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557 2021-10-16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一轮复习:情节材料的安排技巧
一、【相关题型列举】
【备注】以下题型中的“个”,既可以指段落、情节(内容),也可以指人、事、景、物。
题型一:为什么写(设计、设置、安排)这个?写这个,有何用意(作用)?
1、【浙江嘉兴卷】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3 分)
题型二:写(是)这个,为什么又要写那个?
2、【辽宁盘锦卷】15.文章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其他人的活动?
二、【答题思路与技巧】
写法+作用
【答题角度】
必答角度:铺垫、伏笔、照应、对比、衬托、烘托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插叙、倒叙
选答角度:内容、人物、环境、结构、主题 (至少选一项)
【答题技巧解读】
铺垫 \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对故事的发生发展作必要的情况介绍。
2.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让故事情节发展不突兀,显得自然平稳。
伏笔 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设置提示或暗示。
【铺垫与伏笔区别】
1、铺垫着墨较多,伏笔往往寥寥几笔。
2、伏笔往往出现在小说当中,铺垫则在小说和散文中都可能用到。
【备注】
【1】段落中的材料关系题,要考虑“内容方面”。如“能不能删除某段内容?”(如果是插叙、倒叙等段落,要按插叙、倒叙作用答,)
【2】详略得当题,也属于材料关系题,答题方法一样,只不过你要加上“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层次分明”之类的专业术语。
插叙的作用
1.交代了……内容。解释了……的原因。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3、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
4、突出人物……形象。 5、 突出文章……主题。
6.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答题模式】插叙内容+插叙的特征+插叙与中心事件或者主题的关系和作用。
三、【试题例举】
《胖石匠》(张爱国)
(1)胖石匠十五岁就跟着师父跑江湖。
(2)后来,同行都不干了,只有胖石匠还干着。他实在丢不下自己的手艺。。
(3)夏天的早上,胖石匠早早地起,光着膀子,坐在院中心,左手的斧凿一会儿是尖的,一会儿是扁的,一会儿又换成弧形,右手的铁锤适时地敲上几下,石头就听话地有了点、线或圆弧。不久,太阳照到身上了,胖石匠就转到东墙根。下午,再转到西墙根。等西墙的影子舔舐到东墙根了,胖石匠又回到院中心。偶尔,胖石匠会举起铁锤砸向自己的脊背,头也不回,只听见“啪”的一声,一只苍蝇或蚊子的尸体就烂泥一样粘在他古铜色的脊背上。
(4)胖石匠对手艺要求严。一件石器出来,只要他认为有缺陷,就立即砸碎。因此,胖石匠的石器件件是精品,石磨、石舂等普通物件也有人争相购买。往往,来人问:“这个多少钱?”胖石匠头也不抬:“我侍弄它花了七天,七天的茶水值多少你就给多少。”
(5)当胖婶发现这些人低价甚至不花钱从这儿弄走的石器到城里一转手就是一个令人吃惊的价钱时,就不让他再卖给这些人,要自己到城里卖。胖石匠说:“何苦啊?有人为钱,有人为面子,我只为手艺。”
(6)胖石匠人长得胖,做事又慢腾腾,于是大家就叫他弥勒佛。胖石匠很受用。
(7)这一年,胖石匠足不出院雕了一尊真人大小的弥勒佛,圆头亮顶,慈眉善目,笑口大开,项挂念珠,坦胸露乳,大腹雍容。这石像很是神奇:就在来人一边赞叹“好一个弥勒佛”一边继续里走的时候,却发现那石像又不是弥勒佛了,而是胖石匠自己。到跟前细细看,石像上唇“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事”几个隶书小字清晰可见,排列工整。于是说:“也给我弄一个弥勒佛吧,要多少钱你开口。”胖石匠摸摸大肚皮,笑着对来人说:“你啊,满脑子都是钱,不行!”
(8)胖石匠常常端把椅子坐在石像旁,陶陶然。一天,五岁的孙子说:“爷爷,你怎么不再雕一个自己呢?”
