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275  2021-11-29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高考议论文审题立意之材料作文
 【概念了解】

      审题:就是阅读写作材料,思考作文话题,弄清写作要求,确立写作中心,明确写作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根据题目或话题的要求,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

      【立意四原则】

      1、准

      即准确、鲜明。立意准确就是准确提炼材料的主旨,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就是要体现时代的正能量,抒发积极健康的感情。

      2、稳

      即理性、稳妥。所持观点中肯、积极,不走极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行文缜密妥当。

      3、深

      即深刻、集中。“深刻”指论证触及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集中”指作文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开掘,不旁敲侧击,不零乱分散。

      4、新

      即新颖、独到。指观点、材料、论证过程新鲜有创意,有个性特点,能给人以新鲜的心灵感受与教益;但“新”建立在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事物所具有的独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之上,要行文有度,不可弄巧成拙。   

      ————————————————————————————————————————————

      从高考作文设置形式来看,可以分为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漫画作文等。下面我们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

      概念: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特点: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一、【设题形式】

      1、有的在材料后给出主题或话题(如2021年全国甲卷),有的需要自己思考主题或话题(如全国新高考Ⅰ卷)。

      2021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2、有的材料是一则内容丰富的故事(如2020年全国Ⅰ卷),有的是富有哲理的语句(如2021年天津卷

      、2021年上海卷、2021年浙江卷),有的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时事(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有的是哲理语句与时事的结合(如2020年全国Ⅱ卷)。

      2020年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全文阅读
      2021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1年上海卷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1年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二、【审题三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于局部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

      2、多向性原则: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

      因为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可以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提炼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要注意三点: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审题立意中,运用三种思维,可以帮你更好审题。

      【三种思辨模式】:

      1、因果思维,寻因导果,执果索因;

      2、对比思维,寻找异同,触其本质;

      3、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另有所得。

      【常见误区】

      1. 断章取义,因小失大。

      不能深入理解材料所包含的中心意思和命题者的意图,随便以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为立足点就开始作文,造成偏题跑题。

      2. 只见现象,不见实质。

      对那些寓含着深刻哲理的材料,简单地从表面引发,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3. 忽视要求, 抛却材料。

      不重视对材料之后的作文提示或要求的审读,忽视题目限定的条件,甚至完全抛弃材料,任意发挥,作文主旨与材料毫无关联甚至相悖。

      ———————————————————————————————————————————

      一则材料作文审题“四法”

      一、抓关键词句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评议重点对象的词句、反复出现的词句、文末概括总结的词句、抒情议论的词句),有暗示材料主旨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审题立意时需关注此点。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暗示材料主旨的作用,它往往是命题者评议性的语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语句。如果作文材料中有关键词句,就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审题立意步骤:通读材料,寻找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这往往就是材料的关键句;从关键句中确定关键词;分析关键词的寓意(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等等),进而得出准确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展开余文
      传统工艺中打造一面铜锣,往往需要经过千锤锻打,才能使其规格合适,厚薄均匀,形状美观。最后一道关键工序是定音,多由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掌锤,老匠人在锣面上不停地轻敲碎打,耳听目察,寻找定音的部位,找准之后,只需一两锤,就使一面新锣臻于完美了。正如俗话所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本题可采用“抓关键句法”。通读材料,可知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正如俗话所说:“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是总结性语句,是我们审题立意的关键句。“千锤”是打造铜锣的初始工艺,是打造好一面铜锣的基础,是铜锣成为完美新锣前的积淀;“一锤定音”则是画龙点睛,是对半成品的提升、升华,是半成品转化为成品的关键。可以说,锣之所以成为锣,关键是在千锤基础上的一锤定音。

      立意点放在“千锤打锣”上:成功需要经历风雨、锤炼才能铸就辉煌人生等。

      立意点放在“一锤定音”上:恰到好处的最后一锤,是一面锣成功锻造的关键;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关头的断然一击。

      从“千锤”与“一锤”的关系的角度立意:“千锤”虽重要,但“一锤”是关键;没有“千锤打锣”,哪来“一锤定音”。

      ————————————————————————————————————

      二、主旨倾向法

      主旨领悟法,是新材料作文最常用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就是切题的。如果作文材料中没有关键词、关键句,可以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分析材料,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中心。

