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724  2021-12-05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年各省最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解题指导与范文:百年荣光+农耕文化
 (19)旧湖北省2021届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

      坚如磐石的信仰、坚不可摧的信念、坚贞不渝的忠诚,.引领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新棘、砥砺前行,在磨难控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王进喜“宁可少活三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强忍病痛誓要改变兰考面貌,杨善洲退休后把荒山改造为绿林,黄文秀扎根乡村为农民脱贫致富倾情奉献……

      为庆视中国共产觉百年华诞振兴中学央定举办“百年来光照我心”的主题征文活动,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工化时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路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读】

      审读材科:材料共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指出信仰、信念、忠诚这些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荣光”,同时“坚如磐石的信仰、坚不可摧的信念、坚贞不渝的忠诚”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荣光”产生的原因,即中国共产党人具备这些崇高的精神。第二句,列举了王进喜、焦裕禄、杨普洲、黄文秀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事迹,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为了人民和国家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攻坚克难,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坚如磐石的信仰、坚不可摧的信念和坚贞不渝的忠诚这些伟大精神。

      读驱动任务:题干创设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振兴中学决定举办“百年荣光照我心’的主题征文活动”这一-情境,要求考生写一篇以“百年荣光照我心”为主题的文章。“百年荣光照我心”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百年荣光”指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到如今,通过一个世纪的拼搏奋斗开创出辉煌业绩,并孕育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二是“照我心”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对青年一代的影响,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这一精神。

      审读要求:“选好角度”要求考生写作时选择一个角度重点论述。本文属于宏大主题作立意角度较为直接,考生可围绕“信念”“信仰”“忠诚”展开或重点论述其中某方面,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实解读其内涵与外延,再结合自身感受说明其对青年的教育与影响即可。写作时要注意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精神,呼应时事热点,体现正确的价值观。

      【立意指导】

      角度一:以信仰之光照亮百年征程。新征程上,我们肩负着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尤须保持在信仰上的定力,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道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

      角度二:信念执着,行稳致远。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因为用理想信念铸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才让我们拥有了“走向胜利”的力量。

      角度三:对祖国和人民忠诚,就能勇往直前。古人云:“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人不忠则难以立身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坚守一心为民的理想信念。

      角度四:“信仰、信念和忠诚”三者互为关联,可以将三点放在一起来写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信念、忠诚的坚守。

      角度五:百年来光,芳华绽放。可紧扣“荣光”,回顾过去,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以来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作为青年一辈,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道路i,我们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满分作文】

      百年征程,红星照耀

      1921年到2021年,100年的时间,我想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那个动临的年代,见证了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

      风雨中飘据的南湖游船,两万五千里长征编织的红色洪流,抗美援朝的自由呐喊,改革开放的繁荣品盛,一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草路蓝缕,艰苦创业,更见证了在党的带领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步步走向世界立于世界东方!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任何困难,在共产党人面前,都是磨砺自己的地佳机会,也正是在挣扎中,无数共产党人走了出来,用自己的光芒无声诠释党的信仰。百年征程,红星照耀,在每个人的心中播下一粒红色的种子未来收获的,将是一个更富强美丽的中国!

      百年征程,信仰不变。任时光流逝,总会有一些人,放弃小我的幸福,用几十年光阴完成一件事,只是为了国家,为了心底最澄澈的爱。他是“当代愚公”毛相林,“叩石垦壤,挖山不止”,操劳几十年,为村里修出山路,从此经济发展,村民的日子也变好不少;还有那“一生只为一清渠”的黄大发,即使年事已高,也始终站在工程一线。他们是共产党人,更是带头冲锋的勇士,他们的信仰就是为人民服务,数十载春秋过去,为村民带来希望,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他们自已虽清贫却仍感满足。这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无私为公,奉献集体的精神照耀了宽阔的发展路。

      百年征程,信念坚定。无论是玉麦乡守护祖国边陲的卓嘎、央宗姐妹,还是抗疫期间无数共产党人自告奋勇,驰援武汉,都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与信念。风雨飘摇,信念依旧坚定,不顾疾病治理兰考的焦裕禄,让荒山变绿的杨善洲,再到扶贫干部黄文秀……所有的举动,他们从中得不到任何利益与财富,但他们仍然坚定地行动,只为了共产党人的信念。这是红色的信念,不向困难低头,更不会在他人、社会、国家需要的时候袖手旁观,这份信念,照耀了红色的富强路。

