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932 2021-07-20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乡土中国:差序格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团体格局、差序格局、个人主义、自我主义等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
2.掌握本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在文章中形成的过程。
【重、难点】
掌握本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在文章中形成的过程。
【导学流程】
一、阅读《差序格局》全文(P27——37)边读边圈画文中重要词语。
公 私 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
伦 群己界限 个人主义 自我主义
二、简述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
三、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区别是什么?
四、“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在文中是怎么一步一步形成的?
五、探究未知
学完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
8195;
【课后助练】
1.学画思维导图,参考示例,总结画出你在本章中学到的知识。
2.相关重点概念理解
差序格局: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
团体格局:由若干人组成的,有一定界限的团体。
私:不是自私,而是在差序格局里,由于缺乏对“公”的共识,而每个人对“公”与“私”划分的伸缩性又极强,所以“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个人主义:个人是相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份权利上控制个人。
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具有相对性和伸缩性。
主旨: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做比较。
摘要:西洋社会是捆柴式的团体格局,中国乡土社会是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是有一定界限的,差序格局中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3.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讨论中国人的“私”?
第一,“私”是乡村工作者对乡下人最大的诟病,讨论这个问题有现实意义;
第二,中国人的“私”,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的格局,从讨论“私”的表现进而分析“私”的根源(群己界限模糊,即公私界限模糊),可自然引出对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的论述,行文自然。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导学案
下一篇: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乡土中国:“家族”“男女有别”》导学案(学生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