      1. 概括材料提炼关键词。

      先理清材料涉及的人或事物,如果是多个人物,要确定谁是主人公,写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多时,还要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提炼出关键词语或句子,明确材料说理的角度。

      2. 罗列观点筛选定主题。

      根据材料的主旨和倾向,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筛选出切合材料的、自己感受最深的主题。罗列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这也是防止写作中跑题或偏题的好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常看见渔民们撑着一只只小船,一边吆喝着,一边用手中的竹竿驱赶着数十只船上的鱼鹰,鱼鹰于是盘旋起来,敏捷得就像离弦的箭,一头扎进水里。转瞬之间,长嘴就衔出一条条闪光的鱼,而后扑扇着翅膀飞落在主人伸出的长竹竿上,将捕到的鱼吐到了主人的网兜里。为什么鱼鹰抓到鱼后自己不吃,马上就飞回到船上把鱼吐出来呢?渔民指着船舱里的鱼鹰说:“开始得用绳套系在它们的脖子上。抓到了鱼后,它们也想吞,但经过许多次吞咽失败后,它们习惯了,就认定自己根本不能够把嘴里的鱼吃下去。所以现在不系绳套,它们也会把鱼乖乖地送给我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本题可以采用“主旨倾向法”,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渔民训练鱼鹰抓鱼的方法,即用绳套系住鱼鹰的脖子,养成习惯的鱼鹰即使不被绳套系住,也会把鱼吐出来。

      从渔民的角度可立意为:善假于物,便有收获;机智巧干,迎来成功。

      从鱼鹰的角度可立意为:莫让思维定式束缚了自己;习惯顺从,注定失败。

      ——————————————————————————————————————————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根本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每逢新生入学,一位教师都会给学生讲一遍“手握青苹果”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独自到沙漠冒险,他丢失了全部行李,迷了路。他一时慌了,翻遍了所有口袋,终于在一个裤子口袋里发现了一个苹果。他闻了闻这个青苹果,觉得这是一个水库,是一个粮仓,且无比清香。他握着这个青苹果,朝一个方向走去。每每精疲力竭时,他就把青苹果看一看,闻一闻,又向前走,直到第三天黄昏时分,他惊喜地看到了绿树红花,原来他已经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请综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运用“由果溯因法”来审题,材料的结果是年轻人走出了沙漠,原因是青苹果激励着年轻人,这个青苹果象征着希望,信念。

      立意为:遇到困难时要心怀希望,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样才能克服困难。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家报纸举办有奖智力竞赛,竞赛的题目是:“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紧急情况下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

      应征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认为,要选最有价值的那幅;有的认为,要选自己最喜欢的那幅;还有的人认为,应该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本材料可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进行审题立意。材料中列举了几种选择,但是最佳的答案却是“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为什么呢?因为在紧急情况下,选择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是最可能抢救成功的,这种选择是最有意义的。

      而选择最有价值和自己最喜欢的画,看似不错,但在紧急情况下很可能是抢救不成功的,这种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苍白无力的,可见选择是一种智慧,智慧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生的选择,面对人生诸多选择,不是选最喜欢的,而是选最有可能实现的;不是选最有价值的,而是选最适合的。材料要我们谈论的是如何做出智慧的人生选择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里不少人不善于正确分析主客观条件和把握获取成功的机遇,眼睛只瞄准颇具诱惑力的“最有价值的”目标或只顾自己“最喜欢的”目标而放弃了“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目标,结果可想而知。

      ———————————————————————————————————————————

      四、虚实转化法

      1、化实为虚

      将具象题目抽象化,从事物的表象中提炼出其本质的属性,揭示它的比喻义或象征义。

      由真实的脚印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心窗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之气节,由叶落归根联想到思乡情怀……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的揭示其寓意的手法,也叫避实就虚法。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无数沟通的门组成的。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看法,以“墙与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议论,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典型的实题。话题“墙与门”,是一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包含两个具体的物象:“墙”和“门”,材料中已给出了我们写作方向的提示,你看,“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无数沟通的门组成的”,这句话已经对墙和门做了虚指意义上的说明和阐述,“墙”意味着隔膜和封闭,“门”则意味着沟通和开放。

