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587  2021-06-20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一作文指导
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引语式材料作文写作(上)
 一、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认为拯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需要中国的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思想可以和谐人与人的关系。对此你有何思考?

      【答案】例文:

      和而不同

      “和”是儒家哲学中的重要思想范畴之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充分说明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思想观点具有差异性,不能完全求得一致,但任然可以在和谐的前提下,携手并进,团结起来一起做事。“和”的思想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起着积极作用。

      人与人的和谐即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和谐是儒家伦理思想最重要的方面。儒家伦理思想从人与人的不同中求同,从对立中求统一。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④,阐明了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际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往会愈加频繁,人际关系也更加重要,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借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伴随着人们个性化意识的觉醒和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趋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现出冷漠和淡化的境况。人际关系的冷漠、甚至某种程度的紧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破坏了自身存在的人际交往生态,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而儒家强调“和”“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己及人”的思想,倡导仁爱、谅解和宽容,这对于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非常有益。

      儒家认为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因而天地人之间就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和谐生态伦理思想。孟子就认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道之始也。”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儒家人文精神中“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以及“民胞物与”“尽物之性”的生态伦理观念里所闪现出的哲理与智慧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廓清思维的烛照之光。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摒弃那种将人与自然绝然对立起来的思维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辩证思维,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王阳明说:“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与其天地万物一也”儒家“和”思想具有无际的魅力和生命力,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和谐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构建更需要“和”的精神,我们应对其内涵充分挖掘,扬其所长。社会和谐是国之根本,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因此,我们还必须大力倡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历史伟业。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内容只有两句话“有人认为拯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需要中国的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思想可以和谐人与人的关系。对此你有何思考?”

      第一句“有人认为拯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需要中国的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思想可以和谐人与人的关系”,这句话阐述了一些人的观点,这种观点就是儒家思想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其中的原因,即儒家思想能够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一因果关系,可见,儒家思想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儒家思想能够拯救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通过分析可知,这一因果关系是不全面的,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在写儒家思想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同时,关注儒家思想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句话“对此你有和思考”,即对上述观点发表看法,指出其合理性和漏洞,做到观点清晰明确,论证严密。

      【立意】

      1.儒家思想,和谐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发展;

      2.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儒家思想,不仅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能和谐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素材】

      1. 儒家早期的思想家虽没有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但不能说他们没有这种思想。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并提出“天人感应”的理论。张载则明确提出:“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朱熹也认为:“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于天地,即生此人,又在天矣。”王阳明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虽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内涵和旨意上远远超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而指向人与世界关系的精神层面,它本身就蕴涵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追求。

      2. 儒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思想,把构建和谐的人与社会关系、公平正义的社会政治环境,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社会协调的价值尺度。这些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封建性的因素,比如强调统治者对人民大众施行“仁政”,这仍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的。所以现代民主社会在吸收儒家这方面的思想时,应当进行现代转换,使其融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价值观。比如公民权利义务观、政府的服务意识。因为在现代社会,政府、官员与公民不是臣与民、官与民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要为公民利益服务,而公民也应该为社会尽责。


展开全文阅读
      3. 孔子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道德修养即所谓“修身”的理论与方法。儒家一直强调要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精神生活,特别是在于人有道德。孔子以“仁爱”为中心,推演出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完善人格的人作为根本,认为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根基。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季羡林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讲不全。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季老还说起过他自己喜欢的人的样子:“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用真实安顿身心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有浮躁喧哗的充斥,也会有自私虚伪的表演,真实的心境是否已被湮没、不合时宜?人们心怀真情、踏实于学,是否有悖于现实?然而不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真实”总会向我们发出最原始的呼唤,因为身心的自由宁静才是最幸福、最理想的人生状态。

      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净与恬淡,陶渊明摒弃了官场的黑暗争斗,选择了真实,独守一方田园只求心灵的恬淡,他给予后人的劝说时“心远地自偏”。我们当然不求陶渊明那样的田园追求,然而一种纯净的真性情却是我们需要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这是世纪老人季羡林对于自己评判的最简单不过的标准,人生关键在于一个“真”字,有了真实,便有了一切美德的基础。

      真实是不怕喧嚣干扰,能以宁静派生出超然的情境。张爱玲晚年独居美国,灯红酒绿的生活没有扰乱她宁静的内心,而是偏于一隅,剪花养草,呷茗读书,伏案写作……身处闹市犹如蛰居深山。这才是至真至纯、晶莹剔透的张爱玲!

      而今某些学术界的人不为自己“学者”的名号负责,为了所谓的名利放弃了做学问应有的虔诚与真实,学术造假与无休止的争吵与张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浮躁与浮华之中我们应当学会用真实安顿自己的身心。

      真实明似清风、皎如朗月,纵然形势不佳,仍能坚守内心,镇定从容。马寅初教授的人口学理论与那时的大背景格格不入,面对权威,他坚持真理,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批判,被撤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黄万里坚持他的水利思想,面对苏联权威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国内学者的崇洋心理,犹如劲松,不低下他高贵的头颅,事实证明,三门峡水利工程弊大于利……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秉持“说真话,做真人”的原则,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繁华中取静,在喧嚣中慎思,在纷繁复杂中为心灵建一隅安详宁静,遵循内心本色的指引,就会活得真实而从容。“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愿每一个人都能用真实安顿身心,让所作所为如高山流水,叮当如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两则材料都是季羡林先生说的话,都表现了季羡林先生的人生主张和人生追求,那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做人的原则,要讲真话,做真人。他的“真话情结”不仅反映在他的散文集《真话能走多远》中,更体现在言谈举止之间。不讲假话,这是多么坦荡和高傲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假话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和辉煌,却会让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淳朴情怀发生扭曲和质变,加重势利投机性,加大弄权、弄虚作假等假大空思维,败坏了自己,污染了风气,误导了社会精神和灵魂发展。

      人生处处是物欲诱惑和名利场,会受到情势所迫和客观所迫,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官话套话、空话假话,甚至是一些坏良心和昧良心的话,有些人乐此不疲。“文革”期间的人性扭曲,假话、大话和恶语登峰造极,就是在今天,官场、学术场“假话满天飞”的情况仍然存在。只要是权威人物和领导人定了调,参会者就是有异议,也会放弃应有的原则,说一些“甜蜜蜜的假话”、“酸溜溜的马屁话”,维持领导的所谓风光和尊严。制造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所谓和谐局面,却丢失了敢说真话、不说假话、坚持学术良心等人格风骨和学术信仰。满足了物欲,却失去了尊严和良知。

      至于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但选定一种文体,就要注意文体格式,不能写成“四不像”。

      【立意】

      1.要敢于讲真话。

      2.做一个真诚、真实的人。

      3.讲真话,需要挺直的脊梁/刚正不阿的性情/实事求是的态度/大公无私的品性。

      【素材】

      1.巴金:说真话的老人 

      “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10年前,曹禺先生这样称赞巴金。在巴金的创作生涯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是《随想录》,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项大工程,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耗费了整整七年的时间,终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的巨著,奉献给人们一部这个时代“说真话”的大书。

