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92 2021-09-2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见词语表)。
2、分析探讨课文题目的意义,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3、归纳课文各部分大意。
4、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重点】
解读白莽、柔石的性格特征,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妙句鉴赏,深挖内涵。
【难点】
理解鲁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认同作者主张坚韧斗争的理想追逐方式。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理解作者用典的意义;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课文勾连有序的行文结构和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理解本文在线索的确定、段落的衔接和首尾的呼应上都作周密安排的结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理解鲁迅的悲愤之情,以及为理想坚韧斗争的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向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五烈士致敬;学习鲁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作家,他在有生之年,无论发生爰重大事情,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用笔作武器,激励革命志士。他是……
二、检查预习
竦身(sǒng) 罗曼谛克(dì) 拓荒(tuò) 尽量(jǐnliàng, jìnliàng)
偈子(jì) 涅槃(niè pán)解往(jiè) 提纲挈领(qiè)
大王( dài) 刊载(zǎi)惴惴(zhuì)什物(shí)
着落(zhuó) 吮吸(shǔn) 信札(zhá) 赎罪(shú)
三、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写作背景
1931年1月11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zhuan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鲁迅先生丝毫不畏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强烈抗议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即1933年2月8日,先生带着无限的悲愤写下《为了忘却的纪念》.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
五、人物介绍
柔石:柔石先生一生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唤醒民众忧国忧民的革命意识,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为奴隶的母亲》,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等。主办《朝花》、《语丝》等进步期刊杂志。
殷夫:1909生于浙江象山,原名徐柏庭。1927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运动,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殷夫有一个极疼爱他,时任国民党航空署长的哥哥。牺牲前他曾四度入狱,均被哥哥保释而出。他感激哥哥的手足之情,但追求真理坚不屈从。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
冯铿:1907生于广东潮州。冯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女时,曾寄宿礐石女校,后就读于汕头友联中学高中部,冯铿是民国时期潮汕最著名的女作家,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东方饭店被国民政府逮捕,2月7日被枪决,是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女性作家。
李伟森:1903年8月生于湖北武昌,笔名求实。1917年考入武汉高等商业专科学校。五四时,参加领导学生运动。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3年参加京铁路工人大罢工。翌年4月,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后当选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1930年8月,任中央宣传部秘书。1930年春,参加上海“左联”的领导工作。有《小品文杂感集》,译著《朵思退夫斯基》。
胡也频:1903年生于福建福州,原名胡崇轩,笔名野苹等。少年当过学徒,后求学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曾在山东济南省立高中教书,与沈从文在上海《中央日报》编辑副刊《红与黑》。参加“左联”,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联”执行委员,兼工农通讯委员会主席。有中篇小说《到莫斯科去》《牺牲》等。
六、词语解释
明珠投暗: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同“明珠暗投”。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急于事功:事:事业;工:功绩。 指做事急于求成。
累及:指使受牵连;连累到。
展开全文阅读
挈妇将雏:带着妻子,领着儿女(挈、将:带领;雏:幼小的鸟,喻指儿女)。
人心惟危:惟:是;危:险恶。 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险的。
延口残喘:指一种勉强留着一口气的样子。比喻勉强维持生存,用于将死之人。释义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意思是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比喻勉强维持生存。用于将死之人。
眷眷:指反顾的样子,依依不舍;一心一意。
拳拳:诚恳、深切的样子;弯曲的样子。
不屑:不值得。
隐约其辞:说话或写文章故意含糊躲闪。
刚健质朴:坚强有力,朴实少饰。多形容人的性格或作品的风格。
隔膜:情意不通,彼此不了解。
积习:长期养成的习惯。
淤积:(水里的泥沙等)沉积。
七、合作探究
探讨题目的含义:“忘却”和“记念”是否矛盾?应如何理解?
