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264  2021-11-22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诗歌阅读
 【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二)基本类型

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1)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诗歌分类中,人们经常提到朦胧诗。朦胧诗古已有之,并非当代专有,它只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朦胧诗的第一特征是“不直白”。“不直白”对诗人而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则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

(三)基本特征

现代诗歌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有着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以及形式的自由性。它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四)鉴赏要素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歌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1. 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2.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3.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修辞、描写和结构脉络等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可参考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就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

(五)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1.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2.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表达情感。

3.明“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

4.推敲手法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5.知人论世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例题】

例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掌上的心



展开全文阅读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你会一目了然

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

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

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

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

我该怎么说呢

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下面是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袒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帖、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诗歌的鉴赏,做此题要从内容、形式、中心等方面考虑,B项中"袒露胸怀只是空想"不符合诗意,且诗中也未表达"困惑、退缩和消沉"。

二、《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问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下面是对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 而不是指人自己。

【答案】D

【解析】D项中说“我”不指喻体“鸟”而不是指人自己,错!艾青在诗里通过喻体“一只鸟”的形象描写,表现了自己。我们从那只鸟对土地执着的爱,可以感受到诗人执着的爱,因此鸟的形象与诗人形象是合二为一的。

三、纤 夫

  廖公弦

  一个个埋头拉纤,

  一个个躬着背拉船,

  能拉走一天天,

  能拉去一年年,

  这几十条绳索,

  拉着中国的时间。

  我们向纤夫们致敬,

  爱他们勤劳勇敢,

  晨把太阳拉出,

  夜把新月拉弯,

  但是,别再劳驾纤夫,

  去拉历史的航船。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通过纤夫的形象歌颂中国劳动人民任劳任怨、勤劳勇敢的精神。

B.纤夫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化身,诗人借纤夫的形象对中国历史作了深刻的反思。

C.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主题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D.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的愿望。

【答案】A

【解析】写作目的并不在于A,而在于D,它表达了对纤夫的同情,通过对纤夫的同情,表达对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的愿望。

四、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对这首现代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虽明白晓畅,但对形式的追求却非常用心,讲究音节和句的匀称整齐。

B. 这首诗写人们都是在互相"看",互相"装饰",人生犹如演戏,表现出对人生虚无的怅然。

C. 互为"风景",形象互换,体现出相对平等的、平衡的人生感悟。

D. 作者没有按常规在诗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答案。

【答案】B

【解析】人生犹如演戏,表现出对人生虚无的怅然错。

五、繁星

冰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星,

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

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何曾”一句即的泛问,也是自问,“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这一设问蕴涵对夜空繁星的赞许。

B.“颂赞”一句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对上面设问作巧妙回答,是诗人对深蓝太空的深远,对闪烁繁星的高洁的赞叹。

C.这首诗借写夜空中的繁星寄托对自然景色的感情,渗透着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诗歌,意在唤起人们纯真、温馨的意绪。

D.这首小诗凝练、含蓄,带有哲理意味。语言清新紧凑,音调自然流畅,反映了诗人早期诗作的艺术风格。

【答案】A

【解析】“他们对语”指繁星相互对话错

六、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A.这首诗角度独特,由“假如”引出惨不忍睹的结局,从而彻底否定了“不去打仗”的做法。

B.这首诗含着深刻的警示:假如不去抵抗,不但会遭到肉体之灭,而且会遭到精神之辱。这种警示,强烈地震动读者的心魄。

C.这首诗短促有力,如同阵前擂响的战鼓,滚动着激烈悲壮的情绪。

D.这首诗语言简明,又暗含深沉的弦外之音,将不甘做奴隶的抗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案】D

【解析】暗含深沉的弦外之音,暗含深沉错,应该为明白晓畅

例2.

现代诗歌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释)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6.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诗句。

(1)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诗歌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


展开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比较本诗与《我爱这土地》在情感上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1)比喻: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2)拟人: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7.“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恋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8.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

9.相同点: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祖国)的真挚情感。不同点:《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当国土被践踏时,诗人号召同胞们奋起反抗,并自愿为祖国奉献一切;本诗感情较愉悦,除表达对祖国土地的热爱外,还歌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烈欢呼。

【解析】

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和对修辞手法的辨析。通读全诗,把握内容,找出运用“比喻”“拟人”修辞的句子,写出原句即可。“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意思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把“浓浓的相思”比作“黄金”,是比喻修辞;“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其中“抚爱”用来写“海浪”的动作,是拟人修辞。

7.本题考查理解词语象征意义的能力。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相关句子的含义。“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一句,把“浓浓的相思”比作“黄金”,突出写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的情感;“挂霜的葡萄”根据生活常识,明确原意是成熟的葡萄,然后结合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明确,这里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聚焦诗歌的第二小节,“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是写外貌的美丽;“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是写性格的美丽;“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是写思想的美丽。然后分析出“外貌、性格、思想”的作用。这样写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层层深人,井然有序,将思想一步步深化,把感情逐渐推向高潮。

