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173  2021-09-2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这篇记叙文的特点是: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情文并茂。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结构;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提高复杂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厘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挖掘含蓄语句的深层含义。

一、导入新课

  (用投影仪或其他方式出示下题,要求学生选择一项准确的答案。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写道:“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忘却了刘和珍君等勇士壮烈牺牲的情景,作者才能提笔写文章继续战斗。

  B. 作者担心人们即将忘却这笔血债,有必要写点东西为历史留下血债的确凿证据。

  C. 正是为了使人们不忘却,要记住这笔血债,要奋起反抗,不要苟且偷生,才感到有写文章记念烈士的必要。

订正答案后导入新课:在高中语文第一册里,我们学了鲁迅先生为悼念“三一八”惨案中死难的爱国青年刘和珍等用杂文手法写的记实性散文,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鲁迅先生写的同类事件同一体裁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写作背景

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五烈士牺牲两周年时,鲁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悼文,这时左联主办的刊物以及它的外围刊物已荡然无存,鲁迅想方设法,终于1933年4月公开发表在标榜第三种人的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月刊第二卷第六期上。

三、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四、题目解说

“忘却”,实际上是“搁置”的意思,因为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以及战友为革命而献身的光辉业绩,鲁迅是不会忘却的。可见,与其说“记念”是“为了忘却”,倒不如说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土最有价值的“记念”。这个标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6段),写“我”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第二部分:(第7-17段),写“我”与柔石的相处。

第三部分:(第18-19段),合写柔石、白莽。

第四部分:(第20-33 段),写五位青年作家遇害的经过以及“我”的处境和心情。

第五部分:(第34-36段),写“我”对烈士的怀念,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控诉,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六、全文分析

1.如何理解第14段“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这句话?

明确:

“旧道德”指旧有的,在人民群众中长期形成的道德;“新道德”指无产阶级新思想指导下的道德;“损己利人”指为了别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是作者对柔石崇高思想品德的评价和赞扬。

2.快速阅读第二部分,讨论:

明确:

(1)哪些材料写出了柔石的“硬”和“迂”?(找学生复述)

(2) 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台州宁海方孝孺这一典故?

明确:

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和“迂”

(3) 通过这部分记叙,作者表现了柔石哪些可贵的品格?(板书)

  明确:单纯 忠厚 善良 质朴 

3.这部分引用向秀的《思旧赋》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处境与心情跟向秀同类,借此以古喻今,抒发自己悲伤心情,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对反动派的极端愤恨。

4.讨论并概括第四部分的主要信息。

明确:

①与柔石最后一次见面的原因、情形、时间。

 ②作者也因此而受到了株连。③烈士在狱中的情况及其遇难。

 ④痛悼烈士,控诉敌人的罪行。

 ⑤略及李伟森、胡也频、以白莽的诗作结。

七、中心思想

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与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五个青年作家纯朴、善良、追求光明与进步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他们深切的缅怀和悲痛之情,也无情地批判和揭露了反动政府的穷凶极恶、黑暗腐朽,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的行径无比愤恨的感情。

八、写作特点

①记叙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鲁迅没有一般地、浮泛地讲对反动派的恨和对革命者的爱。他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事实的记述上,在记述事实时,融进自己的感情和议论,或用概括的文字,从思想意义和感情上作画龙点睛的点染。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名师教学设计
下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参赛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