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335 2021-07-16
标签:
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一课堂实录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实录片断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提出了挑战。众所周知,一堂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所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几个甚至一个。单篇课文的容量有限,和课堂教学的时长及授课方式都相匹配,比较容易讲透。而整本书则内容宏富,课堂教学中试图做到面面俱到绝无可能。想要以一堂课撬动整本书,就必须要找到可以带动“面”的几个“点”。而要想带动“面”,前提又是师生对整本书的内容非常熟悉。
所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首先要落在“读”上。读是出发点,也是归结点。其次还要落在“整”上。整本书的教学是一个系列,一堂课是否有效,需要放在整个教学序列中去考察。此外,一堂课是不是有“整”的意识也很重要,不能纠缠于具体问题,要抓大放小,最好能在读透全书的基础上有所生发。
按教材规定,《乡土中国》的单元学习任务如下:(1)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2)分析整体框架,把握知识体系;(3)关注“问题”,学以致用;(4)拓展阅读,知人论世。
为了落实这些任务,笔者设计了整个单元8课时的学习流程:原著理解(第1—6课时)—理论应用(第7课时)—扩展研究(第8课时)。
原著理解部分,预先在暑假作业中布置阅读并写读后感,开学后又布置再次阅读。第1—2课时,介绍费孝通其人其书,读《序》和《后记》,示范解读其中一节。这样就能落实知人论世的学习任务,又能指导学生抓住核心概念,教给阅读学术性文本的方法。要点是抓学术文章的关键词,每篇3—5个,不能多,一多头绪就乱,在有限的课时里面根本无法落实。之后进行小组活动,各自负责不同篇目,课下研讨。第3—5课时,由学生进行小组报告,教师点评,落实单元任务(1)。第6课时,分析整本书的构架以及各篇的关联,落实单元任务(2)。
理论应用部分是第7课时,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学以致用,落实单元任务(3)。扩展研究部分,是对课堂和作业中生成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深化对原书的认识。落实单元任务(1)和(4)。
案例分析教学穿插在整个过程中。每一篇的小组报告及教师点评中,都可以联系现实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书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案例分析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及可生发性,方便关联书中核心概念,能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二是切忌喧宾夺主,脱离原著文本分析案例。
基于以上原则,笔者以电影《秋菊打官司》的部分内容为案例,设计了第7课时。课堂教学实践情况如下:
教学设计及实践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乡土中国》中的核心概念。
(二)提出并研讨《乡土中国》中未充分讨论的概念。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本
简单回顾各篇的关键词。教师示范,几句话概括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然后请学生快速回顾各篇内容,再简单总结全书的整体结构。
(二)案例分析
1.提出案例,PPT展示故事梗概。
2.分析村主任打人事件中,双方的是非对错。
(1)联系《无讼》,分析“理”与“礼”不同,法理社会是“合法违法”,而礼俗社会是“是非”,以及情理。
(2)联系《家族》,乡村社会是父系小家族,重男轻女,村主任有四个女儿没儿子,庆来骂他断子绝孙,是严重的侮辱,所以他要踢伤庆来。
扩展讨论:重男轻女,是劳动力问题,更是宗教文化性质的,与祭祀相关。“香火”意味着祭祀。提示学生可以扩展阅读费孝通《江村经济》第三章,里面专门有一节讲这一问题。
3.分析村主任权力的性质。
联系《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可知村主任兼有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还有长老权力的惯性残留。
4.分析礼治社会中冲突的解决方法。
(1)李公安的调解,是按礼还是按法?
礼法兼用,以礼为主。他自己买点心,假装是村主任买的,送给秋菊,试图维护双方的面子。这解释了《无讼》一篇中的调解方法。
(2)扩展讨论:面子是什么?
按《名实的分离》一篇中的说法,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村主任不批地,说有文件,秋菊要文件看,这是不信任,不给面子。如果心中明明怀疑没有文件,表面上还是尊重村主任权威,村主任说有就当是有,这才是“表面的无违”,就是“给面子”。
秋菊要的说法是什么?是赔礼道歉,也跟面子有关。村主任内心不服,还是同意按李公安的调解给钱,这是给李公安面子。秋菊难产,庆来叫不来在别村演戏看戏的村民,村主任能叫来,因为村主任面子大。秋菊抱着刚满月的孩子亲自去请村主任喝满月酒,这是给村主任面子。
(3)秋菊和村主任和解了吗?