      百年征程,忠诚不渝。在世界上充斥着不和平因素时,我们却仍能享受一片和平乐土,只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詹娘舍哨所,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高山,却有一群云端起舞的边防军人,在极端天气下守护着祖国西南边陲。还有在喀喇昆仑高原牺牲的五名战士……当我们安坐家中时,不能忘记有这样一群人,一群共产党人在用青春与生命捍卫我们的家园。这是共产党人的忠诚,为国献身亦无悔,这种牺牲,照耀了和平的环境。


展开全文阅读
      百年荣光照我心,这是一个伟大的集体,他们创造了一个红色的奇迹!他们的信仰不灭,信念不倒,忠诚不散,他们是中国共产党人!

      而作为共青团员的我们,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加入他们,历史的接力棒已然传到我们手中,百年征程,红星照耀。诸位,一百年只是一个起点,而我们青年,则会创造下一个百年的红色辉煌!

      【点评】

      ①内容上:文章中心突出,紧扣“百年荣光照我心”这- 主题结合党的历史与共产党人的事例,诠释了“信仰“信念”忠诚”的内涵,思想积极向上,催人奋进。②表达上:文脉结构清晰,首尾呼应。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三个方面来写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信念忠诚的坚守。③特征E:作者有定的拟题素养 采用对句形式,紧扣”百年荣光照我心的主题,字字铿销,具有感染力。

      百年荣光,芳华绽放

      岁月如流,星燧贸迁。百年前的遭遇历历在目,红船上的警言仍在我耳畔回响。从石库门到南潮,一艘小的红船,承救着人民的重托,肩负着风族的希望,沿着曲折的历史缓缓前行,向百年后的今天驶来,满载着一船星辉光芒,照入我心 促成我心中劳华绽放。

      百年荣光,共产党人奉献自我、倾情绽放,铁人王进喜立下“宁可少活三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警言;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攻破万难,改变了贫困的面貌;钱学森等“两弹元勋”毅然放弃国外优渥待遇,返回祖国,为国家核弹、导弹事业献出学识与生命的光辉……一百年的持续奋斗换来今天的幸福,一百年的奉献、攻坚赢得今天的瞩目辉煌。共产党员的精神是助推红船行进的本源动力,是百年来一直被保持、发扬的优良作凤与优秀传统。

      百年荣光,披荆斩棘的成就举世瞩目。“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被共产党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北斗”“天问”“嫦娥”把中国人的理想寄向苍弯之外;“蛟龙”在马里亚纳海沟的下潜创造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将天堑变为通途,引领湾区人民走向高效便捷,向世界展现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科技飞跃、脱贫攻坚、疫情防控……这些成就的瞩目光芒,是其产党百年来积攒的底气与骄傲。

      百年荣光,今日的共产党人接续领航、劈波斩浪。黄文秀为脱贫攻坚事业壮烈殉职,把最美的青春留给党和国家。还有走入山区支教的大学生、深入基层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以及追随前辈指引的樊锦诗、高中毕业生钟芳蓉为考古倾注心力……今日的共产党人更加坚定、勇敢、智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更多,肩上的担子更沉。在“中游更急、山腰更险”的当下,其产党人仍赤心以赴。

      流芳易逝,华表千年。方今之时,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历史交汇点的我们,向未来展望,有2035年的基本现代化,有2050年的强国复兴。作为青年一辈,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道路上,我们唯有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才能在冲波运折中劈波新浪,到达民族复兴的光明彼岸。

      芯片危机、贸易摩擦、资源短缺、理论研究领城人才稀缺……现实的问题如一块黑布遮住夜空。“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发一点光,然后星星荧光将汇成万丈银河,点亮下一阶段的指路明灯,点燃我们这一辈的接力火炬。百年荣光,芳华绽放;以我赤心,乘风破浪!