      2.2003年中国科协年会,邹承鲁总结了中国科学工作者违背学术道德的七宗罪:伪造学历、工作经历;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两投甚至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身为院士的邹承鲁坦言中国院士选举最大的毛病就是不透明。去世前20天,邹承鲁完成了最后一篇文章《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文章说,“学术腐败问题已经蔓延至院士群体。”

      3.宁可“得罪”上面的领导,也要说真话。早在17年前,抗击非典时,钟南山院士就有过一次不怕“得罪”上级,坚持说实话、说真话的突出表现。2003年1月,“非典”开始在广州出现,但是刚开始并没有被重视,甚至被人为的隐瞒了下来。上级部门、媒体的报道“病因已被查明”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在钟南山看来,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探寻真相。之后,他不顾有关方面的提醒:“上级部门已经统一口径,你最好保持一致。”可是钟南山自有自己的原则,他和他的团队一直顶着压力,否定了中国疾控中心的定论,他说:“这根本不是衣原体感染,而是一种罕见的新型病毒。这种病毒传染性极强!”,4天后,这一结论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


展开余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有人说,一朵花的绽放,是为了等来属于它的蝴蝶;也有人说,一朵花的绽放,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还有人说,一朵花的绽放,是凋零前最后的狂欢,大自然的法则,是它无法逃脱的宿命。

      请结合你的经历体验,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理解、思考、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生如夏花

      往事如烟如歌,时光匆匆而过。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犹在昨天,转眼间,花季的青春又要同我们挥手说再见。时间太过匆匆,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只留下一脸惊愕的我们。

      细算来,人生能有多长呢?不过是几十个春秋更迭过后,便回归尘土,消失在这片天宇之中。就像泼出去的水,永远无法再收回来。韶华易逝,年华难再。在时间面前,我们总是渺小的,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却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我们无法乞求时光女神的垂怜,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不要再抱怨时光匆匆了,我的朋友。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了。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个小时,短暂而又公平无比。勤劳的人总是能够找出时间做些有意义和价值的事儿的。鲁迅先生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总会有的。”那些成功的人,只是将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罢了。

      人的一生,不该靠华丽的出场扬名,不该靠飘渺的谢幕献声,而要靠不断的搏击和奋斗来赢得掌声。时光的车轮一路碾压而来,轰轰烈烈。不去搏击,不去奋斗,我们都将成为历史中一粒默默无闻的尘埃。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奋斗,一路奔跑,一路拼搏,让生命在奋斗的汗水中愈显充实。

      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再不奋斗我们都老了,时间经不起我们毫无止境的折腾。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哪一个成功的人生是单靠等待所能收获的?也没有哪一朵生命之花的尽情绽放少得了奋斗的汗水去滋润。奋斗,那是成功者固有的姿态,人的生命。因奋斗而显其本质,摆脱平庸,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让生命如同夏花般绚烂绽放吧。文王之于《周易》,仲尼之于《春秋》,屈原之于《离骚》,古之大贤者都绽放出属于他们的生命之花。不管外界的环境如何艰苦,他们依旧埋首奋斗,终于取得如夏花般绚烂的人生。人的奋斗不知其可也,奋斗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永恒。

      人生短短几十个春秋,犹如一个快速旋转的年轮,飞快驶向前方。时间是短暂的,但只要能努力奋斗,生命定会如夏花般绚烂。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1.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属于引语性质,这类材料作文首要的是理解材料意思,然后确定立意,若引语属于大家熟知的名言警句,可以直接拿过来作为题目或者立意角度,本题中首先提供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名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可以直接作为中心论点,注意理解句中的夏花和秋叶的含义,可结合形容词“绚烂”和“静美”来解读,这里讲述了泰戈尔对生死的看法,活着就要灿烂、奔放,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而不要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面临死亡,面对生命向着自然返归,要静穆、恬然地让生命完成,而不要感到悲哀和畏惧。总而言之,就是一切都平静自然地进行,活着的时候力求精彩,死亡来临时豁达淡然地面对,由此可以联想史铁生的生死观,珍爱生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它是必然的降临的节日,总之是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死。材料中面对生死的态度,并未之言而是列举了很多种选择,比如“有人说,一朵花的绽放,是为了等来属于它的蝴蝶”,这里的意思是启示我们,人生要有价值;“也有人说,一朵花的绽放,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意思是说人生是有责任和担当的;“还有人说,一朵花的绽放,是凋零前最后的狂欢,大自然的法则,是它无法逃脱的宿命”,意思是说死亡是必然的,那就在活着的时候用心珍惜,尽情享受美好生活,不虚度每一天,努力让自己快乐幸福。无论哪一种看法都是围绕生和死而言的,是面对生死的观点、认识、态度。

      “请结合你的经历体验,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理解、思考、感悟”,这里明确了作文内容——必须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表达自我关于生命的理解、思考、感悟,文体不限,可以根据前面提示的有关生死的说法来立意,也可以阐发独特认知,但不能消极悲观,应该给人正能量的启示。

      2.写作提示: “花”在绽放过后,面临凋零,“花”是否遗憾过,遗憾没有彻底的绽放,遗憾没有拼劲最后一丝力气呢!答案不从而知,环境所迫,过去的终究是过去的,不再重来。只能把让自己飘落在地面,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的开花时节。相比之下,人呢?每个人对过去都抱有过遗憾,也纠结过一些事情。这是无法避免的,毕竟人之所以为人,那是因为有感情的,谁又能在失败后在欢呼大笑呢!谁又能在亲人逝去后不想念呢!可是生活还需继续,遗憾只是暂时,未来才是希望,要学会放下。“遗憾”是过去的,它会给你鼓励,给你力量,也请不要过分依赖,让“遗憾”成为绊脚石。

      “放下”有时候是最好的选择,“花”在大风大雨中,放弃了已经干枯的花瓣,使自己存活,虽遗憾曾经的回忆,为了更好的绽放,不得不放下,“花”之如此,人更是如此。过去可以留念,可以遗憾,但当过去是累赘的时候,你就应该放下了,为了未来。我们每个人就像每一种花朵,绽放的时间段都不一样,经历的人生也不尽相同,但是每种“花”都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展现了自己完美的一生,不求回报,那么在短暂的人生中呢?每个人需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人的一生,不需要完美,完美的人生也是不存在的。需要的是“微笑”,微笑面对生活,快乐面对人生。“请不要遗憾过去,要学会放下,学会微笑”致给你余下的生活。

      【立意】

      1.热爱生命,快乐每一天;

      2.人生不可虚度,应该有所担当;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生要有所追求,实现价值。

      【素材】

      1. 秋叶飘落在地,重归于泥土。生命亦如秋叶一般,转瞬之间悄然飘落,化为泥土。“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当如夏花般开得绚烂,那么当生命走向结局之时,便能像秋叶般静美,了无遗憾。生命的绽放不必波澜壮阔,也可静水深流。如丰子恺所言:“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也如草木,生于天地,归于天地,而生命的意义在于生与灭之间的过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生命结局时方能如秋叶一般,坦然回归天地。“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人的一生,总有许多烦恼妄念,一如秋叶扫尽还来。一笑作罢,任它随风而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2. 静守时光,以待流年。一朵花,就是一个生命,一个轮回,一个世界。像一朵花般的绽放,享受生活,享受美丽,享受自然;像一朵花般的凋零,感知平静,感知洒脱,感知淡然;历练沧桑。花无语,芬芳于心;心无言,挚爱有声;爱无悔,坦然如斯!