      2、化虚为实

      把抽象题目具象化,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或事情,也叫化大为小法。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虚题要实写,要注意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要以小见大,二是要有生动具体的细节,三是要翔实的素材。

      化虚为实方法:1、抽象概念具体化;      2、概括叙述细节化。


展开余文
      【例】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八百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审题立意】

      “距离”是一个虚指名词,可以指实际的长度,也可以指虚象的差距,要想把这篇作文写好,就要注意化虚为实,以具体的人物和生动的描写来诠释。 

      1、“有形的距离”:空间距离;“无形的距离”:时间距离、心灵距离、人际关系的距离。

      2、与历史保持距离:学习历史,尊重历史,借鉴历史。

      3、与自然保持距离:利用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4、梦想与现实的距离;等等。

      ————————————————————————————————————————

      五、对象切入法

      有些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物,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

      同时,还要注意分清材料陈述对象的主次或层次。尽管材料涉及很多人或很多事,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审题时,要分清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要从重要人或重要物的角度入手思考。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就从哪个对象入手,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另外,同一人,同一事,也有肯定与否定两个审视角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审题立意】

      1、 齐桓公: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是个有胸怀的人,不计较个人恩怨,能够处理国家与个人利益,同时善于纳谏如听从鲍叔建议任用管仲。

      2、 管仲:是一个杰出的人才,管仲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但他人能够在齐桓公赏识后发挥才能,可见管仲也是能够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能够知恩图报。懂得变通,而不是守愚忠。

      3、 鲍叔:善于发现人才,并以国家为重,敢于低位,可见其有胸怀,能够识大体顾大局。

      ————————————————————————————————————————————

      六、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审题立意】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稍微有心,你便会发现对于服务业的人来说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要么对客户过于谦卑,要么对自己的手艺过于骄傲。如果是前者,那就失去了自我价值的根基;后者呢,又缺少了慈悲的心肠。当然,这样的现象同样普遍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的其他人。

      那怎么调和呢?这让我想到了哲学家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一句话:“我是河边的栏杆,谁能扶我,便扶我吧!我不是你们的拐杖。”原来,做一根“栏杆”就好了。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现象类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呈现现象:展示了服务业的两种现象——“过于谦卑”和“过于骄傲”;第二句分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第三句暗示学生这两种心态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第二部分为第二自然段,针对这两种现象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方法一:由果溯因法

      即分析列举的现象或事件结果推知其产生的原因。从原因切入立意,这是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就本材料而言,可从不同侧面运用“由果溯因法”。首先,抓住句子“要么客户过于谦卑”以及“对自己的手艺过于骄傲”,运用“由果溯因法”追究根源可知,之所以谦卑,是因为失去了自我价值,没有正确地估量自己;之所以过于骄傲,是因为过于自我,而且缺少慈悲心肠。

      综合两个角度,无论是失去了自我价值还是过于高估自身价值,都是不能客观地定位自己。由此得出立意:要客观定位自己、学会换位思考。

      方法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就材料而言,关键句应该是第二段尼采的话:“我是河边的栏杆,谁能扶我,便扶我吧!我不是你们的拐杖。”从关键句子,我们可抓关键词“河边的栏杆”“拐杖”,两个关键词显然是取其比喻义。我们分析可知,“栏杆”立在那儿,不拒绝帮助任何有需要的人,但是它在自己该在的地方,它的价值建立在自身位置上,之所以对他人有价值,是因为在自己根基上成长,而不是刻意地迁就和迎合。而“拐杖”可随人到处跑,因人的需要而迎合。两个关键词告诉我们:不因需要而刻意迎合,也不妄自尊大,把自己抬到一个不该有的高度,动不得就藐视这个世界。

      由此得出立意:努力做好本职,以实现自身价值。

      角度引导:

      无论是“由果溯因法”还是“找关键句法”,在审题时都需要透过材料展现给我们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现象,去触及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就本则材料得出的两个立意看,第二个立意相较于第一个立意而言,能够更深层地挖掘材料的本质,属进阶角度。材料中的“栏杆”和“拐杖”,可根据其功用和特征来把握其深层意义,并由此及彼、由物及人,作大胆联想,不能狭隘地停留在字面上理解。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三法”

