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74  2021-06-2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别了,不列颠尼亚》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回顾新闻的基本常识;;

      2.了解本文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比较法,合作探究本文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重要信息,体会本篇新闻的突出特点。

      把握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地位的谈判,在邓小平和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进行。邓小平态度坚决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主权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岛、九龙,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邓小平的话,令当时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这位中国的”钢汉子”面前,低下了头。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了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的“一国两制”政策。

      2、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3、作者介绍

      《别了,“不列颠尼亚”》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作者是四个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他们都是新华社记者。

      4、题目解说

      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别了”,有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英国统治的结束。

      5、层次结构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语(第1段)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主体 (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 

      第三部分:结语(第11段)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6、全文分析

      1.本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明确: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3.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治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对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明确:

      (1)如课文中“最后”一词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耻辱洗雪了,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


展开全文阅读
      (2)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3)全文最后一句庄重而含蓄,含义深刻。“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4.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

      (1)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从海上黯然离去。

      (2)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用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洋溢胜利的自豪之情。

      7、写作特点

      借景寓意,历史与现实交错

      (1)将背景资料和现实场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新闻报道有时并非就事论事,还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背景资料,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使之能够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

      本文作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将通过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展示给读者,并适当地加入了一些背景资料,如对历史性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等。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情,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信息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蕴,从而进一步表明了我们收复香港的自豪和骄傲。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优质课教案
下一篇: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长征胜利万岁》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