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164  2021-10-04
标签:备课资料 八年级备课资料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考点复习卡片
 1.易误读常见字

【考点讲解】

易误读的常见字主要包括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平时学习时要注意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做到准确书写。

【方法技巧】

1、多音字﹣﹣根据字意定音

详见考点“多音字”考点卡片

2、形近字﹣﹣仔细辨认字形

形近字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但含义不同的字。误读形近字,大多是因为没有看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如:“亨”与“享”、“概”与“慨”、“刺”与“剌”等。

3、形声字﹣﹣谨防声旁误导

形声字由声旁与形旁两部分组成,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字音的差异,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形声字都不能按声旁来确定读音了。如:“忏”读chàn,不能按照其声旁“千”读qiān。

2.常见易错字

【考点讲解】

字形题多考查错别字,大多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的混淆和误用。

主要题型有:①根据拼音写汉字;②找出文段(句子)中的错别字;③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辨认;④改正错别字;⑤规范书写等。

【方法技巧】

根据字形题考查的内容,我们可有以下方法来纠正错别字:

1、形旁分析法

“据形明义,据义取字”,如“讴歌”指用优美的语言来歌颂,“讴”就应是以“言”为形旁,而“呕吐”、“呕心沥血”与“口”有关;汉字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可根据两个字的形旁特点,来分析比较正误。如:“憔悴”指的是人的心情,所以不可将“悴”写作“瘁”。

2、辨别字音法

根据形近字的读音差异也可以确定正确的字形。如:“气概”的“概”读作gài,不是“慨kǎi”,“直截了当”的“截”读作jié,而不是“接jiē”。

3、来源探索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语中错别字的辨析。大部分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果了解它们最初的来源和典故,则很容易辨别出其中误用的字。如:“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程(颐)”“(鲁)班”“墨(翟)”都是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懂得了这些就不会错写为“城”“搬”“默”等字了。

4、语境分析法

有些词语在单用和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字形会有所不同,如:“老于世故”(非“事故”),“共商国是”(非“国事”)等,要重点记忆。

5、特殊记忆法

汉语词汇中,有极少部分的词语有固定的搭配,不可以随意书写如:“缥缈”与“飘渺”不可交错搭配。好在此类词很少,平时注意分类积累成册,加强记忆便可牢固掌握。

3.字词的含义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品析字词的含义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独字词的意思,一是句子中某个字词的含义。

【规律总结】

理解单独字词的意思时,可借助工具书作答,也可根据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探究整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中某个字词的含义时,可借助句子的语境具体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4.正确使用词语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考查特点主要有:

①题型以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②所选词语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

③考查重点为同音词、近义词的意义、用法及色彩方面的辨析。

【考点要求】

正确使用实词,其考点要求为: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正确使用虚词,通常以常见常用的虚词的运用为主,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等,主要考查对句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熟语虽然包括成语、习惯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但中考通常偏重于考查成语。

5.词语的感情色彩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情色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褒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的感情色彩。

2、贬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贬斥、憎恶、否定、轻蔑的感情色彩。

3、中性词:指不带有褒贬感情色彩的词。中性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规律总结】

正确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帮助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正确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别人说话和文章中的态度和感情。但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为了特殊的表达效果,可能采用“说反话”的方法,此时使用褒义词表达的是贬义,而使用贬义词却可能表达的是褒义。

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

“标致”本是褒义词,在这里却是讽刺这些“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是表达贬斥感情的,这称作“褒词贬用”。

反之,也有“贬词褒用”。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狡猾”一词本是贬义的,在这里却表达了儿童的顽皮可爱,是褒义的。

6.成语

【知识点讲解】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规律总结】

中考中对成语的考查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多为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判断指定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作答时,需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即可。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为色彩不当,二为语义不当。


展开全文阅读
7.综合读写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考点解读

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常考类型及解题技巧】:

综合读写题出题可选类型众多,可以以各种题型和类型考查。因此对于此类考点我们也要做好全方位的全面应对。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考点一:图文转换题

1.考点解读

图文转换类语用题,要求对徽标、漫画、表格、示意图、地图、曲线图等进行观察、识读,按照命题要求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所需信息,形式上好像只是简单的“看图说话”,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较强的“另类阅读”。要求读社会热点、生活现象等,并运用简明、连贯、准确且“言之有物”的语言进行表达。图文转换题是近年来中考必考题型,也是很容易失分的题型,应该引起考生注意。图文转换类题目看似类型多样,不好把握解题方法,其实有规律可循。

