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058  2021-09-20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群文阅读学案
 一、识作者

哲学大师——张岱年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号宇同,河北献县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

新思想的领军人物——卢梭

卢梭(1712—1778),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①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植物学通信》等。

[伴读] ①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知背景

真、善是东西方文化共同追求的人性光辉。追求不加掩饰的流露和发自心底的呼声,没有表演成分,这就是真诚;见人有难,怜悯之情油然而生,进而施以援手,这就是善。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史上,一部分东西方作家或哲学家如张岱年、卢梭都把关注的焦点定格在人性的真诚与善良上,写出了诸多的作品,探讨、呼吁人们展现熠熠生辉的人性。

三、拓知识

“修辞立其诚”多解

修辞,建立言辞。诚,思想诚正。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的美好品德。《乾卦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进德”与“修辞”相较,应首先“进德修业”。然后才是“修辞立其诚”。“修辞”是为了“立诚”,“立诚”乃是“修辞”好坏的标准。

《周易系辞下》:“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②要建立好的言辞,需有好的思想品德。这种将言辞的建立与品德修养联系在一起的观点,成为中国美学史上文品与人品相统一的传统思想。

[伴读] ②将要叛逆的人,说话时必然是流露出惭愧的神色。内心有疑惑的人,他的言辞必然是模棱两可、毫无条理,像树枝一样杂乱。具有善德和贤良德性的人,他的言辞必然是少而精辟。性情浮躁的人,他的言辞必然是杂乱繁多。诬害善良的人,他的言辞必然是犹豫不定。丧失职守或者失去操守的人,他的言辞必定是没有主见、随声附和别人的。

四、理基础

1.记字音

①干扰(rǎo)     ②起码(mǎ)

③捐弃(juān)   ④汲汲(jí)

⑤禀性(bǐnɡ)   ⑥嗜血(shì)

⑦摒弃(bìnɡ)   ⑧精辟(pì)

⑨酷刑(kù)

2.识字形

①附(fù)依附符(fú)符合      ②妨(fánɡ)妨碍防(fánɡ)防疫

3.辨词义

(1)违反违犯

[辨词] “违反”指不遵守或不符合法则、规程等。词义着重于“反”,指的是不相符合、互相抵触。“违犯”的“犯”有侵犯和触犯的意思,所以“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

[选词] ①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

②国家的法律与纲纪,我们不能任意违犯。

(2)权利权力

[辨词]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即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选词] 

①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

②几个世纪以前,中国的命运系在一场权力之争上:两个割据势力和掌控皇权的帝国之间的争斗。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他遇事没主见,总顺风转舵,跟着别人跑。

②礼仪这个词不同于礼貌,现在有许多人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

③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

④不要只是一味地批评,也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⑤面对人民的疾苦而无动于衷,这根本就不是我们革命干部应有的态度。

⑥随着社会治安的好转,这些坏人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干坏事了。

⑦面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大家竟然若无其事地低头做事,谁也不去过问。

⑧他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释义]

①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②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③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④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⑤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⑥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

⑦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⑧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任务群构建与探究

文本构建

修辞立其诚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这篇小杂文运用唯物主义观点,由修辞谈及人性,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怜悯是人的天性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卢梭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行,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任务探究

任务探究一 分析论述内容

任务导引


展开全文阅读
人性,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人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上的,而是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的光辉,指的是人性中的一些闪光点。双手合十,祈愿世界多一些人性的光辉!这两篇作品从不同角度阐述“人性”的内涵,观点深刻,学习时要注意分析。

任务设计(一)

1.《修辞立其诚》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试简要分析。

2.请分条概括《怜悯是人的天性》所表达的观点。

3.(拓展延伸)关于人性的善恶,是个古今中外争论不断的话题。卢梭认为,怜悯是人的天性;在中国,最著名的莫过于孟子的“性善论”。请结合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怜悯是人的天性”的理解。

任务探究二 品味文本的艺术特色

任务导引

学者有学者的风范,社会家有社会家的大气。张岱年是学者,他知识渊博,作品旁征博引,语言老道天成;卢梭是社会家,他视野开阔,作品娓娓道来,不温不火。请注意分析这两篇作品不同的艺术特色。

任务设计(二)

1.这两篇作品语言严谨,准确。请赏析下列各句。

(1)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2)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3)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

(4)他看到的这件事情虽与他个人无关,但他心中的感受是何等悲伤啊;目睹这种情景,而自己却不能对晕过去的母亲和垂死的孩子一伸援手,他难道不难过吗?