      3. 人生如花,春夏有“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这样的诗句,秋冬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诗句。“花”尝遍世间冷暖,在各自的时间绽放自己的光芒,人又何尝不是那,体验人间百态,遇见无数的人,慢慢成长。人生如花,转眼即逝,很是短暂,回不了头,要为自己而活,不要留有遗憾。人生在世,有说不清的烦恼,请放下,也有无数的快乐,请拾起。三万六千五百天,过好每一天,是最难的,也是最幸福的。人生如花,意气风发过,如绽放的花朵,绚丽多彩,失意失望过,如凋零的花朵,黯然失色。不管发生了什么事,花依旧是花,人还是那个人,不曾改变,面对人世间众多纷扰,不要纠结,自在如风,随风缥缈。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科学进步是一种悲喜交集的福音。”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知,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写成议论文;(3)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虽悲喜交集,然吾心向往之

      没有科技进步,我们人类还在茹毛饮血;没有科技进步,我们生老病死且听天命:可以说,正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才会有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才会有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文明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时至今日,我们更是切身感受到科技进步的伟力。高铁网络,贯通东西南北;长桥卧波,天堑变通途;载人航天,翱翔九天不是梦;“蛟龙”探海,“蓝色国土”耀神州;“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显神威;“墨子”卫星,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北斗导航,位列世界第一流。科技进步还让我们生活得更舒适,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在尽情地享受着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此为科技进步之“喜”。


展开余文
      然而,科技毕竟是一把“双刃剑”,有“喜”自然会有“悲”。君不见,滚滚浓烟让蓝天不再澄碧,滔滔浊流使绿水不再清澈;君不见,北极坚冰逐渐消融,全球变暖气候令人忧:工业污染严重破坏着自然生态,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破解基因密码,重新进行基因编程,甚至对生命进行“克隆”,先进的生物基因技术在挽救人类生命,甚至实现延长人类寿命的逆天之举时,也丢给人类一个严峻的生命伦理问题,我们该如何尊重生命?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人类创造出来的生命!在两难的抉择中,在伦理的挣扎中,我们更是深刻地体会着科技进步之“悲”。

      于是,有人痛斥科技进步带领着人类走向一条不归路,主张回归原始的生存状态,并将那种落后的生活“田园牧歌化”,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文明只能进步,不能倒退,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文明要想一直进步下去,就绝不可能离开科技;因为科技是文明最大的助力。

      其实,“双刃剑”有什么不好?它能让持剑人更理智、更谨慎。科技有“喜”亦有“悲”,于“悲喜交集”之中,我们才会更珍重地看待手中的这把科技之“剑”,把它牢牢地握在我们的手里,既不轻易伤人,也不因鲁莽而自伤。正因为我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将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态环保,“绿水青山”的画卷正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那飞沙走石的荒漠戈壁,也渐渐绿树成行、果木成荫,溪流潺潺而歌。认识到科技之剑带给我们的“悲”与“喜”,我们会更加尊重生命伦理,认清人类生命的极限,而不去行“逆天改命”之举。

      科技进步,虽“悲喜交集”,但仍是人类的“福音”。我们感恩科技的发展,我们仍努力推动科技的进步。

      “福音”降临,文明的“圣光”普照人间……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为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一句关于科技的名言。而写作任务正是要求考生围绕这句名言的内涵谈谈自己的认知,所以,挖掘该名言的内涵是写作的关键。

      “科学进步是一种悲喜交集的福音”一句里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即科学进步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一定程度的弊端,即“福祸相依”;但是,审题若是就此止步的话,思维仍停留于表层,考生必须认识到科学进步从总体上来看,代表的仍然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人类而言是“福音”。

      如何扬长避短,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努力避免其消极影响,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考生若能在作文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无疑显示出非凡的思想和广阔的视野。

      行文过程中考生可以采用比较分析,正反对比论证,增强文章的思维力度。

      【立意】

      1.科技进步,虽悲喜交集,却仍是福音。

      2.科技应“扬长避短”,为人类造福。

      【素材】

      科技之喜——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防治瘟疫的医疗著作和方法论。

      《汉书 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疾疫者,涉空邸第,为置医药”,提出了“隔离”是防疫的重要举措。

      明代中期,我国就出现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的天花的方法,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灭活天花病毒的疫苗。

      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和公共卫生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霍乱、鼠疫、流感等这些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逐渐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些年来,在抗击SA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场全民抗疫的狙击战,不仅是防疫战,也是一场科技战,科技成抗疫硬核力量,以科技力量成就抗“疫”中的中国速度。

      科技之悲——

      环境污染。

      物种灭绝加速。

      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

      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

      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

      信息爆炸,信息碎片化,人们受益于大数据,也被大数据所裹挟。

      数据泄露危害隐私。

      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出现困局。

      精彩语段——

      1.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砸烂愚昧和落后,另一方面也可能带给人类无尽的灾难。这个时候我们强调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正是为了使这把双刃剑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正面作用以造福人类,而非相反。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也正是出于对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目的还是在于使科技始终在人类的掌握之下,不至于反过来祸害人类。

      2.乡村诊所,翻山越岭的无人机把急用药送到焦急的医生和患者手中;养老院,人工智能机器人给老人们唱歌、讲故事,陪人唠嗑,老爷爷因新科技而萌生童趣,笑声朗朗;居民家中,摄像头记录下幼儿的一举一动,让在外工作的新手父母随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安心工作……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常常突破人们的想象力,让大家一边惊叹“不可思议”,一边追逐乐享。

      然而,同样的科技利用,也会导致令人忧心的结果。比如,无人机被违法犯罪分子用来偷运违禁品;家用摄像头被黑客入侵,一家老小的生活场景毫无私密可言,甚至被上传非法网站用于牟利;没有资质的“医生”胆大妄为,顾客求美不成反而毁了整张脸。还有,形形色色的网络平台、手机APP利用技术手段搜集客户信息出售牟利,甚至开展诈骗等等。

