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784  2021-06-20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一作文指导
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引语式材料作文写作(下)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曾经说:“我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医药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以及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从屠呦呦的这段话中,你对成功的要素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继承中创新方能成功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屠呦呦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关键句:①“特别是在全脱产学习中医药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这一句可以归结于她成功的因素是系统的学习,这使她热衷于对中草药的研究。

      ②“在中医药学以及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这句话可以看出,她和她的团队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在于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科学的紧密结合。

      材料目标:让学生从屠呦呦的话中得出成功的要素,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成功,什么才是成功的关键。

      屠呦呦在采访中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强调了她两年半的脱产学习,使她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热衷于中医药,这是她开始研究中医药的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让她选择继续研究与学习,并不断对中医药产生更大的热情。

      第二句话紧承着第一句话,写出了她经过两年半的系统学习,使她“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是她前一段系统学习的升华和结果。

      第三句话,是她专注于青蒿素研究成功的总结,是将传统的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紧密结合,让她和她的团队发现并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她的成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和现代技术相融合,不断创新而成功的。

      【立意】

      1. 从第一句话方向立意: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努力学习是成功的关键……

      2. 从第二句话方向立意:继承传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成功是站在前人的肩上。

      3. 从第三句话方向立意:继承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方能走向成功;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也是成功的秘诀。

      4. 综合方向立意:成功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

      【素材】

      1. 成功与勤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功是勤奋的结果,而勤奋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这样的事例不正说明勤奋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从而取得成功吗?不是正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要勤奋吗?


展开全文阅读
      2. 继承与创新就像历史长河的两岸,有了岸,历史才源远流长,奔涌不息。无论缺了哪一边,都会使历史干涸。我们需要继承,我们只有继承;我们呼唤创新,我们学会创新。历史的变迁与沿革中,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的人来说,继承是一种指导,一种启蒙。继承告知人们前人走过的路,而这是没有必要从新探索的。当路已到尽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时,你已熟谙行路的技巧。

      3. 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会结束了,主席的这段话超赞!

      做人,不一定要风风光光,但一定要堂堂正正。

      处事,不一定要尽善尽美,但一定要问心无愧。

      以真诚的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以感恩的心,感谢拥有的一切。

      未来不是穷人的天下,也不是富人的天下,而是一群志同道合,敢为人先,正直,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

      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诚信的危机,与智者为伍,与善者同行。

      主席的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所给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人生需要正能量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无论是时光,还是往事,或是容颜,都如昨日之日一般弃我而去,任我多么留恋,它们却毫无回头之意。而今日之日又有诸多烦忧纷纷扰扰,挥之不去。人生就是有这样的错觉:逝去的总是美好的,拥有的总是缺憾的,于是,在眺望昨日的背影时,眼里只有烦恼的身影来来回回。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别管往事有多美好,别问曾经有多辉煌,别说过去有多美貌,人生的岁月只会如东流水一样匆匆流逝,若想挽留,只能挽留住烦恼,别的什么也留不下。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不要总让昨天的阴雨淋湿今天的行装。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昨天的辉煌,抵不过岁月的沧桑。面对诸多生活的风雨迷茫,人生还需正能量。

      生活里去接收阳光豁达的正能量,自信岁月一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凡事都要往开出想,假若真的伤了一条腿, 要庆幸自己还活着,不死就是幸福!生活中不是什么别人和灾祸打垮了你,能打垮你的只有你自己。

      凡事都往开处想,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的生活,内心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去面对人生。积极、乐观、豁达、从容、朴素、简单、宽容、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我们来到人世间,只是去品尝一场场生活的酸甜苦辣咸,绝对不是去践行埋怨、仇恨、无知、贪恋、傲慢、冷漠等种种人生的负面情绪,这些可以说与那些正能量相对应的生命的负能量,它们能消耗我们的的精力,占据我们的快乐,侵蚀我们的生命。

      别把痛苦的根源推给外界,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来自自己接收的这些负能量。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一辈子很短,真的需要好好地疼自己,你的世界,有了自己心灵的那束阳光才真的明媚温暖。一辈子,很累,真的不需要去苛求自己,什么都要完美,你的生活,有你的足迹,有你的泪水,有你的笑声,你的世界就已经完美了。对生活多些感恩,多些知足,用那些正能量去驱散人生的迷雾和阴霾,用一颗阳光的心,还自己一片澄净的艳阳天。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为习总书记的讲话,写作难度较大。这段文字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如:做人要正直;要有正能量;做事情要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学会感恩;要有创新精神等。写作时要选准一个角度,不要面面俱到。

      如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一段经历,突出自己的收获;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立意】

      1.堂堂正正做人;

      2.问心无愧处事;

      3.真诚待人;

      4.有感恩的心;

      5.未来,是什么样人的天下;

      6.真正的危机是道德与诚信的危机;

      7.人生需要正能量。

      【素材】

      1.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

      2.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在讲座中,一再强调,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3.蜜蜂从花丛中采完蜜,还知道嗡嗡地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得凉爽,还知道飒飒地响着道谢。但是,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有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忘记了需要感恩。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是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展开余文
      18.有人说,如果一个人不宽容别人,就不该得到别人的宽容。这句话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真正的宽容

      遇事要冷静、待人要宽容,这人们经常挂在嘴头的一句话。可事到临头,很少有人能做到真心宽容别人。

      真心的宽容,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对他人的缺点、他人对自己的亏欠伤害在心里不留一丝一毫的痕迹。

      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啼笑怒骂各种形式的教育开导、衣食住行各方面好习惯的批评提醒,都是随缘而起过后即忘,这是真正的宽容。

      教师对学生的关照,不分男女贫富美丑贤愚一视同仁又因材施教,严时让学生起敬、松时让学生亲敬。对优秀的学生有沉默、鼓励、批评、表扬,对表现拙劣的学生也有沉默、鼓励、批评、表扬。倾注心血、静待花开,这是真正的宽容。

      真正宽容的力量从哪里来?

      对所厌恶的人与事的彻底放下,首先来自于主人对善恶标准的不断修订和不纠缠过去的自我和解能力。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与父母发生了矛盾,如果孩子认为父母“老顽固”、而父母又认为孩子不成熟听不懂父母用心苦口,彼此各执己见的话便会因爱生恨产生心理隔阂。

      倘若换个角度,父母认为孩子有无限可能,只是一时迷惑,就会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继续慈爱守望孩子成长,等到孩子终于明事理的那一刻,定会感激父母当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过”;或者,父母认为有必须立刻让孩子认知错误以绝后患,则会使出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孩子委屈痛苦一时之后却一生受益,将来便会铭记父母当时的“揪住不放”之恩。

      如果孩子挨批受冤不被理解支持时,能想到“亲有过,谏使更;谏不入,悦复谏”的古训,就能够珍惜父母的经验值并顾忌到父母的尊严,懂得当下“服输”,成就父母威仪的同时宽大了自己的心胸。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道之动。真正的宽容,就是起心动念的善与恶暗合动“道之动”而不是“己之动”、“私之动”。