      【点评】

      ①内容上:对于“荣光"的理解,作者从“奉献”“奋斗”“担当”等角度阐释,见微知著,内容充实,感情真挚。②表达上:文章从回顾历史荣光到展望未来复兴,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开头以红船向今天驶来写历史发展,结尾以“芳华绽放”“乘风破浪”总结历史进程,收尾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圆合,浑然一体。③特征上:文章引用、化用诗句,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感染力,且所用材料既有优秀党员事迹,也有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还有诸多现实面临的具体挑战,例证丰富多元。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时下中小学生“五谷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认不清农作物、搞不清其生长规律,对孩子成长看似影响不大,从长远看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用3年到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

      读了上述材料,不知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请围绕其中一个角度,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2).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构思导引】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农民丰收节,蕴含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做为时代青年,不识农耕、不懂农村,未来又如何了解国情、参与新农村建设。让青少年体验农事、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劳动品质,还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不断涵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审题立意时,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1.走近农耕,懂稼穑艰辛,知节约粮食。

      错把麦苗当韭菜、以为南瓜长在树上等情况在城里孩子中并不鲜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孩子们缺少接触农业的机会。孩子们亲身体验农耕文化,才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农耕文化体验教育,孩子们知晓农作物耕种的不易,涵养内置于心的悯农情结,更加懂得爱惜粮食。

      2.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农情怀。

      在新的时期,劳动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不再局限于学校大扫除、家里洗碗之类的事情,而是挖掘农耕文化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实践观,让学生知道劳动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通过农民丰收节,参与农村活动,培养一颗对劳动人民炙热的内心,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前行。

      3.立德树人,让优良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劳动者的勤奋,不仅是种植粮食和菜蔬,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创造了艺术和文化。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因着不同的劳动方式,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开展农耕文化教育,借助农民丰收节的推动,大力建设相应的教育基地,可以让农耕文化得以保护和更好地传承,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满分作文】


展开余文
      唯有亲历,方能懂得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农耕大国,我们用仅占全球9%的耕地和6.4%的淡水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自豪见证了中国对全球农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肆意浪费粮食。

      泱泱大国见证了饥肠辘辘的百姓流离失所,也见证过劳动人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劳作,更见证了当代足不出户,尝遍天下美食的盛况。沧海桑田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我们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一代代人的贡献,和数不清的普通但不平凡的人士的努力。“中国蔬菜之父”王乐义,研发了冬暖式蔬菜棚技术,结束了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开创了杂交水稻的先河,以其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无数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还有许许多多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奉献和正在路上做贡献的人。如此的辛苦,我们怎能让他们的作品被随意丢弃呢?我们必须要尊重科学家的辛苦,尊重粮食来之不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大抵没有人不会背吧,但是付出实践确实是极其困难的。新闻媒体多年前曾发过一张“秃鹫和小孩”的照片,秃鹫凶狠的眼睛盯着骨瘦嶙峋的小女孩。看到粮食被浪费,心里总有一份愧疚之情,我们扔出去的不仅仅是剩菜,更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节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仅仅是口头宣传“节约粮食,人人有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学生和社会人士投入到其中。2017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

      农民丰收节,这是一个契机,让我们了解中华农耕文化。而农耕文化实践,培养节约的风尚,这更是一大进步。让学生不再是停留在课本,而是身临其境,体会劳动人民的不易,增强我们的节约意识。做为时代青年,了解农耕的过程,稼穑之辛苦,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意识到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唯有亲历劳作的艰辛,才能更好懂得生活的节俭,这于你、于我,于民、于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点评】

      文章选用具体的数据分析进入主题,引发对粮食浪费的思考。在论述过程中,选用王乐义、袁隆平的事例,说明粮食丰收的喜悦,提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然后选用古诗和照片,来分析思考,强调粮食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再用数据反映浪费的严重,点出学生参与农耕实践的重要性。

      落实农耕教育,培育爱农情怀

      如果说书本教育是告诉我们食物是需要用钱买来的,那么农耕教育就是告诉我们粮食是农民耕耘出来的;如果说书本教育是告诉我们身处在一个农业大国之中,那么农耕教育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为实现农业大国现代化而奋斗;如果书本教育是告诉我们要尊重农民,那么农耕教育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积极参与农业事务。

      泱泱大国五千载,我国身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不论是从农业品种、农业工具,还是从农业方式、农业文化上看,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然而,当代青少年却出现“五谷不分”的现象,错把韭菜认成草,把小麦认成稻谷,岂不惹人笑话?因此,农耕文化教育作为当代学生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积极落实,刻不容缓!

