杜曾在严手下做幕僚,这时,杜甫已经53岁了,他讨厌这种勾心斗角的生活。公元765年四月,严死后,杜甫结束草堂四年多的生活离开成都。先后到达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阳(云阳县)等地。公元766年——768年,他居住在夔州(奉节)。此时,他身体十分不好,患有肺病,风痹,疟疾,糖尿病,右臂偏枯,牙落耳聋。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写了430多首诗。
后来,杜甫曾到过江陵以南的公安县,又到岳州(岳阳)等地。
公元770年冬,杜甫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因贫病而死去。
杜甫一生为后人留下1400多首诗篇,被人们称为“诗史”、“图经”。他对待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作诗态度是“转益多师是汝师”,“不薄今人爱古人”。杜甫死后40多年,其诗才得以受到广泛的尊崇和歌颂。(张振起根据冯至先生的〈杜甫传〉整理而成。)
作者邮箱: tjdgzzq@sina.com
标签:
教师随笔
说说杜甫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丑陋的中国人》风波的思考(网友来稿)
下一篇:
形散“神“聚---谈散文单元选文的共性——谈散文单元选文的共性(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