这次冲突以人情平衡的方式解决了。《血缘与地缘》一篇指出“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倚赖于各分子间都互相地拖欠着未还的人情”。解决冲突的方法,可以靠复仇,也可以靠对方的施恩。按照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滋贺秀三的说法,传统中国人的诉讼所要维持的是一种“常识性的正义衡平感觉”(滋贺秀三等著,王亚新、梁治平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展开全文阅读
(4)扩展讨论:村主任回来后会怎样?
这一部分可以讨论村主任是否还能有威信继续开展工作,村主任是否又因此与秋菊一家结怨等。也可以布置为课后思考题。
5.乡土社会未来的方向。
在秋菊与村主任已经和解的情况下,警车开来带走了村主任,那么法律的介入是不是多余的?
法律的介入呈现了礼治与法治的冲突,但是法律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介入并非多余。有的小组之前在报告中提出,乡土社会将由礼治到法治再到礼法合一。费孝通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是看重本民族文化个性的。但是未来怎样,需要时间来证明。
(三)结语
这节课我们用《乡土中国》中的概念进行案例分析,并且对费孝通没有展开的一些概念进行了扩展研究,但是乡土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我读《平凡的世界》,主角孙少平有句话,说农村的社会“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深觉认同。乡村是非常复杂的,费孝通的14篇文章也只是14个侧面,我们虽然对费孝通文中没有展开的几个概念又进行了扩展性探讨,但是仍旧是窥豹一斑。
(四)布置作业
1.对课上提出的一些概念比如男尊女卑、面子、人情进行探讨,写一篇小论文。
2.模仿《乡土中国》,试写一节《城市中国》或《城市上海》《里弄上海》。
作业的反馈放在第8课时中处理。
附学生作业片段:
上海人“不响”的本领也许是在石库门的拥挤中习得的。极强的流动性减少了地方文化对人的牵扯,反而使这个小县城被异乡文化一次次冲刷,个体数量的增加使得人口密度极大,西洋和中式的混合建筑——石库门,应运而生。这份拥挤并没有血缘使之合理化、纳入可以忍受的范畴,生活中无数的摩擦和碰撞之下,我们能做的只有将最有可能起冲突的、公的领域不断缩小,个人管个人的利益。集体被切成了小小的一块一块,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的波纹也在被压缩。精细到了什么程度?石库门里的水表,精准到了每一个洗手台,自家的只管自家的跳,这是北方人无法想象的“细致”,却也是他们无法想象的“见外”。我们尽量不亏欠他人,人情在商业社会里不再是维持关系的麻绳,每个人心中的那杆秤要求我们“拎得清”,要想想做出每个决定,说每句话“划不划得来”,“不响”也就成了我们在动荡中站稳脚跟的屏障。热闹的石库门内,是无处不在的界限感;陌生人社会表面的冰冷下,是上海人生活的精明。
设计说明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秋菊打官司》曾经引发学术界的研究热潮,成为分析乡村法律与社会问题的经典文本。实际上,这一文本呈现了乡村的典型社会文化生态,各个层面都能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相呼应,是综合运用书中概念进行案例分析的理想文本。通过解读这样的故事,还可以缩短在城市长大的学生与传统乡村社会的距离。上文的设计力图体现如下三点:
一是抓核心概念,在有限的课时中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诸如父系小家族、熟人社会、礼治、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人情,这些都能落实在一堂课中,真正体现整本书阅读的“整”字。
二是紧扣文本,让案例为《乡土中国》服务,而不是脱离文本空谈案例。课堂中采取不断启发学生回忆原文,重要的地方朗读原文相关段落的方式,以文本说话,以原书概念为出发点,来理解案例中的人物行动及情节展开的内在逻辑,真正理解礼治社会的内在秩序与运行方式。
三是不局限于文本,以案例为抓手,引导学生对《乡土中国》中未充分论述的概念,进行深入探讨。阅读文本,决不应该止于理解原文,而应该是思考碰撞,深化扩展,并且生成新问题。课堂上经讨论提出的男尊女卑、面子、人情等问题,有的费孝通在别的书籍文章中讨论过,有的他虽未详细讨论,但也属于能呈现乡村社会特征的重要概念。对这些概念的探讨,有助于提升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作业设置中的《城市上海》《里弄上海》,切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落实了单元任务中的“学以致用”。
课堂实录片段
师:这个案例其实是改编自一部小说的电影,名叫“秋菊打官司”,事先让各位同学看过了。可能有同学会说:“老师你这个是文学作品,不是现实中的。”但是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诗比历史更真实。文学作品虽然可能带有虚构性,但是它也可以非常好地反映现实,所以我们还是选用这样一个案例。
我要问大家的第一个问题:在这个冲突中,谁占“lǐ”?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
生1:占lǐ?