      小学班上,老师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隔一段时间,小组成员可以经常自由组合。一天,一位性格开朗的小女生要求老师换个组。“为啥呀?”“因为这组有我特别讨厌的人!”于是老师又问:“那这组有没有你喜欢的同学?”“有啊!其他十个人我都喜欢,他们跟我关系都很好。”“这说明你不喜欢的人,正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老师不建议你换组,你先好好想想再决定吧!”“为什么呀?我讨厌的那个人我压根瞧不起,怎么会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呢?”“因为十个喜欢的人留不住你,一个不喜欢的人就把你撵出去了,难道这个人对你还不重要?想想问题出在哪儿?”小女生仔细想一想,理解了老师的开导,不调组了。小女生以认同“我不喜欢的人正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故,心悦诚服地学会了真正的包容。

      老师没有因为小女孩不宽容“讨厌的人”而一味批评说教,才让女孩学会了真正的宽容。如果说,不宽容别人者便不能得到别人的宽容,这种讲条件的“宽容”怎么能算真正的宽容呢?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作文材料只有一句话,即“如果一个人不宽容别人,就不该得到别人的宽容”。对这句话可以作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究。其一:认同该观点,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宽容他人,那么他人也没必要宽容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实比较符合一般人的思维。其二,反对该观点,一个懂得真正宽容的人,其实并不会计较其他人的态度,故这个观点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是一个不宽容的人对宽容者作出的要求,是不能成立的。其三,宽容也要有度,一味对任何人都宽容,便会导致无原则,譬如犯下滔天大罪的人,不曾对受害者宽容,人们也不应该对他宽容。其四,对于不宽容别人的人,更应该用宽容感化对方。要注意该论点并不仅仅只是在论“宽容”,重点在于“宽容”应施予的对象,不可偏题。

      文体:题干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注意观点鲜明,围绕材料进行进行合理阐述。

      【立意】

      1.不宽容他人者亦不应被宽容。

      2.不宽容他人者更应以宽容感化。

      3.真正的宽容要一视同仁。

      4.宽容也应把握原则,有度。

      5.宽容是自己心中的一杆秤,不必拿来称量别人。

      【素材】

      1.人世间所讲究的宽容之心包含很多内容,人们不仅仅要对自己爱的东西加以爱,还要能够宽恕和包容自已的冤家。宽容你不喜欢的人更是一种大学问和大智慧。如果一个人能够宽容自己身边的一切,那么他就是一个拥有正直之心的人,也正是因为他的正直和宽容,才会使得他不偏不倚,任何事情都能够公平地对待。

      2.韩安国因事被捕,关押在蒙地监狱中,梁王多方设法,一时未能使他获释。 狱吏田甲以为韩安国失势,常常借故凌辱他。安国怒道:“你把我看成熄了火头的灰烬。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 田甲嘿嘿一笑,说道:“倘若死灰复燃,我就撒尿浇灭它!”韩安国气得说不出话来。 后来,太后亲自下诏要梁王起用安国。 韩安国被释放,做了梁孝王的“内史”。狱吏田甲怕他报复,连夜逃走。韩安国听说狱吏逃亡,故意扬言说,田甲如不赶快回来,就宰了他一家老小。田甲只好回来向韩安国请罪。韩安国讽刺他道:“现在死灰复燃,你可以撒尿了。” 田甲吓得面如土色,连连磕头求饶。 “起来吧。像你这样的人,才不值得我报复!”韩安国面无怒色, 并无惩罚田甲之意。田甲大感意外,更加觉得无地自容。韩安国在受辱后反而展现的是其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气度。不仅放过了田甲,而且还善待了他,田甲后来也一直为韩安国效力。

      3.过度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一再退让,换来的,只是别人眼中的理所当然;太好相处,得到的,只会把自己弄得满身疲惫。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事,人们不应该怪罪受害者不原谅他,而是应该放犯错误的人明白,做错了事就是要受到惩罚。曾经有一个故事,就是一位好心的商家免费给环卫工人爱心馒头,刚开始的一段时间相安无事,那些流浪汉和环卫工人都很感激。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有人不要馒头了,反而向商家要钱。老板很伤心,自己帮了人,现在怎么还会被人骂呢?后来老板不做免费送馒头的事情了,结果那些流浪汉一起来闹事。这些没有感恩之心的流浪汉,其实就跟那些不知道悔改的人是一样的。如果一直对别人有着过多的宽容,宽容地原谅也对方一切的错误,那么他很容易会把错误一直犯下去,一直做错事情。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孟子》

      材料二:

      无边的草海根脉相连/辽阔大地山川绵延/各族儿女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幸福永远

      ——歌曲《守望相助》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习近平

      “守望相助”,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丰富的内涵,蕴藏深挚的感情,激扬磅礴的力量。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腾飞中学的学生,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面对全校师生,在国旗下演讲,发表对“守望相助”的看法。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命运共同,守望相助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命运共同,守望相助”。

      战国的孟轲说过:“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从世界历次发生的重大传染病事件看,隔岸观火、趁火打劫从来都不可能打败病毒,只有守望相助、同担风雨才是对抗病毒的“特效药”,才是打败“病魔”的强有力武器!

      隔岸观火,趁火打劫。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国多点暴发,当务之急是美国应该拿出“老大哥”的态度和行动,在做好本国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同国际社会开展抗疫合作,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也为保障全世界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一道屏障。然而,事实上,美国却是加强对他国的药物制裁,暗地里挖墙脚,搞美国优先的特权,背地里戴有色眼镜大玩特玩双重标准。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隔空喊话,“在疫情当前,说这种话简直就是抓错了药,开错了方,不但无法解决美国自身面临的问题,反而会让美国普通民众受到更多的伤害。各国必须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战胜疫情。”奉劝美方的一些政客,不要在大疫和大义中选择隔岸观火,甚至是火上浇油、趁火打劫,若如此,最终你将引火烧身。面对疫情,自始至终中国都愿意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守望相助、同担风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共同维护全球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余文
      守望相助,同担风雨。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体中华儿女守望相助、同担风雨,众志成城、携手抗疫,经过举国上下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措施发挥出了突出效果。如今,祖国已经跨过最困难、最艰巨的阶段,笼罩在祖国上空的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正逐渐散去。但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国多点爆发,疫情蔓延的趋势不断扩大,中国始终愿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化解危机,尽力提供支持和帮助,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以开放合作的实际行动抵御疫情冲击,共同维护国际卫生安全!这就是中国速度!这就是守望相助!这就是同担风雨!