(9)胖石匠觉得很在理,就决定再雕一尊远看是自己,近看是弥勒佛的石像。
(10)胖石匠对这尊石像的要求更严了,严得半年里整好了几个毛坯却只因对某一凿不满意而弃掉。直到第二年秋,石像快完工了,只剩下文字还没雕上。看着每一凿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石像,胖石匠拿凿的手竟然微微颤抖。
(11)这次,胖石匠要在石像肚脐四周雕“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人”几个字。三天后,还有最后三个字了,胖石匠不禁激动起来。
(12)当发现“容”字下的“口”被雕成“曰”的时候,胖石匠傻了。等回过神,他想砸,却下不了手。胖婶更是拼命拦着。
(13)胖石匠没办法,开始怨恨自己,骂自己那一刻为什么要激动?为什么舍不得一锤砸掉?现在为什么更舍不得砸……
(14)胖石匠病倒了。
(15)胖婶劝他:“你啊,不是弥勒佛吗?弥勒佛什么都能容,你怎么就容不下自己的一笔之误呢……”
问:第(7)段胖石匠完美地雕成了第一尊弥勒佛,揣摩作者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情节?(5分)
父亲与草(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展开全文阅读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 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 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9322;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9323;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 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9324;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9325;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 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9326;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9327;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
9328;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问: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送你一把草 (卢树盈)
①蛮塔村有一个低保户,扶贫干部过了一拨又一拨,就是没有人能够把他扶起来。这个低保户叫老郭,是一个老光棍。他就是懒,什么也不想干,就靠着低保金过日子。
②这天,市里来了一个扶贫干部,三十出头,穿着很嘻哈,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他进了老郭的小院,直皱眉头。里面杂乱脏,无处下脚。
③老郭看到扶贫干部后面跟着一个扛摄像机的人,马上就兴奋起来。以前的扶贫干部来,带着小鸡、小鸭、小鹅、小兔,都想让他勤劳致富。结果这些小动物养大,都进了老郭的嘴巴。这次得目标大点,要头小牛,不用喂养就可以宰杀了吃牛肉。
④扶贫干部让老郭叫自己“小伍”,并一口气答应了老郭的要求。巡视屋内屋外一番后,小伍对着摄像机夸下海口:一年让老郭脱贫,两年让他进小康,五年让他致富。这些话老郭听了无数遍,心想又是扶贫干部在作秀。
⑤几天后,小伍来了。身后没有记者,也没有小牛,他只拿着一把草。老郭有点失望,热情的脸马上变得冷若冰霜。小伍嬉皮笑脸地说:“郭大叔,你要养牛,先种草。如果你种上一亩蒲草,我送你一条发财牛。”看来这次的扶贫干部不简单。老郭哭笑不得地看着这把草,敷衍地点了下头,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啊。
⑥第二天,小伍就拉来蒲草苗。老郭本想偷懒,在自家的水田里随便种点蒲草,剩下的蒲草苗卖给别人。可小伍不走,跟着老郭种蒲草,晒得全身发黑。老郭不好意思偷懒,只能硬着头皮干。
⑦蒲草苗施足了肥料,在水田里疯长。可小伍到了九月才来,仍然不见小牛,只告诉老郭把草割了晒干,就把小牛送来。遇到这样较真的扶贫干部,老郭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收割蒲草。小伍仍没走,陪着他收割蒲草,等到晒干,装进屋子才离开。
⑧老郭得意地等小伍送来小牛,他想着喂完蒲草,就宰牛吃肉。结果却只等到了小伍的电话,他着急地让老郭帮他谈了几年的女朋友找一双植物染色、手工编织、花色好看的拖鞋。承诺只要女朋友满意就马上送牛来。
⑨老郭生气了,小伍这不是变相地问自己要贿赂吗?可一想到自己一屋子的蒲草等着喂牛,便压住了火。一想到蒲草,老郭突然眼前一亮,年轻的时候,他可是蒲草编织能手。干脆给小伍的女朋友编一双拖鞋,贿赂一下小伍。
⑩老郭赶紧挖了些红茜草,捣碎,加入明矾发酵后,得到了红色染料。再把蒲草放下去染红,晾干,就得到了红色蒲草。他花了一天时间,按照商店里最流行的样式,用蒲草编织了一双女式拖鞋。小伍接到老郭的电话,喜滋滋地来了,拿着拖鞋就急匆匆地走了。
9322;一个月过去了,小伍才过来,可仍不见牛的踪影。小伍笑嘻嘻地拿出一百元钱和一张禅语窗帘的照片,说拖鞋女朋友非常喜欢,并央求老郭为丈母娘编织照片上植物染色的窗帘,承诺只要丈母娘满意,马上送钱送牛来。
9323;这禅语窗帘,样式新颖,有五种颜色,还有花鸟,编起来肯定费心思。可想到既有牛又有钱,老郭只能埋头苦干,足足花了一个多月功夫才完成。小伍把这比照片还古朴耐看的窗帘放进车里,急匆匆的走了。
9324;小伍拿走窗帘后,居然一个月没有露面,电话也打不通。老郭想起自己一个月的心血,一气之下跑到镇长办公室举报。镇长说小伍去日本考察了,等他回来一定给老郭一个交待。
9325;这天,老郭正呆在家里郁闷,小伍挎着一个大包急匆匆赶来,将一叠钱拍在桌上,喜滋滋地说:“这是禅语窗帘的三千元钱!”说着又递过一张地毯照片,问老郭会不会编织蒲草地毯。老郭冷笑:“你太小瞧我了。我家祖上五代都是编织蒲草的,有独特的植物染色技术,秘不外传的编织手法。不过让我编,得先给订金。”小伍激动地从大包里拿出一万元钱递给老郭:“如果你编织得好,还会有很多订单。”
9326;老郭愣住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9327;“在我参加精准扶贫活动以前,详细地了解过你。你是民间艺人,有工匠精神。我早就结婚了,为了给你的蒲草编织物找销路,才骗你编出样品。我拿着样品跑遍大江南北,还去了日本。你的手工编织很受欢迎,这不还接到了地毯订单呢!”看着老郭惊愕的眼神,小伍继续兴奋地说:“郭大叔,为了不让你的编织技法失传,我还准备给你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我们的蒲草编织业发扬光大……”
展开余文