      【总述】

      1.求同存异法

      材料之间的内涵有相同,分析、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

      2.辨证分析法

      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将几则材料的内涵叠加补充起来,体现辨证性。

      3.寻求关系法

      对于那些既不大相同相近又不相对相反的多则材料,需要寻找内在的关联与关系。

      【分讲】

      1、求同存异法

      适用于内涵有相同点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

      【示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荫。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但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林肯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审题立意】

      运用“求同分析法”来审题,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在于充分注意到了“品格”的重要性。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品格胜于名声。品格是内在的,品格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生存意义与价值的大小;名声则是外在的,那些不符合实际品格的虚名,其实是没有价值的,有时,反而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②培养高尚的品格。品格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集中体现,培养高尚的品格,需要我们潜心学习,更需要我们切实践行。③高尚品格成就人生。大凡建立伟大功业者,大多是具有高尚品格、远大胸怀的人,唯有将爱国、责任、道义融入自己品格精神的人,方能建立旷世伟业。

      【示例2】

      阅读理解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两则材料提炼出观点。

      (1)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2)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审题立意】

      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示例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砸破水缸,“放水”救人,历来被赞为聪明之举;往树洞里“灌水”,让滚入树洞里的球儿浮起来,也堪称机智的做法。读书碰到难懂的长句,读时“删去”枝蔓,则顿时领悟;解繁难的几何题,却往往要先“加上”辅助线,才豁然开朗。

      这些,会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审题立意】

      找出四件事的“头绪”(共同点)。我们先用词句分析法,撮其重要字眼:“放水”、“灌水”、“删去”(枝蔓)、“加上”(辅助线)。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在各句中相对列举的两种相反(但都正确)的做法,寻求异中之“同”——水缸里救人,必须破缸“放水”,而树洞里取球,得“灌水”让它浮起来;复杂的长句,“删去”枝蔓,便能突出主干;繁难的几何题,“加上”辅助线,才能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它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2、辩证分析法

      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将几则材料的内涵叠加补充起来,体现辨证性。

      【示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它被天边的彩云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

      第一则材料展现的是一个志在四方、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奋斗形象。第二则材料展现的是一个回归家庭、陪伴双亲、默契相守的孝子形象。两则材料的人生观、幸福观截然相反。这两则材料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所以,既可以就第一则材料谈“奋斗与拼搏,让生命更有价值”,也可以就第二则材料谈“父母在,不远游,生命的真谛应是情感的关怀”。当然,最佳立意还是将二者结合: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追求,但实现人生价值、贡献社会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对亲人的关怀,做到事业与亲情并重。

      【示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

      识强弱之变者为俊杰

      伟人明论体育之变、强弱之道,实则揭示了千百年来宇宙运行的深刻道理。古今中外,强弱沉浮之事多矣。万事万物阴晴不定、刚柔相易、兴衰更替、福祸相依,唯有变才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努力与初心。

      时光无涯,努力与初心历久弥新,愈显其珍。千百年前黔首之辈陈胜振臂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如今依然值得深思。等到他们起义称王,推翻固若金汤的秦王朝,再到自傲惨遭滑铁卢,他们已经为强弱之变作出了做好的诠释。

      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阿炳双目失明,心却亮堂,穷尽一生为世人带来最璀璨的《二泉映月》;贝多芬双耳失聪,奋力掐住命运的咽喉,用毕生心血谱写了生命的辉煌。正所谓“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通过努力拼搏,弱小可以变强大;而强者一旦躺平,就会被人超越。这世界,瞬息万变,唯有努力与目标,方为万变不离其宗。

      变的是主角,不变的是时势与规律。

      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自以关中之固,不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曹孟德旌旗蔽空,一世之雄却兵败赤壁城。秦始皇的骄奢淫逸为陈胜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曹操的傲慢猜忌替周瑜布下了自取灭亡的罗网。盛世豪杰,深谙时势之道,修炼内功,主导强弱之变。

      智者懂得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顺势而为,做利国利民的事。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火,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仁人志士发现了曙光,前仆后继,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夫子有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而中国通过近百年不断艰苦卓绝的斗争而逐步由弱变强,提出中华民族巨大复兴愿望。我们承接前人伟业,绝不能丧气躺平或沾沾自喜,而应乘胜直追、奋勇向前。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让我们洞悉强弱之变的规律,与变化为友,与变化共舞,我们就是时代里的俊杰!

