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272  2021-10-08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3、掌握诗歌涉及的文学常识,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了解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理解诗歌内容。2、诗歌以诵读为主,读中品,读中悟,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2、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二)背景材料:

      《野望》选自《王绩诗注》。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这首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初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野望》:

      1、《野望》一诗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野望》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3、结合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明确: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宁死不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展开全文阅读
      (二)《黄鹤楼》:

      4、《黄鹤楼》一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哪一句?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5、《黄鹤楼》中诗人在最后感叹“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触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6、《黄鹤楼》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渺,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尾联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7、李白曾经评价过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首诗一是虚实结合的玄幻美(仙人跨鹤,本属虚无,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二是色彩缤纷的绘画美(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三是气象恢宏的意境美(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四是情真意切的情感美(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叹,抒写情真意切的思乡)。

      四、课堂小结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黄鹤楼》写作者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思。全诗起笔高耸,情感奔腾旋转,顺势起伏,以情写景,以景写情,情与景水乳交融。清人沈德潜评价此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五、课堂检测

      背诵《野望》、《黄鹤楼》。

      附:板书设计

      野 望首联:写诗人百无聊赖、彷徨的心情→抒情颔联颈联写薄暮中所见景物→写景近景和远景结合动态和静态结合尾联: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之情→抒情

      黄鹤楼首联—神秘传说—叙事颔联—岁月易逝—议论颈联—登楼所见—写景尾联—浓浓乡愁—抒情吊古怀乡

      第2课时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2、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擅长绘画艺术,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给后代诗人以强烈的鼓舞和启迪。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背景材料: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叙述作者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居易集》,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间的春天。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初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使至塞上》:

      1、“单车欲问边”蕴含了怎样的深意?请结合写作背景加以分析。

      明确: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边疆将士,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单车欲问边”的“单”字写出了孤单、落魄、寂寞的心情。

      2、《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以“蓬”“雁”自喻,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3、《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评价的认识。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构图美,落日、烽烟、河流、大漠,空间辽阔,层次丰富。其次,讲究线条美,荒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唯美。第三,色彩丰富,大漠黄沙、夕阳橘红色、银色的河水、白色的烽烟,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展开余文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大”。烽火台燃起的那股浓烟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长”字写出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诗人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4、诗人通过描绘边塞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诗人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

      (四)《渡荆门送别》

      5、《渡荆门送别》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6、《渡荆门送别》颈联的描写有何妙处?

      明确: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喻云之奇特,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7、诗的主旨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五《钱塘湖春行》

      8、找出《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早春的词语,并加以说明。

      明确:①“初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②“早莺、新燕”说明春季刚刚来临,最早出现的黄莺在争抢暖树,刚从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③“渐欲”说明野花逐渐开放,还不到姹紫嫣红开遍大地的时候。④“浅草”说明春草初生,仅能遮没马蹄而已。

      9、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明确: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哪些词语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

      明确: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11、《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最喜爱的景物是什么呢?(品读末尾两句)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较于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三、课堂小结

      《使至塞上》中,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渡荆门送别》一诗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全诗一气直下,如大江奔流,格调轻快,意境高远,想象瑰丽。

      《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让人迷恋的春光,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观景的形象,表达出春色喜人、生机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其乐的感情。

      四、课堂检测

      背诵《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附: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首联:出使经过颔联:边塞情势颈联:大漠风光尾联:到达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抑郁孤寂的内心

      渡荆门送别首联:远渡的地点及此行的目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尾联:抒发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观景之所莺燕争春花草渐盛更盛之处热爱赞美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唐诗五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精品导学案
下一篇:《渡荆门送别》优质课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