9328;老郭的眼眶湿润了。他告诉小伍,他只是一个蒲草编织的匠人,常常被人瞧不起。年轻时,媒婆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条件一般,说话可气人了,说老郭这种穷鬼,就是瞎子都不嫁给他。就这样,老郭自暴自弃,变得懒惰了,手艺也不想做了。
9329;小伍握着老郭的手,坚定地说:“郭大叔,不管别人怎么打击,人穷可不能志短啊!我这个小扶贫干部扶‘智’,更要扶‘志’!现在我已经交给你了一把草——咱凭手艺吃饭,靠勤劳致富!”
9330;看着小伍信任殷切的眼神,老郭狠狠地点点头,大踏步走向那间蒲草屋……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36期,有删改)
4、文中的小伍是个怎样到人?小说对他到刻画运用了什么写法?结合内容作分析。(4分)
5、文中9328;段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6、结合加点词语品析下面两句话所包含的人物情感。(4分)
(1)小伍挎着一个大包急匆匆赶来,将一叠钱拍在桌上,喜滋滋地说:“这是禅语窗帘的三千元钱!”
(2)老郭愣住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7.文章题目《送你一把草》有什么深刻内涵?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圣人(赵长春)
(1)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2)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3)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4)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5)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6)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袋袋,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7)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8)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9)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10)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11)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12)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13)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14)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15)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16)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17)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18)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19)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4分)
19.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4分)
20.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6分)
掌眼(刘志学)
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为诊病、进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来的,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来了一个旗人。
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来,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来的。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国寺后头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幅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遗散旗营,于是,俩人就到了骑河镇。
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幅《古道青藤图》: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
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再看
陈四仙屏着气,看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
终于,金辨芝扭过身来,呼噜呼噜又抽了几口烟,问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
二二百块钢洋!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
缘分!能在这小镇上见到徐渭神品,缘分啊!金辨芝这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渐渐落了。
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金辨芝要走了。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
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听开封城里人说,他去天津卫。
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陈四仙见了,胸口忽然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
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惊呼: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金辨芝的,有请!