      【点评】

      这篇作文从强与弱的变化中,别出心裁,找到了“变”与“不变”的关系,然后从“变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努力与初心。”“变的是主角,不变的是时势与规律。”两个分论点论证,思想深刻,体现了辩证思维。

      ————————————————————————————————————————————

      3、寻求关系法

      对于那些既不大相同相近又不相对相反的多则材料,需要寻找内在的关联与关系(命题者对于材料的选择搭配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放在一起,必有联系)。或是前因后果,或是对比对照,或是时间发展,或是空间转换,或是并列递进,或是总分相连,或是条件假设……总之,有一条隐藏的逻辑之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立意角度开放。考生在写作时,围绕“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个主题来写作,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画像”,正确地审视自我,正确地看待自己、认识自我;可以写自己的思考,如材料提到的“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还可以从要有自己的个人品质、个人生活、个人理想、灵魂世界等角度切入。

      2.思维方向是开放的。考生可以从个人层面“为自己画好像”,写个人成长的困苦及反思,写个人如何成长,写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等;可以从民族、国家、社会的层面“为自己画好像”,如从偶像中汲取民族的精神力量,个人在社会上的担当,个人与家国命运与共等;也可以对“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等进行辩证分析。

      3.表达方式是开放的。考生在书信体式的限制下,表达方式是自由的,可以从审视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可以从自我与他人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还可以由一事一物触发自己的反省,也可以由回忆引发反思。

      【范文参考】1  

      鲜衣怒马  报效国家

      亲爱的学弟学妹:

      你们好!

      再过两个月,你们就将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迈入理想的高中大们,开启一段新的学习征程。作为即将高中毕业的学长,我想跟你们探讨一下今后的学习和人生。

      我们从生下来开始,总是习惯用眼睛向外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完整地向内看清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各种“镜子”,对照检查,绘好人生的“自画像”。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可见,不同的“镜子”,可以照见不同的自己,给我们“画好自画像”提供各种借鉴。

      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呢?

      首先,要准备一面穿衣铜镜,用“鲜衣”妆扮我们的外在形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年应有自身的朝气蓬勃。“精色内白,类任道兮”,是屈原笔下橘的美好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周瑜的雄姿英发;“鲜衣怒马少年时,能堪那金贼南渡”是宋代齐卅的壮怀气魄;这次疫情,也是一面镜子,曾经撒娇、卖萌,自称“宝宝”的 90 后、00 后,一个个穿上防护服,成为最勇敢的抗疫“逆行者”,他们所展现的形象,所散发的魅力,无不令人感佩!

      其次,要准备一面内窥人镜,用“怒马”精神去充实内在气质。

      是小松就要长成参天大树,是河流就要奔向远方,是骏马就要奋蹄驰骋。青年阶段是人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个内窥人镜,去检验我们的内在气质。“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苏轼旷达气度;“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的理想气质。这浩然之气不仅需要饱览诗书以使“气自华”,更要用“人镜”时时对照,步步纠偏,内外兼修,人格才臻于完善。

      最后,要准备一块多棱史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实践中展现担当奉献的硬核光芒。

      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爱国是人生中最大的责任。黄大年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为己任;南仁东抱定“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一腔赤胆心”的报国决心;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援藏 16 年,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 万颗种子,用他短暂却伟大的一生彰显科研精神、奉献精神……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1.2 万余名90后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敢担当甘奉献,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是党员,必须冲锋在前;我是医生,救人责无旁贷!

      高中阶段的确是一段丰富多彩而又充满艰辛的人生旅程。说它丰富,是因为在这里会遇见更宽阔的世界;说它艰辛,是因为路上有迷雾也有暗礁。如何面对,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让我们以历史名贤和时代楷模为标杆,努力找到穿衣铜镜、内窥人镜、多棱史镜等各种“镜子”,对照检查,努力绘好人生的“自画像”:鲜衣怒马,报效国家。

      你们的学长:XXX

      2020 年7月7日

      【范文参考】  2 

      寻十方明镜    绘真我画像

      ——写给高一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高一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辽阔天空任我飞,崭新人生任我绘。学弟学妹们,刚跨进高中大门,新的起点,新的远航,是不是满怀这样的憧憬与希望?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静下来行动时,是不是又陷入层层困惑与迷茫?

