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788  2021-12-20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高考作文备考:关系型思辨色彩作文精选(二)俯视、仰视与平视、速度与温度、增压和减压、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
 11【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二模作文题】

话题:俯视、仰视与平视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与心态。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概念理解:①俯视:居高临下,态度傲慢;人人均有独立人格、权利与自尊心,需要得到尊重,故情感上不愿意被他人居高临下地俯视;②景仰,也就是仰视,是一种崇拜,带有看轻自我的意思;③视角,也就是从哪一个角度去看,俯视与仰视就是视角,这里还有一种视角,暗含题意中,值得探讨的就是“平视”。 ④姿态与心态,这一点谈到时了话题的本质内容。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有俯视、仰视和平视;从造成这些不同角度的原因来看,就是不同的姿态和心态造成的。那么,哪一种视角才是正确的呢?⑤“拒绝俯视,共创未来”,这是演讲的主题,已经给出了答案。⑥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材料中加上这一句,是指引我们考生探讨的对象、范围,有个人,有国家,还可以是谈不同文化的交流。                                                                                           

【参考立意】  

姿态高高在上,心态妄自尊大,则会惯于以俯视的视角看一切;姿态卑微低下,心态不自信,则会习于以仰视的视角看世界。唯有以友好、相互尊重的姿态与不卑不亢的心态平视他人与世界,方能赢得尊重,收获和谐。      

12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联考】

话题:常识与反常识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通常由农作物通过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产,这是科学常识。而2021年9月,中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实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相关成果9月24日由国际期刊《科学》在线发布。

材料二:2021年4月春霖学校校长郭某在某杂志上发表论文《熟鸡蛋变成生鸡蛋——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称,通过“特异学生”的“意念和能量传播”,能使熟鸡蛋返生,然后正常孵出小鸡,这一违反常识的论文一经刊出,立刻引起舆论哗然。

常识的重要不言而喻,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有时却常有反常识的现象出现。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常识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材料一是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淀粉,这是科学创新重大成果。材料二“熟鸡蛋变成生鸡蛋的实验报告”则纯属一场骗局。两则材料虽然都有“反常识”共性,但一正一反,一个代表科学,一个代表伪科学。提示语“常识的重要不言而喻,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有时却常有反常识的现象出现”,提示作文从“常识与反常识” 这一角度切入,作文要体现出常识与反常识的辩证关系,二者都要论及;只写一者,不合思辩话题作文常规要求。

【参考立意】  

1.常识始于科学,忠于真理,变于创新。(尊重常识就是尊重科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实践和创新中,对常识的丰富和拓展,形成新常识。科学就在这“旧常识”→反常识→“新常识”的层层递进中不断进步与发展。)

2.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崇尚实事求事的科学精神。反常识,不能违背科学常识,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不可违背自然规律。

3.“事出反常必有妖”。面对反常识的伪科学,要坚信基本常识,相信科学真理,揭穿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骗局;

4.本的科学常识不可违背。违背常识的反常识,表面是科学精神的缺位,实质是追名逐利的心态使然。

13【2022届高三炎德英才十月大联考(长郡月考2)】

话题: “增压和减压”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老师课上问同学们:“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老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三百克,也有人说二百克。“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老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久了又会怎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材料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等词语进行辨析,结合材料含义和现实生活,写一篇在高三(1)班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和同学交流你的感悟与思考。


展开全文阅读
要求:①班会主题自定;②自拟标题,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⑤卷面工整字迹清晰。 

 这是一道思辨色彩较浓的材料作文题。

【审题指导】

材料一是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淀粉,这是科学创新重大成果。材料二“熟鸡蛋变成生鸡蛋的实验报告”则纯属一场骗局。两则材料虽然都有“反常识”共性,但一正一反,一个代表科学,一个代表伪科学。提示语“常识的重要不言而喻,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有时却常有反常识的现象出现”,提示作文从“常识与反常识” 这一角度切入,作文要体现出常识与反常识的辩证关系,二者都要论及;只写一者,不合思辩话题作文常规要求。

【参考立意】  

1.常识始于科学,忠于真理,变于创新。(尊重常识就是尊重科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实践和创新中,对常识的丰富和拓展,形成新常识。科学就在这“旧常识”→反常识→“新常识”的层层递进中不断进步与发展。)

2.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崇尚实事求事的科学精神。反常识,不能违背科学常识,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不可违背自然规律。

3.“事出反常必有妖”。面对反常识的伪科学,要坚信基本常识,相信科学真理,揭穿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骗局;

4.本的科学常识不可违背。违背常识的反常识,表面是科学精神的缺位,实质是追名逐利的心态使然。

【审题指导】

1.关于作文材料。

材料一是课堂师生互动材料。注意老师以水为喻的哲理性,要求我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悟道理。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压力,学会休息,调整状态,才能走得更远。联系生活与社会现实,可发现当前“双减政策”“教育焦虑”“全民内卷”“鸡娃”等,都可视为人们面对压力做出的反应与对策。

