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861  2021-06-13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1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纪念日点评及审题
 天津卷2021年高考真题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0年天津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9年天津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8年天津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回顾近几年天津高考作文题,可以发现,思考人生成长,关注社会生活,是天津市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贯主题。今年天津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的材料以“纪念日”为抓手,启发考生聚焦重要历史节点,梳理国家、民族走过的凝结着鲜血与汗水、饱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伟大历程;同时,将个人成长的“纪念日”与国家、民族关联,思考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理想、责任、使命、担当等问题,立德树人意图十分明显。事实上,近年来天津高考作文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始终如一。以近三年为例,2018年由人们熟悉的“器”入手,引导考生结合自身体验,探究“器”的丰富内涵,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题目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启迪考生对成才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2019年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三则材料,分别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命题主题鲜明,启迪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重大意义。2020年的春天对每个中国人,对每个考生,注定是不平凡的,我们经历,我们见证,我们感动,我们为祖国自豪。2020年则以“中国面孔”为关键词,以立德树人、家国情怀为出发点,引导考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阐发议论,保持了天津一贯的命题思路。

立足当下,注重情境是天津命题的又一特点。天津卷作文题在坚持育人导向的前提下,落实课标要求,聚焦核心素养。命题要求考生在开放视野中,审视自己,审视个人与时代;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新感悟,表达自己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命题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突出学科功能,注重情境创设。去年的命题精心选择的四副“中国面孔”,包含杜甫、屠呦呦以及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以此作为材料,设置情景,表明“中国面孔”兼顾人文与科学、伟大与平凡、国家成就与世界影响。其任务要求立足当下、与时代同框。今年的命题由考生熟悉的“纪念日”入手,引导考生结合自身认知,思考“纪念日”之于国家、民族及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围绕“纪念日”思考历史,展望未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落实课标,注重情境,命题一方面要求立足时代,透过现象挖掘本质,另一方面要求结合自身,加强关键能力的考察。命题考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进而凸显独创性,这也是命题考察的难点所在。

天津卷的作文命题结构稳定,设计友好,要求清晰,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疫情是去年的社会话语核心,但是去年的命题并没有直接站在疫情的角度,却以疫情为社会背景,在宏大叙事的材料中去寓意细微,正所谓小角度深挖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命题同样没有站在百年华诞的角度,而是创设了富有诗意的情境,带入感强,情感内蕴丰富,便于抒发真情实感、表达深刻思悟;立意层级丰富,书写空间广阔,利于充分发挥考生的写作潜能。考生可审视个人成长经历,也可对社会历史展开思考;可记叙、抒情,也可议论说理。作文能较好地反映考生的生活积淀、思考深度和写作个性。

审题立意

在临近高考半个月前,做过一个《朗读者》的台词汇编专辑,第16辑标题即为《纪念日》,其摘录的“卷首语 ”这样写道:“纪念日是结绳记事上的一个个绳扣,它纪念着一个生命的诞生和离去,也纪念着一段历史的开始和结束。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是道路两侧最特殊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毕竟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这是郝思嘉站在一片废墟上渴望重建家园的纪念。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是鲁迅写下的不能忘却的纪念。随着时间的流逝,纪念日可能会被淡忘,但是,它绝不会消失。它向我们招手致意,只是为了告诉我们:记住,可以让日历上最简单的数字,变成岁月最厚重的注脚。” 


展开全文阅读
今年天津高考卷的作文材料即自《朗读者-纪念日》的“卷首语”。“纪念日”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路标”,更是历史的重要“里程碑”。无论是个人的“纪念日”,还是国家、民族的“纪念日”,都在激励我们要牢记历史、逐梦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考生可以选取国际国内某个或某些重大节日,也可以选取学校的、家庭的或个人的值得纪念的日子,以之作为写作的主体对象,或叙写值得纪念的事件,或记述举行纪念活动的情景内容,或抒发真切的感受,或发表个人的看法等等。总之,选材是广泛的,立意是多元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文体作文,都应扣题而发,都应紧扣“值得纪念”和“日子”两个要素,都必须有着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备考建议