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思﹣写

(1)读:画面组成要素。

(2)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深层含义)。

(3)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关键词;注意答题格式和字数要求

2.图表类题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要求。

(2)注意整体把握,切忌以偏概全,把握规律性内容。

(3)注意图表细节和数据变化,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答题步骤:

第一步,进行客观描述;

第二步,得出观点和结论。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和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3.徽标类题答题技巧:

(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

(2)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

(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

(4)揭示深层寓意,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

4.漫画类题答题技巧

(1)细察漫画,抓住矛盾  看标题,看画面,看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分析细节,揣摩夸张之处的寓意。

(2)注意提示,抓住关键。

(3)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音,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多个角度思考创作动机,选择最佳的答题切入点。

答题格式:

第一步,概括说明画面:画面上有……(抓住空间关系如左右、上下、背景与主体等)

第二步,揭示寓意:漫画讽刺了(揭露/表现)了……,警示了……,歌颂(赞扬)了……

例:今年5月10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二、考点二:压缩语段

1.考点解读

压缩语段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筛选、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区分度较大。此类试题常见题型有:拟写新闻标题、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导语、为材料续写一句话等。下面就压缩语段题的主要考查形式及答题思路举例分析

2.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

“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

例1:用一句话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不要超过20字,不含标点)

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一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行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解析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参考答案: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

3.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

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

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

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

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三、考点三:口语交际题

1.考点解读

(1)劝告他人型:

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

例: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

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

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

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

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

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劝说要点:

①菜卖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菜的质量、价格和服务;

②带头执行“限塑令”,为保护环境尽责任,大家会理解、支持的;

③执行“限塑令”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④还可以有偿提供竹篮子、无纺布袋等,增加收入。

(2)辩论反驳型:

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

例、初三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

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开卷是否有益”,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当你接过正方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在阐述观点前应该有几句恰当的话,这几句话应是:

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开卷未必有益

①社会上各类书刊鱼龙混杂,青少年对好书坏书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

②社会上因读黄色书刊而犯罪的事例也不少。是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即消极的一面,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展开余文(3)采访他人型:称呼、礼貌用语、自我介绍、有针对性的提问。

例:如果你以《苍梧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前往南京,现场采访奥运火炬接力南京站第78棒火炬手﹣﹣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任晓婷,你怎么问?

参考答案:任晓婷,你好。我是《苍梧晚报》的记者,作为中学生火炬手,你有什么感想?

示例二:任晓婷,你好。作为港城的火炬手,你想对港城的市民说些什么?(中学生、港城人、小记者)

4、邀请他人型:称呼、礼貌用语、自我介绍、阐明缘由,发出邀请。

例:九(1)班准备在星期三下午三点开展“走近名著”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同学们派你去邀请语文老师参加,你怎么对老师说?

参考答案:老师,你好!星期三下午三点,我们班在教室开展“走近名著”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您参加指导,好吗?

四、考点四:标语、广告语题

1.考点解读

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

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特点: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广告具有独特性、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

例: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答案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五、考点五:对联题

1.考点解读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明其特点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此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2.常考题型

第一种题型:选对联

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

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此题根据上下联相应位置的词的词性要对应,上下联内容要相互关联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的知识,可以得知本题应选A。

第二种题型:改对联

(1)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语序有的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修改答案:

第三种题型:对对联

(1)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香菱、黛玉……

  上联:拳打脚踢武松勇擒虎

  下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提示:答本题时不仅要考虑对联知识,还要紧扣原材料的内容

第四种题型:组对联

(2009.安徽卷)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教师办公室对联:

【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秀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解析】该题属于老题新考,变化一下形式,也是为了降低难度。考生只要具备简单的对联知识就能做好。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3.考点技巧

拆合法: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如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下联。(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

  平山堂下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我们就可用此法来应对,“平山堂下花似锦”就可拆为“平山堂﹣﹣下﹣﹣花似锦”三段分别对之。

提示中已告诉我们“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它显然是地点名词,这样可以迅速地对出“瘦西湖﹣﹣史公祠﹣﹣琼花观﹣﹣雷锋塔”等等一大串;

“下”是个方位名词,我们可以对出“畔﹣﹣上﹣﹣边﹣﹣下”;