9.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比较阅读能力。通读两诗,从情感和写法上分析异同点。情感上,都表达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写法上,都借助具体意象,抒发对土地真情。情感虽然相同,但强度不同,《我爱这土地》感情比较深沉,而本诗感情较愉悦,在赞美土地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0.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11.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______和______。

12.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带到奥妙的寰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老师的粉笔

11.    排比    设问    

12.各种颜色的粉笔。

13.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4.(1)科学知识的世界    (2)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标题的拟写。文章标题可以是文章的线索,也可是文章内容的概括,或是文章的主旨。诗歌最后两句“是老师的粉笔,——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是主旨句,用老师讲课时用的粉笔,刻画出了老师的辛劳和奉献。根据理解,题目可拟为:老师的粉笔。

11.这道题目是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个物体,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却能使滚滚波涛……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却能让我听到”是排比修辞;“啊,它是什么?是老师的粉笔”是设问修辞。

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省略号用法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这首诗,从诗句“红的、白的、蓝的”和“啊,它是什么?是老师的粉笔,”可以推断出,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各种颜色的粉笔”。

13.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把握。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这首诗是来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的,诗歌最后两句“是老师的粉笔,——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是主旨句,用老师讲课时用的粉笔,刻画出了老师辛劳和奉献的形象。

1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既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又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其意义。句(1)运用比喻将“科学知识的世界”比作“奥妙的寰宇”;句(2)把“世界各地的信息”比作“音律”。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是“土地”。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节选),填写表格。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复活的土地(节选)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

诗歌 “土地”的象征意义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

《复活的土地》

【答案】15.《我爱这土地》: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表现了作者决心生于土地、歌于土地、葬于土地,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

《复活的土地》:中华民族的觉醒,并预言了抗日战争的来临;表现了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战斗者给予了热情的赞颂。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诗意象及主旨情感。

《我爱这土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于同年11月17日写下了这首诗。作者借“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了受日本侵略者践踏的中华中华大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者深情地讴歌一只鸟,表达了自己与中华大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强烈感情。

《复活的土地》是艾青193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突出了诗人对新时代的憧憬与向往,并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体现了诗人对解放的向往与爱国之情。诗人借助“繁花和茂草,听见丛林中鸟的歌唱”写了春日的大地,更象征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苦难也已成为记忆”“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表现了对国家、对革命、对人民美好前景的向往,对战斗者给予了热情的赞颂。

3.诗歌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6.在《如何读诗》中,有一个板块叫“读书方法指导”。其中一点是“品味诗歌的语言”,请你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常含泪水”作点品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探讨诗歌的意象”也是学习诗歌的方法之一。如选文中的“土地”这一意象,就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请你结合《艾青诗选》中以“土地”为意象的其它作品,举例谈谈“土地”这一意象,还包含着怎样的思想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第一单元的“学习鉴赏”任务单中,有“赏析诗歌”的要求。请你自选角度,对上边的选文作点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示例:作者从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直抒胸臆,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

17.①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如他在《北方》中写道:“我爱这悲哀的国土”。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抗日的炮火中,艾青四处飘泊、流荡,这使他能以真实的眼凝视着广大的土地,为此他心里极为悲愤和不安,他在诗中不断发出令人震颤的呼喊:“悲哀的国土”,“被践踏的祖国的土地”,“荒凉的土地”,等等,这些荡气回肠的诗句浸透着诗人对国土沦丧、主权旁落的悲痛心情。③凝聚着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他的成名作《大雁河——我的保姆》就是献给他真正的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民众的颂歌。在他以后的诗作里,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土地合而为一的广大普通农民的命运。

18.示例:这首诗写作手法的转换奇妙。第一节用的是比,是想像的境界;第二节用的是赋,是直抒胸臆的写实。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解析】

16.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字词的赏析。“常含泪水”一个“常”说明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而“含泪水”的原因在后句中有交代,即: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由此可见“常含泪水”突出诗人对祖国热爱的程度之深。

17.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分析。《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土地”和“太阳”是其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在艾青的笔下,“土地”这一意象,首先凝聚着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比如《北方》“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其次借土地赞美与土地命运密切相关的劳动人民的赞美,比如《大雁河——我的保姆》“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诗人集中地描述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成功地塑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崇高形象。在抗日战争时期,艾青的诗还借“土地”,表达对国沦丧的痛苦,比如《雪,落在中国土地上》“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把沃的田地。”诗人深切地感悟到了古老的民族在解救自身的战争中所承受的深重的灾。

18.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诗歌的赏析有多种角度,如写作语言、写作手法、意象的选择等,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稍作分析即可。《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比如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 

侯晓旭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1-202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情节梳理和概括
下一篇: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