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793  2021-07-14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学习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题)

      1.读准字音 

      羁(     )      拙(     )    宅(      )    荫(      )

      暧 (        )    墟(     )    樊(       )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

      二、合作探究(题)

      1、从何而归?

      明确: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2、为何而归?

      明确:

      追问:这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思考: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3、归向何处?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明确:

      4、归去如何?

      (1)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2)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三、拓展创新(题)

      面对困境,屈原选择了投江、曹操却锐意进取。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四、当堂检测(题)

      1、阅读陶渊明另一首诗,体会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心境。

      归园田居(其三 )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找出描写陶渊明田园生活的诗句并描述面面?

      (2)陶渊明喜欢这样的生活吗?结合诗句解释。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 一、二句主要写了“静”,请简析作者写“静”的手法。

      ⑵简析三、四句的表达技巧。

      五、课后作业(题)

      1、背诵默写全文。

      2、写一篇小作文《陶潜,我想对你说》。

      3、阅读《归园田居》五首。


展开全文阅读
      附:

      一、关于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而山水田园诗派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一)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二)解析步骤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拟人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附2、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评析: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教师版)
下一篇: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杜甫《登高》导学案(学生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