      中国抗疫实践证明,不管这个病毒有多强大、有多顽固,也不管这个病毒是否是未知的、全新的,在14亿中华儿女守望相助、同担风雨的实际行动下,战胜病毒只不过是时间上的早晚罢了。打败病毒的从来都不是隔岸观火,趁火打劫,只有各国团结合作、守望相助、同担风雨、携手抗疫才是对抗病毒的“特效药”,才是打败“病魔”的强有力武器!愿世界各国在疫情面前,乃至面对未来都能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设想你是腾飞中学的学生,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面对全校师生,在国旗下演讲,发表对“守望相助”的看法。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所给出的话题“守望相助”,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学生核心素养,有现实考察意义。

      (1)话题的内涵和外延

      “守望相助”的内涵可用材料一孟子的话来阐述: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守望相助”的外延可用材料三习近平的话,结合材料二来概括,就是各族群众互助友爱,祖国安定繁荣,实现中国梦;同时我们还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国际社会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构思的深度和力度

      ①从历史到现实,认识其文化传承中的道德美。“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种传统观念。这一观念强调互助合作,共同获得安全。从古到今,从历史到现实,从个人到国家,我们一直在传承和弘扬这一美德。可联系1998年抗洪救险,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等。

      ②从物质到精神,认识其思想意识中的精神美。“守望相助”,“相助”的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习近平就曾指出,“守”就是守好美好的精神家园。对于助人者而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精神上的快乐,也是精神上的崇高。对于被帮助者而言,精神上所获得的温暖、感动、激励、信心和力量,远远超过物质本身。“守望相助”是世界大美,和谐之道。

      ③从单一到多向,认识其表现方式中的传递美。“相”是“互相”,所以“守望相助”具有传递美。可从邻里,传递到社区,到全城,到国家,到国际。论述时可正反对比。2020年的新冠肺炎,国内,我们各行各业通力协作,一省援一市。国际,多国帮助中国,中国向多国回援;而某些国家却划定楚河汉界,以邻为壑。人与人之间帮助与感恩,国与国之间帮助与感恩,这就是“守望相助”的传递美。它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3)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面对全校师生,在国旗下演讲:规定了演讲者的身份是学生,面对的对象是全校师生,文体是演讲稿。写演讲稿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立意】

      1.守望相助,民族振兴;

      2.守望相助,需要全国人民一条心;

      3.守望相助,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4.守望相助,就要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

      5.守望相助,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素材】

      1. “伏久者,飞必高”“愿春早来, 花枝春满”“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这是从全国各地寄往武汉的明信片上的真挚祝福,“隔空”传递着共克时艰的暖心力量。从战胜一个个困难挑战到取得一项项瞩目成就,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汲取力量、凝聚信心,我们这个民族不仅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而且一定会以“人心齐,泰山移”的精神伟力,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书写更壮丽的篇章。

      2. 尽管欧洲近期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论调,如指责中国对外援助有地缘政治考量,造成了欧洲内部分裂等等,但我们相信,同心共济是中欧共同抗疫的主旋律,而民意民心是中欧守望相助最真实的见证。援意医疗队的四川籍医生毅然踏上万里抗疫征程,因为他们无法忘却当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意大利救援队奋力营救伤员的恩情。两名留法的湖南小伙为尽绵薄之力,在餐馆响应法国“禁足”措施关门歇业后,主动为当地医护人员、消防队员送热餐。而意大利那不勒斯女孩奥罗拉创作的一幅两名中意医护人员奋力托举意大利的插画更是在不经意间走红网络,让许多中意网友为之动容。这无数个平凡的抗疫群像如同春日阳光,驱散疾病的阴郁,带来温暖与希望。

      3.疫病无情,人间有爱。危难关头,守望相助的力量正在汇聚。在抗击疫情主题音乐短片《坚信爱会赢》中,一幅画面戳中无数人的泪点:很多护士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脸上已经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就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爱的力量亦会众人拾柴火焰高。北京5岁小朋友都颖心和父亲都晓杰共同创作了一幅白衣天使的插画,每一笔都传递着崇高的敬意——“这个世界不存在超级英雄,不过是闪着亮光的普通人”。快递小哥、外卖员、出租车司机……各行各业的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同心战“疫”,组成了“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疫情,我们共同的期望是平安”的命运共同体。

      20.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

      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

      要求:(1)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2)观点明确,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认识。

      【答案】例文

      肩负责任,勇往直前

      浩瀚夜空,因背负着收纳繁星皓月的责任,才越显深邃神秘;莽莽大地,因背负着收容嫩草绿树的责任才呈现勃勃生机;潺潺溪流,因背负着收留游鱼细石的责任,而更显其清澈可人;绚丽花朵,因背负着招待忙蜂舞蝶的责任,才有秋日香甜硕果。人也一样,因背负着责任,才成其为人。

      背负责任,使人获得成功。唐太宗李世民因肩负拯救下天百姓的责任而推翻暴政,获得了百姓的拥戴;邓世昌因肩负保卫祖国的重任而驾驶着战舰与敌人同归于尽,光荣地被载入了史册;刘翔因肩负实现国人梦想这一伟大责任而奋勇拼搏,获得了我国在奥运史上田径项目的第一金。从古到今这些事例都诠释一个道理,只有肩负责任,才能获得成功。

      背负责任,使人彰显伟大。王顺友,一位朴实坚强的“传奇”邮递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过滩涉水,翻山越岭,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演绎了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收信者与寄信者的期待化为了厚重的责任,时刻提醒激励着他,才造就了投递准确率100%的奇迹。一位凡人,历经艰难,背负责任,而彰显伟大。反观三鹿奶粉事件,作为一家有影响的企业,他们没有因为肩负宝宝们的健康成长这一重任而化为动力,反而因贪图利益,抛弃责任而不顾,使数以万计的小生命承受着痛苦。这种企业因没有责任感,最终受到人们的唾弃和法律的审判。

      背负责任,使人造福世界。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老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誉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间,淡泊名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的心中依旧背负着让人远离饥饿的责任。一介农夫,播撒智慧,肩负责任,而造福世界。

      背负责任,使人超越生命。桂希恩,一位温和而坚定的仁者。他把温暖传递,他让爱心凝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因为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世界有博大的爱。一位仁者,汇聚爱心,肩负责任,而超越生命。

      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种爱使那些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们获得成功与荣誉,并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们肩负责任,并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

      【审题】

      题目所给的材料先列举了古代肩负社会、国家责任的孔孟圣人和烛之武,再列举了当今不忘“匹夫之责”的学者,最后进行总结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引出了题目: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

      题目引领学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考量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考虑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据此,学生可以想到中华民族具有勇于担当的优良传统,许多仁人志士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杨继盛“铁肩担道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当今社会,担当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敢于担当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创造人生的精彩,做出应有的贡献,赢得人们的尊敬。所以可从“担当责任”的角度入手,担当责任需要自信,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实力……勇于担当责任的人,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有“铁肩担道义”的胸襟,不考虑个人的得失,不计较自己的荣辱,不畏惧流言蜚语,不害怕艰难困苦……勇于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为民族担当的人,才是大丈夫、真英雄,才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根据“结合现实”这一要求,也可从中学生角度谈责任,每个人都应对自己负责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奋努力,拼搏进取,勇往直前,提升自己,超越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文体上注意按要求写成议论文。

      【立意】

      ①责任,国富民强的保障;

      ②责任,美好的基石;

      ③莫忘匹夫之责;

      ④做怀揣责任的追梦青年;

      ⑤勇担责任,以青春托举时代中国;