“花似锦”是个主谓结构,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们可以对出“柳如烟﹣﹣烟如雾﹣﹣花似海﹣﹣草如茵”等等。

这样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从中选出“瘦西湖﹣﹣畔﹣﹣柳如烟”“琼花观﹣﹣边﹣﹣花似海”“雷锋塔﹣﹣下﹣﹣草如茵”等好对。

六、考点六:开场白与串联词题

1.考点解读

开场白是演出或其他开场时引入本题的道白,比喻文章、介绍或讲话等开始的部分。

开场白的特点:具有介绍性、鼓动性、抒情性、简洁性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串联词是主持人组织、串联各节目的话语。它承接上一个节目,开启下一个节目,是主持人穿梭于节目内容和听众之间的手段和途径,也是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串联词的特点: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能紧扣节目内容;不冗长;生动风趣。

例:“十四岁,我们迈开青春第一步”开场白:

长城、黄河、大海……我们喜爱的地方!

牡丹、海棠、腊梅……我们喜爱的花朵!

我们十四岁了,我们长大了,我们的青春开始了﹣﹣到喜爱的地方去,看喜爱的鲜花,让我们的青春芳香!

同学们,迈开我们的步伐,向前走,走好第一步!

七、考点六:活动类题

1.考点解读

对活动类考试有明确要求:即要求学生会策划语文活动,拟出活动方案。

语文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实施途径,以活动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形式,此类试题在各地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考查时常常给定一个活动项目,让考生编写活动提纲,或者拟定实施方案等等。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面,更要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

2.考点技巧

确立主题并用关键词或句子准确表达主题,做到主题明确,针对性强,考生须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步骤完整清楚,做法具体。此类试题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鲜明的人文性,考生在答题中,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好句式一致、字数相同、意思协调、特点突出。

例: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两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硬笔(钢笔)书法比赛

目的: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

项目一:硬笔(钢笔)书法知识讲座。目的一:明确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了解硬笔(钢笔)书法的知识。

项目二:名家硬笔(钢笔)书法作品鉴赏。

目的二:欣赏和借鉴硬笔(钢笔)书法作品,激发同学们的练字兴趣。

8.记叙文阅读综合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考查形式

中考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兼有填空题与选择题。

三、知识点讲解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2.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的过程,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3.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写作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类型。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记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给人的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前文的情节起到补充作用,丰富人物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4.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作者的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展开余文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一般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以“你”的形式出现,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像与读者面对面的交谈,更有利于抒情。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5.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格的整体。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线索常有以下七种形式:

(1)以时间为线索。如《邓稼先》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用邓稼先的经历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

(2)以事件为线索。如《我的母亲》一文是以母亲对“我”的各种关心为线索组织全文的。

(3)以某一有意义的物体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4)以某一人物为线索。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是以闻一多的言行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如《竹影》一文,以丰子恺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6)以地点的变换为线索。如《故乡》一文,以地点的变换,写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

(7)以人物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如《台阶》一文,以“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爱为线索。

6.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是指记叙文在材料安排、谋篇布局上的特点。记叙文的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其结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时间的先后安排结构;(2)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3)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安排结构;(4)按照事件之间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另外,记叙文的过渡段大多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7.记叙文的中心(主旨)

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的人与事,有了一定的体验,便逐渐的形成对生活的独特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的中心。

归纳记叙文中心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2)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来连接;

(3)通过分析结构来归纳文章的中心,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串连起来,用简洁的语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4)从时代背景的分析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8.记叙文常用表达方式及作用

(1)记叙: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

作用:交代了什么。(插叙就是补充说明了什么。)

(2)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进行细致的描写与刻画。它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从另一个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作用:对相关事物作必要的说明,便于理解。

9.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即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的人物的性格。

(3)细节描写,是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4)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有时需要结合人物所在的大背景。

10.记叙文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表达更生动。

(3)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节奏鲜明,便于抒发情感。

(4)夸张:突出所描绘事物或情境的特点,加深读者的印象。

(5)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间的差异,以显示事物的特点。

(6)对偶: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具有韵律感。

(7)反问和设问:加强语气,引起读者的思考。

(8)反复:强调、加深读者的印象。

(9)引用:增强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10)反语:起到强烈的讽刺作用。

11.记叙文常用表现(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是记叙文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叙议结合、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正面侧面描写、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借物抒情等。它是针对全篇或全段内容而言的。

(1)以小见大: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2)对比: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象征:又叫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描写对象,增强表现力。

