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00 2021-09-1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识记生字词。
2.了解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运用设问提出论点,进而通俗的阐明道理的写法。
3.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严谨得进行论证的思路及方法:设问提出论点,分层(认识两阶段)论证论点,提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阐释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难点】
能利用认识的两个阶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相关观点,解释现实中的一些现象。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的层层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和首尾呼应、逻辑严密的写作特色。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本文的论证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观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一、作者介绍(学生回答与老师讲解相结合)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二、写作背景
1962年,一场持久的大规模的全国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起来。1963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
中共中央印发这个文件前,毛泽东同志在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这一阐述,坚持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三、解读标题(理解标题,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标题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
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
○ 标题准确地反映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本标题特点:
1.本文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而提出问题的,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标题用语通俗易懂,便于阅读理解。
2.用疑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
四、新知讲解
模块一: 积累词语
模块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老师提问:文章没有分段,请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把文章分出具体段落,并说明这样划分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一(1—3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二(4—5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三(6—10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四(11—16句):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五(17—18句):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六(19—最后):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①三问三答,提出问题,明确论点
②说明存在和思想的关系
③物质到精神,存在到思想
④精神到物质,思想到存在
⑤正确认识的全过程
⑥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第一段:(开头到“……这三项实践中来”。)提出中心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第二段:(“人们的社会存在”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第三段:(“现在我们的同志中”到结束)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引论——开头——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解决问题
模块三:深化认识:理解重要句子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教师提问:“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这两次飞跃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加伟大?
学生回答:1.第一次飞跃是指感性认识形成后,材料积累到一定量,变成理性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是指已经形成的理性认识再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其正确与否的过程。
2.因为这次飞跃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中获得的思想正确与否,而且别无他法,这体现了本次飞跃的必要性;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必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来指导,这体现了本次飞跃的重要性。所以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更伟大。
展开全文阅读
模块四:重点问题理解分析
教师提问(1) 文章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关系怎样?
小组探究回答: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
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
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
(2)作者为什么否定 “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这两句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小组探究回答: 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
这两个设问句,写得很通俗,口语化,略含讽意,否定了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模块五:品味语言(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语言严谨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分析:前一个附加语,指明了后一判断的前提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主句后的补充,则特别强调了这一判断所适用的范围。
语言表达的通俗性
从标题上看,用了一个设问句,从读者认识上的疑难的症结提出问题,引人深思。难懂的哲学命题被通俗地揭示揭示出来了。
三、活动探究
写文章使用语言,怎样才是高明的?本文生动地告诉我们,朴素、平实,采用群众的活泼新鲜的语言,照样可以阐明道理。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
四、文章主旨
本文针对当时一些同志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模糊认识,简要解说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科学论断,提高了人们的认识,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五、板书设计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了解写作背景
二.标题特点
三.段落划分
四.理解句子 品味语言
六、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读书多,见识广,讲起道理来滔滔不绝,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大能人,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如果为人、做事能够踏实点就更好了。
②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但相关史书并没有留下有关他的详细记载,人们只能从前人的闲言碎语中了解他。
③这个人学术研究的能力差,攀龙附凤的本领却很大,一天到晚只想着如何升官而不努力工作。这样的人,能得到重用吗?
④尽管谈判非常顺利,但我们还得小心谨慎,避免节外生枝,因为和我们谈判的那个人是非常难缠的,信用似乎并不好。
⑤一个夹在数个大国之间的弹丸小国,却能够左支右绌,如鱼得水,这得益于该国领导集团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智慧。
⑥随着国学热的渐趋升温,各种国学读物大量涌现,令人自顾不暇。这股热潮如果能够持续下去,必将提升人们的国学素养。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①③④
解答:①“滔滔不绝”,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没完没了。多形容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使用正确。
②“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话;没有根据的话,闲话。语境是说史书上没有记载,人们只能从稗笔野史中了解他的情况,不合语境。
③“攀龙附凤”,原指依附帝王或皇亲国戚以求提高地位、成就功业,后泛指依附或投靠有权势的人。使用正确。
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使用正确。
⑤“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语境理解为能够支撑,望文生义。
⑥“自顾不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到别人)。不能用于别人,用错对象。
故②⑤⑥错误。故选B。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代表先进的正确思想最终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决定性力量是因为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
B.人的思想认识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的反复后才能说是真正意义地形成。
C.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
D.在认识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中,人们主要是形成了思想。
E.形成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无产阶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大前提。
答案:AB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概括和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是《实践论》基本思想的发展和继承。
B.演员能否将提升演技作为职业信仰,事关影视业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人们希望演员们能够多学习些演技,少做点哗众取宠的事。
C.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基本现状并不相符,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D.有些品牌的空调产品宣称能去除甲醛,其功能实现主要依靠配置相关去除甲醛模块来完成,而这种模块的技术目前并不成熟。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想。 , , , , ,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践行思想。
①从现象中看出本质 ②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③有思想的人能够从事物的个性中看出共性 ④人不但有思想 ⑤用文字来记录思想
A.③①④②⑤ B.④②⑤③①
C.③④②⑤① D.②⑤③①④
答案:D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2021-202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中册《改造我们的学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改造我们的学习》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