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275  2021-09-20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优质课导学案设计
 【学习指引】

      《修辞立其诚》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文章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了解作者的立场与历史背景,仔细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在把握文章观点的同时,思考其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素养目标】

      1.了解作者和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

      2.理解文章的关键概念,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理念。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体会严谨准确、简易朴实的语言特色。

      4.深入理解文章观点的社会现实意义,从中得出对自己的启示。

      【学习重难点】

      梳理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张岱年(1909—2004),字       ,河北献县人,著名     。其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

      2.了解“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比较专门系统的研究之后,总结和论述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论述文中价值很高的一种文体,它的写作不是一时的有感而发,不是简单地零敲碎打,也不是肤浅地泛泛而谈;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专门的学术研究之后,呕心沥血的长篇论文著作。

      一般情况下,按学科分类,学术论文可以分成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①学术性;②科学性;③理论性;④创造性。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4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渠”即张载,“山”乃王夫之),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冯友兰评价说:“张先生治学之道为‘修辞立其诚’,立身之道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

      4.解题

      ①修辞:本指注重文化教养,后指修饰文辞。

      ②诚:真诚。

      ③整句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道恶乎隐(     )   曲学阿世(     )  

      2.解释词语。

      曲学阿世:                                   

      哗众取宠:                                   

      顺风使舵:                                   

      错综纷繁:                                   

      (二)初读课文。

      【思考1】翻译并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②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③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展开全文阅读
      三、文本研究

      【思考1】作者是如何提出文章的中心议题的?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1.文章将“立其诚”的含义概括为哪三点?应如何理解?

      2.从文中看,应如何认识客观世界?

      3.“修辞立其诚”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4.文中作者引用了《心术上》中的名言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5.课文第7、8两段,阐述“学说、言论、文章”诚伪问题,但文中却没有提到“诚伪”,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6.文章倒数第三段引用《汉书儒林传》的话,其用意是什么?

      【思考3】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思考4】概括分析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

      【思考5】品味语言特色

      1.文章是如何避免说理带来的艰涩难懂的感觉的?

      【思考6】“修辞立其诚”对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启发?

      【思考7】概括写作特点

      【思考8】阅读思考

      物质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差异主要体现于二者对物质的不同理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是统一的,物质第一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而物质主义将物质理解为可感知的事物。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基础,并不否认意识和精神的作用;物质主义截取了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的观点,并将其“扩展”为物质占有的重要性,将哲学对世界的理解简单化为大众在消费中的价值观。

      因此,唯物主义幸福观和物质主义幸福观具有不同含义。唯物主义的幸福观不等同于物质消费和物质崇拜的物质主义幸福观,前者强调物质是追求幸福的基础,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作用,后者是被消费文化推向极致的物质崇拜。二者对物质的根本认识不同,物质主义强调物质的占有和不断更新,而唯物主义强调以物质为本源解释世界。物质主义幸福观完全忽视了唯物主义中对理性和精神世界的思辨,从而抛却了哲学的本性。

      此外,二者在历史中出现的时间也不同。物质主义幸福观的兴起需要社会经济的大范围繁荣,这种经济条件伴随18世纪工业革命才得以成熟,而唯物主义则是一种哲学本体论,在这个意义上说,唯物主义较物质主义出现早得多。历史上曾相继衍生三种唯物主义,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因辩证唯物主义强调面向“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实践的立场和方法,我们也称为新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正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所在。对物质的占有欲自古有之,但作为社会思潮的物质主义幸福观的兴起,只是在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带来的物质丰富社会中才出现。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基础的重要性,但生活的物化不可取。可以说,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境域、不同社会的共同追求,是人性的本真表现和哲学的根本任务。幸福生活,体现着人类理性的崇高精神,它始终表现的是“一种针对过去的不满,一种身处现在的应对,一种朝向未来的期待”。因此,不管是物质主义的占有欲,还是经验世界的感官愉悦,它们并不是幸福追寻的根本样态。幸福是人对世界的追问和人对自我的反思,在创造丰富的物质世界同时,幸福始终是一条向着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实践道路,伴随着自我反思和理性思辨。幸福的追寻必然带有实践的色彩,在这个意义上说,幸福不是某种固定状态,而是人实现理想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以整体观的实践哲学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将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作为终极目标:“幸福就是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得到的内心的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幸福的追寻只有伴随哲学的思辨特质,才具有指导和批判现实的力量。马克思以哲学的方式关注和把握人的现实世界,这才是实践意义上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超越物质主义的幸福追寻。

