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634  2021-08-08
标签:备课资料 九年级备课资料
2021上海中考语文三轮冲刺: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范进中举》

      (一)范进中举前,文章对丈人胡屠户的描写: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pán chan),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二)范进中举后,文章对丈人胡屠户的描写:

      范进一面自绾(wǎn)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又一个道:“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众人都笑起来。看着范进洗了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jīn)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问题:阅读文段,试分析胡屠户在文中的作用?

      ⑴自身是一个趋炎附势(qū yán fù shì)、嫌贫爱富的人,丰富了文章内容;

      ⑵烘托了范进中举前的穷困潦倒和中举后的扬眉吐气;

      ⑶胡屠夫作为范进中举事件的见证者,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是文中的线索人物;

      ⑷通过胡屠夫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讽刺了世态炎凉(shì tài yán liáng)和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一、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简介

      文章中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是作者运用笔墨较多,主要描写的对象,也是我们赏析和品读的主要对象。

      另外,一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常常被我们疏忽,其实他们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旨上有重要作用。

      二、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考情分析

      1.考情分析:人物的作用分析题一般为4分题,中频考点,是记叙文的重点内容;一般考察的人物都是作者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

      2.考查题型:⑴文章中…人物有怎样的作用?

      ⑵作者为什么要写……(人物)?

      ⑶作者写……(人物)有什么用意?

      三、次要人物作用——答题模式

      【解题思路】

      概括内容 概括围绕次要人物写了(或交代)……内容。

      情节或结构作用 ①为下文……情节或塑造人物形象做铺垫;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③制造情节波澜;

      ④充当线索人物等。

      人物关系 ①从侧面烘托主要人物;

      ②衬托主要人物;

      ③通过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主题思想 次要人物怎样的品质,暗示了……社会环境,赞颂或讽刺批判了……社会现象,丰富、点明、深化了……主题。

      四、分析文中“我”的作用

      【设问形式】

      从全文看,“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讲述故事 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推进情节 “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缘故,情节得以发展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衬托人物 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衬托或侧面烘托主要人物。

      线索人物 “我”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贯穿全篇,使文章情节集中,脉络清晰。

      主题思想 见证了……的主题。


展开全文阅读
      《车夫老马》

      (南京中考)

      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车夫们几乎都怒目地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

      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qiànɡ,支撑)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 

      “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 

      “啊?”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 

      “先喝点水,不用忙。”掌柜的说。 

      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

      “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地吸糖水。 

      慢慢地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

      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地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祥子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地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一个中年的车夫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 “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选自《骆驼祥子》第七章,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有删改)

      1. 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4分)

      关于情节 关于人物

      老马一进茶馆就晕倒 老马生活很贫苦

       老马待人很          

       老马对孙子很疼爱

      爷孙吃包子,谢别众人 老马因孙子孝顺而          

      【参考答案】(1)老马喝糖水,谢众人(2)谦和(3)老马把包子省给孙子吃(4)得意    

      2. 在《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最终的命运如何?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小马病死在老马的怀里;老马被迫改行,孤独而凄凉地度余生。

      老马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是:揭示了勤苦而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劳动者的共同命运和不让好人有出路的黑暗社会现实;成为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好人

      爱玛胡

      ①要过春节了,门诊的病人却一点不见少。大多是想趁年前看病开点儿药,迷信的说法是过年上医院晦气。

      ②我屁股不挪窝地一直看到下班时间,眼看门口没有病人了,隔壁诊室传来锁门的声音。我站起身,伸伸腰和脖子,准备洗手下班。

      ③刚关了电脑,门口一个人影一闪,又晃了回来,是个60多岁的男子,貌不惊人,穿着旧棉服,手里还拎个大行李包,看去沉甸甸的。

      ④他拿着挂号单问我:“看病在这里吗?”我说,“下班了,去急诊吧。”看他脸色不好,我想:只当做个好事吧。接过挂号单,我把电脑重新开启,说“算了,我给你看完病再走吧。”他有点儿局促地跟我道歉:“耽误您时间了。”坐下,把包放在双腿间夹得紧紧的。

      ⑤原来,他刚刚在开车时突然感到心慌,心跳得很快,当时人就快要晕过去,眼前一片模糊,出了很多汗。亏他还晓得把车开到路边停下。

      ⑥他坐着歇了会儿,感觉好些了,抬头发现正巧在医院旁边,就挂了个号。我一听大概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于是检查了血压、心跳,开检查单:“你应该是心律失常了,去查血、做心电图。我估计你要住院。”

      ⑦他一听就急了,双手直挥:“医生,我不住院,你给我开点儿药吃就行。”


展开余文
      ⑧怕住院的病人不止他一个,我说:“不管住不住院,检查你总要做,那样我才知道该开什么药给你呀。”