      ⑥肩负责任,砥砺前行;等等。

      【素材】

      1.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科尔顿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大部分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背弃了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就是对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是人性的升华。

      2.责任胜于能力,责任造就魅力。有魅力才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有成就。许三多精神,就是一种负责精神,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就是自己与自己较量。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战胜对手,战胜一切困难。强者或弱者不是用单一的外表来衡量的。许三多的傻,是一种大智若愚,是对己、对人、对企业负责的精神,对许三多而言,当兵就要有个兵样子,这是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认同。大智若愚的傻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3.世界上成功的人更是有着极高的责任感。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为了了解“红果”的药效,居然自己吃了三次,险些被毒死,他当时就是抱着对医学研究的责任而工作的。化学家戴维在发现了七种化学元素后,本着对学术研究的责任感,在白色恐怖下为共产党人保管、转移文稿……这些不都说明了责任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吗?然而一个人若没有责任感,便会给社会、个人带来不幸。正因为某些人的不负责任,使美丽的彩虹桥转瞬之间化为一堆垃圾;正因为某些人的不负责任,使湛江海关成为走私的“天堂”,使国家蒙受了上亿元的损失。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美国篮球巨星科比曾说:“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是什么让你坚持走到了现在”。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例文:

      坚持理想,挑战现实

      人生在世,唯坚持最难,放弃其实很容易。放弃只需要一念之间,然而坚持却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坚持一段时间,往往就坚持不下去,又放弃了。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的,坚持做一样事,从头坚持到结束,真的很难。

      因为总有些因素,使得他无法坚持,比如说外界的干扰啊,外界的诱惑啊,或是他坚持一段时间得不到认可,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如是就灰心丧气,感觉没有坚持下去的必要。

      那么说起坚持和放弃,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记得读一下科比这句名言:“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是什么让你当初坚持走到了这里。”

      是啊,如果我们能像科比这么想,估计我们都会咬咬牙就坚持的更远,就会坚持到成功了。因为我们想要放弃时候,一般都是坚持了一段时候,但这个时候我们如果不去想当初是为什么了而坚持到这里,那么我们就很容易放弃。

      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国父孙中山,生逢乱世,不忍目睹家国受难,为救中华万千民众,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此间遍尝挫折,屡遭苦难,在劫难重重,军阀混战中,他没有放弃。在黄花岗起义失败中,他没有放弃。他在等待,他在坚持,为还中国一个朗朗天地而坚持,而努力。终于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传来,这亦算是对他坚持的肯定和鼓励。

      汨罗江畔,江水是否依旧涛涛。江水奔涌间,是否已遮蔽了《楚辞》的歌声。江水依旧在,只是屈夫子已随时间的长河远去。《离骚》《天问》写出屈原对民生的关注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渔夫的问答之间,他又坚持了自己桀骜的性情。屈原就是一朵白莲花,纯洁,宁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屈原一生的写照。

      就算坐在轮椅上,但它限制不了你的心的自由。就算病入膏肓,但它阻挡不了你思维的扩散。霍金用人生书写奇迹,你用坚持铸造人生。当他全身几乎不能活动之时,也从不放弃。基本丧失语言能力时,不放弃。《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一部部著作在他的坚持下得以完成。所以,成功一途,没有坦途。如何能走向成功,唯有对梦想的坚持,不畏艰辛,披荆斩棘,用自己心中的坚持化作一把利剑,划破人生的重重枷锁。

      我们总是对自己的困难不抱信心去挑战。未曾挑战,心先怯懦三分,不去尝试,不经失败,不曾坚持。与其说你面对的困难强大,其实,失败就在没有坚持。请记住: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具体而言,这属于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审题时,一般要注意从以下方面入手:捕捉关键语句,抓住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要学会分析关键词的含义及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当然,一篇作文中一般只有一种立意,要学会把握最切题的最有时代感的立意,突出文章的时代性。

      【审题】

      本题要求考生针对美国篮球巨星科比的名言发表看法。立意的根本在于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是什么让你当初坚持走到了现在”,首先应该确定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放弃”以及“坚持”,然后去重点理解这些词之间的关系和内涵。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把握句子中“什么让你当初坚持走到了现在”,领悟透“什么”的含义即可轻松立意。通过分析可知“什么”代指的是理想、目标或者梦想。这句话的含义是:你如果拥有一个目标或梦想,当你在前行的过程中遭遇到难以承受的挫折和痛苦时,即便你再怎样想要放弃,你都会为了这个信念和目标,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带我们走上成功之路的是梦想,让我们坚持走完这段旅程的还是梦想。唯有不忘初心,才能让我们坚持下来。所以本作文可以从坚持理想、为梦想执着坚持等角度确定立意。确定好立意后还要注意本文的文体要求,即写一篇议论文。

      【立意】

      (1)坚持理想,永不言弃;

      (2)心怀志向不言弃,奔向明天更美好;

      (3)不忘初心,执着于梦想;

      (4)坚持让梦想长久;

      ……

      【素材】

      (1)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向引领的信念,是遇到困难时的定心丸。古有司马迁奉献二十年终成史家绝唱的辉煌,今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奋战于艰险之中换取了中国科技的卓越飞跃。这其间漫长的煎熬,身心的疲惫,若无坚定志向的指引,哪一个不是沉重的打击。正是信念让我们“与苦相伴,苦中作乐”。

      (2)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帅一百次,下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有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3)孙康映雪夜读,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范仲淹断齑划粥,自古以来,功成名就之辈大抵为持之以恒、坚韧不拔之士。急功近利的社会,也许坚持太过艰难,但很多事情从来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就如放弃有十五画,而坚持有十六画,坚持,只比放弃多一点。只要不放弃,贫瘠的土地也能培育出千千万万朵怒放的蔷薇。那些成功的人,总有一个自己坚定不移地相信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这个终极目标的指引下不断积蓄着能量,才能够不被困难和挫折吓到,在这个艰苦跋涉的旅途中从一而终地坚持下去本就是一种成功。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鸿门宴》

      ③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④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五四讲话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是第一单元序言里的话,读了上面四则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可以综合材料,也可以组合材料;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内容充实。

      【答案】例文:

      深植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总书记的赞扬,是殷殷期望,更是光明未来。自古以来,我华夏青年都是有担当、有责任的中流砥柱。

      子路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和勇气,越是艰难,越要勇往向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1949年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来势汹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考验、新挑战,无数青年无畏无惧,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成为抗疫大军的中坚力量,彰显着抗疫战场的青年担当。综观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都能看到广大青年挺身而出的身影,那些曾经带着朝露的蓓蕾,在疫情防控战场绽放出绚烂的青春之花。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守护祖国、守护民族的重任,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主要是讲实行仁政,兴办学校,注重教育和伦理教化,就可以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而我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广大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放眼神州大地,无数怀揣远大理想、深植家国情怀的青年正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脱贫攻坚战场,他们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一往无前的执着,肩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书写伟大时代的青春华章。“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四个独立语段构成,材料①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子路的观点,子路代表了年轻一代敢拼敢闯的精神和勇气。材料②出自《寡人之于国也》,讲述的“王道思想”,其本质就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理想状态。材料③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说明了晋文公撤军的理由。材料④是新时代领路人习总书记对青年所讲的话,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青年应肩负时代的责任,有担当,要做有为青年,不负时代。