      科技是把“双刃剑”,能帮我们在追寻文明之光的路上披荆斩棘,若利用不当也会让人伤痕累累。

      3.在一篇题为《敬畏自然是真正理性的态度》文章中,梁从诫阐明:“‘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一、人类应当尊重大自然;二、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敬畏自然才是对待‘科学’真正理性的态度。须知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到处挥舞它的时候,请留神别伤了自然,到头来,也伤了自己……”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聪明人把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

      ——(日本)宫崎骏

      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

      ——(中国)周国平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做简单的富人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海子为了他的诗歌王国,抛别世俗的束缚,在走向远方的路途上以梦为马,一往无前。

      而我们,终究以何为追求?我,选择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简单的人是幸福的。他竭力去做一件简单的事,以使得精神世界富足。正如苏轼,当他放下外物的牵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拥有了一颗轻松豁达的心。喜爱拾荒的少年三毛是简单的,一截树枝,一个不完美的琉璃球,构成了三毛缤纷的童年。她对幸福的追求如此简单,又如此终身不渝。当住进撒哈拉沙漠,拾荒者依然在挖掘幸福。沙漠中不知何人丢弃的彩色地毯,半埋于黄沙的骆驼头骨……悉数被她收藏进家中,与她共度浪漫的生活。

      简单的人是富有的,因为他能看见杂花生树,草长莺飞;能尊重水滴石穿的努力,也能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能欣赏单调简单的生活,也能在微小的事物中发现幸福的意义。至此,我们才晓得,原来富有不限于财产的多少,而是指精神的广阔。如此看来,追求简单,不正是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吗?不正是在追求幸福吗?

      聪明人把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

      简单,并不意味着家徒四壁、食不果腹,而是指身无物质的束缚和羁绊,拥有着生命的单纯。就像庄子,楚王欲以国事相累,庄子持竿不顾,他宁愿选择曳尾涂中,正因为生活的简单,生命的单纯,他活成了我们精神上的一轮明月。

      陶渊明是简单的,尽管“结庐在人境”,却有不为物所累的境界,东篱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之上的一抹云霞,便快意于心了。木心是简单的,家徒四壁,一无所有,而片片页页的文字却彰显了他生命的从容之态,别人的万丈深渊是他的鹏程万里。梭罗追求简单化的物质生活,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同时把因物质生活简单化而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精神生活的丰富上。

      他们的生活一样的简单,但谁能说他们不富有?

      周国平先生说:“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具备这两种品质,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做一个生活简单,精神富有的人吧,勇敢地挣脱物质的牵绊,简单地生活,以一颗纯粹的心去拥抱精神的丰盈和浪漫,这才是一种无量的幸福。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一、首先分析每则材料的内容。

      1.第一则材料是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话“聪明人把他的生活变得单调,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伟大的意义”,不断地追求新鲜与刺激,并不会使一个人拥有得更多;单调与重复也未必可怕;真正的聪明人,都能够从他自己的躺椅里欣赏整个世界的壮景。最小的事都有着不凡的意义,生活应当简单。

      2.第二则材料,“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说明小时候要求简单,很容易感受到幸福。“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说明长大后经历和思考变得复杂,要求太多,欲望太多,不容易感受到幸福。“人越往上走,心应该越能往下沉”,心里踏实了,脚下的路才能走得安稳。向往富足是好的,但在通往富足的路上,别忘了带上知足的心。我们都要知道,什么是知足常乐。

      3.第三则材料“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从幸福的具体做法对幸福进行鉴定,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具备这两种品质,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从客观上说,是好的状态,如果你二者的状态是好的,那么从客观上评价你就是幸福的。

      二、然后找到三则材料的连接点。

      三则材料,实质上说的就是“简单与幸福”,这文题破解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你感到幸福,生活便幸福无比;你感到痛苦,生活便痛苦不堪。其实,每个人不论在任何处境下,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会把握、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学会宽容,生活就会幸福,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其实很简单。同时,幸福不是可以用你能得到多少财物、拥有多少名誉来衡量的,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身体的健康才会让人感到真正幸福。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往往对幸福熟视无睹。幸福其实是很简单,很平凡的,甚至不被人注意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个脚印里,要靠我们慢慢去品味,细细去咀嚼,用心去欣赏。这样,你才会发现,原来幸福很简单。

      【立意】

      1.生活因简单而幸福;

      2.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3.知足常乐;

      4.幸福来自我们内心,而不是外界;

      5.拥抱近在咫尺的幸福;

      6.控制欲望,追求幸福。

      【素材】

      1.幸福是什么?我们迷失了,各种幸福指数把我们引向了痛苦,我们过于关注各项指标、各种数据,却忽略了幸福本身的含义,所以,不知何去何从甚至在不经意间迷失了幸福。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如此狼狈,认真思考不难发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过分地盲从跟风,用别人的指数衡量自己的幸福,丢掉了幸福;第二,沉浸在追求物质的泥淖中忽略了幸福;第三,我们不停地寻找幸福,常常视而不见身边的拥有。

      2. 屠格涅夫说过:“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当我们拥有了亲情的呵护、友情的陪伴,我们都会感到幸福和知足。当然,幸福美满的生活必须要付出汗水和劳动,一个不懂知足、不知感恩,不愿付出、不肯劳动的人,最终将会一无所有。有时候,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而简单就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3. 巴尔德斯说,“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幸福就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和珍惜现在的“你”。徐特立曾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为了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就是幸福,“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与其用泪水悔恨昨天,不如用汗水拼搏今天”;“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幸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别人给予的,幸福就是心情舒畅,甜蜜快乐。其实幸福很简单、和亲人享受天伦之乐,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成功卫冕,登上世界之巅,我们关注着,会振臂,会呐喊。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完成,我们关注着,很兴奋,很自豪。

      新冠疫情肆虐,全国人民同心抗疫,共克时艰,我们关注着,会痛哭,会感动。

      ……

      我们每天都在关注和认知世界。这些关注和认知,不应该只是瞬间的情感表达,而应该将其中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关注与行动”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世界因我而精彩

      世界从来都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名词,她用慈悲的目光抚慰着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生灵;因为她知道自己并不是“实有”性的存在,没有无数的生灵以及无数的生灵所构成的复杂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世界就真的是“虚无”的存在了。我们关注世界、认知世界,正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原来和世界血肉相连,永不可分。

      我们是新世纪的新青年,世界的希望就在我们的身上。世界因关注而温暖,因行动而蓬勃向上。我们永远是世界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不能忘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沉睡的中国,是一批时代的“新青年”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喊遍神州大地。他们一直密切关注着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世界,这个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为什么他们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然,仅仅关注自然是不够的,当泪水积蓄成滔天的洪水时,旧的世界必然在巨浪的冲刷中显出光洁的模样。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但是百年来五四精神代代相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世界因为他们的奋起抗争而开始巨变,中华大地因为他们的团结振兴才有了新风吹起。

      点燃抗日烽火的,也是那样的一批青年,他们不怕牺牲,无畏生死,终把日寇驱逐出华夏神州。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救万千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还是那样的一批青年,他们立场坚定,信念高远,为争取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自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声庄严宣告响起后,我们的世界已经在烈火中获得新生。世界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的关注,更感谢他们的行动,历史会将他们永远铭记!