      认识自己、认清真我,是哲学命题,又是烟火人生的根本。苏格拉底一辈子都在追求“认识你自己”,老子让我们明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么,如何准确认识自我,描绘出真我人生画像呢?

      一面镜子,一次映照,便是一种自我认识。学弟学妹们,这是我多年来的深彻感悟,我们的双眼,总是在看他人、看世界,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在我们人生旅程中,是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才能清晰活着的本质。

      我们要细微感知自己对细小事物的态度,那是一面镜子,以此映照,认清自我心灵的温度。

      对比自己弱的人,能无欺乎?对有残疾的人,能无嘲乎?对身份低下的工作者,能有敬乎?对自然中的动植物,能有善乎?对需要帮助的人,能有爱乎?细察我们的内心,是否被轻慢、鄙视、厌恶硬化着,冰冻着?这样积极调节自我画像的底色,让我们心灵四季如春,保持恰好的温度,才能见到心土上长出的蓬勃生命景象!

      我们要深入思考自己传承历史文化的深度,那是一面镜子,以此映照,认清自我血脉的纯度。

      一枚石器、一块陶片,连接着我国远古文化;一条龙飞,一只凤舞,鲜活着咱中华民族标志。诸子百家的丰富,儒道学说的博大,诗词文化的灿烂……这些文化是我们的精神根脉,我们了解多少?传承多少?渗透入我们血液有多少?只有深入反思,才能提炼我们血脉的纯度,更好绘出真我人生画像的灿烂精神!

      我们要真诚反思自己对待时代英雄的态度,那是一面镜子,以此映照,认清自我精神的高度。

      现实是最好的教科书,打开2020年的扉页,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四面八方的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坚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我们要铭记这些名字,刘智明、彭银华、许鹏、洪明……这是一束束光,照亮生的希望。致敬英雄,学习英雄,他们是我们的精神地标,让我们的血液也沸腾着爱、责任与担当!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们的自画像,是心灵的画像,是精神的画像,是气格的画像!人生是一场修炼,我们要善于从自我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联中,从大千十方中去寻找各种镜子,观照自我,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扬善补缺,用一生行动来描绘出最美好最真实的自我画像。

      最后,衷心祝愿学弟学妹们寻得十方明镜,绘得人生佳景!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学姐XX

      2020年7月7日

      【注】十方:佛教用语,佛教原指十大方向,即上天、下地、东、西、南、北、生门、死位、过去、未来。

      【范文参考】3  

      如何画就一个我

      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鲁智深圆寂前,念了首偈子:“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遥想花和尚一生啸傲山林、江湖游荡,可惜直到人生最后一刻,方才知道我之为我。

      而同学们,你们如草之初长,如日之方暾,人生的画卷此刻正铺陈在你们面前,青春的画笔此刻正掌握在你们手上,所以,请尽情地挥毫落纸、畅叙幽怀,画就一个前程似锦、与众不同的精彩自我吧。

      画就一个我,需勾勒理想的线条。人生百年,吃饭穿衣,世人皆同,则我之所以为我者又何在?我之为我,不在名、不在貌,而在于有何种理想。在追寻理想的前路上,迷茫的前路会愈加清晰;在勾勒理想的线条时,缺憾的自我会愈加完满。长风破浪,宗悫少年即有远志,老骥伏枥,曹操暮年犹有壮心。当然,理想的线条也不是一笔一挥而就的,而是经过多少风吹雨打更加坚韧的,历尽无数荆棘坎坷更加笃定的。正如鲁迅,弃医从文、胸怀理想,如椽巨笔、写尽炎凉。正是他一路上不改救国醒民之志,才屹立成一道民族的风骨。

      画就一个我,需涂抹意义的色彩。人生之意义,有自然意义,也有人文意义。自然意义,正如禅宗所言,“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运水搬柴,即是神通”,自不必多说。而人文意义,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没有人文意义的生命画卷是苍白无力,而充满人文意义的生命画卷才是绚烂多姿的。何谓人文意义?古人总结得好,无非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孔子立其德,在于仁爱亲民;李广立其功,在于杀敌报国;孟子立其言,在于人性本善。“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此时我之画卷,不再只是我个人之画卷,而是人类整体命运之画卷。

