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871  2021-12-19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之《盲从与主见——毛毛虫实验引出的人生哲理思考》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说,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布尔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20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图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在不停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其实,这样的场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也并不罕见。孔子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在《论语》中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这道作文题是典型的材料作文。材料有两则,一则是法布尔的“毛毛虫”实验,一则是孔子《论语》中说的一句话。材料内容从自然科学到社会人生,引出的道理是一致的。

      先来说法布尔的“毛毛虫”实验

      “毛毛虫”实验,展示的是自然界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见。中国有一个成语,趋之若鹜,这个“鹜”就是鸭子的意思。趋之若鹜,本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属贬义。本人从小生活在乡下,儿时记得很清楚,村里有一位陈大叔养鸭,多时几百只鸭子在田野水塘里四处飞蹿,我跟在身后总寻思着能摸上一两个鸭蛋来。这么多鸭子怎么管理呢?神奇的是大叔手中的一支长篙,他站在前头,长篙一挥,最前面的那只鸭子就会按着长篙方向行走。奥秘就在这里,管住一只头鸭,后面一群鸭惟马首是瞻,丝毫不会偏离方向。在群居动物中,头领的作用就是方向性指导,狼群、狮群、雁群多如此。同是这种领头作用,与趋之若鹜不同的是,“领头羊”则属褒义。鸭和羊缘何有两种情感区别,不得而知。这些是闲话。

      排除情感差异,我们看到的是自然界动物们的一种本性:在群体中“一群”跟随服从于“一个”。这正是毛毛虫悲剧的根源起点。考生对这一实验所引出的人生哲理思考并不难得出,也就是做事情不能随大流,得有自己的主见。

      再来说孔子的那句话

      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一句话,是对法布尔的“毛毛虫”实验启示的进一步补充论述。这句话意思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篇)

      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孔子认为,在知人论世上必须独立思考,对一个人不应该以众人之是非标准来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考察。人言可畏,众人之论未必出于公,公论也未必尽出于众人之口。舆论未必完全可信,不能人云亦云,必须切实地加以辨析和核查。

      在作文题目中,我们要把孔子的这句话与法布尔的“毛毛虫”实验结合起来思考,找到两者的共性,然后得出立意。毛毛虫死在自己的盲从上,试想假若其中有一只毛毛虫能跳出“圈”外,不随大流“团团转”而另找出路,那将会于山重水复中寻得枊暗花明的新天地了。孔子说的,大家都喜欢的、大家都讨厌的,“我”都要去细致地观察一番再做决定,也就是要做一只不盲从、敢出圈的“毛毛虫”。 

      最后谈谈立意行文

      写作要求是就材料(注意含材料的两个内容,写作时,应对《论语》的这句话有所提及),谈启示,谈认识,谈思考。

      材料的两个内容一自然一人生,一反面一正面,互为衬托,互为补充,命题意图非常明显,由法布尔的实验引出思考,由孔子的话语得到启示:一个人做事情不能盲目跟从,毫无主见。

      文章以此立意,道理都懂,如何写得深刻?考生要有以下思考:一是把形成毛毛虫现象的根源讲清楚,得出一个道理,不能盲从;二是联系生活现实,由自然到人生,讲一讲生活中的“毛毛虫”,要进一步开拓挖掘,为什么会盲从?如缺乏独立思考力与辨识力;受既定思维的束缚,不能打破常规;没能开创精神,亦步亦趋,迷失自我等。这里要列举生活现象,引入生活中的人和事,以事实来证明观点;三是如何突破心理盲从,也就是解决问题,可以联系孔子的话语中的“察”来做文章;四是体现出思辨,不能否定一切的跟从。盲从,反对的是“盲”,不是“从”。做事情不一定非得要与众不同,来个特立独行。孔子所言“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强调的是观察,做出自己的判断,好的、对的一面,还是可以跟从的。

      【精彩标题】均来自阅卷摘录 

      穿越思维的藩篱(56分)

      啜饮理性之茶,不醉盲从之酒(52分)

      从众者庸,独立者强(52分)

      走自己的路

      拒绝盲从,自己掌舵

      追光少年莫跟风(51分)


展开全文阅读
      打破常规,敢于出“圈”(51分)

      做独行人与异见者

      被裹挟的乌合之众

      停下随大流的脚步

      开启心智,出“圈”开路(54分)

      不随大流,就做自己

      走不一样的路

      摒弃陈规,独辟蹊径

      不做乌合之众

      不走寻常路

      出怪圈,开新路

      敢为人先逐巨浪(50分)

      从众心理要不得

      盲从,止于智者

      莫让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52分)

      谁来做走出队列的“毛毛虫”?