      改革开放43年来,无数有为的青年团结在鲜红的旗帜下,一心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一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青春和智慧。他们不仅仅是关注者,他们更是伟大的行动者。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是他们积极行动的结果。中国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也都是他们努力的成效。

      你问我世界有多大,让我来告诉你我们的梦想有多大。我们关注我们的家园,营造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也关注更为广阔的世界,将和平与仁爱洒向别的国家、别的民族。我们不仅关注着当下的世界,更以坚定的脚步向着未来丈量。

      世界因我们青年一代的关注而慈悲、温暖,更因为我们青年一代的行动而蓬勃向上,充满盎然的生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带有较强的思辨性。整个材料选择了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件,涵盖体育、科技、民生等多个方面。

      这些热点事件,构成了我们所认知的事件。对于这些事件,我们有自己的情感表达,有自己的外在行为。这些热点事件,又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精神特质。对于这些事件,我们应该从中汲取营养,提炼精神,使之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引,通过不懈奋斗谱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最新篇章。

      本题以“关注和行动”为主题进行写作,旨在引导学生紧扣时代脉搏,不仅要关注国家大事,融入这个社会,更要从这些事件中获得真知,汲取力量,树立人生目标,然后努力践行。

      审题时,要辩证分析“关注和行动”的关系,对于外部世界,仅仅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关注去获得新知,因此,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到“行动”上。

      【立意】

      1.“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行胜于言”。

      3.我们是世界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4.在关注中成长,在行动中升华。

      5.世界因关注而温暖,因行动而蓬勃向上。

      【素材】

      1.新时代给了青年一个全新的诠释,“新时代是一个奋斗者的时代”,它使青年所蕴含的无限生机和创造力散发出蓬勃的正能量,并以一种始终不变的使命感不断奋斗,从而成为新时期青年斗争的主旋律。(片段示例)

      2.《新青年之歌》:“一个永不言败努力拼搏的人,就是新青年/新青年是一面旗帜/我愿用我的汗来举起它/我愿用我的血来捍卫它/很高兴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人/让我们一起举起这面大旗/让它迎风飘扬”(名言素材)

      3.1949年10月1,濠江中学老校长杜岚在校园中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1947年杜岚接任濠江中学校长,她始终坚持爱国教育,赢得澳门各界的敬重。她说:“我们的希望就在下一代人身上。”澳门回归祖国当天,87岁的杜岚放下拐杖亲手升起国旗。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他从幼稚园开始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将宪法和基本法纳入学校公民教育的课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时,尤端阳提议澳门的语文教材应该使用内地版本的教材,在他的努力下,濠江中学率先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他将爱国情怀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事例素材)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人认为,成功由己不由人:郑板桥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

      以上的这些说法,引发你哪些联想?或让你回忆起哪些故事?或触发你哪些感悟?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明确: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造物的时候会给予每个人同等的东西,但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鉴,借人之精华,融己之智慧与美丽,以铸造人生的成功与辉煌。

      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江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名姓与容颜,依旧生动,依旧璨若群星。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得以让大唐闻名中外古今……正当世人用赞誉和敬仰的光环将他们环绕时,依然光亮的是古人们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在熠熠闪光。

      凭栏回首,清政府闭关锁国,愚昧无知,拒人之精华于千里之外,终而落得“山河破碎风飘絮”,泱泱大清国在外国的“精华”中风雨飘摇。倚栏回溯,孙中山怀抱一腔救国之情,学习西方民主借鉴西方精华,虽最终失败,却使中国即将倒下的屋梁注入了不屈与刚强。面临孙中山的救国之路,谁能否认这借鉴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和响亮?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二十年前的春天绽放。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与喜悦;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光芒与欢乐;想吧,中法文化年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精神与精华……中华之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

      于是,打开未来的首页,我写下: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材料作文。

      第一则是引用荀子在《劝学》中说的一句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借助外物。人的力量总是有限,很多事情,单凭个人的能力真的难以做到,而如果借助于其他,便会将那成功的几率提高。

      第二则引用的是郑板桥的一句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启示我们要靠自己。如果一个人处处依赖他人,总是靠别人来约束,就不会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会有自己独立的行动。堂堂男子汉就应该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改变现状和格局,没有什么事情是你自己不能干的,也没有哪件事情是别人有义务要帮你干的,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指望别人,终有一日会成空。

      第三则材料是引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一句话:“既靠天,也靠地,还靠自己”,是前面材料的综合,的确,成功靠自己的努力,但是也需要外在因素,比如:客观环境、他人的帮助,等等。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一方面要打磨自己的硬核本领,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让自己更加完美,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璀璨。

      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之一立意。文体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

      【立意】

      1、成功靠自己。

      2、成功不仅仅靠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外在因素。

      3、成功需要善于借助外物。

      4、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5、借助外力,成就自我。

      【素材】

      1、成功靠自己。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母鹰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成吉思汗,就是善于借助他人力量。铁木真当年进攻蒙古蔑乞儿部时,兵力不济,后来他联合草原雄鹰札木合,一举歼灭蔑乞儿部,等到他与札木合争雄时,又联合王罕,打败了札木合,奠定其草原霸主地位。

      3、蒲公英没有飞翔的动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封闭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赢得了世人的无限赞誉……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不仅仅是学习会渐变,工作、生活也会渐变。发现渐变是一种智慧,推动渐变是一种能力。

      你对渐变有怎样的认识?面对渐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把握“渐变”,成就未来

      是谁让广阔的平原变成绵亘千里的高山,是谁让涓涓的小溪汇成奔涌狂啸的大江?是谁让山野猿猴进化成聪明智慧的人类?又是谁让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巨人肩头的科学家?是时间,是一分一秒、一日一月的“渐变”。

      沧海变桑田、高峡出平湖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和人类改天换地的“渐变”结果。君不闻,楼兰王国这个美丽的传说,而今徒留下古代遗址,不能不令人嗟叹。除了兵戈战乱的毁损外,对植被森林的肆意破坏,也是它覆亡的原因之一。今天砍一棵树,明天砍一棵树,好像不多,但长久的“渐变”,最终湮没在荒漠戈壁中。岂不痛哉!