(5)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使作者对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表现在读者面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6)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更具有辛辣性与幽默感。

(7)悬念: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置疑问,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达到更好地表达文章主题的目的。

(8)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表现文章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

(9)卒章显志: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令人恍然大悟,然后又转入深深地思考之中。

(10)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句子(或段)与前文或后文相互联系,为下文某些情节作铺垫,使全文情节完整,结构更严谨,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答题总结】

一、内容理解与概括的方法

请看考点卡片:内容主旨

二、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方法

1.考点题型

(1)作者在文中写某段内容,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2)概括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情感。

(3)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题方法

(1)根据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也是作者情感态度的凝聚点。所以在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时候,可以借助主旨的理解来分析。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确定作者的情感态度

记叙文文首或文尾的抒情、议论句,或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表明或暗示文章的主旨,同时也显示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3)依据词句色彩,品味作者的情感态度

词句的色彩主要指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它们往往也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在依据词句色彩推敲情感的时候,要注意关注文中一系列同一色彩的词语。

(4)根据人物、景物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作者对人物、景物的描写中,往往渗透着自己的情感,可以根据这些描写来达到“观其形,知其情”的目的。

3.答题公式

具体内容+所表达的情感。

三、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请看考点卡片:人物分析

四、赏析句子的方法

请看考点卡片:句段分析

五、理解句子(词语)含义的方法

请看考点卡片:句段分析

六、理解句段作用的方法

请看考点卡片:句段分析

七、分析标题含义和作用的方法

请看考点卡片:文章题目

八、记叙线索与顺序判定的方法

1.考点题型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本文“××”(事物)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3)本文(某段)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2.答题方法

(1)记叙线索的判定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判定:

①从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入手。写人为主的文章,往往以人物为线索,要找准中心人物;写事为主的文章,往往以人、事、情感的发展变化等为线索;抒情类的文章则大多以情感为线索;游记类文章多以时间或地点为线索,要关注时间或方位词。

②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很多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文章的写作线索。

③从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入手。文章中的某个事物会从头至尾反复的出现,它们往往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句。

(2)记叙顺序的判定

①根据文中标志性词语判断。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在文中都会出现一些具有标志性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就可以判断文章采用的记叙顺序。

②根据文章首段的内容判断。文章采用的写作顺序,在开篇的段落中往往会有所暗示,对于倒叙性的文章尤为适用。

③根据文中部分段落内容来判断。以插叙的方式来记述事件的文章,都是在行文中插入一段内容进行补充作用,这样的段落与前文内容在时间上无法衔接,大多独立成段。

九、分析写作手法的方法

请看考点卡片:写作手法

十、拓展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请看考点卡片:阅读开放性问题。

9.小说阅读综合

【考点讲解】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作者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物原形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它只能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2)故事情节: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用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3.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长短分,有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

(2)按内容划分,有武侠小说、历史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动漫小说等;

(3)按创作流派分,有现实主义小说和浪漫主义小说;

(4)按体例划分,有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

【方法技巧】

1.小说主人公的判断方法:

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有三个角度,首先看对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要人物,着墨多的人物未必是主要人物,焦点人物未必是主要人物。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②对小说人物的言行举止及内心世界进行分析。

③分析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

④分析小说中各类人物之间的联系。

⑤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作品主题。

4.理解标题的含义:

小说的拟题方式有:以主要内容或事件为题,以贯穿全文的线索为题,以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为题,以主要人物为题,以特定的环境为题。

标题的含义一般包括两层,一是根据内容概括,二是根据主题概括。如果小说标题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内容答出文章的中心。

5.小说的结尾方式与作用:

①再生波澜式:震撼人心,照应前文。

②留下空白式: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③深化主题式:突出人物形象,令人回味。

④耐人寻味式:给人以喜悦欣慰,表达美好愿望。

6.小说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物命运的考查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同时还要多注意文中的抒情议论句,作者的观点往往暗含其中。答题时,一般用“通过……的事表达了一种……现象(思想、品格)”的句式作答。

10.名著综合

【课标要求】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考点详解】

主要考查对中外名著的理解。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对名著有总体的把握能力。

【方法技巧】

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11.文学常识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文学常识包括:

1、作家作品。如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备考建议】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学常识网络  

侯晓旭

标签:备课资料 八年级备课资料 2021-202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小专题:学写传记
下一篇:《美丽的颜色》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