1.与其说“记念”是“为了忘却”,倒不如说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最有价值的纪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个标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2.“忘却”,将悲哀摆脱 ; “记念”,记住愤怒,不忘先烈,更好地战斗。二者联结起来,有三层含义:
●烈士往事历历在目,鲜血如在眼前,两年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
●对烈士最好的记念是化悲痛为力量,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继续战斗。
●记住烈士生前事迹,让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让后人永远记念他们。
八、新知讲解
速读原文整体把握
课文可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写冯铿)。
第三部分,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
默读第一部分,思考:
在鲁迅笔下白莽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句子并分析。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写冯铿)。
记人的基本方法
1、明确人物性格,形象特征
2、用故事,片断表现人物形象,性格。
3、通过人物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外貌(肖像)描写
行动(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讨论:柔石是怎样的一个人?(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加以分析。)
①为人随和,单纯、善良。(“迂”)
②踏实肯干 、不屈不挠、认定真理就一往无前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好青年。(硬气)
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严于解剖自己)
深入领会作者把柔石比作方孝孺的用意。
方孝孺:硬气——宁折不弯,舍生取义;
迂——固执,不适应实际。
柔 石:硬气——为信仰而坚持不懈;
迂——书生气,缺乏经验。
通过类比让人们更加了解柔石的精神品质
第三部分,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
知白莽既是殷夫,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作者提及《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相似点:岳飞、柔石,都是被人谋杀的;
秦桧、国民党反动派,都是残害无辜;
高僧、作者:都是因他人之事受牵连。
不同之处:高僧坐化,消极反抗;作者逃走,出于对敌人的深刻认识,不坐等送死,走, 是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第五部分,抒发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研究探讨:
作者说:“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现在我懂了。”作者到底“懂得”了什么?
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在政治上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稍有不慎,都可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无写处”的。
九、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和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思考:画横线的句子可不可删去,为什么?“原来如此!……”中叹号和省略号各表达什么感情?试把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出来。
这段文字详细记叙了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表明这是集体遇难,秘密屠戮,是虐杀。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强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
“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
深层含义是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地对待无辜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全段记叙、抒情、议论结合,有利于表达感情,深化主题。 (根据语境和背景)
柔石: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分析含义作用。
旧道德是旧有的,在人民群众中长期形成的美好道德
新道德是无产阶级新思想指导下的道德
损己利人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高尚品德,这是柔石品格的本质。
这一段议论性文字是对柔石崇高思想品德的评价和赞扬。(结构+内容)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有《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为什么。
不敢载是进步报刊的态度;不愿载是中立报刊的态度;不屑载是反动报刊的态度;隐约其辞是“左联”领导刊物的态度.全句不仅说明了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根据背景)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了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分析划线句含义
“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三十年来,一切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革命者的罪行。“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延口残喘”运用比喻形象表明斗争的艰难。“这是怎样的世界”运用反问对黑暗社会进行控诉。全句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切齿痛恨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本体转换)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展开余文
运用象征手法,写出 血的教训,使作者既看到黑暗统治如黑夜,又看到革命之路还漫长,斗争还很艰巨。“不如忘却”与文章开头呼应,再次扣题。(本意转化)
作者意识到“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表明他相信烈士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这就表达了对胜利的信心,与敌斗争到底的精神。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
怎样理解鲁迅的七律《悼柔石》?
鲁迅在这首诗中满腔愤怒地揭露和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表达了对牺牲在敌人屠刀下的革命同志的沉痛哀悼之情,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
十、感情主旨
全文深情地悼念了死难烈士,愤怒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无辜的罪行,抒发了作者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表现了不屈的反抗精神,深深感动和鼓舞了许多革命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诗篇。
十一、写作特点
(1)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
本文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杂文,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对烈士的爱对敌人的恨),在夹叙夹议之中,表现鲜明的爱憎。
前三部分重在记叙,
第四部分记叙、抒情并重
第五部分重在议论抒情
而在每一部分中,记叙、议论、抒情又都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2)巧妙运用典故
方孝孺、高僧坐化、《思旧赋》
(3)结构严谨完整,繁中有简,重点突出。
十二、阅读与写作:
做一个有血性的中国青年
做一个有理想的中国青年
课外阅读:《少年中国说》
【课堂小结】
鲁迅先生忘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纪念,他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今欣逢盛世,我们更不应该忘记所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爱国者。我们还不应该忘记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特别是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的丑行,时时引起我们对那段血腥历史的回忆。历史不能忘却,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勤奋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带着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一起诵读他的“自嘲”一诗,结束本课的学习
【作业布置】
1.再次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
2.完成课后练习题。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优秀教学设计
下一篇: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