2.请概括分析《修辞立其诚》在论证上的特点。

3.(拓展延伸)试以《怜悯是人的天性》第二大段为例,说说议论文写作应如何做到破立结合。

任务群阅读与实践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两种站台

有两种站台,

置在人生旅途的两边:

一个是诚实,

一个是欺骗。

人,

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生灵:

诚信时觉得平淡,

于是去寻找欺骗的刺激;

欺骗时觉得空虚,

于是去寻找真诚的生活。

在诚信与欺骗之间,

我默想,我思索:

我耕耘的是什么?

我收获的又是什么?

欺骗,刺激,

是生命路上的污泥,

污染了沿途的风景,

弄脏了周围的洁净,

有多少人愿向它靠近?

而诚信,

总让我知道,

欺骗与刺激,

有时虽呈现出虚幻的美景,

但其实是没有收获的沙漠。

于是我信仰诚信,

因为它实实在在,

滋养着生命的花和果。

年华似水,

岁月匆匆,

确定与诚信的洗礼相伴,

是我们一生最富足的行囊。

(摘自网络,有删改)

材料二

“修辞立其诚”除了要求撰文著书时说心里话、真心话,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要求撰文著书时求真理、立真理。这涉及对“诚”的理解。《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也有同样的说法:“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里作为“天之道”的“诚”,在朱熹看来是“天道之本然也”,也可以说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法则;“人之道”就是要去努力把握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法则,从而获得真理性认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立其诚”要求我们在撰文著书时不仅要说心里话、真心话,而且还要保证至少是争取让自己说的心里话、真心话有真知灼见,是真理。这一要求标准更高,更不容易达到。许多时候,一个人说的虽然是心里话、真心话,但不一定有真知灼见,不一定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真理,有时候甚至还是错误的。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在撰文著书时做到求真理、立真理呢?关键是在撰文著书前下苦功夫,形成良好的学风。只有具备良好的学风,才能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说出新话。所以,《中庸》在谈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之后,紧接着就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接近真理,认识真理,说出真理。否则,撰文著书时难免说一些套话、空话甚至完全错误的话。这是在改进文风中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1月28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专访,朋友圈刷屏。现在非常时刻,再没有一个医生比他更受关注,更被寄予厚望,人们更期望从他口里听到最权威的信息和判断。

但我更注意到一个细节:他流泪了。

尤其当他说道:我有一个学生,他提供了一个信息,他说他听到(武汉)老百姓唱起国歌,很感动……

84岁的他哽咽了,双唇紧闭,鼻子抽搐了一下,透过眼镜,我们都能看到他眼角的泪花。

半晌,他接着说:所以,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都能解决……武汉本来说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因为他很清楚,这意味着的重大牺牲和代价。

医者仁心。

记得还是春节前,他就呼吁民众:没有特殊的情况,就不要去武汉了;但人们发现,1月18日傍晚,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就坐在高铁餐桌上,满脸倦容。

是他,第一次对外披露了有武汉医生受到感染,病毒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的迹象。随后,才有了后来一系列的重大非常举措。

(摘自《融汇岛》)

1.班主任在“诚信”主题班会上朗诵了材料一这首诗,请你说说这首诗好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谈谈本文与张岱年的观点有何异同。