师:有同学很敏感,说“占lǐ”。看我问的是什么,是“谁占lǐ”。
生2:“道理”的“理”吗?
师:她更敏感,问“‘道理’的‘理’吗?”,那就意味着还有别的lǐ了?那是什么?
生(齐声):“礼节”的“礼”。
生3:我要说的是“法理”的“理”。按法律秋菊一边应该是占理的。因为村主任把她丈夫的肋骨踢骨折了。
师:村主任把庆来打伤,从法律上来讲肯定违法,这一点大家没有疑问。那么骂村主任合法吗?
生3:我觉得骂人,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
生(齐声):有——
师:有。但有情节轻重问题,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开辱骂导致极大精神伤害的行为是违法的。不过,骂人当然不能算合法,但按影片当中的那个时候的法,显然也不违法。今天的法律有没有变化,不属于我们这节课的讨论范围。(板书:合法违法——法治)
生4:如果从“礼节”的“礼”的角度来说,秋菊是不对的。庆来骂人在先,是对村主任的侮辱。
师:他先骂村主任,村主任打他,活该。
(生笑)
师: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把什么作为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吗?不是。他提出来的是什么?在哪一篇当中提出来的?
生(齐声):礼治,《礼治秩序》。
师:礼治要追求什么?法治要保障什么?
生:是非,权利。
展开余文
师:法律保障权利。礼治社会强调是非,这是费孝通的原话,对不对?是非观念是基于伦理道德的判断。(板书:是非——礼治)
师:那么下一个问题,庆来不就骂几句吗?村主任至于踢伤他吗?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
生5:因为他的话戳到了村主任的痛处。他骂村主任断子绝孙。
师:不对,村主任有四个女儿,他怎么断子绝孙了?
生5:费孝通在《家族》一篇中提到,家族是父系的,所以只生四个女儿,就相当于断子绝孙。
师:家族为什么是父系的,《乡土中国》中没有具体讲,咱们扩展一下。各位同学想一想,为什么?
生6:是因为乡土中国一直以农耕为主,从一开始男子就占优势,慢慢地,身体优势就影响到社会上的地位。
师:你说的优势是体力的优势,对不对?这是不是劳动力的问题?我家养大的女儿本来是我家的劳动力,如果一直在我家,她固然比不上儿子,但好歹也是个劳动力。但是后面她要嫁走,变成别人家的劳动力,因此在农村,女儿叫“赔钱货”。所以经济上有补偿措施,结婚的时候男方要给经济补偿,叫什么?
生7:嫁妆。
师:嫁妆?你作为妈妈将来要是生女儿就亏死了!你作为女方家长付出嫁妆是来补偿自己吗?叫什么?
生:(笑,齐声)彩礼。
师:对,彩礼。不止如此,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宗教文化的内涵,谁想到了?儿子!生儿子有多重要?断子绝孙,我们换一种说法,断了什么——
生:香火。
师:什么叫断了香火?
生8:没有人来祭祀了。一个人如果生的是儿子,他会带着他的媳妇、带着他的孩子去祭拜他祖上的那些人。但是如果只生个女儿的话,她会跟着丈夫祭她丈夫家的祖。所以娘家香火就不会有人管,这家就断香火了。
师:说得很好。生了女儿的话,祭祀的是谁家的祖宗?
生(齐声):丈夫家的。
师:如果你没有生儿子,等于你这一系往上推的列祖列宗全部都失去了祭祀。祭祀是什么?点香、烧纸,所以叫“香火”。
师:我们扩展的内容虽然超出了《乡土中国》,但其实还在费孝通的范围之内。他有另一本书叫《江村经济》,第三章有一节专门讲“香火绵续”,讲的就是各位刚才说的这些。我知道你们可能没看这本书,但你们跟费孝通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了,是不是?
侯晓旭
标签:
课堂实录
高一课堂实录
统编版高一课堂实录
统编版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必修(上)第四单元《学写文学短评》名师教学设计
下一篇: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