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508
标签:
教师随笔
谁为我们的思想戴上了枷锁?
一直以来,不断有西方学人指出,中国近千年来没出过一个大思想家。最初,看到这样的说法,我也想按照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对这样的言论加以批驳,比方说用"古已有之"的方法来论证,可是,任凭我翻箱倒柜地寻找,却无奈地发现,还真找不大出什么可以在思想史能够"镇"住人的大思想家来。那时候,我还安慰自己说,找不出来是因为自己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后来,在读王小波的文章《思维的乐趣》时发现了这样的几个字:"我们国家自汉代以后,一直在进行思想上的大屠杀"。当然,我举王小波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因为王小波是什么权威,他说过的东西就都是绝对正确的。再后来,我看到一位叫林思云先生的文章,在他的文字里,他说中国五千年来从来就没出过一个思想家!
我是一个不愿意走极端的人,所以,我宁可对林思云先生的观点保留意见,而且,我觉得,如果林先生是个也想讲求真理、有思想的人,他也一定会同意这样的保留,因为,真正的思想是从来不怕被人怀疑、论证的。倒是有一点我有点拿不准,那就是:到底该怎么给"思想家"下定义?或许,我们中的许多人,对"思想"这个词在学术上的定义还没有搞清楚的罢?到底什么叫做思想?
我们这一代人(六十年代出生的),脑袋里最深刻的关于思想的语句恐怕是这么几句:一,"我们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四"阶级斗争是纲,纲举目张";"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确实是极其重要的,否则,为什么要用上"武装"这么个词儿呢?至于我们头脑里的疑问"为什么一定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的思想,那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们,无须疑问。当然了,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那是一个对思想禁锢的时期。
对思想的禁锢,是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独裁开始的,还是从"焚书坑儒"的暴政独裁开始的,或者是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开始的?如果我们可以把孔子当作一个思想家的话,那么,他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确实为后来的政权出了力,就是这样的一个"思想",让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掌握了一个对付老百姓的绝招:愚民,只把他们当奴隶使唤,让老百姓都成傻瓜,这样就可以对他们隐瞒事情的真相。隐瞒了真相,统治者就可以为所欲为。如果不这样,真的按照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里那一套,主张什么《人权宣言》,那么,统治者还怎么去保证自己的独裁呢?对了,让我们来看看《人权宣言》到底都说了些什么罢--在前言部分,强调了这样的一句:"蔑视人权或者人的尊严,是一切政治罪恶和腐化的根源";接着,是这个宣言的第一条:一切人都生来是、而且永远是自由的,并享有平等的权利;第四条:自由就是有权去做任何并不伤害他人的事情;第九条:任何人在未经判罪之前,都必须被认为是无辜的;第十条:任何人都不得因自己的见解而受到迫害……
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地坐下来想想,我们就会明白,其实,这样的《人权宣言》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是最基本的东西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活着,人,才能够在活着的过程中发展智力,交流思想,并从中体味"活着"的乐趣。
可是,我记得我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被教育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而我的祖先则被教育说"阳生贵己"的思想是万恶的,人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美德",这才是"善",这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人如果不是按照这样的思想活着,就完全没有活着的意义了。说穿了,从我祖先到我的那一代,我们都被要求要"忘我",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赞扬、最美好的赞扬,都是献给那些"忘我"的人的。可是,我们就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忘我了,都去为"别人"着想了,那么,那个"别人"又如何才得以存在?所以,我就怀疑,是不是有人在蛊惑大家去"忘我"了,而他自己却在那里悠然地享受着众人的忘我,就像一些邪教组织的头目那样,要求信徒都为什么什么神圣的东西去献身,而实际上,他在暗地里把自己给鼓捣成神了。
在思想上就更是这样了,那些一心想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处的人,实际上就是为了掌握大家的灵魂,让所有人都按照他一个人指出的"思路"去"思索",让所有都承认只有他说的话才是最正确的,只有他的言行才是最伟大、最正确的!这样的思想的独裁,这样的对人的智力的愚弄,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摧残、对人的灵魂的迫害。
这样看来,为我们戴思想的枷锁的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独裁的目的--搞独裁,必须要愚民才行,必须要搞个人崇拜才行,必须要让大众都成为一种"信徒"才行,必须要让人从根本上铲除"怀疑"的根源才行,而要实现这一切,都必须先要消灭人的思想,让人麻木。
从中国不存在思想家的轨迹中,我们就能够找到中国人缺乏思想的线索,那么,谁为我们戴上了思想的枷锁,也就不难回答了。
标签:
教师随笔
谁为我们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学术争鸣为何屡屡卷入政治漩涡?
下一篇:
谁炮制了"徐孝妇"这个人?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