3.“医者仁心”,请结合钟南山院士的事迹谈谈你对“仁”的理解。

素材积累——固守人性,我本善良

  善心无关财富,更与职业、地位、年龄、性别无关。我们恪守善良,不是为了做善良的事有回报,只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万物皆有灵性,可以不爱,但请别伤害。人为善,福虽不至,祸已远离。善良,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底气和福气。

卢梭论怜悯

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它可以通过克制个体的“自爱”来促进整个物种的相互保存。正是在怜悯心的驱使下,我们毫不犹豫地去帮助那些我们所见到的受苦的人。

同时,在自然状态下,正是这一怜悯心代替了所有的法律、风俗和道德,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尝试违背它温柔的召唤:正是有了怜悯心,强壮的野蛮人只要能够在别处觅得食物,就绝不会剥夺一个柔弱的小孩或者一个年迈的残疾人本就脆弱的生命;理性正义的崇高准则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而怜悯心却让整个人类遵循另一个天生善良的准则:“在尽可能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幸福。”这一准则可能不如前者那么完备,但是却更加实用。

感动中国人物——王珏

王珏(1970—2017),男,生前系温州市洞头区大门镇岙面村卫生室医生。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捐款,每年2万,已经坚持了15年,并承诺希望能捐够33年。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想要寻找到这位好人,多次联络,王珏都没有现身。缺席了无数次公益奖项颁奖,坚持公益捐款十多年,2017年7月,王珏被检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终得以大白。①

王珏的“感动中国颁奖词”是:碧草之芬,幽兰之馨;有美一人,在海之滨。留下丰碑,芳香无尽。每年的十一月十七,狮子座流星雨如期而至,那一刻,映亮了夜空中你最美的背影。

[伴读] ①关于“兰小草”的寻找,当地的人民是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才把他找出来的。在2002年的一天,有两个男人把一个包裹放在了温州晚报社,里面有两万块钱和一封信,信上说,要用三十三年的时间,每年捐献两万块钱。这个捐给百姓钱的,落款不是他们的真实姓名,而是“农民的儿子兰小草”。


展开余文
一个“善良”而“真”的普通人走了

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感染新冠肺炎②,抢救无效离世。

1986年出生的李文亮是辽宁锦州北镇市人,武汉大学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毕业。他是导师那一届带的两个学生之一,导师向澎湃新闻评价这个学生秉性善良,“勤”且“真”。

2019年12月30日下午,李文亮在同学群里发信息:“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隔离。”一个小时后,他又在群里补充,“最新消息是冠状病毒感染确定了,正在进行病毒分型”。

后来他在微博上解释,30日当天他看到一份病人的检测报告,检出SARS冠状病毒高置信度阳性指标,出于提醒同学注意防护的角度,“因为同学也都是临床医生”,所以在群里发布了这则消息。

从他的“人人网”不难看出,这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喜欢音乐,“只要好听就好!(还要思想健康的)”;爱好是“睡觉,看电视,吃好吃的特别是火锅,上网,听音乐”;看“好看的电影”;打“超级乐者,劲舞团,跑跑卡丁车和CS”;喜欢童话“皮皮鲁传”——皮皮鲁不是学校老师喜欢的乖孩子,但他心地善良,顽皮又可爱,还是个爱发明创造的小男孩。李文亮在爱读的书里还列上了《十日谈》,这是一部批判欧洲中世纪黑暗和罪恶的现实小说。

[伴读] ②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

素材运用

片段1 有一种美丽,它叫善良,有善良的季节才有花香。若只是外美而内丑,那只能称其为“皮”。《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画皮》不正是如此吗?那女子就像一只花瓶,终究都无法温暖人心。善良的人之美,才是永恒。《巴黎圣母院》里有一个相貌似怪物的卡西莫多③,他没有英俊的外表,被称为“钟楼怪物”的他却拥有金子般的善良内心……电影《泰坦尼克号》④中,最美的不是那段爱情,而是沉船时的提琴声。善良如栀子花,芬芳馥郁,久而弥香……