      众所周知,蚕的破茧而飞,正是经历了“渐变”的煎熬和漫长的洗礼才得以实现;一代书圣王羲之,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每一笔,每一画都做到精益求精,才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横空出世。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悟出学习的“渐变”是日复一日,长年累月、不懈努力地结果。爱迪生之所以能发明电灯,不是得益于最后那一次成功的实验,而是那中间无数次的失败,牛顿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也并不是一个苹果所造就的。体坛健儿们,在奥运赛场展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捧得桂冠,夺得金牌。其背后是无数次的训练,闪闪的金牌上,凝铸着他们挥洒的汗水,甚至血泪。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不良的“渐变”,正在摧残我们的身体,正在毒害我们]的心灵。古语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要重视渐变,积极推动“好”的渐变;杜绝不良“渐变”,真正做到防患未然。蛀虫和大船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忽略这些细小的东西;那些网瘾少年也是一次次不良的“渐变”铸成的。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我们追求昙花一现时的绚烂,但别忘了它的美丽是一日一夜渐变出来的;我们欣赏撩人心肠的天籁之音,但别忘了它的空灵是风吹过山谷一点点渐变出来的。我们仰慕知识渊博的学者,但别忘了,他们渊博的才学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时代已进入21世纪,我们伟大的国度,正在为复兴中华而不懈努力。但是,“梦圆”的路途漫漫,并非朝夕之功。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一点点向上,一丝丝向善的渐变过程中,不断地把自己打磨成新时代的“四有”青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你我不懈地“渐变”更真、更善、更美、更优秀。

      是的,把握“渐变”,方能成就灿烂的未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立意的关键在于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抓住材料关键词,如“勤学”、“辍学”、“春起之苗”、“磨刀之石”、“有所长”、“有所亏”;陶渊明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式说明勤学的意义和作用。这句话的内涵是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来源于日常的点滴,而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求得看见成效。就像我们看不见禾苗的生长,其实,禾苗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都是从点滴中积累起来的,有时连自己也察觉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当然生活与工作也是相似的道理,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不要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要静下心来,沉下去,一点一点地积累,量变终会带来质变。命题人的意图在于,不管是“有所长”,还是“有所亏”,其实都是“渐变”的过程。学习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生活、工作何尝不是渐变的过程呢?这样生发开去,此次作文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即学习、生活、工作都是“渐变”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渐变”,并积极推动好的“渐变”。发现的过程、推动的过程需要智慧和能力。写作的过程,注意辩证思考。正确区分好的“渐变”和不良的“渐变”。

      【立意】

      (1)细心发现“渐变”,积极推动“渐变”的角度立意:①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飞跃,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不能一蹴而就。②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做,才能推动“渐变”,最终实现梦想。

      (2)从“磨刀石”的“有所亏”的角度立意:①不能忽略细微的渐变,要防微杜渐。②祸患常积于忽微。③勿以恶小而为之

      【素材】

      (1)回顾牛顿的探索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哥白尼繁荣“日心说”开启了现代科学的大门,也提出了天体运动方式这一论题。随后布鲁诺等人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学说。牛顿受“日心说”的影响,开始研究天体理论,他改进了伽俐略的天文望远镜,认真研究了前人的天文观测数据,所以说,牛顿的发现是融会了前人的探索成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远些,是因为我站在举人的肩膀上。

      (2)王羲之经过了“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积累,才写出了笔走龙蛇的《兰亭阁序》;李时珍经过亲尝白草的积累,才编成了祖国的医学宝典《本草纲目》;马克思经过了二十年的资料收集整理思考,才写出了享誉全球的《资本论》;歌德经过了六十载的“笔耕”,才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浮士德》。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没有经过量的积累,就妄想一步登天,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3)当太阳一步步地挨下山时,当花草树木渐渐枯死时,当父母渐渐地变老时,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如朱自清的《匆匆》里曾说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柳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能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一分一秒的时间在悄然地过去。日子就像是一粒沙子,当它一旦掉入了时间的沙滩上,就再也寻不回来了。一分钟尽管十分短暂,但就是这么多的一分钟编织成了我们的人生。时间如此宝贵,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利用时间,不能空虚地等待,愚蠢地浪费。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些流传千年的人和事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统编教材“必修下”我们学习了《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等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历史故事,也了解了“魏征”、“王安石”、“杜牧”和“苏洵”这些智者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拳拳之心。

      畅游在这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里,聆听着这些弥足珍贵的智慧思想,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更需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五四”青年节前期学校文学社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以高一学生身份,结合“必修(下)”单元所学,联系现实写一篇征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一个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国家,他的去向是什么?对于物质相对富足了的中国,我们需要一个梦想,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个中国崛起傲然世界的梦想。

      “中国梦,我的梦。”中华的崛起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可要实现梦想,我们的努力方向又通往何方?在发展的夜航中,在时代的洪流中,有了坚固的巨轮不够,更重要的是掌舵人,是灵魂。这灵魂便是文化自信。没有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没有对民族思想精神的探求与学习,梦想将遥不可及。发展文化,建立大众的文化自信,在中国梦实现的道路上至关重要。

      但中国的历史,是以儒为主的历史。“为政以德,劈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孔子为政的观念。儒家讲求以德治国,是要百姓爱德行而被感化,自发的拥戴国主。而当下中国社会的法治,是否与传统文化思想背道而驰?那与社会现实不符的传统思想,能否在当今令当代人树立文化自信?

      其实,法治下的中国社会仍包含儒学思想。死刑前的缓期,是对犯人们抱以合理的宽恕之心;各级代表联合修订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将最能代表众人的意识统一。法律并非刻板的非黑即白,也非不知变通泥于条规,这种含有温情的严肃与为人民服务的秩序维护是法治下儒家的“爱人”思想。

      儒家思想中未尝没有法治之意。“上好礼,则民易使之”,“礼”便是规矩,是众人认同并应当遵守的条例,与“法治”的条规相通。儒家讲礼乐,正是欲用一种外在形式来约束人民的行为,起到社会秩序不乱的目的;而法治讲法律,同样显明底线来维护公共利益安全。二者虽形式不一,本质相同。

      因此我们不妨说,法治与传统思想并不冲突。相反,“仁”“义”“礼”“智”“信”和“忠”等价值观依然适用于今日,被当下所借鉴。以德治为主人治为基础,相辅相成。有儒的法,有了人情有了引导,众人不再畏于强权心含抗拒;有法的儒,令人有了顾忌有了提醒,众人不再无所畏惧肆意妄为。二者的有机结合,正是促进人们对文化的更深解读,给人对传统思想的认识从而将历史遗留下来的精华发扬光大。这是一种文化自信,对于文化价值的肯定将转变为一种文化信念,而这信念终有一刻将蜕变为信力,在中国梦的实现上爆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赋予我们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让我们能昂首挺胸,做新时代自信青年。相信我们终将使国运更加兴旺,实现众人的中国梦。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新材料任务作文。

      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要求考生在材料范围内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内容等来完成写作任务。

      一是材料,这次材料紧密结合“必修下”两个文言文单元所学形成了本次作文写作的含意范围,第一单元的经典篇章都体现了重要的中华文化的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的思想特征更是中华文化的思想根基,其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都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发扬;而第八单元的众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怀,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更是令后人敬仰。

