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58 2021-10-13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创造宣言》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1、查阅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陶行知先生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指出了旨在造就创造性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他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创造宣言》(板题)。
下面请看的学习目标:(大屏幕显示)
二、出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渡语:同学们按照课文前的预习提示,预习过课文,能认识生字词、会读课文的请举手?好,把手放下。下面检测。
(一)检查预习效果。(屏幕出示)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塑像(sù) 倘使(táng) 伤痕(hén) 倘使(táng)--tǎng
B.崇拜( chóng) 懦夫(nuò )豢养(juàn) 懦夫(nuò )--nò 豢养(juàn)--huàn
C.鲁钝(dùn) 中伤( zhòng) 烟囱(cōng)
D.遁词(xún) 灌溉(gài) 樵夫(qiáo) 遁词(xún) --dùn
2.指名解词:
中伤
遁词
懦夫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众叛亲离
(最差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更正)
中伤: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遁词:因理屈词穷而避开正题所说的推脱应付的话。
懦夫:软弱胆小的人。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极端孤立。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经历这次劫难后,一度春风得意的他竟然一时间走头无路。 (走投无路)
B.须放开时,挥毫泼墨,写意人生,激扬文字,随意天然,不拘小节。(须-需)
C.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D.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钢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金刚)
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同学请举手。好,大家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接下来比正确朗读课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一)出示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读懂课文,概括段意。
(二)指名朗读。(差生有先,一人读一点)如学生读得对,老师只说“对、好”。如学生读错,则请同学帮助纠正,教师板书读错的字并注音。
读第1、2段:开头明确观点:教师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师提问题:这部分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开头两段文字写宗教家造神,美术家造石像:一方面是为了引出创造的话题,另一方面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
展开全文阅读
读第3段:教育者与美术家一样,美术家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石像,而教育者的成功是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读第4段: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教育比作雕像,将教育方法比作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读第5段:批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读第6、7段:批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师: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6段列举“雷赛布”“平老静”的事例,批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读第8段:批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读第9段:批驳“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读第10段:批驳“陷入绝境,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师: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10段引用古语:说明要走出绝境获得成功,就要“变”,这里的“变”就是“创造”,而创造则需要智慧,勇气,信念与意志。
读第11段:总结: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
读第12段:进一步指出要从点滴做起。
读第13段:以“东山樵夫”砍树为喻,揭示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运用了比喻论证,用“东山樵夫”喻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喻指学生,指出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能毁灭他们。
师: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13段写东山樵夫眼中只有毛草,没有看到泰山享誉天下的种种美景:从反面写出创造的重要性;
读14、15段:发出呼吁:期待教育者能够树立创新意识,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以此保证学生像小树苗一样健康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
读第16段: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汗、血、热情去创造。
师:清楚了文章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的论证方法,接着我们来看文中运用了哪些材料,分析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
师: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16段,引用罗丹的话:进一步正面证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提出创造宣言。
教师点拨:文章所选的材料,要么引出话题或论点,要么从正面或者反面论证论点,或者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临摹生字
(一)出示
第三次“先学后教”: 临摹生字
自学指导
认真观察行楷生字笔画的变化、连笔、间架。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二)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变化、连笔、间架。
(三)临摹生字。
(四)出示学生书法,点评。(①标准:和课后方格里的字一样,写好行书。②写得好的提出表扬,并指出还有哪一笔写得不像。③写得不好的,要指出哪一笔写得不好。④鼓励大家多观察、多练习,写好行书。)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也会认了生字,进行了行书练习。接下来,还要能默写生字,准备当堂训练。
五、当堂训练:听写生字词。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创造宣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