      当然,画就一个完整的我,不仅为我个人之事情,更需以良师以益友为明镜。有良师,可以传道授业解惑,正如亚里士多德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益友,可以排忧解难共勉,正如李白杜甫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人总是难以认识自我,但两个灵魂相碰撞时,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反馈,可以很好地填补自我对自我缺失的认知。

      同学们,三年校园时光转瞬即逝,愿你们在毕业之际,回看这段叫作过去的岁月时,已经绘制就了一张完整充实的自我画像,而展望那条叫作未来的道路时,更将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

      你们的学长

      2020年7月7日

      【范文参考】  4

      审视自我,行稳致远

      亲爱的高一新同学:

      你们好!

      今天,我踏上人生新征程,挥手与母校深情告别;明日,你们接续我的奋斗路,与母校同行共进。在祝贺你们经过砥砺奋进开启崭新的高中旅程时,我更希望你们能早早将内心归于平静,找准人生之镜,冷静审视自我,行稳致远。

      德行之镜常照,丰韵自我灵魂,为自我的画像染就温润的底色。

      章炳麟曾言: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你们是新时代新青年,国之未来必将握于你们手中,你们定不会任由德行的洪流于民族的血脉中沉静消亡。你当以执女犯而不逾矩的明代狱吏曹鼐为“镜”,慎独自律;你当以“举家食粥酒常赊”,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乃成《红楼梦》的曹雪芹为“镜”,坚忍不拔;你当以疫情在前,不恤年之将衰的钟南山为“镜”,勇毅无畏……《论语》有曰:德不孤,必有邻。我想说:邻有德,你们也可在与邻的对照中,找到道德的高标,常借有德之人审视自我,接芳邻,成大德。

      才华之镜常照,厚植人生基座为自我的画像勾勒宏阔的基调。

      亲爱的新同学,欲求画像好,必须才华装点。君不见,残缺如李娟,虽仅有脖子以上某些部位能动,但她硬是用嘴衔起了战斗的笔,于磨难中求学不止,增进能力,成长为带动乡亲脱贫致富的电商CEO;君不见,平凡如大妈李文荣,虽已至古稀却不甘庸碌,一边摆摊卖馒头,一边静心自学写诗和散文,用智慧熔铸成一本有生命厚度的散文集。君不见,显达如袁隆平,虽已是成就惊艳世界,荣耀满满无尽,但他仍将才华之井深掘,将“禾下乘凉”美梦续写。你们的画像也想如他们一般画面宏阔,那就要以他们为“镜”,常照常省,并请记住:最是才华能致远。请你如鹏鸟一般,借书香积蓄扶摇青天之风,方可人生基座厚实,画像自然壮美。

      责任之镜常照,培植大爱情怀,为自我的画像晕染高光的亮点。

      责任之镜是什么?它不正是将责任扛肩头的那一团火红,用弱小的身躯,与肆虐的火舌抢夺木里镇那一方翠绿;它不正是责任记心间的那一抹橄榄绿,用血肉之躯,为被洪水淹没的子民筑起了生命的大堤;它不正是责任融入血脉的那一片纯洁白,用点滴力量的汇聚,为中华撑起了万家灯火……你们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读书人,自今日起,只有明确角色、勇担己责,并且在互照互鉴中将责任意识融进血液,呈现于行动,世界才能更美丽,个体的人生画像才可画得更好。

      放眼当下,有不少年轻人在“自我欣赏”中迷失于道德的下游,在“葛优躺”的舒适中忘了充电,在“人人为我”的高调中忘却了责任。而我亲爱的新同学,你们素有凌云之志,请不要跟随浊流,而要勇毅行在正途,处处“照镜”,时时自省,丰韵灵魂,提升才能,担好责任,一路高歌猛进,如此自我画像必可画好。

      祝

      前程似锦!

      你的校友:程君

      2020年7月7日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高考议论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议论文审题立意之漫画作文
下一篇:高考议论文审题立意之辩证思维讲解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