      (摘编自马妮《超越“物质主义幸福观”的幸福追寻》)

      问题1:概括论证特点。

      问题2:根据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技法点拨—层进式论证结构

      【技法指引】层进式论证结构是指阐释、分析和论证论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俗称“剥笋法”。层进式结构这种剥笋式的分析、挖井式的论证,非常适合于需要寻根究底的论述文,常用于这样几种情况:从现象挖掘本质、从行为推究动机、用结果追溯原因、用偶然论证必然。

      【写法指导】

      (一)层进式结构一般有两种样式:

      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围绕中心论点问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简称为“是为怎”的论证结构。这也是层进式论证最常用的方法。

      2.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每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迁移练笔】阅读下面的材料,列出层进式论证结构的写作思路。

      老鼠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它跑不出来,却还拼命往里钻。

      牛角对它说:“朋友,请退出去,你越往里钻,路越窄了。”

      老鼠生气地说:“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有前进,绝不会后退的!”

      “可是你的路走错了啊!”

      “谢谢你,”老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就是钻洞过日子的,怎么会错呢?”

      不久,这位“英雄”便活活闷死在牛角尖里了。

      五、明晰主旨

      六、拓展阅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诚实、守信的简称,诚信是指为人处事态度诚恳、真实无欺,讲信用、守诺言;诚是信的内心态度,信是诚的外在表现。儒家对诚信有较系统而深刻的论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等具有深远影响。“信”与“诚”最早见于《尚书》,但在当时并不都具有道德意义。       孔子既是儒家的创始人,也是首位系统阐述“信”德的思想家。在孔子看来,信首先是讲信用、守承诺,所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孟子虽然也讲“信”,但重在论“诚”,他将信与诚、善相结合,认为通过“诚身”能达到“至诚”,最终取信于人、取悦于亲;认为信具有善德,所谓“善人也,信人也”。荀子则集孔孟诚信思想之大成,首次将诚与信连用,并赋予“诚信”以真正的道德意义,使儒家诚信思想日趋完善和成熟。


展开余文
      孔子特别强调诚信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认为诚信是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他看来,信不仅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而且是人生路上的“通行证”。)所谓“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孟子认为诚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而且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原则。他特别提出“思诚”命题,认为思诚的目的在于实现人道与天道的统一,在于取信于他人。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发展了孔孟的诚信理论,认为诚信是对每个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并将是否诚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根本标准。

      孔子主张要把信放在首位,认为信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道德底线,人只有先取信于人才能与人合作交往,只有不失信于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所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他还主张诚信是君子进德修业的基本要务,认为“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孟子进一步提出诚信是人们交朋处友的基本准则,认为交友不要计较亲属势位,而要唯德以求。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人际关系“五伦”说,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一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荀子则认为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应以诚信为本,并主张诚信不仅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所有人际交往都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

      “对于国家来说,诚信尤其重要,它是国家、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石和保证。” [孔子着重论述了诚信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诚信是治国、立民之本,一个国家和政府可以“去兵”、“去食”但不能无信,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而社会一旦形成诚信之风,国家的政令就会畅通无阻。所谓“上好信,则民莫感不用情”。孔子还高度重视诚信在国家交往中的作用,认为诚信既是政府或国家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交往的道德标准,所谓“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荀子则认为诚是能“化万物”、“化万民”的“政事之本”。      在荀子看来,当政者个人带头讲诚信,既是实现社会诚信的关键和前提,也是称霸天下的重要条件,所谓“诚信生神”、“信立而霸”就是这个道理。荀子还特别提出建立政治诚信的主张,强调当政者必须要具有诚信的品德。所谓“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儒家关于诚信的这多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七、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答案

      一、1.季同,哲学家。

      二、(一)

      1.道恶乎隐(wū)   曲学阿世(ē)  

      2.曲学阿世:指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时尚。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顺风使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错综纷繁:指头绪纷繁,变化多端。

      (二)初读课文。

      【思考1】

      ①明确   大道隐藏于哪里,才(使原本浑朴的世间)有了真伪之分?

