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168 2021-08-13
标签:
备课资料
九年级备课资料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讲义:说明文阅读(教师版)
教学目标
1.按顺序复习课内诗词和文言文,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字词解释及翻译等
2.掌握说明文文体知识点、考点,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
3.熟练掌握说明文常见题型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
教学重点
1.掌握说明文文体知识点、考点,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
2.熟练掌握说明文常见题型答题思路和答题规范。
3.答题语言表述规范严密。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1 热身练习
2 知识精讲
3 经典阅读
4 考题链接/能力提升
5 拓展迁移
6 师生总结
7 课后作业
……
说明文阅读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比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
③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
【难度】★
【答案】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③及,等到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
②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 )
【难度】★★
【答案】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③浅陋,无知,见识短浅
3.兵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③葛婴将兵.徇靳以东( )
【难度】★
【答案】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军队
(二)诗词鉴赏
观沧海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C.“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 D.“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2.全诗描绘了
【难度】★★
【答案】
1.B(2 分)
景象,抒发了诗人
的伟大抱负。(2 分)
2.大海的雄伟壮丽 统一天下建功立业(1+1 分)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作者 ,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
展开全文阅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 分)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的“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取胜所凭借的条件。
B.作者把“人和”确定为决定战争胜负诸多因素中关键所在。
C.作者分析作战时诸因素的关系,总结了巩固国家的诸多办法。
D.“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是作者意在劝说国君施行仁政。
【难度】★★
【答案】
1.孟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 》
2.但守城的士兵们,抛弃城池逃跑了,这说明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得人心,上下团结。 (关键词 委、之、是 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 3.C 错在没有总结巩固国家的诸多方法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 尝为江南转运使① 。一日家宴, 一奴窃银器数件, 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 门下奴仆皆得迁, 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② 再拜而告曰:“ 吾待相公③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 ” 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曰:“ 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 我怀之三十年,不以
告人, 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 进退④ 百官, 志在激浊扬清⑤ , 安敢荐盗贼为官乎? 念汝事我久, 今予汝钱三十万, 去.吾门下, 自择所安。” 奴震骇, 泣拜而去。
(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 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② 乘间:乘着空闲。③ 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
④ 进退: 任免。⑤ 激浊扬清: 揭露丑恶, 发扬正气。
1.解释加点字(4 分)
(1)相公独遗.吾也 遗( )(2)去.吾门下 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
3.简析文中“奴”两次哭泣的原因(3 分)
“因泣下不止”是因为 ;
“泣拜而去”是因为 。
4.从选文看,张齐贤为官处世的美德是 、 。
【难度】★★
【答案】
1.(1)遗漏,遗留,遗忘(2 分)(2)离开(2 分)
2.齐贤在帘后仔细看,但没有责问(那人)(2 分)
3.唯独他得不到张齐贤提升而感委屈 听闻原因后的羞愧、惊恐(3 分)
4.任人唯贤 宽容大度 (3 分)
知识精讲
说明文知识点
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分类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
语言风格:平实或生动
说明语言:
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1.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2.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阅读考查要点 3.对说明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初三寒假班课程 说明文阅读(教师版)第 4 页/ 共 15 页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①犹如柏林爱乐乐团拥有爱乐大厅,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金色大厅一样,上海交响乐团——这个拥有
135 年历史的“远东第一乐团”,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厅。这标志着上海交响乐团的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②历时 6 年即将建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闹中取静的复兴中路,这儿原来是上海跳水池,为了与附近的历史风貌保护区相呼应,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简朴的陶土作为外立面,建筑顶面配上了柔和舒展的曲面,让整个建筑从高处看像一本摊开的乐谱,与音乐厅之名自然贴合。
③与外观的低.调.不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内部设计有许多亮眼的创意。其中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
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承担演出与录音的双重功能。为了拓展功能,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更是巧用空间, 辟出了一条长达 80 米的音乐互动长廊,进行交响乐的普及教育。
