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989 2021-12-19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之《苦与乐》
【黄冈市2021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一、审题:读材料,找话题
1.《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材料的第一层。格言中有三组关键词:贫贱与富贵,苦境与乐境,善处与不善处。中心话题是“苦与乐”,思辨关系是苦与乐的转换,观点态度是不在于你是贫贱或是富贵,而在于你是否“善处”。
那么怎样才算“善处”呢?
2.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材料的第二层。含两个方面内容。
①李大钊的话,从“劳动”这一角度理解苦境与乐境,观点态度——“劳动者是快乐的,劳动也可化苦为乐”。
②《中华圣贤经》这幅对联,从“吃苦”这一角度来理解苦境与乐境,上下联内容形成对比,观点态度——“吃苦, 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闲人就是废人”。
材料的第二层是对第一层苦乐如何“善处”的解答,旨归于“劳动”“吃苦”。
3.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材料的第三层。“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强调苦与乐的思辨关系,作文和思辨性要体现出这种转换关系。“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强调“境”与“心”,也说是苦境乐境是由“心境”决定的,这一句由现象到本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是作文立意的重要核心。“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暗示作文话题要结合人生实际感悟。
作文要求“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启示意义就是要写出你的“你的感悟与思考”。
二、立意:扣概念,找角度
作文话题是“苦与乐”,这是一处比较宽泛的话题,得找到一个角度来论述这两者间的思辨关系。这是所有思辨话题作文的共性。也就是说,话题是一个大概念,800字左右的篇幅,想要把一个比较大、比较粗象的概念,而且还是在两者甚至是三层关系中论述得清楚明白,肯定做不到;即使做到了,也必然是大而空,或者大而无当。
1.抓住主要话题的概念内涵
作文立意形成过程,先分抓住主要概念,从概念内涵入手。内涵理解越精细,立意越精准。
(1)苦与乐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
贫贱是苦境,是从物质地位角度来思考,功利且世俗。物质贫乏、地位低下就没有快乐吗?这种观念显然偏激。只要善于自处,贫贱者依然能找到自己的快乐。这就是“化妆品买卖不来青春,金钱买不来爱情,豪宅买不来家的温馨”一样的道理。
富贵是乐境,这也是从物质地位角度来思考。富且贵当然是人生的追求,我们不否认;但是富贵者如若不珍惜,一味贪求奢侈享乐,追求声色犬马,为富不仁,身贵失范,这样的心境最终换来的是乐级生悲。从高官腐化腐化堕落沦为阶下囚,到明星失德被封杀,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所谓的苦与乐,就是一种心境,你认为他苦,他便苦;你认为他乐,他就乐。这是一层内涵。还有更深层内涵,那便是苦乐观,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价值观。苦与乐的思辨话题,我们的重心是“乐”。如何理解“乐”,这背后就有对这一概念的价值观认识,“乐”是一种心境,也就是以积极向上的心境来面对你生的苦,苦中求乐,变苦为乐。
(2)心境
心境又叫心情,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
苦为何变成乐?乐为何又变以成了苦?全都由“心境”来决定,所以一个人苦乐与否,在于他对自己的内心调控得怎样,这就是《格言联璧》所言,要“善处”。
心境也是一个大概念。怎样才算得上“善处”?什么样的心境才算积极向上的心境,可达到“乐”的人生境界?这是作文立意时不可围绕开的话题。作文时不能空谈心境,得把心境具体化到某一点上。
展开全文阅读
从“心境”角度来谈苦乐,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苦乐之境。
比如李大利说的“劳动”,《中华圣贤经》说的“吃苦”(其实劳动和吃苦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就是把心境具体化的表现,从劳动(吃苦)这一心境去解开“心结”,作文就能扣住主话题,从小角度切入,以小角度精准撬开大话题。
2.综合话题概念进行精准立意
“不懈的奋斗可获得乐境,砥砺前行可从苦境解脱出来。”命题方提出的第五点立意,个人认为是最标准的立意。因为考场作文的一个特性,那就是材料作文得看材料,特别是作文要求的第一句“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材料先提出“苦乐转换在于人的善处与否”这一话题,接着列举李大钊的话和对联,对如何“善处”从“劳动和吃苦”这些角度加以引导,最后以“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做结。注意,“以上论述”饱含了李大钊的话和对联的内容。
劳动精神,吃苦意识,苦乐观念,加在一起,就是新时代青年人应该有的人生态度。
话题转换过来,如果考生没有从“劳动与吃苦”角度写苦乐,行不行?这就要一分为二地看。
首先,从作文材料角度来看,材料是作文立意之源,精准的立意从材料中来。教会学生写作时细读材料,特别对于带有思辨性话题的作文,尤其重要。如果不写“劳动与吃苦”,那么反问,作文提供这些材料做什么用?或者从另一方面思考, 写了“劳动与吃苦”,是不是更合作文“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这一要求?是不是所有立意中最精准的哪一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其次,从作文立意的开放性角度来看,好的作文题目都是有一定开放度的,以满足不同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果心境仅是从“劳动与吃苦”角度来写,难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考场作文千人一面,那也不好看。作文只要能从心境角度谈苦乐关系,把二者关系说透彻,也算可以。