      从众者与独立者

      向盲从说“不”

      拒绝从众,保持独立

      察众人之不察

      别活成被人的影子

      【素材积累】

      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尼采

      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狂人日记》

      如果你跟我走,就会数我的脚印;如果我随你去,只能看你的背影。——顾城

      在乌鸦的世界里,洁白的羽毛是有罪的。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也有罪。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莫言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海子

      不要在喧嚣处歌吟,否则,你的歌声也将成为那喧嚣的一部分。——川端康成

      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闻一多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考场优秀作文】

      勿人云亦云 破思维藩篱

      《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只会干两件事,要么锦上添花,要么落井下石。”回望不居岁月与如流时节,你是否是盲目循环的“跟随者”毛毛虫中的一只?你是否是戏台下摇旗呐喊不辩黑白的一员?

      【开篇《乌合之众》的引述,在全文构思上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锦上添花”“落井下石”便是“众好之”“众恶之”的生动注脚。接下来“一问”:两处反问,引出话题。】

      以我之言,我愿这样回答:绝不人云亦云,勇破思维藩篱。在“锦上添花”前,于“落井下石”前,都睁开自己双眼,谨微体察。

      【以简练的笔法,直陈自己观点。“绝不人云亦云,勇破思维藩篱”是中心观点,标题取之,十分醒目。】 

      析之内因,为可应不盲目“跟随”,而是勇于“破局”?

      【“二问”:为什么不能“盲从”?】

      试想,若人人皆跟随,人人皆看客,百年前,中国将仍是麻木不仁、腐朽落后的殖民地,一列又一列清朝遗民迈着钝滞的步伐走向帝国夕阳;千年前,人们仍坚信着亚里士多德的“质量决定下落速度”悖论,科学研究陷入桎梏,火车、轮船……铁炮铜枪得晚上多少年。好在,历史总有其不凡的注脚,推动时代的车轮吟吟向前。于是,鲁迅成了破局者,为垂死中国注入提神醒脑的强心剂,免于扑火般坠入灭亡;于是伽利略成了破局者,在比萨斜塔上证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以利刃破除思维定势的伽锁。“跟随”只会使社会陷入死循环,而体察他人言,突破思维定势,让社会终得螺旋上升。

      【这是正文的第一层,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本段的论述亮点是作者视野开阔,举例精当,语言有表现力。事例:从百年前的中国到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从鲁迅到伽利略;论证:古今中外,破局者以利刃破除思维定势,促使时代发展科学进步;观点:不盲目“跟随”,勇于“破局”。结尾句——“‘跟随’只会使社会陷入死循环,而体察他人言,突破思维定势,让社会终得螺旋上升”,来得十分有力。】  

      诉之行动,新时代弄潮儿的我们该如何做拔剑击石的破局者?

      【“三问”:如何才能做到不“盲从”?】

      “众恶之,必察焉。”面对众人唏嘘的“落井下石”,我们应多元体察,辩证以待。一代“飞神”刘翔,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接连失牌,众人将他踢下了神坛,而冠以“演员”这般字眼。然而事实真如此吗?因伤失牌,无可厚非,我们应看到的是他日复一日训练的血汗,不畏伤病上场的咬紧牙关。以多元人格评运动员,还以多元视角客观评价,我们便不会沦为乘人之危、尖酸苛求的愤青和键盘侠。

      【这是正文的第二层的第一部分,回答“怎么办”的问题。“落井下石”“众恶之”与开篇照应。本段论述亮点是段内结构思路清晰,“观点+观点解释+例子+例评+总结论述”,步步展开,要言不繁。结尾段若再加上一句精彩的总结评论,则论证效果更佳。如:“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或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烟火。】 

      “众好之,必察焉。”面对众人追捧的“锦上添花”,我们应多存一份疑。从到贪污政官落马,到娱乐圈乱象开始被下刀,我们见识了太多神坛坠落。可是当“神”立于金光之下时,是否有人收回一些热忱与盲目,而多施一些冷静与体察?哪怕贪官尚未落马,我们也可通过种种监督体系仔细体察,而非一味跟从,陷入了“官不可违”的思想藩篱。哪怕娱乐圈乱象仍存,我们也可多追正能量明星,如杨倩马龙,少追奶油小生,破除“三观跟着五官跑”的思维桎梏。

      【这是正文的第二层的第二部分,回答“怎么办”的问题。“锦上添花”“众好之”与开篇照应。亮点同上。素材能紧密联系时下社会现象。】 

      “当众人都哭时,应当允许有的人不哭。”我们生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冀以清晰眼光体察人间,不做无限循环的“跟随者”,但做人云我可不云的破局者、思考者。

      切勿人云亦云,勇破思维藩篱。我是烈火,也是枯枝,是割断定势思维之网的亚历山大之剑。

      【总结全文,强调观点,语言简练,意味深长。“我是烈火,也是枯枝”,字面上解释是“我可以燃烧,也可以被燃烧”,深层解读是一个人可以有灵魂的自我表达,也可以无思想地被别人左右。其实,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是醒着,还是睡着,鲁迅先生已经给出了答案。结尾句处这样改动效果会更好:我是枯枝,也可以是烈火,更可以是割断定势思维之网的亚历山大之剑。】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关系型思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之《苦与乐》
下一篇:2022年高考作文风向标: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新模式探讨与实践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