——摘自《有一种美丽,它叫善良》

[伴读] ③卡西莫多,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著小说《巴黎圣母院》的男主角,克洛德收养的弃婴。独眼、驼背,有语言障碍,从小在圣母院长大,负责敲钟。他爱上了爱斯梅拉达,在爱斯梅拉达被处死时欲相救,却晚了一步。他愤怒地将克洛德推下楼,最后抱着爱斯梅拉达的遗体消失了。

④影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游轮在其处女启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和贵族女露丝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

片段2 莎士比亚有言:“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金钱可以购买一切,但是无法购买善良。每一个善念都是一泓清泉,每一个善举都是一缕春风,善良之处,便是春天。善良的人,永远会与快乐相伴,与幸福相随。与善良之士在一起,哪怕是平淡的岁月也一定能看到生活的精彩;哪怕置身于风暴之中,也一定能体会到真实的温暖;哪怕再荒芜的地方,也能领略到春暖花开……

——节选自《善良为伴》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6日下午,南京33路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一名男性乘客上车时大喊被门夹了。驾驶员王师傅道歉后,没想到男子一路都在责骂。为了乘客的安全,王师傅一直克制,更没想到的是,几站后,一名中学生给王师傅递来一张小纸条……

王师傅称,他至今还保留着这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爷爷,您是好司机,赞!”

王师傅说:“拿到纸条我感到心里暖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后来,调取车上监控发现,当时只是人多拥挤,车门并没有夹到这名男子。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理智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于“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倡议书

全校同学们:

大家好!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细细品味这句话,或许你会陷入沉思。诚然,你曾感叹过人间的冷漠,但我肯定,你也曾被这个世界温暖地爱过。①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些来自陌生人的温暖驱走寒冷,让坚固的心灵有那么一丝生动。经济在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精神上呢?“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拜金,认为金钱是一切,有钱能使鬼推磨。其中这种心灵的扭曲可以理解,因为穷过,所以不想再穷!只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却是心与心的距离渐渐遥远。②来自陌生人的感动或许能成为一剂良药,这种平凡的感动背后所能够感受到的是那颗真挚而又贴近的心。

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买票要证,上网要证,住店旅游要证。宝岛台湾,仅一海峡之隔,我们却发现基本不需要出示证件。这不仅仅是制度的宽松,更是心与心之间的靠近。据我所知,台湾的医患关系相当融洽。这些鲜明的对比的背后,是一群陌生人的功劳——义工。陌生人是一种每个人都在扮演的角色,是温暖的发送者与承担者。温暖就像是知识,我和你分享,我们就能够得到双倍的感动。③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今社会所需的正是良言的温暖。北京地铁站口有人倒下,行人却无动于衷,最重要的是宝贵的救援时间也就过去了,可以说正是陌生人的冷漠加剧了社会的不正之风气。④我又不认识他,他摔倒了关我什么事。正是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样的心态,导致社会人与人的冷漠。

用温暖去感化心灵,用温暖去唤醒良知,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让原本的纯洁变得浑浊,我们无从知晓。重要的是现在,现在我们需要陌生人的温暖——一种融化心灵坚冰的温暖。用温暖去坚定信念,用温暖去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享受、珍惜来自陌生人的温暖。⑤

同学们,让我们信守倡议,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坚持自尊、自律、自强,努力弘扬社会文明,自觉远离冷漠,追求温暖、健康的新生活,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⑥

倡议人:陈小小

××年×月×日

[伴读] 倡议书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是任务驱动型议论文。本文开笔颇有文采,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倡议的理由,最后写如何去做,如“享受、珍惜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等等。正反对比明显,论证有力,格式正确,语言符合文体要求。

①开篇引用鲁迅的话,点出中心话题——温暖。

②列举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注重物质,不追求心灵的温暖的事实。发人深思。

③以台湾为例,对比说明:义工传递了温暖,温暖了世界。有深度。

④列举反例,证明温暖社会的重要性。

⑤总结,运用排比段落,再次强调“温暖”的力量。

⑥发出呼吁,升华中心。鲜明地回扣中心。

任务设计(一)的答案

1.答案:本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第1段是引子,引出话题:“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第2~6段,阐明“立其诚”的三层含义,这相当于议论文的“是什么”。第7~8段,解释为什么要“立其诚”——因为“立其诚”符合唯物主义观点,这是议论文的“为什么”。第9~10段,阐明“怎么办”——指出如何做到“立其诚”。第11段,总结全文。