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
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来,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
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
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来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蕂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银针刺瞎了双眼。
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
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十年不见,金辨芝还是一口里城音儿。
啊?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血来。
那幅画,是新活儿!金辨芝忽然说。
你说啥?!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
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慢吞吞地说。
那这次,你何苦刺目?还那样说,不就得了?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
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这次?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
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来。
(2)小说细节描写非常传神,请分析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妙处。(6分)
①二二百块钢洋!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
②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
(3)本文情节设置巧妙,伏笔迭出,处处照应。请就伏笔照应作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陈四仙还是金辨芝?请探究。(8分)
(5)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金辨刺瞎双眼这一情节的设置并不合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她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她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她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展开余文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只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她的咖啡碗里(她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她,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做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她没有太痛苦。我把她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
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的生活状态。(6分)
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4分)
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
13.贫穷、孤单,却热爱生活、充满快乐。从卖破烂来筹集水果蛋糕基金、自己做风筝作为礼物、凑五分钱买牛骨头等情节,可见其贫穷;从只有“我”和小狗陪伴她等情节,可见其孤单;从满怀欣喜地做蛋糕、送蛋糕、准备礼物等情节,可见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14.对“我的朋友”深沉的爱与依恋;为自己再也没有回去过而感伤、遗憾。
15.小狗奎尼经受的磨难,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小狗奎尼的特殊待遇,映衬了“我们”的善良与平等;小狗奎尼的兴奋状态,映衬了“我们”的快乐幸福;小狗奎尼的离世,映衬了“我的朋友”的孤单寂寞。
16.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对冬日清晨的环境描写,让“我的朋友”的辞世带上感伤的色彩;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叙述语言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解析】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人物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进行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如本题从只有“我”和小狗陪伴她等情节,可见其孤单;从满怀欣喜地做蛋糕、送蛋糕、准备礼物等情节,可见其热爱生活、充满快乐。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情感分析。需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对“我的朋友”的不舍与眷恋。“我”从小就与她生活在一起,有她的地方就有家,表现了“我”的不舍与对她的眷恋;对自己再也没回去的愧疚。虽然有不舍与眷恋,但我再也没回去过,内心的感伤、遗憾。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句子的含意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本题考查语句蕴含的情感,可以理解语句内涵,结合内容分析,点明情感。
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题干要求“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抓住关键词“映衬”分析。如映衬了“我们”生活的艰难与坚强;善良与平等;快乐幸福;孤单寂寞。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对于人物形象作用题,考生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作答。从对人物形象上: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性格上对比差异)。从对主题上:深化主题(次要人物性格与主题间联系)。从对情节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站在次要人物角度推动故事发展)。烘托气氛的作用。考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思考作答。本题主要从对人物形象的映衬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本内涵,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主观臆断;应力避单一思维,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文本内涵;要善于选取恰当的角度,在某一角度或某一点上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或有创意的理解;要在文本特定的指向性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解读文本,不可随心所欲、脱离文本指向回答;要立意明确,层次分明,语言表达要具体、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笼统。如清冷的氛围与“我的朋友”欢快的话语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
答案:
16、春分立蛋;操心碾盘;喜管闲事;饭前喝水。
17、示例:“春分到,蛋儿俏。”竖立起来的蛋儿好风光。只要孩子们从小了解节气,了解好传统。我买鸡蛋、买奖品花再多的钱也值了!
18、“就好了”,意思都是指治好了病。两个“就好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老圣人”治病的验方灵验,也是对“老圣人”“仁义”之心的赞美。
19、文中描写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位典范。
20、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场景之一;在“操心碾盘”一事中,它是“讲碾盘的故事”的主体,是“老圣人”捍卫传统文化的见证,是村子文化的一景。
答案
【解析及答案】①通过读题,我们发现这是一道最标准的“材料关系题”。
②首先从材料关系“铺垫(伏笔)、照应、对比、衬托”中去抉择。以第七段为中心,投石探波,上下文都去思考,因为剩下的情节都是在讲胖石匠为自己雕刻一尊弥勒佛石像之事,很容易判断出是“铺垫”,即“为下文胖石匠决定再雕一尊不同的弥勒佛石像作铺垫,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③接下来,我们再去思考,这是人物类的材料关系题,所以我们还要从人物形象方面去考虑,第七段大部分内容是在夸赞“弥勒佛雕像”之精美,表现出胖石匠雕刻手艺之精湛。④最后将两者合二为一,就得出了答案。
参考答案:表明胖石匠雕刻手艺的精到。这一情节也为下文胖石匠决定再雕一尊不同的弥勒佛石像作铺垫,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题型二:写(是)这个,为什么又要写那个?
