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093  2021-09-2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为了忘却的记念》参赛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教学目标

      1.理解白莽、柔石等革命志士的形象特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重点)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导入

      本文的题目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在这矛盾的表述中,作者要“忘却”的是什么?“记住”的又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习作业

      阅读全文,查找写作背景,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写作背景

      遭国民党秘密杀害的五位青年作家,被称为“左联五烈士”。“左联”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进步的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文化“围剿”,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他们被秘密杀害。之后,鲁迅即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1933年2月7-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主要内容

      一、交代写作目的,重点回忆与白莽的交往过程

      二、详写与柔石之间的往来,略写对冯铿的印象

      三、叙写托柔石给白莽带书,二人不久被捕之事

      四、叙述柔石等青年被捕、遇害的经过及作者的境遇与悲愤心情

      五、抒发悲愤情感,揭露社会黑暗,呼应开头

      学习任务:鲁迅笔下的白莽、柔石等青年有何特点?

      【活动一】思考讨论:梳理白莽相关情节,分析白莽是一个怎样的青年?鲁迅为何反复提及彼得斐?

      相关文段:

      (1)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他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我们就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

      (2)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我想,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了捕”的那一次了。

      (3)不过在我是一种宝贝,因为这是三十年前,正当我热爱彼得斐的时候,特地托丸善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情随事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这回便决计送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

      补充材料:

      彼得斐:《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彼得斐:《民族之歌》(节选):

      起来,匈牙利人,祖国正在召唤!

      是时候了,还不算太晚!

      愿意做自由人呢,还是做奴隶?

      你们自己选择吧,就是这个问题!

      ……

      向匈牙利的上帝宣誓,

      我们宣誓,我们宣誓,

      我们不再继续作奴隶!

      白莽:《别了,哥哥》(节选)

      ……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

      因此机械的悲鸣扰厂他的美梦,

      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

      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

      想做个Promcthcus偷给人间以光明。

      ----

      真理和愤怒使他强硬,

      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

      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

      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展开全文阅读
      ……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别了,哥哥》)

      提及彼得斐原因

      (1)彼得斐是鲁迅与白莽来往的一个重要原因,彼得斐是鲁迅回忆白莽的一条重要线索。

      (2)鲁迅反复提及彼得斐,是借彼得斐,来歌颂赞美白莽追求真理和自由、大胆反抗的品质。

      白莽形象

      性格特点:勤奋好学、爱憎分明、率直坦诚、积极乐观

      精神品质:执着坚定、勇敢无畏、追求真理和自由、大胆反抗

      【活动二】思考讨论:梳理柔石相关情节,分析柔石是一个怎样的青年?为何说他“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相关文段:

      (1)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不过朝华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2)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不过朝华社不久就倒闭了……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华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去,希望还能够收回几文钱,一面就拚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

      (3)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

      “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

      补充材料:

      (1)至是(成祖)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其门下士有以身殉者,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宁海人。”(《明史方孝孺传》)

      (2)于是将这译出,还译他(爱罗先珂君)的童话,还译他的剧本《桃色的云》。其实,我当时的意思,不过要传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于强权者的憎恶和愤怒而已。(《坟杂忆》)

      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注重的倒是在绍介,在翻译,而尤其注重于短篇,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

      对旧道德、新道德等的理解

      旧道德,指封建伦理道德,新道德,指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与自由等新的道德观。“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可见其“迂”,不计个人得失,天真而又善良,执着而又坚定;“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可见其“硬气”,敢于承担,勇往直前,不畏牺牲。“迂”与“硬气”交织在一起,是鲁迅对柔石本人的高度评价。——由此可见鲁迅对柔石之欣赏与赞佩之情。

      柔石形象

      迂,指柔石的拘泥守旧,天真单纯、不切实际、不知变通、执拗、至死不渝。然而,在这背后,反映出的却是柔石:善良与纯真、勤勉与憨厚、执着与坚定的美好品质。

      硬气,则指柔石勇于承担、刚毅坚强的性格,指他勇敢无畏、宁死不屈之气节。

      小结

      对于冯铿、李伟森、胡也频,鲁迅因不太熟悉的缘故,所谈不多。然而,我们可以肯定,不独白莽、柔石,在冯铿、李伟森、胡也频身上同样体现出为了国家,为了真理,为了自由和民主,英勇反抗,不畏牺牲,宁死不屈的精神。——这是这些革命青年身上所具有的共同品质。

      作业

      在“左联五烈士”殉难90周年纪念会上,请你为白莽或柔石写一段抒情文字,来颂扬他们的精神品质,抒发对革命先驱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推荐阅读: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为了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公开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名师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