2.答案:①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的道德关系,既无相互仇杀的恶德,也无相互义务的美德。②道德同法律一样,完全是社会形成以后的事情,是社会关系的产物。③在自然状态下人是有自爱心和怜悯心的,而且本性是善的。

3.答案:卢梭认为,人类对同类生命的天然存在的怜悯心与同情心是自然人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这同孟子所讲的恻隐之心如出一辙。现代情商理论中有一重要概念叫同理心,同理心就是换位思考、移情,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从而能够体会并为对方着想的心理方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将心比心。它源自人在潜意识上模仿他人的遭遇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从而设身处地替他人考虑。孟子有时也把人的恻隐之心称作不忍人之心,从字面上看就更加表明其等同于现代科学所讲的同理心。它扩大而表现为主动的对外物秉持的“仁”的观念,成为人的外在善行的心理动力,即“仁”之端。这种同理心,或者说恻隐之心是普遍存在于人的自然天性中的;但其存在程度,每个人却不尽相同。只有通过个人不断地努力和社会有意地弘扬,甚至有赖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它发挥出最大效能。

任务设计(二)的答案

1.(1)答案:“者”“也”“所谓”“之”“为”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文言色彩,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2)答案:议论文语言最忌绝对化,作者首先肯定了“强调主体性”的重要,用“但是”一转,提出了“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的观点,语言周密严谨,无懈可击。

(3)答案:语言整齐,简洁,有力,先亮出观点:不可像霍布斯。接着运用两个相同的句式“因为人……便认为……”,例数霍布斯的错误表现,用最简约的文字表达了最丰富的内容。

(4)答案:议论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也讲求文采。作者援引事例,发挥想象,由一个事例而想到了人性最柔的“怜悯之心”。“何等”即“多么”,“难道不难过吗?”反问句式,表示难过之极。

2.答案: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立其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的三层含义。②引用论证手法大量运用。引用了《易传》《心术上》等语句,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3.答案:(示例)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对霍布斯理论的批评:“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唯一的主人。”首先树立批驳的靶子,这是“破”;进而指出其诸多的错误认识: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然后进行逐级批驳:“霍布斯没有看出”“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批评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观点:怜悯心是人的美德。这是“立”。

先破后立,是写时评文的常用方式。写时评文时,常常要在评析某种生活现象或错误言论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结构方式。“破”就是分析、评论或驳斥,指出其不足或错误之处。文中的“破”是为了“立”,是为了确立不违背常理的观点。并且,这个观点是与某种生活现象或错误言论完全相反或对立的。


展开余文
在“破”与“立”之间,过渡要自然,衔接要紧密,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任务群阅读与实践的答案

1.答案: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站台”“沙漠”),如拟人(一个是……,一个是……),如对比(一个是……,一个是……)。②意象(站台、污泥、美景、沙漠、行囊)恰当。

2.答案:不同点:本文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要求撰文著书时求真理、立真理,这一点张岱年老先生没有明确提及。相同点:都有“说心里话、真心话”的意思。

3.答案:“仁”的本义是亲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说文解字》:“仁,亲也。”孔子明确提出:仁者,爱人。儒家认为应当用“仁”来处理伦理社会关系,主张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在孔子看来,人应该友爱大众,亲近贤德的人。(《论语学而》)孟子则对“仁”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仁”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禽兽的本质区别。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是一个人仁德的开始。”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把“仁”上升到人本性的高度。怜悯之心是“仁”的一种形式。钟南山院士具有博大的“仁心”,所以才有了“逆行”武汉的高大身影。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选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怜悯是人的天性》名师学案
下一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优质课导学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