【答题建议】这种类型的试题,也是属于非常典型的材料关系题,同学们只要按照穆老师上述所给的方法答题即可。
特别提醒:1、这种类型的试题,往往还要考虑一下文章的主题,请各位知晓。
2、我们在组织答案时,不一定要先回答材料关系,也可以先回答“内容、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做决定。
【试题例举】《与草化敌为友》
问:文章讲的是父亲“与草化敌为友”的故事,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父亲种花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解析及答案】①首先,我们要明确考点,文章讲的是A,却用大量的笔墨写B,很容易判断出这是一道材料关系题。
②然后,我们去选择,到底是铺垫(伏笔)、照应呢?还是对比、衬托呢?我们来分析试题。父亲种花的过程“遇到”了野草,野草让父亲想到了家乡,更增添了一份故乡的温情,又怎么舍得将野草拔掉呢?因而接纳了花盆里的野草。所以说,种花的过程就是为下文“与草化敌为友”作铺垫。有了铺垫,就让“化敌为友”的情节不那么突兀,显得平稳自然。
③这是人物类的材料关系题,所以要从人物形象方面去思考。父亲为何要种花?就是因为他远离了那个“与草为敌”的乡村,内心感到孤寂,倍加思念故乡。我们只要围绕父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态度答题即可。
参考答案:①细致地表现了父亲心理的变化。父亲离开了庄稼,在城里种花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孤寂;种花失败,表现出父亲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由此引发他对农村生活的念想和回味。②为后文作铺垫。种花的经历促使父亲接纳了花盆里的野草,为后文“与草化敌为友”作了铺垫。
6、[示例一] 合理。①从情节看:前文金辨芝向陈四仙要银针已埋下伏笔,刺眼应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前后呼应,结构谨严。②从人物形象看:金辨芝重友情,讲义气,爱国家,在“掌眼”和“刺眼”之间,必然选择后者。③从主旨看:刺眼这一情节彰显了对在外来侵略者面前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的褒扬。
(每点2分,只有观点不给分)
[示例二] 不合理。①从情节看:“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说明金辨芝的刺目于事无补。②从人物形象看:刺眼这一鲁莽的举动不符合金辨芝 人情练达的形象特点。③从主旨看:金辨芝的无奈的“刺眼”之举无法表现人物在侵略者面前的斗争智慧和民族血性。
(2)(6分)①处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陈紧张不安又非常期待得矛盾心理。陈害怕画是假的,他又非常期待画是真品。细节描写也表出了陈大病初愈的身体状况。
②处直接的心理描写,表现了陈听到朋友也被请来时的吃惊和为朋友安危、名画命运的担心。
(3)(6分)伏笔与照应:①金为朋友鉴定画之真假时看陈紧张神情,问多少钱到手的不直接说明真假是伏笔,我那时要说实话是照应,表现金的智慧;②几次写陈喘,是伏笔,日本人发现名画,陈肺病犯了照应,说明陈当年的肺病并未完全治愈,是金说假话的原因,表现了金重友宜的品格。③金为陈鉴定名画后要几根银针是伏笔,用当年拿走的银针刺瞎双眼,表现金的民族气节。(答两点并略加分析给满分)
(4)(8分).主要人物应该是金辨芝:一是因为题目叫掌眼,小说情节围绕金掌眼展开;二是从金辨芝的身上表现了小说重友情、爱国家的主旨;三是金辨芝的形象在文中塑造得更为突出,更为丰满。而陈四仙在行文中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洗碑阅读题答案
1.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意对即可)
2.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意对即可)
3.(1)碑理由:①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②“碑”“洗碑”暗示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由悲到洗“悲”)的过程。
(2)王石匠理由:①小说主要人物形象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理由:①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②以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意对即可)
4.(示例1)这篇小说从题材看,叙说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痛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磨难。
(示例2)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韧,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示例3)这是一篇艺术上颇为精致的小说。结构上,以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之中,首尾圆合,别致精巧。语言看似平和,实则富有表现力,如用一连串的短句描述王石匠的动作,表现出王石匠的淡定从容,极富神韵。
侯晓旭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年中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九(上)第六单元写作《续写和改写》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
2021天津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作文范文汇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