      ⑨他觉得有理,接了单子,拎包要走。

      ⑩我说:“心脏不好还拎着重物满楼跑,出事我可负不起责。包就搁这,没人拿你东西,我帮你看着。”那包四角都磨得起毛了,能装什么好东西?老人就是这样,啥都当宝。

      9322;他犹豫一下,把包放下,走了。

      9323;我起身把他的包踢到桌子下面,别说,还挺沉。我上了个厕所,刚晃回来,他就进门了,手里拿着报告:果然是心律失常,还好没有缺血。

      9324;我劝他最好留院观察,但他还是坚持只开药不住院,他说他有事,要宽限两天,已经打电话叫人来接他了,路上不会出事。

      9325;强求不得,我开好药方签好字,递给他时问:“什么事比命金贵呢?我搞不懂你。”他说:“医生你不晓得,我带了一二十号人做工程,年底好不容易才结清账,一百多万在包里,我要赶回去给大家发工钱好过年。”

      9326;一百多万?一百多万什么?我傻了,指指桌下的包,他点点头。我脑海中闪现出各种拖欠工钱、被跳楼索酬的黑心老板的报道新闻,脱口而出:“你真是个好人呀!那你可千万注意,一忙完就要看病,好人要活长一些。”

      9327;这时,接他的人来了,弯腰从桌底把包拽出来。

      9328;我说:“你心也真大,一百多万就交给不认识的人管。”

      9329;他冲我笑道:“我知道你是好人。”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

      ①“我”充当线索贯穿全文,以“我”的所见所闻结构全文。②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以第一人称“我”,使小说变得真实可信。④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主题“好人”。

      【解析】

      要求学生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分析“我”在文本中的作用。结合本文分析在情节结构方面:“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在人物塑造方面:“我”见证了病人着急看病的过程,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病人”的形象;在主题表达方面:“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好人”。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试简要分析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母亲的言行,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使文章主题更丰厚;是母亲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开头、结尾父亲吹笛时,母亲陶醉的神态“格外柔美”,这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解析】

      此题考查对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理解。文中的母亲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在全文中也起到了诸多作用,并非可有可无。从结构上看,通过母亲交代了父亲腿残疾的原因,解开了前文的悬念,由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内容上看,通过母亲的言行,侧面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和宽容,使主题更突出。

      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展开余文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

      【答案】

      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次要人物的作用。本文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他来对比烘托刷子李的超凡技艺。同时,从他眼里观察刷子李的“艺高胆大”,增强了事件的可信度,小说艺术上的真实性就更突出了。

      《沼泽地》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因此说“发现”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恐怕是不屑一顾(bù xiè yī gù)的吧。  

      然而奇怪的是,这位画家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某种癖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yùn xù)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踏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过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心里的什么东西好像被惊吓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曾经给我留下过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  

      “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附近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  

      “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  

      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  

      “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  

      “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    

      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sù rán qǐ jìng)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zhèn hàn)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 

      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唯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1. 文中三次审视《沼泽地》,概述“我”感情变化的过程。(4分)

      【参考答案】①(认为作家出于某种癖好,故意夸张而)产生疑问。②(感到画里蕴蓄着可怕的力量,产生)恍惚的悲壮的激情。③(得知画家发疯过世,内心受到)震撼,肃然起敬 ④(体味到画或画家的内在生命力而深深折服)赞叹。(每点1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 联系全文,评析小说中“我”眼中的画家形象。(5分)

      【参考答案】①画家是一位不被世人理解却能坚守自我创作风格的艺术家形象。②他能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景象,用纯熟的技巧准确表现在作品中,③被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恶劣创作环境、社会环境)所折磨而痛苦忧郁甚至发疯。④但仍能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顽强生命力(对艺术执着追求),达到震撼人的心的效果(作品是杰作)(1分)。(每点1分,全部答到给5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3.“记者”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塑造了记者身材魁梧、追求时尚,缺乏艺术鉴赏力,世俗、肤浅而又直爽的形象;②借记者的口吻来介绍画家,推动情节发展;③记者对画作的评价,反衬出“我”对画家艺术追求的赞赏;④通过与“我”的矛盾冲突,深化了主题:我们要尊重在严酷的现实中仍能坚守独特个性的艺术家。

      (2)作为画家及其艺术所处社会环境的代表,反映画家的创作追求不为人理解的处境;(1分)(3)以其对画家及其创作的漠视和藐视,反衬出画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画作独特的艺术魅力;(1分)

      三、(2018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现代文阅读

      谢谢你允我回报

      ①探视之后,我离开重症监护室,走出医院,走到附近的商厦——我想给他买块表。

      ②在专柜前选中一款机械表:银色表盘,金属表链。我确定他喜欢,别问为什么,他没说过,但我就是知道。价位适中,不算昂贵,否则他会心疼钱;也不算便宜,否则我会心疼给他的不够好。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和他都心安。付款后,让营业员将表链拆掉两个扣。我知道他手腕的尺寸,也知道他喜欢将手表略宽松地环在腕上,可以不时轻轻晃晃。包装盒精美宽大,我将它抱在胸前,走回医院。

      ③这是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家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我却坚信他会醒过来。我只想他醒来时对他说:“爸,给,你要的手表。”

      ④没错,这块腕表,是他入院前要过的。一次吃晚饭时,他半开玩笑说:“闺女,看我这表该换换了!年头太长,越来越不准了,每天都会差个两分钟。”我不假思索,当即应允:“买。”过了一会儿才笑着反问:“干嘛又让我买?”他呵呵地笑:“最近你不是刚赚了稿费嘛,还不好好孝敬孝敬你爸?”入口的米饭喷了一桌子,我哈哈大笑:“爸,你也太有心计了!”

