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39 2021-09-26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鉴赏文学作品。
2. 体会小说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1.感悟本文诗情画意美和人物的形象美。
2.景物描写、人物对话对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一提起战争,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流血漂橹,伏尸百万;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悲声一片……《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二、作家作品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三、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线索安排,理清小说情节,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四、 赏析景物描写,品味优美语言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1)赏析月下编席
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五至八月份粉、白两种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白洋淀水域辽阔,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泊似碧玉。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被誉为美丽的“鱼米之乡”。
②课文1~3段配乐《高山流水》朗诵,体会小说诗化的语言,创设情境。
③学生自由朗读,体味其中韵味。
④师读诗文。
月亮
升起来
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
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经过这样编排看来更有诗的意味了,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按照我的语言在头脑中反映我所描述的画面。
月亮升起来了,在一座整洁干爽的院子里,一个女子正在编席,你看苇眉子在她的怀里跳动不止,月光如流水般泻下银白的光辉,泻在院子里,泻在女子的身上,泻在她身下编好的苇席上,苇席在月色下像一片洁白的云朵;那个女人陶醉其中。一阵晚风吹来,带来些清凉,也带来了阵阵花香,缕缕荷香……请把你的感受讲出来。
多媒体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教师轻柔的述说,再现情景。教师要肯定他们的感受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感受。
设问激疑,请学生来说。(宁静温馨安详……)
⑤思考:抗日战争是很残酷的,抗战八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死亡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者这样描述合情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讨论归纳:
a河山如此多娇,岂容敌人来践踏;家乡如此美好,怎能容忍列强来侵犯。展示了荷花淀人民的精神风貌。
展开全文阅读
b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秀美的荷花淀养育了多情美丽善良的女子。这段环境描写为人物提供了生活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水生嫂是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女子。
⑥第3段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季节、干活劳动实际上应该大汗淋漓,却被描写得如此诗意。联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实际上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苦。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洁白的雪地上,洁白的云彩上,好像仙女,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意化了)
⑦小结:这些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与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赏读日光下的水乡风光(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讨论)
①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点拨:“万里无云”和”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写景物的辽阔;“水面没有一只船”写环境的寂静。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本来探夫未遇失落的她们受到了感染,不久又欢笑起来。这片段的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1、渲染一种辽阔寂静的气氛。2、衬托青年妇女的心情由探夫未遇的失落变为开朗。
②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点拨: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至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的,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⑶小结
a如何鉴赏景物描写:由景物特点联想到相似或相反的人或社会现象;分析景物特点与后文情节的因果联系; 把握景物特点和人物心理的一致性或对立性; 体会环境显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b景物描写作用:交代社会背景,反映时代特征;渲染气氛;侧面反映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主题思想。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味了小说中优美的景色描写,荷花淀景色如诗如画,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生活在这里的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了解一个人重要的是了解他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透过人物的言行来认识他,而高明的作家也常常通过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美。
二、品读对话 感受人物形象
1. 第一步: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5―29段),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请三位同学,分别充当水生、水生嫂和解说者三个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及细节描写。)
2.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回来得这么晚”,这句话对描写人物、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它承应上文:“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还表现了水生嫂久候亲人心焦的心理。同时又暗写了水生以工作为重的品质。这句话又可说是情节的开端,说明“今天”非同往常,回来得晚是事出有因。
水生嫂既然十分关心水生,为什么不直接问明情况,却问“他们几个呢”?
“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没有说明晚归的原因,只是说吃过饭了,故意岔开话题。但是,他异常的神情(脸上红胀,说话气喘),水生嫂很快就察觉到了丈夫有心事。她并没有直接追问,因为她知道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有些事是不便细问的。于是,她机敏地转换话题,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回答她:“还在区上。”水生露出了一点口风之后,又把话语岔开,反问她:“爹哩?”、“小华哩?”这样写,一方面交代了水生家的其他成员以及水生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写出了水生对参军一事欲言又止,不愿立即让妻子知道的心理。
“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为什么会这样说?