      综合分析上面几则材料,不难看出,主要想表达的是青年、理想、家国与时代的话题。

      【立意】

      1.勇于担当,创造未来。

      2.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3.纵使时代变迁,但不变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

      4.深植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

      【素材】

      1.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勇于承担责任,共同振兴国家。几千年前,在天下纷乱的战国时代,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那个时代,他自觉地担当起匡扶天下的历史责任。如今,生逢盛世,我辈虽才能不及先贤,却也应时代要求,肩负责任,振兴国家。国重于家,兼济天下,对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崛起,我们必须承担责任。

      2.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承担责任,与我同振国家。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 “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承担责任,振兴国家”。

      3.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时代的期望。时代赋予的使命让我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一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材料二

      最近,“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的多名考生复试零分”成为热议话题。他们因为在考研复试完后,在考生群讨论复试题目,最终被取消面试成绩。这些同学中还不乏一些初试成绩400+的学霸(其中两位初试成绩415分的同学在考研初试时并列排名第一)。校方表示,学校只是给了0分,并没有将这一行为计入诚信档案,所以,明年他们还可以继续考研。

      对于这一结果,有人替这些同学表示惋惜,也有人对“举报者”表示愤慨,痛骂举报者“小人之心”太可恨。但是,对于这些同学来说,教训无疑是深刻的,也是惨痛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你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围,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报考中国人大法学专业的多名考生因为在考生群讨论复试题目而最终被取消面试成绩。对此,有人惋惜,有人愤慨。对此,我认为,这些考生没有遵守考试的规则而被取消成绩无可厚非,这就告诉我们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规则。面对规则,有的人抱怨它太苛刻,有的人对它不屑一顾,但是更多的人遵守规则,并享受着规则带来的有序生活。

      规则是一张无形的网,它在无形之中限制人们的活动。规则这张网,大到国家的政策方针,小到日常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在我们左右,规范这我们的言行举止。而我们,可能同时身处各种“网”之中,大大小小,随时随地。想象一下我们身处各种“网”中的情形,行动受阻,可能会有议种窒息的感觉。可是,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亦是如此,没有这么多规则参与我们的生活,人类的生活极有可能处于混乱之中。

      规则无论大小,它不会是完美的。规则,不可能是面面俱到、无一纰漏的,因此,我们不能做规则的“钻空者”。投机取巧不会得来所谓的“自由”,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规则,不可能是感性的,它不会考虑每个人的感受,我们不做规则的“篡改者”。不要试图为自己找理由辩解,不要用“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来为自己开脱。我们更不要做“犯规者”,明知规则却要违反,浙江给自己带了沉重的教训。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的多名考生考研复试完后,在考生群讨论复试题目,最终被取消面试成绩。人大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提醒考生,特别是未来的法治人才要增强规矩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遵守考试相关规定”,人大这样做,严明了考场规则和考试纪律,保证广大考生和全社会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

      有时,规则又不是“规则”。为什么有人面对规则会那么坦然?因为他们眼中的规则早已不是束缚人的网了,或许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从不会觉得等红灯是束缚他们的网;守时的人从不会认为每日按时出勤是一种负担;年仅十岁的孩童,早已明白上完厕所后,冲水是一种规则。因此,把规则当成一种习惯,心中常有规则意识的人不会为规则所累,不会抱怨规则。或许,“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就是人人都有规则意识的社会之写照。

      所以,规则不是为了束缚人而存在,它不是对我们的故意刁难。规则不是为了守规则的人而创造,它只是对规则意识淡薄的人的一种鞭策。要知道,我们不必为规则所累,不必为逃避规则而费尽心思,只要规则在心中,生活也可以有序而轻松。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点】

      考生写作材料作文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审题】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本次作文给了两则材料。材料一时两句名言,第一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意思是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规矩”是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规则,否则无法成功,这就突出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第二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意思是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这两句名言联系在一起,就是说做人做事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不能因为事情小就无视规则的存在。

      材料二是一个热点问题,即“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的多名考生复试零分”这一热点话题以及人们对此事的看法。多名考生复试零分是因为他们在考研复试完后,在考生群讨论复试题目而被取消面试成绩。这些考生为何在考研复试完后还在考生群讨论复试题目呢?是他们不知道泄露关键考题是要被处分的?当然不是,在考研前,《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等都有着极其明确严格的考场规则,《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每名考生在其签署的《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中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这样看来,他们无视考场规则,所以他们面试零分。据此分析,考生可以从重视规则,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无视规则的人必会收到惩罚等角度立意。

      综上分析,本次作文应抓住“规则”这一关键词,从遇到事情,尤其是小事,也必须重视和遵守规则,而不能忽视规则这一角度立意。

      【立意】

      (1)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无论事大事小,都要遵守既定的规则;

      (3)无视规则的人必会受到惩罚;

      (4)要建立规则意识。

      【素材】

      (1)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混乱,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中。大到国小到邻里间的日常相处,无时无刻不受到法律约束。约束这就是一种圆。

      (2)无规矩不成方圆。人是群体动物,在所处的环境中,都有明确的规则来规范他的行为,衡量他的道德。一旦违反,无论后果是轻是重,是好是坏,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或惩处。违反规则,不但意味着他的行为越了界,而且反映出他道德意识较为淡漠。规则,是行为和道德的尺度。若无规则,则人可为所欲为,道德无存,恶人横行无阻,世界乌烟瘴气,一片混乱,无法正常运行。赛场、考场上规则以铁的面孔存在。纵使速度疾如风,迅如电,若抢那哪怕是0.1秒,违规的哨声也会吹响,成绩无效。即便愤笔作答的题目道道正确,若有违规,监考官也会叫停,分数清零,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从隋唐时开始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高考选拔人才,规则使优秀者更为闪耀,赢得世人的尊重;规则使投机取巧者,自食其果,臭名昭著。

      (3)哈佛大学曾经历过一场大火,大火中图书馆里珍贵的典籍和名士捐赠书焚毁殆尽。唯一幸免的一本经典,恰因为被一名学生前一天晚上带出了图书馆。第二天,该学生主动将书还予教务处。而哈佛的校长,在全校当面表扬了他的诚实,但因他违反了校规,将其当场开除。哈佛大学铁的事实,告诉人们规则的不可侵犯。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是什么?是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郭沫若站在地球边上放号,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是闻一多愿将自己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青春是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周身的汗水,“疫情不结束,我们不撤退”;是抗洪抢险战士满身的泥泞,“洪水不退,我们不退”;是志愿者们专业的服务和热情的笑脸,“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范文】

      青春!奋斗!担当!

      当我们步入青春,也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担当。

      高尔基说过:“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只有锐意进取,才能站到金字塔的顶端。或许在攀爬的过程中,我们会摔倒;但是,从来没试过又怎会知道结果?“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去努力,总有一天会站到金字塔的顶端。青春,就是要奋斗!