      ②明确   所谓顺应,就是不增不减。……所谓顺应,就是舍弃自己的主观成见而以外物为法则。

      ③明确   一定要端正学风(指谨守儒家正学)来说话,不要歪曲学术(指曲解经典的原义)来迎合世俗。

      三、

      【思考1】明确 文章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名句,指出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并对“立其诚”重新定义,从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强调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就是现代所谓的“真”。至此,本文的中心议题“立其诚”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思考2】

      1.明确 作者认为,“立其诚”应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等三个方面。“名实一致”,就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言行一致”,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2.明确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首先,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其次,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3.明确 文中强调,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人们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主要是因为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这种不正确的人心扭曲必须改变,而改变的方法就是说真话、讲实话。

      4.明确 引用的这段话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外物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认识外物要尊重其客观性,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5.明确   没有偏题。第7、8两段承接上文对“立其诚”三层含义的论述,为第6段“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所领起。“诚伪”中的“诚”对应“立其诚”的三个“一致”,“伪”则对应其中的不一致。作者阐述做到“诚”的必要条件,从反面理解,也就是阐述了克服或避免“伪”的必要条件。因此,虽然作者在文中并未提到“诚伪”,但内容是紧紧围绕“诚伪”而展开论述的,与“立其诚”含义中的三个“一致”相吻合,不存在偏题之说。

      6.明确 作者反对“曲学阿世”,批评这种做法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说明“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号召大家要遵行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思考3】明确   本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第1段是引子,引出话题:“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第2~6段,阐明“立其诚”的三层含义,这相当于议论文的“是什么”。第7~8段,解释为什么要“立其诚”——因为“立其诚”符合唯物主义原则,这是议论文的“为什么”。第9~10段,阐明“怎么办”——指出要“立其诚”,就要端正学风,要“说真话、讲实话”。第11段,总结全文。

      【思考4】明确   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立其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的三层含义。②多处运用引用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易传文言》《管子心术上》《汉书儒林传》等传统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思考5】

      1.明确   ①文章结构形式娓娓道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者思路清晰,按照提出论题和观点、分析阐释论题和观点、总结观点并指出论题重要意义的思路结构文章,符合大众的阅读和认知习惯。

      ②注重对引用的典籍文献的解释。作者在引用古文献之后,往往紧跟着就对文献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这就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了。

      ③语言平实,文风质朴。除了因论证的需要而引用典籍史料外,作者的语言十分平实,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丝毫没有艰涩之感。

      【思考6】明确   示例一:当今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情感得,这就使得我们的一言一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被极度放大诚实的、符合道义的言行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相反,则会来负能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能够注重自的品德修养,开口说话,先“立其诚”,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传播正能量的人。

      【思考7】明确  ①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文章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内容。但在引用之后,又用浅显的文字加以说明分析,让人感受到经典的力量,又深刻地理解了内涵。

      ②简易平实,观点明确。如在解释“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时候,都是用一句话解释,观点明确。他许多观点,在简易平实中显现着生命力。

      【思考8】

      问题1:明确   ①文章多次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揭示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深刻。

      ②章前三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幸福观的特点。

      ③文章第二、三段开头分别用“因此”“此外”,承上启下,衔接紧凑,层次分明。

      问题2:明确   示例一: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和精神的作用,但不会简单地把大众在消费中的价值观认为是哲学对世界的理解。

      示例二:物质主义幸福观与消费文化关系密切,这种幸福观绝对地崇拜物质,认为对物质的占有越多,便越幸福。

      示例三:新唯物主义具有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强调面向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实践的立场和方法,这是它“新”之所在。

      四、明确   范例:“做事就要钻牛角尖”层进式论证结构写作思路(提纲)

      ①提出问题(是什么):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得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②分析问题(为什么):做学问(搞科研、求创新)只有“钻牛角尖”才会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③解决问题(怎么办):“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要掌握科学的思路、灵活的方法等。

      五、明确   本文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进而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群文阅读学案
下一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名师导学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