      本次命题意图就是基于这两个单元深厚的“中华文化”的体现以及同学们学习后的思考价值情感,所给材料中除了“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外,还有就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思考,这是提示写作的方向。

      二是任务,任务在材料的范围内,任务小于材料,材料只是一个引子,任务是关键。本次任务是要求以“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征文,高一学生身份,文学社等这些对象和情境要注意。写作中要根据任务,重新审视材料,这里要注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做自信时代青年”之间的关系,构思立意不要过度宽泛,要结合“必修(下)”单元所学,联系现实,切忌泛泛谈论“中华文化”,或只谈继承中华文化,而忽视如何做“自信时代青年”。所以立意中要选取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点,凡是只谈空洞中华文化概念的都是会不够准确。

      三是写作要求,写作要求基本常规,但要注意“选准角度”强调的是审题中的立意要明确,注意结合单元所学文章中所感,“自拟标题”不要照抄原话题。

      要求:1.“传承传统文化”:以必修下单元所学课文经典篇目内容及作者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或者课文+中华传统文化的拓展。2.“做自信时代青年”:做,强调怎么做,青年的具体行动。“自信”,指文化自信。时代青年,强调当代青年身份。3.“传承传统文化”与“做自信时代青年”之间的逻辑关系:互为条件,互为前提。只有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做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做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必须能很好传承传统文化。4.“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是一个关系型的主题,写作时二者不可偏废,但可以有主次详略之分。

      【立意】

      1.彰显文化魅力 增强文化自信。

      2.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3.以“志”为马,自信驰骋。

      4.中华英雄气,自信满乾坤。

      5.理想不可弃,自信更自强。

      6.忧以天下,图新自强。

      7.扬中华之礼,谱世界华章。

      【素材】

      1.光明日报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时谈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在惊涛骇浪的世界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博大精深的中华儒家文化是我们化解错综复杂冲突危机的钥匙。“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以史为鉴,把握当下,方可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新高度。

      2.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不忘传承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永远在与时俱进。

      3.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发现了人有自私自利的一面,还有利他的一面,所以很早就有“义利之辨”。孔子主张“富而可求也”,即人都有追求自己利益的权利,但又主张“君子义以为上”,要讲求“义”的伦理,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基础上,考虑他人利益,摒弃零和博弈思维,达到共赢。所以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正是因为“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取向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价值标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精神标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之一

      (2)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

      —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志愿军英雄王海颁奖词

      (3)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面对责任挺身而出的凡人。

      —抗疫期间的网络流行语

      每一个时代都有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挑战,每一份职业都有专属于这份职业的使命,每一个民族都应有属于这个民族的英雄。有人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道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请你就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英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英雄”。

      “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这是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海报宣传语。的确,每个人尤其是青少年,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或激励自己;或以其为奋斗目标;或视其为崇拜偶像。就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英雄。也许是受好莱坞大片影响,许多青少年心目中最常想到的,是那些在荧幕上披荆斩棘、挑战极限、拯救世界的钢铁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们。这些英雄不但具有超人的本领,能够在危急中力挽狂澜,更是自信、成功、力量与魅力的化身。他们如此优秀,怎不令人向往和崇拜?

      然而,超级英雄毕竟是虚幻的想象,现实中英雄们的境遇要困难和残酷得多。他们没有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的超能力,有的只是血肉之躯,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英雄,或因英才盖世、功勋卓著,或因气节坚贞、无私无畏,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大多是他们注定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说,英雄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残酷,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超越自身利益的局限,意味着肉体毁灭而灵魂不朽。

      中华民族,历来是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古代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降的文天祥、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再到近代抗日战争中誓死报国的张自忠、吃棉絮枯草战斗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被捕后遭受种种酷刑却始终没有一丝屈服的赵一曼。正如陈毅《梅岭三章》中所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英雄们用肉体的殒灭见证生命的意义,捍卫民族的尊严,用行动诠释了英雄的内核不仅是英勇牺牲,更是无私奉献。

      穿越历史的烟尘,时针走到今天。有人说,当今时代是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此言差矣。英雄的内涵,从来都不狭隘。战争年代,“血染沙场气化虹”“一身报国有万死”是英雄,和平时期,见义勇为、坚守正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也是英雄。那些为人民造福、干出经天纬地大事业的是英雄,那些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也是英雄。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守岛32年的王继才,为民奋战在田间地头的袁隆平,那些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平凡普通的人们,他们都是英雄。境遇有不同,能力有大小,但爱国无贵贱,奉献无高低。只要不断超越自我,坚持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益的事,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或群众心目中的“英雄”。

      当今之中国,局势复杂、任务繁重,其实更加需要英雄。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需要纵横捭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领袖英雄,更需要千千万万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平民英雄。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只要我们心中种下英雄的“种子”,脑中崇尚英雄的精神,奋发进取、乐业奉献,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都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给了三则关于“英雄”的材料。

      第一则是陈毅《梅岭三章》中的革命者,为了自由取义成仁的人是英雄;第二则是志愿军英雄王海的颁奖词,王海出国作战,守卫祖国,为祖国英勇作战、奋不顾身的人是英雄;第三则是一则网络流行语,概括出了英雄的本质,面对责任挺身而出的凡人是英雄。

      要求部分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当今时代”的“英雄观”,以及我们如何面对“英雄”。作文要求考生对“英雄”有清晰的阐释,廓清概念。英雄要“利他”,在这个个人利益至上的时代,仍然有人以“自我奉献”甚至“终身奉献”为己任,就像“开山岛”;英雄要“引领”,不止于匠人精神,更多是在“精益求精”之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甚至推动人类进步的高度,就像“袁隆平”;英雄要有“个人信仰”,基于正向的信仰,会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最终获取自我与时代的尊重,就像“田家炳”;再比如形同“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的列举,尽管身份平凡,但在人生的机要处为他人抛弃自我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选择,这一定是英雄情怀在支撑……

      任务要求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要注意情景设定是“开学典礼”,面对的是全班同学;你的身份是学生。还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

      1. 把每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英雄;

      2. 只有崇尚英雄,民族才有未来;

      3. 时代英雄,伟岸且永驻;

      4. 保家卫国,国之英雄;

      5. 英雄不老,赞歌长存。

      【素材】

      1.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习近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

      2. 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专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黄郎”黄大年;被网友称赞为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无不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科研勇气、能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们是代表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 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雄故事。“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男神”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英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10天就获得3300多万次点击。正如网友的感慨:“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为他们点赞。”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③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五四讲话”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是第一单元序言里的话,读了上面四则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可以综合材料,也可以组合材料;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内容充实。

      【答案】【范文】

      深植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总书记的赞扬,是殷殷期望,更是光明未来。自古以来,我华夏青年都是有担当、有责任的中流砥柱。