      青春是一面旗帜,是理想的旗帜。青春的目标,是奔跑在风中的一面旗,是矗立在我们心中的一面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面旗,朝着那面旗我们坚持不懈地奋斗。我们不怕困难,尽管摔得伤痕累累,头破血流,也要努力朝着自己所追求的那个充满光明的旗帜跑去。谁都想拥有精彩的人生,谁都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不努力可能吗?不可能!所以,青春,就是要向着梦想前进!

      青春,就是要勇于担当。1937年,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悍然对中国发起侵略。那是一场血腥的战争!侵略者残酷地屠我百姓、奴我人民,华夏大地白骨累累,千万百姓如生活在人间地狱,那些凄惨的哀嚎穿越浓重的历史烟云,至今仍然萦绕在我们耳际,挥之不去。惨象,使我们目不忍视;侵略者的罪行,中华儿女绝不会忘记,他们前仆后继,义无反顾,他们挺起脊梁去战斗。他们的面容和我们一样青春,但奔涌的热血早就将他们铸成民族的丰碑。英雄不是天生的,他们也是一路成长,一路承担起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责任。虽然他们的肩膀稚嫩,可是他们的意志如钢铁般强韧。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不可能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我们的青春我们做主。在新的世纪里,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牢记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应该这样思考:人活着就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该捍卫祖国的荣耀,就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青春激励着我们去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去实现祖国的梦!也许我们成不了牛顿、保尔这样的大人物,也许我们一生都是平平淡淡,但这不要紧,群星闪烁,尽管光芒并不耀眼,但同样照亮了星空。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让祖国变得更强大,我们要一路青春,一路努力,一路担当!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材料共三部分,第一部分表明写作对象“青春”,然后列举名人事例,引用名人名言,指出什么是青春。引用毛泽东的话,说明青春需要以天下为己任;引用郭沫若的名言,说明青春需要创造;引用闻一多的名言,说明青春需要奉献。接着又列举了当代青春事例,指出青春需要担当,需要奉献,需要勇斗困难,需要献出爱心。

      此题充满青春活力,“青春”内涵丰富:浩然正气、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乐于奉献、勇敢、敢于尝试、爱国、勇于担当、挑战、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开拓创新、拼搏、冲破世俗、打破框框、好奇与求知的渴望、舍得付出、社会责任、浪漫激情、珍视生命、不断学习、心怀梦想、勇于牺牲、乐观豁达、履行责任、执着坚韧。

      第二部分点明写作内容,学生构思行文需要以材料为核心,围绕“青春”谈论自己对材料的感想,写作一篇议论文。

      第三部分交代了写作时的具体要求。

      【立意】

      1.青春,是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青春,是勇往直前,不畏艰苦的担当;

      3.青春,是对国家危难的承担;

      4.青春,是奉献社会,心怀天下;

      5.青春,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6.青春,是敢于追寻,勇于挑战;

      7.青春,是一种理想的释放。

      【素材】

      1.带上拼搏的干劲,展现我的青春。

      拼搏是一种干劲,总能引领着我们前往我们的目的地,总能引领着我们站上山峰,眺望远处美丽的风景。就像马云,他用他的拼搏精神,站上了他人生的山峰,收获了美丽的风景。而我,作为一名即将高考的学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我要带上我拼搏的干劲,站上我人生的一个山峰,展现我青春年少的风采。

      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失去了拼搏的精神,那么他的人生将会黯淡无光,所以,我要用拼搏的干劲点亮我的青春,展现我的青春。

      2.青春要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我们拥抱着自己的理想,向前行进,或选择考大学,或在自己的特长中找到未来的路,不同的人,不同的理想,一样的青春。

      拒绝胆怯,我们就要更自信,挫折或许很多,但我们会握紧双手;不平的路或许很长,但我们会更谨慎地迈出每一步;今天的天空或许有阴霾,但我们相信明天曙光必然会到来。

      拒绝胆怯,就是在黑色六月来临之时,对自己微笑着说:“你能行”;拒绝胆怯,就是紧紧把握每一个充满挑战的机会;拒绝胆怯,就是在18岁的生日歌唱响之际,学会去承担一个成年人应有的责任;拒绝胆怯,就是在失败的面前依然自信,依然拥有热情。

      3.关于“青春”的名言素材:

      ①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青年是革命果实的保卫者,是使历史加速向美好的世界前进的力量。 ------宋庆龄 

      ②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 

      ③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的信心。 ------奥斯特洛夫斯基 

      ④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爵禄,何处买青春? ------屈复

      2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经受万种磨难总能重塑辉煌,是因为在我们的文明中有着无数道光照亮着历史苍穹,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对于中华文明之光,有人说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担当,也有人说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心肠;又有人说是唐诗宋词里的雅韵风流;还有人说是屠呦呦这些当代科学家在科研路上的孜孜以求……

      你对中华文明之光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答案】【例文】

      仁乃中华文明之光

      基辛格曾说过:“中国有几千年延绵不断的文化,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战略和治国之策。”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文明展现出的不竭力量,印证了基辛格的睿智。

      回望来路,展望未来,指引中国在较快时间内走出困境,同时又苦人之苦、迈出国门扶危济困的,是千年文明滋养出的中国人克己复礼、坚韧不拔的品格,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民爱物、乐善好施的基因,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情怀。

      仁政爱民,以人为本。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之时,是生命第一还是经济至上?中国先贤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疫情暴发之初,中国领导人就发出坚定而明确的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将其贯穿于中国抗疫行动的全程。已经习惯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人,第一次看到季度经济较大幅度下滑,这背后是以人民生命安危为首要关切的决心。

      审时度势,灵活应变。遭受病毒突然侵袭的中国展现了让世界瞩目的决断力、行动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来中国考察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高度评价中国人因地制宜、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感慨道,面对无药无疫苗的困境,中国人“有什么就用什么,能怎样调整就怎样调整,能怎样适应就怎样适应,能怎样去拯救生命就怎样去拯救生命。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饮水思源,投桃报李。对于在中国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与中国“风月同天”的人,中国都回馈以“与子同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从困境中逐渐走出的中国,已经把援助物资送到了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感怀中国雪中送炭的恩情,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吻五星红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英、法、德三种语言录制视频讲话感谢中国帮助;柬埔寨网民用民歌《刘三姐》旋律配上柬语歌词,向中国医疗专家组表达谢意:“多谢了!多谢中国亲人们,就算没有好饭菜,却有一首家乡的歌送亲人。”

      义之所在,坚定前行。人不知而不愠。对诟病自己的人,中国也不吝伸出援手。美国医生通过视频会议从中国同行那里获得了宝贵的诊疗经验。中国捐助的一千台呼吸机等抗疫物资运抵纽约,州长科莫也在社交媒体上深情致谢。怀着人溺己溺、民胞物与之心,中国向许多遭疫情肆虐的国家伸出仁爱援手,却被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和媒体以政治化的眼光曲解乃至诋毁。然而,中国没有因为种种杂音,就放弃对痛苦的悲悯、对生命的救助,没有放弃对人间大义的坚守。