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看到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再看另外的对话: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表示支持丈夫参加大部队。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毕竟是个女人,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不定就是生离死别,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摆在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这又表现了对丈夫的依恋。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这是对丈夫的体谅、理解和支持,这是他们在牺牲个人利益卫国保家的认识上的心灵相通。虽然不是豪言壮语,却是农村妇女爱国主义思想具体的表现。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展开余文
小结:这篇小说的语言质朴、简明,但又内涵丰富。尤其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方面,更是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夫妻话别”这段对话简洁传神,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夫妻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第二步:为了更好地认识水生嫂的柔情似水的性格特征,有意改变水生嫂的性格特征。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另叫一位性格较开朗的女同学代替刚才水生嫂的角色,其余两角色不变,让三位同学朗读改编后的一段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的同时,重点分析该段中水生嫂的性格及心理与上段中水生嫂的异同)(教师出示幻灯片)
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
水生一把拉住她:“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4.比较分析
请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两组对话朗读完后,先在幻灯片上提供一个空的比较表,让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可以叫几个学生回答,然后将分析结果逐一显示。)
人物 不同点 相同点
原文中的女人 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他的任何责任的。(水)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改写后的女人 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5.品读青年妇女的对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过渡)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⑴这段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点拨: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乖巧伶俐。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直率爽朗。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稳重谨慎。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冒失性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心存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腼腆羞涩。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有什么看头”的假话里寓有真情。
小结: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鉴,具有中国女性特有的含蓄美。建议让学生仿写改写这段对话,如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或者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
⑵“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 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 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 个,又唱起来了!”
点拨:她们表面上是埋怨丈夫,实际上是赞扬、夸奖丈夫,从话中可以看出有的人俏皮风趣,有的人爽朗乐观,有的人泼辣,但都真心实意爱着丈夫,支持着他们。
⑶“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点拨:她们临危不乱,善于利用熟悉的环境保护自己,这表现她们的机智、沉着和镇定。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进入荷花淀助夫歼敌的情节。
文中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还有,请大家课后再去仔细品味一下。
6小结小说对话的作用:刻画人物特征,丰满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三、比较练习法,体会细节之美
比较上下两个句子的优劣:
(1)原文: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改写:“哎哟”随着一声惊叫,女人的手指明显地抖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让我看看。”“没什么。”女人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讨论明确:忽略了人物的身份,一个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不会见一点血就大惊小叫。改写的句子不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震动”不仅写出了手指的抖动,更反映了水生嫂听到这消息后的心理反应:她没想到丈夫这么快就要参军走了,表现她对丈夫要离开感到突然和震惊,刻画性格中的“柔”的一面。她用“吮”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掩饰了失态,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心里的震动、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这表现了她的性格中“刚”的一面。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
(2)原文: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改写: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去你的吧!”一个女人用力一甩,把那菱角丢到远处,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讨论明确:书上说年轻人很快忘掉了不快,如果加上语言好像还很恼火,和前文矛盾。 作用:划船的水声节奏舒缓,表现她们想开后轻松悠闲的心情,“顺手捞起”、“顺手一丢”写出女人们悠闲的神态。用不经意的动作写出了她们对美丽富饶的家乡的热爱。
(3)原文:“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改写:“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自己的船上。
讨论明确:纸盒丢在他们船上,我们能看到水生还是很爱他的妻子的,只是表达得含蓄罢了。改后的句子不能表现水生对妻子的爱。
作用: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用随意的动作表现出夫妻之间彼此牵挂、相互戏谑、似嗔实亲的情感,“顺手丢”说明这种爱真切自然,毫不张扬。
小结:这里所选三组句子都是细节描写:手指的震动,丢菱角,丢纸盒非常符合人物当时的身份,情绪,性格,品质。有了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自然,富有情趣,也更体现出这群善良勤劳英雄的白洋淀儿女的人格之美,爱情之美。
没有真实的细节,就没有真实的人物形象,也就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作者孙犁长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善于以富于个性化的细节动作,鲜明、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揭示出人物美好的心灵。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再读文本,找出能表现小说中最突出的人物——妇女代表水生嫂性格的词句。
2.让学生交流讨论,分析概括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形象。
点拨:她们既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又具有根据地进步妇女的特质,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坚贞勇敢,是能征善战的战士。
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不过分雕镂,而是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似,不求形似。他特别擅长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去发掘人物尤其是农村劳动妇女的情操美。
五、归结主题: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但是孙犁只是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用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他运用生动的比喻,进行景物描写,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情、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的荷花一样,清新美丽,永不凋谢。
孙犁的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并没有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这就是孙犁小说的特点:淡雅舒适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交融。
六、课外练笔,能力迁移
阅读孙犁的另一篇小说《采蒲台的苇》,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能力去鉴赏人物对话和景物描写,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阅读建议】本文描绘出一幅风景画,但苇又绝不仅仅是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回忆”。“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作者把人民用生命、用爱、用智慧抗击敌寇、保护八路军的英勇行为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交汇在一起,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自然景物因为有人的高洁品质而更生光彩,人的伟力也在于自然的映衬中更为突出。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导学预习案
下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名师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