一、关注热点时事,储备写作素材

题应时而命,文应时而作,这是对高考作文时代性的最好论释,2021年天津卷作文命题如此,今后的天津作文也会遵循这个思路关注社会热点、中华优秀文化,考生的“历史眼光”“世界格局”“责任意识”等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备战高考作文,考生应继续留意国家大政方针,把握时代脉搏。平时应多关心和思考时事热点、社会焦点,力求临场能写出富于时代气良且立意较高的优秀作文。对2022年的考生而言,需特别留意的是,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具体说到3月召开的两会,“就业”“减税”“扩消费”“住房”“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简政”“养老保障”……,这些热词所反映的正是时代趋势,折射的是民意期待,彰显的是民生情怀。考生不妨立足“远景目标”“民生刚需”“绿水青山”“健康中国”“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正风反腐”“与世界共处”等关键词,分门门别类作“2021年两会”专项素材积累。

总之,要鼓励考生关注社会焦点事件,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典型事件、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参与的国际重大事件等,引导考生树立家国认同、国际理解意识,增强考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及关注人类发展的格局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人类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

二、加强双基训练,提高综合素养

鼓励考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教材,综合考查考生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四大语文学科素养”。要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备考,注重“双基”训练,即基本阅读、理解能力和基本表达、写作能力的训练。从目前的命题趋势来看,各套试题均在“淡化”审题,而着重考查考生的“双基”能力。考生可从几个方面提升“双基”能力:①紧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四大语文学科素养”做系列化、读写一体化的训练; ②征订一本专业的作文辅导刊物;③开辟每周一期的墙上语文园地;开展课前10分钟朗诵或课前3分钟演讲;⑤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及读书交流会。

语文复习必须加大作文训练的强度,但必须贯彻反押题的命题理念,让试题既能引导教学,又能有效防止宿构。作文训练不是围绕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做“复制性训练”,而是要在上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2020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做一些合理性的、前瞻性的、创新性的“变通性训练”。同时可以有所侧重地去训练某个热点试题类型,如任务驱动型作文,但又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热点试题类型,应对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基础性题型做全面训练,并对有可能出现的“融合性”新题型进行大胆预测。

三、关注日常生活,加强情境训练

考生必须关注日常生活,学会联系实际提升思维水平。高考作文题目材料基本来自生活,需要考生联系生活谈自己的见解与体验。这就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例如观察身边的芸芸众生,深人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等。要善于从平常事物、事件中琢磨出不一般的东西来。此外,提升思维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也至关重要。作文训练要特别注意思辨性思维培养,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并能化大为小,表现创新立意。

情境是高考试题所要考查的内容及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在未来的命题中,试题所设置的情境会更贴近考生、贴近现实,也更复杂,“情境”与“情境活动”是实现高考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的载体,经由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者呈现真实的现实问题环境,可以让考生在真实的背景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包含了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的意思。演讲稿、书信、倡议书等特定的实用类文体与考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高三作文强化“情境性”写作十分必要,绝不可等闲视之。

未来趋势

未来高考作文将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追踪时事热点,考查语文能力。

高考语文作文题紧扣社会热点的思路一直未变,近年来,不仅仅是语文、其他高考科目出题方向很多都是以时事热点来命题。借助热点考查考生对时事热点的理解和思考。高考主要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方向的能力,对时事热点的理解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学科素材及关键能力,当然也是高考作文重要的命题方向。

二、借助历史思考,书写强国梦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各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其实,党史是整个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通览近年来作文发现,各地作文越来越喜欢借助历史来思考,尤其是喜欢借助多年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发展,对而今生活产生的影响及思考。从历史延续谈家国梦将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关注中国元素,弘扬传统文化。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高考也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考命题的结合,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考试范围内。高考作文最能反映一个考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近几年高考作文对传统文化的考查频率一直居高不下。未来一段时期作文命题仍然会结合当前形势,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要发扬中国人自古以来特有的优秀品质,如面对灾难的勇气,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等。

四、坚持立德树人,弘扬家国情怀。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就教育考试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该意见中重点强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这些要求必然会反映在作文命题中,考查考生的核心价值观,弘扬家国情怀,必然成为未来作文命题的重要内容。

五、书写生活感悟,彰显生命个性。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了“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要求,这些要求也将反映在作文命题中。这些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社会现实的反应,开放性强,贴近学生生活,高考作文材料不但凸显了现实感,而且无一例外都注重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类作文基本上考生都有话可写,但是难点在于很难立题新颖,难以得高分。