      落实农耕教育,切勿纸上谈兵。

      有人认为农耕教育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2019年全国Ⅰ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高考作文,彰显了中国教育对劳动的重视;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进行土地考察 ,激起了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和自豪;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有关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将积极培养学生的农耕文化素养落到实处。

      我们需知道,“劳动”不局限于家庭中的刷碗拖地,更在于在大自然的生产,播一颗种子、锄一块草、摘一筐茶叶,是一种更加贴近自然的方式。我们要积极学习农耕知识,积极去响应,投身于农业建设当中,让自己的身体化作为大有可为的热土,覆盖在西北那贫瘠的沙漠上。

      培育爱农情怀,务必身体力行。

      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代学青年学生想要培养积极的爱农热情,就务必身体力行。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感受自然的美,领略大地的重要性。树立更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了解农耕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为往后的生活工作磨砺练就本领。

      现在的一些幼儿园里,都会有一块菜地,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种小蔬菜、葱蒜,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浇灌这些植物的成长;成熟了,便分发给大家,让孩子领略丰收的喜悦,便是从小培养了学生的爱农意识。现在某些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在奖励优秀学生时,发的奖品不是书、本子,更不是钱,而是一颗白菜、一块猪肉……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同学们获得了努力学习的奖励,也让同学们认识到了粮食的价值。

      道德经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进入大自然的怀抱,积极加深对它的了解,把它当做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长此以往,我们的农耕文化教育才能在基础教育中站稳脚跟,我们的农业大国才能尽快向现代化农业国家前进。

      【点评】

      结构匀称,中心突出,是本文的主要特点。首段围绕书本教育和农耕教育,以排比句的形式层层深入,强调农耕教育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深化“农耕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以国家对劳动、土地的重视入文,提出农耕教育对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作用。再以艾青的诗句为例,提出“土地”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文末呼应标题,升华全文。

      感农耕之美,寻文化之根

      魏巍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闪耀星空。它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引以为傲。数千年的历史,奔流不息,从未中断,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守住了文化之根,没有忽略农耕文明的美。

      农耕文明是美好绚丽的,值得我们慢慢感受。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以说土地赋予了我们生命。中华民族繁衍的方向,大多临水而居,沿着土质肥沃的黄河平原,为的就是有利于进行农业的生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一次又一次奇迹。得以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2%人口,以土地和农特产为基础助农脱贫,实现小康社会。

      “民以食为天”无论何时都是真理,农耕就是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尽管现在现代化产业不断冲击农业的发展,但毋庸置疑这些企业发展原材料是向自然索取的。我们仍旧不能忘本,要重视农业的重要性,要理解农民伯伯的辛劳。对于学生的农业教育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必须严格要求,绝不能让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现连基本的农作物播收时间都不知道的情况。

      农耕文明带给我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意,更多的还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是农耕,让我们有了“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有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美好期待;有了“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的惬意满足。

      不同于西方游牧文化的冒险精神,农耕文明培育了和谐踏实的民族性格。大的层次不同,就连小的方面也有很大区别。农耕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文化风俗,可以说不同的农业耕作方式、工具、作物,使得同一个地区,不同区域间文化各具特色:这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根因所在。

      我们既然能寻找到中华文化的根源,也要学会保护农耕。重视农耕教育,体恤农民的苦心,节约粮食拒绝浪费,万万不可带着有色眼镜对待农业。闲暇时,可以多去农业博物馆,感叹回望中华民族的智慧。如有时机,更可以自己动手参与种植活动,自身去感受一下农耕的魅力,你一定会收获你的专属快乐。

      尊重农耕文明,从你我做起。做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懂得保护文化的源头,切实感悟农耕文明之美,将来才能为振兴农业出一份力!

      【点评】

      文段清晰,多处照应,是本文的显著特色。文章的标题和首段,围绕“农耕”和“文化”展开,紧扣主题。在论述过程中,从传统的农业大国所拥有的农耕文明,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从而得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所在,强调重视农耕教育的重要性。文末呼应标题,更好的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年各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各省最新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解题指导与范文:代际困惑+十八而志
下一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文阅读《如梦令》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