      子路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和勇气,越是艰难,越要勇往向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1949年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来势汹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考验、新挑战,无数青年无畏无惧,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成为抗疫大军的中坚力量,彰显着抗疫战场的青年担当。综观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都能看到广大青年挺身而出的身影,那些曾经带着朝露的蓓蕾,在疫情防控战场绽放出绚烂的青春之花。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守护祖国、守护民族的重任,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主要是讲实行仁政,兴办学校,注重教育和伦理教化,就可以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而我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广大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放眼神州大地,无数怀揣远大理想、深植家国情怀的青年正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脱贫攻坚战场,他们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一往无前的执着,肩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民族的重托,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书写伟大时代的青春华章。“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五个独立语段构成,前三段是材料,第四段是写作中心引导,第五段是具体的要求。首先需要分析材料,材料①意思是: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于大国之间,有军队来侵凌它,饥荒接着兵灾到来;如果我仲由治理它,等到了三年,我可以使百姓有勇气,并且懂得礼仪道德。”这是子路的观点,子路代表了年轻一代敢拼敢闯的精神和勇气。材料②意思是: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这段文字讲述的“王道思想”,论述实现“王道”需要国君注重学校教育,重视养育老人,重视百姓生活,给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环境。其本质就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理想状态。材料③是新时代领路人习总书记对青年所讲的话,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青年应肩负时代的责任,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艰难险阻,不畏惧,不退缩,抱持一颗奉献之心,勇敢冲锋,有责任,有担当,做有为青年,不负时代。

      综合分析上面几则材料,不难看出,材料针对的对象是青年,主核心是青年、理想与时代的话题。材料意在引导青年紧跟时代的步伐,作有理想、有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奋斗的青年。

      但还要注意,材料要求考生“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即考生的观点需要从材料中来。

      【立意】

      1.勇于担当,创造未来。

      2.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3.纵使时代变迁,但不变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

      4.深植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

      【素材】

      1.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勇于承担责任,共同振兴国家。几千年前,在天下纷乱的战国时代,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那个时代,他自觉地担当起匡扶天下的历史责任。如今,生逢盛世,我辈虽才能不及先贤,却也应时代要求,肩负责任,振兴国家。国重于家,兼济天下,对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崛起,我们必须承担责任。

      2.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承担责任,与我同振国家。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 “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承担责任,振兴国家”。

      3.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时代的期望。时代赋予的使命让我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也被称之为“红船精神”。依水行舟,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一代代共产党人在其征途上砥砺前行,推动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学史沉思,可以知来路;悟史力行,可以开新局。

      校团委响应团中央的号召,组织全校学生学习党史,并举行“追寻铭记传承”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追寻铭记传承

      翻开百年中国长卷,历史的追光始终追随着一叶红船。1921年7月,南湖烟雨朦胧,世界风云变幻。一群心系天下的年轻人将青春与热血融入信仰,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南湖的小游船,他们有勇有谋,不惧搜查围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红船这个名字因而永载中国革命史册。从南湖起航到奋楫金沙江,从四渡赤水到饮马长江,从引领改革潮到引航中国梦,红船劈波斩浪,改变了中华民族的走向和亿万中国人民的命运,把我们伟大的祖国托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追寻

      当年,一群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青年人在一条小船上发出了掷地有声的最强呐喊,他们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不畏艰险,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们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领航人。红船精神,就是习近平同志精辟概括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伟大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先进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志士仁人的伟大革命精神。

      铭记

      “红船精神”历久弥新,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焦裕禄把生命最后的470天留给了兰考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对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还有廖俊波、黄大年等等这些为了人民无私奉献的楷模,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诠释着“忠诚为民”的责任担当。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29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在最艰苦的地方扎根,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攻坚任务抓在手里,甚至将生命定格在扶贫一线;面对严峻疫情,党中央科学决断,广大党员枕戈待旦、冲锋在前,4万余名医护人员逆行驰援,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防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实际行动。这不仅是“红船精神”在新时代不断传承的标志,更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忠诚为民的动力源泉。

      传承

      新时代新使命,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更需要我辈青年人担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更不能忘记为什么而出发。要在遇到困难和挑战面前,有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激发我们青年人的创新活力,大胆探索、勇于尝试。

      就让我们接过“红船精神”的大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接续奋斗、奉献作为、添砖加瓦,推动中国巨轮在下一个、下下一个、无数个100年驶入更深的蓝海。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本题围绕“红船精神”审题立意。材料介绍了“红船精神”的来历,本质意义,以及“红船精神”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作用。关键句是“学史沉思,可以知来路;悟史力行,可以开新局”,“学史沉思”“悟史力行”提醒我们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并身体力行,让这些经验教训指导我们的行动,简言之,要“继承”并“发扬”,这是着眼于过去和当下;“知来路”“开新局”则是着眼于未来,强调“红船精神”对于“未来”的指导意义。

      任务分析:首先注意是“校团委”组织的活动,写作中应当有“青年”的思考;其次注意活动主题“追寻铭记传承”,这已经给了考生写作思路,先写从历史得到的感悟,再写应当记住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写如何传承。

      【立意】

      1.发扬“红船精神”,不负时代嘱托;

      2.做“红船精神”的积极践行者;

      3.赓续“红船精神”,坚定时代步伐。

      【素材】

      1. “红船精神”激励前行,鼓舞我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初心使命,好比“北斗七星”,帮助我们在茫茫夜空中辨明方位;好比“航标灯塔”,指引我们在浩瀚大海上前行的方向;好比“源头活水”,为我们长途跋涉、不懈奋斗提供不竭动力;好比“警钟镜鉴”,警示我们明大德、正衣冠、除污垢。

      2. 一张“船票”,从最初的小小红船,慢慢在历史的淘洗、人民的选择、岁月的锻造中,成长为满载13亿人民群众美好意愿的中国巨轮,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伟大与光辉,难以形容。但是,无论红船如何远行、要去哪里,有种信念、有种情怀、有种使命始终没有变,那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3. “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前提,是“少年有信仰、力量和担当”。一代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青年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而今,更多的青年在红船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正奔行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时代大道上,我们备受鼓舞、满心期待。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伴随经济跨入了快车道,物质的丰盈背后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当今社会,似乎呈现一种两极化的生存状态。一边是职场青年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在校青年007(一天24小时待命,每周7天,即所谓的“全天候工作”,每周七天不下班);而另一边,“佛系”成为热词,“都行”“可以”“随它去”成为“佛系”青年的处世之道。

      作为身处其中的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拥有奋斗的青春就是拥有最大幸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之路是一帆风顺的,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两个字。领袖教诲我们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的确,青年人奋斗就是一种幸福,拥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

      奋斗中的幸福,是青春在梦想中的坚守,是青春在拼搏中的精彩。当23岁的官翔远赴叙利亚战场,在炮火中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完成新闻报道任务的时候,他的奋斗一定是幸福的。当24岁的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夺取男于500米短道速滑冠军的时候,他的奋斗一定是幸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一作文指导 2021学年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引语式材料作文写作(下)
下一篇: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论述文写作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