④一般来说,建造音乐厅,“看得见的”远远没有“听得见的”重要。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每一个设计都有严格的声学考量。为了克服附近地铁 10 号线的震动干扰,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采用了隔振器技术,通过安装底部弹簧阻振器的方法,将它们建成上海首个全悬浮结构的建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繁华地段, 为了阻隔外部噪音,大小音乐厅的外墙都采用了双层墙设计,由两堵 25 厘米的墙与两堵墙中间 40 厘米的空心距离组成,90 厘米厚度的双层墙可以有效隔绝外部声音。
展开余文
⑤在两个音乐厅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与声学设计师共同在电脑上进行了 100 多次声学模拟测试,确定没有留下声音死角。然后他们又以大音乐厅 1:10 的比例制作模型,特制了安装仿真人体胸腔的中空假人,作为模型里面的“听众”,巧设了最大程度接近真实的测试环境。设计师在这个模型中做了 4 次声学测试,直至测试结果达到理想数值。
⑥音乐厅除了演出之外,还兼具了录音棚的功能。前几年,上海交响乐团为著名音乐家谭盾录制电影
《卧虎藏龙》的音乐,却苦于没有那么大的音乐棚,只能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这样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可以设想,功能齐全、声学效果极佳的音乐厅,一定会成为演出和录音的理想之所。
⑦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建成,对乐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对提升观众的音乐欣赏品位,对交响乐的推广和普及,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第③段加点词“低调”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2.第④段画线句的具体含义是 。(3 分)★★
3.第⑤段中,设计师们共同努力,反复进行多种测试的目的是
。(2 分)★★
4.音乐厅的内部设计有哪些亮眼的创意?请分条概述。(9 分)★★★
(1)
(2)
(3)
5.第⑥段举为谭盾录制音乐的例子,对其作用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A.说明了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演奏水平非常高超。 B.说明了上海交响乐园过去的音乐录制条件十分简陋。 C.说明了音乐厅的建成为提升观众的欣赏品位将产生积极影响。 D.说明了音乐厅的建成对上海交响乐园未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难度】★★
【答案】
1.(2 分)不张扬(简朴)
2.(3 分)评分量表:
分值 等级描述 答案示例
3 句子含义理解准确. 说明在音乐厅的设计中,其声学考量和声学效
果比音乐厅外观和格局更重要
2 句子含义基本理解。 说明在音乐厅的设计中,声学考量和声学效果的重要
1 句子含义理解不够准确,且不完
整。 说明音乐厅的外观和格局远远没有“听得见
的”重要
0 句子含义理解错误,或没有作答。 强调音乐厅的外观和格局不重要
3.(2 分)为了达到最佳的声学效果
4.(9 分)(1)为了实现演出与录音的双重功能,设计了大小两个音乐厅。(2)为了拓展功能 ,巧用空间,辟出音乐互动长廊。(3)为了克服地铁的震动干扰,采用隔振器技术,建成全悬浮结构建筑。(4)为了阻隔外部噪音,大小音乐厅外墙都采用了双层墙设计。
评分说明:每条 3 分(目的 1 分,创意 2 分)。写出任意 3 条即可。
5.(4 分)D(4 分)B(2 分)
考题链接
(一)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 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
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 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 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③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 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
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 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
和绿色的视觉, 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色是引
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科学画报》2010 年第 2 期,有删改)
1.第①②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 分)★★
2.第④段中加点词“依次”能否删去?请说理由。(4 分)★★
3.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 )(3 分)★★
A.只要 因为 B.即使 何况
C.既然 何况 D.倘若 因为
4.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2 分)
★★
(1)
(2)
5.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0 分)★★
篇名: (1) 作者:×××
展开余文
出处: (2)
说明角度 内容要点
(3) 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生物学原理 (4)
(5) 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民族对日神崇拜。
社会习俗 (6)
【难度】★★
【答案】
1.作比较 突出说明红色视觉冲击力最强,最适合喜庆。
2.不能删去。它与后文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的排列顺序相照应,突出了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D
4.例如逢年过节挂红灯笼、生日点红蜡烛、孩子出生发红蛋、过年收到压岁红包、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
5.(1)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2)(《科学画报》2010 年第 2 期 (3)光学原理
(4)人类因生存择食的需要而对红色最敏感 (5)文化心理 (6)作为色彩习俗,中国红具有固定性、守恒性和排他性。
(二)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这幸福的含义其实并不玄妙,其一,证明人长寿,其二说明子孙满堂,后继有人。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
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 13 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 30 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 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竞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 1,
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 3 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才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 600 多个完整的线粒体 DNA 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 7 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 2000 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
也比较长,超过 30 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物学家发现: 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 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