      覆巢之下无完卵,小小的病毒以卷席之势不分国界夺去地球村里大量生命,肆虐的疫情前所未有地把所有国家锁定在一条“生命方舟”上,让世界人民面临一损俱损的困境,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命运与共的事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先贤以“天下之目”洞悉了四海繁荣的秘密,与久远以来对“大同世界”的憧憬一脉相承,今天的中国人民以坚定信念,笃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前路免不了荆棘,而中国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就是那道光,穿透阴霾,照亮前行的道路。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核心词是“中华文明之光”。材料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倒,是因为文明中有“光”。而“光”的内涵则十分丰富,材料列举了几种可供参考的“光”,如责任担当、仁爱心肠、雅韵风流、孜孜以求等,这些有的是在危难之时敢于挺身而出,为天下先的勇气,帮助中国度过一次次危机而始终绵延不断;有的是在无论如何处境下,都首先考虑保护弱者的“仁爱”;有的是能让中国人民一想起来,就刻骨铭心的精神文化;有的是努力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不懈追求。学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感悟,想出其他能指引中华文明渡过漫长时间,延续至今仍旧焕发光芒的精神内核,以此立意。

      文体:任务要求写议论文,论点要鲜明,论据充分,论证要严密。

      【立意】

      1.面对危难,责任担当是中华文明之光。

      2.民族延续,仁爱为先。

      3.唐风汉韵,铭刻在精神里的民族印记。

      4.求实创新,引领中华文明乘风破浪。

      【素材】

      1.担当是改革的要求。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2.“摆渡者”叶嘉莹先生就是对中华文化孜孜以求的优秀代表,这位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一生致力于中华古典诗词的传播,30多年来她应邀在国内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并活跃在加拿大、美国等国际讲坛上。在她的眼里中华文化就是一座宝山,在她的心中中华诗词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她的言谈中我们体会到了她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敬意,看到了她对传播中华文化的热情和思考。她的理想就是能够始终站在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她的追求就是让这个精神遗产更加发扬光大、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一切都是一个中华文化传承者的当分之举。

      3.从文化的历史使命来看,诗词也同其他文体一样,曾经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岳飞的《满江红》等诗词,无一不是战斗的鼓点,冲锋的号角。我们能否认它的价值吗?而且,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它仍然可以不分场合地游走于我们的唇齿之间,增添交流的情趣和品位。它长时间的存在已经昭示了它作为精神产物的特殊魅力。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儒家文化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无不蕴含其中。她正如陈年老酒愈陈愈香,虽经时代风雨的侵蚀,却愈加香气四溢,灿烂照人。学生们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自会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红尘滚滚,人海茫茫。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梵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

      你觉得人应该怎样生活?也许你否定前者赞成后者,也许赞成前者否定后者,也许你两者都不赞成,对“样儿”和“味儿”的关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例文】

      做人不妨“样儿”与“味儿”兼得

      人生而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无损于道义伦理,我们真的没有权力去干涉别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活出“样儿”来,是生活;活出“味儿”来,同样是生活,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自己而活。

      活出“样儿”来的人或图名,或图利,或图权,或者将所有能捞到的好处全捞到手里。衣华服,食珍馐,居则美宅,出则豪车,生前要历经人间荣华,死后也要享尽世上哀荣。因为这些东西不易到手,所以才要绞尽脑汁,千方百计不可。于是,活出“样儿”来的人大多患有各类眼疾,如“桃花眼”,如“红眼病”,如“青光眼”,如“斗鸡眼”,等等。而另一类活出“味儿”来的人恰恰相反,这类人是目不斜视的,管你红尘万丈,管你富贵荣华,世间名利于我如浮云,那份潇洒恬淡,颇有魏晋名士风范,端的是渊明遗风。

      说实在的,活出“样儿”来的人尽管有种种不堪,但我们顶多在口舌上讨伐一下而已;活出“味儿”来的人,与世无争,于人无害,放在古时那就是地地道道的“隐士”,其心境更是远在诸人之上,我们更没有权力挥舞着大棒去大加挞伐。毕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需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获得心灵上的安宁,进而“知足常乐”,这是大众哲学,也是普通人的生存智慧,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之必需。有鉴于此,我们更没有太多的理由去贬斥这种生活选择。

      我所有的,仅是忧虑而已,今世已不同于往世,今人之精神面貌也宜区别于昔人。“中国梦”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全体国人去推进。聚水成渊,聚沙成塔,我们每一国人自有不可推卸之责任,若是人人都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那“中国梦”岂非成了“白日梦”?再伟大的事业又岂非成了“空中楼阁”?故而,对于活出“味儿”的人我们不该去指责,但这种活法也不宜提倡。当然,这是出于现时功利的考虑,它利于社会,却违拗人性。但世间万事,岂能两全?都不过是权衡选择而已。

      其实,作为人,不妨既活出“样儿”来,也活出“味儿”来。人非圣贤,孰能无欲?只要是人,就会有欲求;只要有欲求,就不可能心如止水。该需要的“样儿”还得需要,人终究还是社会性的动物。“味儿”自然也不可少,它是人生之必需。当人在寻求活出“样儿”的道路上茫然无措时,活出“味儿”正好给人以精神慰籍。若是把活出“样儿”比作“入世”,那活出“味儿”则是“出世”。一“入”一“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此之谓也。

      但是,不管是活出“样儿”还是活出“味儿”,都不能算是人生之最高选择,最高选择当是西方哲人马斯洛之需求理论所言“自我超越”。当一个人不再做“样儿”与“味儿”的二元选择或是兼而有之的选择,不再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国家、为民族活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那时就是真正地实现了“自我超越”!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看法与评价”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梵高将人群分为活出“样儿”来的人和活出“味儿”来的人。活出“样儿”,就是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图的往往是表面光鲜;活出“味儿”则是以平常心态生活,不事张扬,不慕虚妄的名利。考生审题时要注意材料语言表达的感情倾向,很明显,贬第一类人,褒第二类人。

      材料第二段的引导语又给了考生四种生活选择,看似开放,实则应该做出明确的取舍:

      1.否定前者赞成后者,可取,因为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怀着平常心生活,知足才会常乐;

      2.赞成前者否定后者,不可取,因为不符合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3.两者都赞成,既要活出“样儿”又要活出“味儿”,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可取;

      4.两者都不赞成,既不活出“样儿”又不活出“味儿”,这样的生活无欲无求,不是消极堕落就是崇高伟大,尽管这两种生活形态都是“无我”。

      考生具体行文,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具体分析取舍的原因,并表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论述要结合时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意】

      1.平平常常才是生活的真谛,知足者常乐。

      2.不要让名利蒙蔽自己的双眼,生活的真味需要用心体会。

      3.人既要活出“样儿”,也要活出“味儿”。

      4.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人,既不图“样儿”也不满足于“味儿”。

      【素材】

      【典型事例素材】

      1.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臣,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奇世功勋。刘邦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因而张良被封为留侯。但是张良却是个淡泊名利、成功不居的君子,他谢绝了赐封和利禄,却独自逃避到镇安这个深山野林里隐居起来。这是个既活出了“样儿”也活出了“味儿”的典型。

