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03 2021-10-0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渡荆门送别》优质课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主旨和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3、感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留恋故乡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三、相关链接: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名作品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著有《李太白集》。
2、选自《李太白集》。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25岁的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这时的诗人正值青年,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四、自主学习 1、完成表格
默写诗歌 诗歌大意 理解内容
( )联 首联写
( )联 颔联和颈联是对
的的描写,抒发了诗人
作者在此展开丰富的 ,将
比喻为
用 形容
( )联
( )联
尾联含蓄的流露出
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用 手法借水说故乡眷恋他。
2、理解字词
(1)、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2)、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3)、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4)、怜:爱。
(5)、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3.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
(一)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 “入” “尽”字好在哪里 ?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意境)?
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展开全文阅读
4、从写作技巧方面赏析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赏析“下”、“飞”、和“生”、“结
“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2、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3、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四)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3、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侯晓旭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渡荆门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
《渡荆门送别》公开课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