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
1.(1)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是这:
,因为
。
(选自《大科技》)
。(2 分)
(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这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的原因是:(6 分)
① ;② 。
2.第④段中,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
① ;② 。(4 分)
3.(1)请写出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
(2)对选文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共 3 分)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 万年前绝大多数人寿命不超过 30 岁。B.直到大约 3 万年前,人类祖先才圆了三代同堂的梦。
C.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了 600 个以上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D.大约 7 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 2000 人左右。
4.阅读相关链接,在第⑦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回答(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 分)
相关链接:一项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老年人口已达 1. 3 亿,且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 3.37% 的速度快速增长。老龄化匆匆到来,给正在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首先,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 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 出总额达到 3502 亿元,比2000 年增加了 65.5%。其次,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 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
3—5 倍。2004 年,中国基本 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 862 亿元,占基金收入的 75.5%。再次,“为老”社会服
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 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目前,面对不可逆转的银发浪潮,我们正在积极应对。
,因为 _ __ __ ____ __ __ __ __ 。
【难度】★★★
【答案】
1.(1)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2 分)
(2)①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②人类的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6 分)
2.①三代同堂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②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4 分)
3.(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3 分) (2) C(2 分)
4.现在看来(目前看来),(1 分)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画等号(它不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1 分)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1 分)
一.说明文阅读分析题跟综合性学习的联系较为紧密,较好的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如:
美林药品说明书
【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12 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首先考虑体重因素):
年龄(岁)体重(公斤)一次用量(毫升)次数
1—3 10—15 4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 可间隔 4—6 小时重复用药 1 次,24 小时
不超过 4 次。
4—6 16—21 5
7—9 22—27 8
10—12 28—32 10
【不良反应】
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耳鸣、视力模糊等症状。
【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 5 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 3 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
(3)1 岁以下儿童务必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5)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6)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药物相互作用】
美林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生活用药请参看药品包装)
1.【注意事项】第⑺条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说这样做的原因是:
。(3 分)
2. 下 列 做 法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 分 ) A.小明已经连续 4 天高烧 39℃,妈妈一直让他服用美林,可症状并没减轻。B.芳芳感冒发热,吃了复方抗感冒颗粒,为了快点好,她又加服了美林。
C.小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又喝了一次,下午五点放学到家服用第三次,十点睡觉前又喝了最后一次。
D.毛毛八个月大,体重就有 21 斤了。有天发热了,妈妈立刻喂了他 4 毫升美林。
【 答 案 】 1.(3 分,每点 1 分,没有要求一定要分条列述,概括说明白这三点也可)①因为本药味甜,有芳香,可能
会吸引儿童误食;②本药儿童服用在用量上有限定,服用不当会造成伤害;③本药还有较多禁忌和副作用,为避免孩子误喝,所以要放到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2.(3 分)C
二.说明方法也巧妙的运用在其中,掌握了相应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做题。如: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试题。
京剧
行当
面部特点
舞台形象
生 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 “素面”或“洁面” 诸葛亮、武松等
旦 穆桂英、祝英台等
净 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 包公、张飞等
丑 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大都在鼻梁上抹白粉 蒋干、时迁等
(1)请在以下图片的括号内填入相应的行当。(4 分)
A:( )B:( )C:( )D:( )
(2)《汉语大词典》中对“廉”有如下解释: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以下人物中最.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2 分)
A.时迁 B.祝英台 C.包公 D.蒋干
(3)右图是一张有关“廉政文化”的宣传海报,请联系上述两题中的有用 信息,说说它的设计有何妙处。 (5 分)
【答案】
(1)A.净 B.旦 C.生 D.丑(4 分。写出一个 1 分)
(2)C(2 分)