展开余文
知津探写

片断一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翻开中国革命历史,我们追寻革命原点、缅怀前辈楷模、回顾奋斗历程,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再一次集中“补钙”。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虽然已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然而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那些光芒闪耀的信仰足印,必定会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之源。无论时势如何变迁,信仰永远是每个共产党人汲取力量的强大基石。

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得到净化。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百年来如此多人被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不求显达于世、不求暂得于己,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百年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当我们翻开历史,看到“为人民利益牺牲”大公无私的张思德、“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焦裕禄、“反哺家乡牺牲在扶贫路上的”青年干部黄文秀……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书写的史诗,一次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通过这些鲜活的党史故事,不仅可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史为鉴不断自我革新、坚定初心,以浩然正气向历史致敬、担起时代之责

片断二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在那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生死较量中,中国与世界正义力量风雨同舟、患难与共。7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守护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将来也决不会改变。

19世纪下半叶以来,日本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先后发动和参加了10余次对外侵略战争。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疯狂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随后又进犯上海和华北部分地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日本又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这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在世界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而且带领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彻底打破了德、日、意法西斯妄图瓜分世界的图谋,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众所周知,中国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反抗日本侵略的壮丽史诗,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为和平而战的英雄群体……

片断三

10月23日在北京、沈阳、丹东等地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京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望历史、观照当下、启示未来。

抗美援朝被认为是新中国的一场“立国之战”,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情况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其结局改变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奠定了大国地位,使二战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被深刻塑造。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指出,这场战争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片断四

2020年4月18日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30年后的今天,在一片阡陌农田上,浦东已建起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从过去以农业为主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神话般地成为上海的标志,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同时,在先行先试中业已构建起高起点、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成为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辐射亚太以及全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载体,成为全国金融和科技的领头雁。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当前国际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国际形势波诡云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而立之年的浦东当直面关键性变量、本源性问题和战略性任务,勇作新时代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标杆,勇当“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中的先行者”,更好地发挥重要窗口作用和示范意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片断五

这一日,我将它作为我们的纪念日。我亲爱的朋友,我将这一日,作为我们被时间打败的纪念日。这一日之后,我们便是熟悉的陌生人了。所以,我要用这一日余下的时间,来回顾我们一路走来的`脚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时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感情的变质,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是从许久杳无音信,连简讯都不再传发?是从彼此身边的位置已被新颜代替?是从彻底告别过去,融入新的生活?有些东西,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逝去了。时间,感情,都是如此。

其实,这样的结局是你我早就猜到了的吧。我们最后一次在校门口挥手离去,没有回头,如同之前每一日,那样平淡地告别,互道着“再见”。有些事情是不是不去说、不去想,就不会发生呢?骗不了别人,骗骗自己也好吧。我们都太渺小了,无力反抗些什么。

回校拿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我是独自去的。没有叫上你,同样,你也未曾联系我。站在有无数次分别记忆的十字路口,看着车来车往,人聚人散,我有种落泪的冲动。你说过“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很多人擦肩而过,擦到肩膀都磨破了也擦不出火花。”也许我们之间的火花,是要熄灭了。

由一个微笑走近,由一段距离疏远。忙碌不是借口,时间和空间也并非根本原因。我们只是,都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都太决绝了,不愿让任何人和事牵绊住自己前进的脚步。

眷恋,你说,我们之间只剩下那一丝眷恋了。可是,我要如何忘记呢?要如何忘记你可爱的笑、使人安定的温和以及无处不在的关心?要如何忘记我彷徨时你停下脚步给我的指引?如何忘记我受伤时你为我哭成个泪人?要如何忘记面对流言你将我拉到身后的坚定?回忆太多太多了,你说,回忆会遮蔽我们探索未来的双眼,会折断我们飞向梦想的翅膀,会使我们身陷“过去”那个沼泽无法自拔。所以呢,不得不放弃的时刻到了,对吗?

三年的感情,不是这一日就可说尽的,最后留下的,只有那一句:朋友,珍重。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1年高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年新高考卷Ⅰ作文“强者与弱者”点评及审题
下一篇:2021年高考上海卷作文“时间的沉淀”点评及审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