      ⑤是的,爸爸有心计,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一戳就中。我的软肋连我妈都知道,她常说:“欠你爸的,迟早是要还的。”

      ⑥没错,我欠他的。在我成长的那么多年,仅是物质的亏欠便不计其数。

      ⑦读初二时,小城里富裕人家的姑娘流行骑那种彩色变速车。班里有了第一辆,我眼热不已。回来一说,我妈眼睛瞪得老大:“那么贵,咱可买不起!”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然后真就买了。为此,全家人集体节衣缩食两个月。工作之余一向喜欢种花养草的他,还去一家修理厂打了两个月短工。

      ⑧这并不是特殊事例,而是常态。在我成长的年代,生活并不丰裕,但他总是倾其所有宠我爱我。

      ⑨所以,早到了该还的时候了。

      ⑩他也拿捏住了这一点,于是这些年,我和他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9322;“闺女,这手机按键不大好用了。”

      9323;“换。”

      9324;“闺女,今天上街看到一种电动车又轻便又好看。”

      9325;“买。”

      9326;“闺女,对门你李伯伯的儿子给他买了个按摩椅,看着挺好的。”

      9327;“买。”

      9328;我妈总嫌他向闺女要这要那,而我明白,从前他的给,现在他的要,其实都是对我的好——他知道,如果不给我宠爱他的机会,我此生怎会安心?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9329;还记得他第一次跟我要的,是一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毛呢礼帽”。当时,我几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场,好不容易才寻到他想要的那一款。付账,将礼帽小心装好。我松了口气,然后想象他戴上这顶礼帽的模样,想象他欣喜得犹如一个孩子得到心爱玩具的眼神,我突然被一种庞大的幸福感击中了。

      9330;这种幸福感从不曾有,又无法言语,是任何一种快乐都不能代替的。而这种幸福感,他早早就知道了吧?在那些年,他绞尽脑汁又倾尽一切宠爱我的时候,曾经一一享受过吧?所以,他要把这种幸福传递到我手中,让我一遍遍感受和重温。

      9331;我只想说,他做父亲的智慧超过很多人。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倾尽一切,却舍不得让孩子分担分毫;我见过太多父母把一生的苦难尝尽,却舍不得分享子女人生的甘甜,拒绝子女的付出……可是我,从来都不认可这种做法。在适当的时候索取回报,这正是他的智慧,也是他给予我的额外的恩赐。

      12881;只是这一次,手表还没来得及买,他就被查出食道癌,手术后当晚因肺部感染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12882;那晚,我在监护室外空寂的走廊中坐了很久,把刚买回的新腕表放在耳边,听指针“嗒嗒”的声音,像心跳……

      12883;他是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六天醒过来的。医生都说是奇迹。

      12884;我并不这样想。

      12885;回到普通病房后,我拿出腕表递到他眼前:“爸,给,你要的手表。”他抬起左手手臂,示意我帮他戴上。戴好后,他轻轻晃晃,咧开嘴笑了。我看着他,76岁的勇敢的他,勇敢地醒过来,让我还可以继续偿还我的所欠,回报他的付出。

      12886;压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而至。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对人物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内容加以品味。

      (1)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

      (2)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答案】

      (1)“半天不语”写出家庭的困难,父亲为买车的矛盾心理,突出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2)“翻白眼”并不是真的反感或不同意;这种行为反映了情感上的不做作,是女儿对父亲索要东西时的一种回应,带有撒娇的意味;是父女之间亲情深厚、关系融洽的真实反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该题要求学生深度体会文章内容,从细节描写上感悟语言的魅力,并且要结合词语的语境。(1)“半天不语”体现出爸爸思想上的激烈挣扎,一方面他疼爱我想要倾尽全力满足我的需求,另一方面母亲的阻止、生活的窘迫也使得他犹豫不决,只能“半天不语”。(2)我“翻着白眼”给与父亲“笑呵呵”地要形成一个鲜明谐趣的对比,既描述了我在父亲面前的活泼表现,又与前文父亲为了让我安心索要东西相联系照应,父女间互相的爱护与默契不言而喻。 

侯晓旭

标签:备课资料 九年级备课资料 2021上海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上海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的两种类型分析
下一篇: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中考必背俗语释义集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