      2.1797年3月,在两届任期结束后,华盛顿自愿地放弃权力不再续任。之后他便再次恢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自从1775年因战争离开心爱的家园后,他都没有机会返家过。在门口欢迎他的是他之前曾向其许诺过会在8年内返家的妻子,以及4个已经能够走路的孙子女,全都在他离家的这段时间出生。当华盛顿离开军队时,他在大陆军团里的最终头衔是“将军和总司令”。华盛顿也是个“样儿”与“味儿”兼得的范例。

      【寓言素材】

      大鹏对井底的蛙说,多少辈子了,你就不能有点出息,跳出这枯井,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纵不能像我这样鹏程万里,几里也行呀?知道吗,那种感觉,只要你感受一下,就终身难忘。 蛙闭着眼回答道:我知道外面的世界精彩,但我不想那般的无奈。我也想一日千里渡四海,但我更愿守着清潭想日月。“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精彩语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天道运行刚劲雄健,君子应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和孟子有以下这样的对话。

      (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请根据以上对话的的内容,确定立意和主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为与能

      人常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李宁的广告词说:“一切皆有可能。”联想公司也曾说:“只要你们想得到,我们就能做得到。”这些经典的语录告诉我们同一条理论:为,则无所不能!

      曾经只属于黑人的短跑金牌的历史,在雅典奥运会上,揭开了新的一页。那一刻,中国疯狂了,亚洲震惊了,整个地球震动了!是刘翔,是他那一份执著的心驱使他近似疯狂的为,他成功了,也向世人证明了:只要肯为,一切梦想皆能飞翔!

      为,是一种思想,一种行动,一种尝试,更是一种精神。只有为,才能有所作为。不要总认为自己不行,相信自己,强大自己,就能有所为 ,凡事非不能,是不为也。

      正如孟子在劝谏齐宣王时曰:“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只不过是向长者弯弯腰,鞠鞠躬罢了,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却不做,不是不能,而是不想。齐宣王之所以王之不王,是因为他主观上不行王道,那么注定不能称霸天下。

      也许有人会说:“我尽力而为了,却无所作为。”是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但又扪心自问,你竭尽全力了吗?你长久坚持了吗?一只受伤的兔子逃离了凶猛的猎狗的追捕,兄弟们问它:”那只猎狗很凶,你又受了伤,是怎么甩掉它的呢?”兔子说:”它是尽力而为,我是竭尽全力!”是的,尽力而为还不够,要竭尽全力。

      为,并非一朝一夕,而要长年累月。世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我们不可能像鹰一样可以直飞高空,但我们却可以象蜗牛那样,一步一步,坚持不懈,也同样可以登至金字塔顶峰。所以我们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付出超乎常人的汗水,这样,铁杵也能磨成针,不可能无所作为,那么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也许有人还会说,愚公移山,而最终结果又如何呢?是的,他的确付出了一切可以付出的,牺牲了一切可以牺牲的,但巍巍大山怎可能凭一把铁铲就被移平呢?这不符合现实。就如孟子所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所以,我们为一定要切合实际的为,不盲目的为,有目标有方向的为,这才不至于南辕北撤,缘木求鱼,让汗水付诸东流。

      为,为他人所不能为;为,竭尽全力而为之;为,坚持不懈而为之;为,找准目标,执著的为。只要有此境界,世上还会有我们所不能为的吗?

      不可能的。

      坚定信心:只要为,则无所不能!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要点】

      重点抓住孟子所说“挟太山以超北海”的不能和“为长者折枝”的不能的含义和区别,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要在态度、修养、文明与习惯等方面有良好的养成。

      【审题】

      本题的材料是齐宣王和孟子的一段对话,要先了解这段对话的内容。(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这段话是在讨论“不能和不为”,学生可以从中提炼话题。

      做任何事情,都有“不为”与“不能”的现象发生,二者所反映的属性不一样。“不为”蕴涵着“能为”,选择“不为”,实际上体现了人性中“恶”的倾向。“不能”,表达的是一种客观能力的制限。“不为”传达的是人的态度、修养、文明与习惯养成的问题,它的存在与发生,反映了一个社会教化与风尚高下的分野。一个人唯有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文明的熏陶与感化,才有可能克服“不为”的现象发生。故考生应该重点写杜绝“不为”,竭尽全力去“为”一类的观点。

      【立意】

      (1)不要因为不为而说不能;

      (2)应该有所为;

      (3)不遗余力,全力以赴;

      (4)避免不能和不为。

      【素材】

      (1)“不能”与“不为”甚至可以相互转化。许多人碰到困难,便因“不能”灰心丧气而“不为”。能力是有限的,努力却可以无限度付出,“勤能补拙”就是硬道理。遇到“不能”时切莫首先想到“不为”,而是应该给自己定个目标,如何超越自己的“不能”。你可以效仿他人勤加练习,也可以自己慢慢摸索出一套方法,这样反复多次,自己的经验逐渐丰富起来,能力就得到了提升,这样,“为”将“不能”变为了“能”;反之,如因“不能”而“不为”甚至是“能”而不愿意“为”,空白便永远是空白,即使是原来会的事情都会在长久的生疏之后变得陌生,原有的能力也就丧失了,这样,“不为”不幸将“能”变成“不能”,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哀吗?

      (2)大道之行也,君子敢为人先。刘和珍就是一个有为的青年。她看见国人的现状,徒步请愿,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唤醒庸人。事后,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刘和珍君敢为人先,至今被我们纪念。

      (3)林语堂是个很有骨气很有节操的人。他心胸坦荡,敢讲真话,从不巴结权贵,始终不做官,只要是他看不惯的,看不顺眼的,他都敢批敢写。因此,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有不为斋”。林语堂的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往往也有“不为”的事。正如蒋介石要给他安排一个考试院副院长的位置,但是林语堂坚决不受,表示回到台湾之后,不问政治,只想要编好《当代汉英辞典》。《当代汉英辞典》的编写即有为,不问政治即无为。林语堂故为君子,因其禀性有所为,有所不为。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网)不入洿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吃不完)也;斧斤以时(按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使民众养活生者、安葬死者都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

      ——节选自《孟子》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上面这段孟子的话,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只有“不违农时”,才能保障基本的农业生产;只有“数罟不入洿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水产供应;只有“斧斤以时入山林”,才会获得取之不尽的林木资源。孟子的目光穿透纷繁的历史表象,至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发展经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虽然是高等智能生物,但仍和动物一样,必须依赖于大自然这个环境,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资源。而这些资源,并非真的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不管是在生产方式比较落后的古代,还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都不存在真正的“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有一个,大自然所蕴藏的资源储量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那么终会有资源枯竭的一天。这一天的到来或早或晚,不是我们,就是我们的子孙,终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一作文指导 2021学年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
下一篇: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引语式材料作文写作(上)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