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40  2021-07-0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昌耀《峨日朵雪峰之侧》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意象理解作者的思考。

      2.体会诗歌语言的雄浑、高亢、阳刚和大气。

      3.赏析诗歌新奇而充满刺激的美学效果。

      素养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经历,知人论世。

      2. 了解朦胧诗的相关知识,明确诗歌意境,学习象征手法。

      3. 感受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强大生命力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塑造的众多的审美意象。

      2.探究诗歌的主题与诗人心中的天堂。

      教学过程

      1、写作背景

      1957年,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后来被严重扩大化,一大批响应党的号召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被错误的确定为“右派分子”,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这首诗写于1962年8月,作者因被打成右派,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

      “峨日朵”是现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峨堡镇的老百姓对“峨堡”一词的口语发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中一座或者几座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拿来作为诗中一个如画的诗作之远景而已。

      2、作者简介

      王昌耀(1936~2000),笔名昌耀,湖南桃源人。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其间曾两度回国参加文化培训。1953年“停战协定”签字前十余日,身负重伤,从此永远离开了部队。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因一首短诗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等。他被人誉为“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最信赖的诗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

      3、诵读文章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  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4、文章结构

      5、全诗分析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意象:太阳、滑坡、石砾、雄鹰、雪豹、蜘蛛。

      2.为什么要描绘这些意象?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点拨:心象(情)+物象(美)=诗。

      落日的动势和石砾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的,而“我”作为攀登者的动势却正好相反,努力向上;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也在竭力使我下坠。由此可见,日落和滑坡等意象是用来表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的。

      “雄鹰”“雪豹”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蜘蛛”则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

      3.诗人在作品中是怎样呈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

      探究: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而且在读者的生理上引发一种紧张。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事实上也在竭力使我下坠。千军万马般的厮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就决非易事。


展开全文阅读
      6、分析主旨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俄日朵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布置作业

      1、熟读全诗

      2、课后思考诗中,诗人要表达的“他的高度究竟是什么呢”?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2021学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雪莱《致云雀》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红烛》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