(3)包公是中国古代以清廉著称的官员。(1 分)海报运用了包公的脸谱/舞台上包公的形象来诠释“廉政” 的含义(2 分);整个脸谱形象直观地构成了一个“廉”字(2 分)。
【实战演练】
2016 年 3 月 16 日 20 时 30 分,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爷爷在瑞金医院病逝,享年 94 岁。为悼念和追忆贺爷爷,初三(3)班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 1.活动一:请从下列材料提取信息,简要介绍贺爷爷。(3 分)
①说起中国当代美术史,就绕不开贺友直这个人。在 20 世纪 60 年代,贺友直的连环画与齐白石的变法丹青、李可染的长江写生等,影响了中国一代美术人。
②贺友直为连环画尽心尽力了一辈子,八十多岁时,仍孜孜以求、耕耘不息,黄永玉说他有一种类似宗教的虔诚。贺老用他那富有生命力的白描形式把现实生活与中国传统画手法结合得尽善尽美,也使通俗的连环画登上了艺术的大雅之堂。
2.活动二: 由于人们阅读方式改变以及动漫业竞争等诸多因素,作为一个画种,曾红极一时的连环画已濒临消亡。为宣传和传承连环画这门艺术,请你提出两个建议。(4 分)
宣传方面的建议:
传承方面的建议:
3.2000 年,79 岁的贺友直受邀去法国某学院讲课。开讲前,贺老在黑板上几笔画了个自画像,镇住了满堂的学生。此画后来被制成地砖,铺在昂古莱姆市法国国家连环画和图像中心的广场上。
请观察左边的贺老自画像,抓住一点,探究其寓意。(3 分)
【答案】
1.他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很难绕开的人物,影响了中国一代美术人。他一辈子执著于连环画的创作并在创作方面开拓了新境界。(3 分)
2.宣传方面的建议:板报宣传、主题班会等。
传承方面的建议:建议学校开设连环画赏析拓展课;积极参加连环画绘画技艺学习班等(4 分)
3.观察点:谢顶的形象以及脸部特写上未画嘴,却突出了耳朵和镜片背后清澈、犀利的目光。
感受点:①尽管年事已高,仍要孜孜以求。
②作为艺术家,重在要冷静地倾听和明锐地观察。
③做人做事不在于说,而在于行。(以上任答一点即可)(3 分)
1.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
2.方法提炼
3.请把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1.复习讲义;
2.背诵相关的文言文实词、文体知识点和课内文言诗文,下次上课前十分钟默写;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这幸福的含义其实
并不玄妙,其一,证明人长寿,其二说明子孙满堂,后继有人。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 13 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 30 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 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竞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 1,
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 3 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才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 600 多个完整的线粒体 DNA 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 7 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 2000 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
也比较长,超过 30 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物学家发现: 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 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 ,因为 。
(选自《大科技》)
1.(1)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是这: 。(2 分)★★
(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这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的原因是:(6 分)★★
① ;② 。
2.第④段中,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是指:
(4 分)★★
① ;② 。3.(1)请写出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 、 。(3 分)★★
(2)对选文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 万年前绝大多数人寿命不超过 30 岁。
B.直到大约 3 万年前,人类祖先才圆了三代同堂的梦。
C.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了 600 个以上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D.大约 7 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 2000 人左右。 4.阅读相关链接,在第⑦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回答(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 分)★★
相关链接:一项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老年人口已达 1.3 亿,且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 3.37% 的速度快速增长。老龄化匆匆到来,给正在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首先,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 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 3502 亿元,比 2000 年增加了 65.5%。其次,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 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
3—5 倍。2004 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 862 亿元,占基金收入的 75.5%。再次,“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目前,面对不可逆转的银发浪潮,我们正在积极 ,因为
。
【难度】★★★
【答案】
1.(1)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2 分)
(2)①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②人类的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6 分)
2.①三代同堂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②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4 分)
3.(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3 分)(2)C(2 分)
4.现在看来(目前看来),(1 分)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画等号(它不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1 分)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1 分)
侯晓旭
标签:
备课资料
九年级备课资料
2021中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1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讲义:说明文阅读(学生版)
下一篇:
2021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指导:走进《水浒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