这里笔者想到了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谈的是得与失。材料的简约,就是给学生立意创设无尽的空间。
【2020年高考浙江卷个人、家庭与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家、作品、读者】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2017年高考浙江卷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浙江高考近年来关系型思辨类作文是重头戏,“重思辨,重认知,重人文”是其特色。作文材料以简约著称。
闲话浙江高考作文,主要是从作文材料角度来分析,思辨类作文立意时要扣材料。材料越短,开放性立意空间就越大。
以下是命题方参考立意:①苦境乐境,都是心境的投影,和世界无关,和别人无关,只和自己的内心有关。②苦境不馁,乐境不骄。③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④乐境容易生发祸端,苦境可历练心智。⑤不懈的奋斗可获得乐境,砥砺前行可从苦境解脱出来。⑥境由心造,我命由我不由天。
优秀习作:
苦中作乐,且行且歌
掬一捧清泉,春冬的温凉与甘甜萦绕舌尖;揽一弯皎月,横流沧海万年的月华这便淌进我怀中。
苏子泛舟的一夜远去了,而我端坐船头品得到清风明月。想他被贬黄州,一纸诗词酿就一场乌台诗案,伏过牢狱,尝尽官途尔虞我诈的苦涩之后,尚能纵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箫声呜咽寂然,替他送来谪居独身的万分无奈与悽怆,东坡却只笑抿一口醇酿,娓娓道来天地间的流转轮回。他是诗人,是滴客,是苦中作乐悟彻月盈月亏的苏子。所谓“能善处者自乐”,在他的淡然一笑中,这清风明月便被永远地镌刻在了赤壁之上。
褐衣草履、斗笠铁锄——你可曾见过陶先生南阳躬耕的身影?半生宧海浮沉,五斗米前,挥一挥手,你毅然乘上归乡之舟。弃仕务农,品苟茗饮酒,你饮入口中的,不止是滴滴醇香酒液,更是乐境之中的田园山水啊。秋露霜降,经此你便与菊君结下了不解之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旷达处世的态度被后人景仰效仿,你描绘的世外桃源深为人所寻踪,而你以“劳役”取代“心役”,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后,你成了混浊社会思潮中的一缕清流,是你,以“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流”的潇洒开辟了诗歌田园的一亩方寸之地,是你在贫贱的苦境中诠释了自乐的至高之境。
姚长史寻不得孟大山人的笑谈在山路竹丛间闻入耳中。所谓“大隐”者,纵身山林间,呷一口温酒,一吐便是一篇广为流传的歌谣。你生来淡泊的身性注写与官场难融,便戴上头幞,卸下官服,从此不望仕途。我伫立在庙中庭宇,是否寻得到你扫雪的痕迹?那纸页与足印,是你闲游求乐所留与?
我的手指抚过大漠的月,我的足迹踏过舞雩台的小径,我的目光曾停留在狭室案几上的《陋室铭》,我在巷尾深处与箪瓢饮的颜回相遇。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历史滚滚向前,车辘碾过的痕迹依旧,后人在烟尘中迷茫觅踪,终于寻得先辈们留下的一块净土——乐境。
人生求乐,在于旷达豁然,在于超然物外,但使心性佳,苦境化乐境。“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
自我之象,犹在境中,依我询侬一言:不如与远山对坐,行吟山水之间,涤净一番城市的尘埃,其间乐无穷,还须悠然自得。不必落魄,也不必罔然,追寻而去,心向往之。先贤们在河流尽头始终凝视着我们——苦中作乐,且行且歌。
以苦乐之心,创人生华章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就表明,苦与乐可以相互转变。苦境与乐境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苦中造乐,能善其身;乐中得苦,能修其性。在今天,苦与乐更是我们养性的必要选择,只有真正体会苦与乐,才见内之真心。
苦中取乐,是内心无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生命中最有意义之乐。在苦境中懂得释放自己,不压抑、畏缩,便能看见前方的道路,未来的方向。一代名家司马迁在狱中受尽磨难,甚至每天都在遭受着巨大的折磨,但他没有放弃信念,终就在苦极中传出流芳千古的《史记》;哲学家爱因斯坦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见到了黎明的曙光,他们都没有在苦境之中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吃苦也是一种修炼,他们就是在一次次的磨炼中守住了自己的天日,让自己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
苦中取乐,是一种心性的坚守,那么乐中得苦,便是人生的修行之基。在安逸的环境中守得住自己的力量,在困境中展现坚毅。相反,若在乐境中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乐境的帆船很快就会被打翻,随之而来的便是急促的海水将人性吞噬,在困境中无法自拔;只在心中的乐境,才在云中见到生机。周幽王在大好之势中选择了安逸,贫图享乐,奢淫放纵,终将被安逸的迷药毒获了自己的内心。反观当今著名院士钟南山,没有在年近退休之时选择放松舒适的生活,而是始终坚守在国家卫生事业第一线上,没有人能在安逸的环境里寻见真理,只有持之以恒,不故步自封,才得以体会到乐境中那逆行的苦,才得以长久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无论环境多么放松,也不能竭泽而渔,不思进取,而应在顺境中造逆行之舟,冲阵其上,达人生华章之岸。
苦境自有苦事,但苦事从来没有永久地在苦境之中,没有苦境,仿佛没了动力,没有深思;乐境之中从来也没有永尽之乐,善待乐境,得其日月之精华,就能以最大的心志力,在苦境中守得云中见日月。
苦境甘来,微芒已出;苦境良知,身体力行。乐境之松,坚韧进取;乐境之苦,自在心中。让我们以最忠实的信念民,守乐境之苦,创苦境之乐,以苦乐的品性,创人生之华章。
侯晓旭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关系型思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之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取与舍》《得与失》
下一篇:
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之《盲从与主见——“毛毛虫”实验引出的人生哲理思考》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