材料二是名言警句材料。

柏拉图和格拉西安的观点具有矛盾统一性。前者认为减压方能持续发展,后者认为负重方能成就美好。我们辩证思考地去看待,可以发现,两人的观点都体现了对人生压力的理性认识﹐不同情境下不同的态度,都是有道理的。因而考生要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两个材料的关联性是较为明显的,而写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等词语进行辨析。考生写作时要注意本题既“分离”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把握内在逻辑,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多维度思考。

立意时,考生可以侧重谈减重减压,也可以侧重谈增重增压,也可以两者均谈。但都不能只提一点,不顾其它。

2.关于文体要求。

要求写“高三主题班会发言稿”,且“班会主题自定”,注意发言稿的口语化、交流性特点,注意符合情境(班会主题)。

班会主题参考:和高三学习生活相关,比如“考前动员""高三生活""高考压力之我见"“心理辅导与调适”“与家长或老师沟通”等。

【参考立意】  

①学会适时减压,从容战胜重压;

②学会适时增压,勇于超越自我;

③努力负重前行,是为了轻装上阵;

④理性对待压力,用韧性承受压力;

⑤过度承压危险,能主动减负降压。

⑤灵活增减压力,做好人生加减法

14【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三年级10月联考】

话题: 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就内容而言,《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权术心机,《西游记》主讲佛法,《红楼梦》深奥的“色、空、幻、灭”主题,孩子心智不甚成熟,都无法充分理解。人们当然应该阅读文化经典,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秦春华《“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材料二: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灭绝;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合的人也就有限。——鲁迅《<思想山水人物>题记》

材料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围绕“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这个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 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作文材料

材料内容:材料包含三段话。

材料一:秦春华教授认为,“四大名著”内容不适合心智不成熟的孩子阅读。

材料二:鲁迅先生认为,可读的书(当然包含经典)不需要尽善尽美。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谈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材料层次:两个层次,两个话题概念。

材料一和二是一个层面,从客观角度分析文化经典也有不足的地方。 

材料三是另一个层面,谈文化自信。

材三则材料谈到的话题有两个“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

2.作文立意 

(1)“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是什么?

从作文任务来看,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从阅读经典的角度思考树立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就必须阅读文化经典。自信从经典中来,经典有文化的根脉。阅读经典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个自信”: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共十八大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又提出了文化自信的命题。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

观点:正确把握“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中国的文化经典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经典阅读是必须的。经典阅读(多读经典、读懂经典、读活经典)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3.经典如何思辨阅读? 

从材料内容来看,这是一个思辨型话题作文。从经典本身两面角度思考阅读经典的正确打开方式,从而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

基准点:作文如何立意,作文材料很重要。材料是立意之源。材料作文,得看材料。三则材料要整体性理解,统筹把握,综合立意。如果仅看作文要求,脱离作文材料,就会偏题。

思考:材料一和二的存在意图是什么?从中揣摩命题人的题思维和意图。

树立文化自信需要阅读经典。那么,经典该如何去阅读呢?

这是一个暗含题目材料中的隐性思辨话题。这篇作文在立意方面,重点要看材料一和二的内容。

材料一:人们当然应该阅读文化经典,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这是一分为二地看待阅读经典。

材料二:没有完全的书,也没有完全的人。这也是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一本书不可能十全十美,也有不足的地方。

两则材料,就是暗中引导考生思考经典阅读,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观点:文化经典不是十全十美,不需要因噎废食,但阅读经典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要有选择性,要批判地吸收、继承,要学思结合等等。

作文构思重点: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次作文要有两个主体内容:

①文化自信需要阅读经典。(关系型,重在自信。)

②阅读经典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思辨型,重在理性。)

重点是如何阅读经典,落脚点是树立文化自信。

如何阅读经典有哪些辨证思考?

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就在这一部分。其中要联系自我,结合材料谈启示感悟思考,着重看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下。


展开余文
如何阅读经典,可以有很多切入点。比如,以下观点:现在高节奏社会,人们太忙了,没时间阅读经典;很多人不喜欢看书,喜欢看电视剧或电影;有人读书只喜欢欣赏故事情节,只为愉悦性和观赏性,不了汲取经典的思想价值等等。

如何阅读经典不能泛泛而谈,一定要扣材料一和二内容,找准切入点。这就是材料对作文立意的重要引领作用。

材料一是谈到经典要阅读,但是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原因是经典中有些负面因素,如“打家劫舍”“权术心机”“主讲佛法”“色、空、幻、灭”,“孩子心智不甚成熟,都无法充分理解”。那么如何辨证思考这一话题呢?比如:

①孩子心智不成熟,在阅读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阅读,要正面引导。

②年龄阶段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对经典的理解也就不同。青少年阶段,对经典的阅读,要多从经典的正面去引导,不可被一些表象带偏。

③要整体性阅读,不能断章取义,提高阅读的视野,也就能从整体上了解经典的阅读价值。

…………

材料二,是从优点和不足来看待经典的。那么如何辨证思考这一话题呢?比如:

①经典作品的文学和思想价值是主流的,不可否认,毋庸置疑。

②经典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要辨证地看,主要是读者如何去解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言:“有境格自高。”读经典,培养阅读境界很重要。如阅读四大名著,低境界看到的是“匪气”“心机”“鬼神”“情色”,高境界欣赏的是“肝胆侠义”“智慧谋略”“正义勇气”“诗词艺术、女性挽歌与封建制度的没落”。滞于一点,则肤浅庸俗;推门望月,则豁然开朗。

③学与思结合。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价值和这一价值形成的力量。从这些文化经典中,得到中了什么启示?获得了什么精神营养?作为青年人,作文中应当联系自己的身份,来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文化传承、理解和实践。作文要写自己的感悟,不能硬套一些空话。

…………

15【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年级9月底联考】

话题:速度与温度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疫情期间,武汉仅用时3天就新建了三所方舱医院,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建好的方舱医院内,饮水机、洗漱台、淋浴间、移动厕所和空调、电视机、微波炉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满足病人日常生活所需,wi-Fi、图书角,满足放松休闲、辅助治疗,也成为了方舱医院“标配”。这些充分展示了人文关怀和“中国温度”。

“小慢慢”是普速列车的昵称。这种列车大都在山区穿梭,速度不快,逢站必停,票价实惠,最低仅1元,如果进行简单的经济成本核算,显然是亏本的,但它大大降低了沿线人民的出行成本,是沿线百姓出行离不开的生命线、致富路。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地人的“心头爱”,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速度与温度”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组合式作文题目,它的主题“速度与温度”具有辩证色彩。第一则材料从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武汉方舱医院建设的视角彰显了“中国速度”和 “中国温度”;第二则材料则着眼于穿梭于山丘的普速列车“小慢慢”,体现了我国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两则材料的关键词都指向中国“速度”与“温度”。写作时首先应抓住中国二字,写作时应体现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关注民生,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可以从中国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多方面展现中国速度,从扶贫政策到减负、减政等民生措施分析中国的温度。体现我们的发展不以短期利益作取舍,有“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情。

主题“速度与温度”是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不能只谈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在举例或论证时要两方面并举。彰显我们发展中两个方面的特点。

【优秀标题】

中国发展,速度与温度齐飞

中国发展,速度共温度一色

中国御风行,温度随风生

春潮暖意涌,中国疾速行

风速发展,温情相伴

以中国速度,传中国温度

16【2021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

话题: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材料二:你是否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某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01人中,只有38%的受访者每天都会写字,62%的受访者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困扰,8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有必要强调手写的重要性。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来源:2021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三月考

【审题指导】

本题所给的材料有两则。第一则材料主要讲“手写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特色”,言外之意,书写很重要,坚持书写更重要,出题者偏向于此。第二则材料先是通过一份某机构的调查结果指出“失写症”成为亟待重视的社会现实问题。然后讲述“当下,键盘手患失写症”的尴尬。出题者对现代科技对传统文明的扼杀和异化颇为担忧。综合两则材料来看,主要讲传统文明VS现代科技,如何利用好现代科技更好地传承传统文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本次作文立意有三个角度。一是力挺书写角度:坚持书写习惯,传承中华文明;二是批判现代科技的角度:勿让现代科技阻碍书写文明,勿让现代科技使书写文明异化;三是综合书写和科技角度:科技文明有何罪?关键在现代人要保持书写的习惯。

【参考立意】  

一、赞成“手写汉字”

1.汉字书写,需要回归手写

2.让传统书写技艺世代传承

3.我们应重视汉字手写

4.手写汉字,不应衰落的文明素养

5.传统文化不可轻易抛弃

6.莫让现代科技淹没传统文化

7.“失写症”当警惕

二、赞成“打字”

1.不必恐惧“失写症”

2.打字,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打字”成为常态未尝不可

4.“打字”并不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辩证看待二者

1.“手写”与“打字”同等重要

2.“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携手发展

3.在继承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还应兼顾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与需要

17【2021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三开学考试】

话题:遗憾与辉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1年8月31日,在赛场中国女排对意大利女排3:0完胜,郎平向国人致歉;8月2日下午,中国女排3比0完胜阿根廷队比赛结束,总教练郎宣布辞职。但连输三场的中国女排提前失去小组出线机会,这是中国女排继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隔29年后再度折戟。未进入前八名的中国女排排名创新低。她说“留点遗憾更好,让年轻人更有梦想,更有渴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材料二:从2013年到2021年,郎平执教中国女排八年,完成两个奥运会周期征战,拿下2015年世界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2019年世界杯冠军,在前辈们辉煌战绩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女排历史上世界大赛“十冠王”传奇。在球员时代,郎平跟随主帅袁伟民一起完成了中国女排世界大赛“三连冠”,尤其在1981年世界杯夺冠,中国女排第一次成为世界冠军,“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鼓舞了一代代国人,女排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郎平成为一个不可磨灭的代名词,永载史册。

要求:请结合材料,体现你对其中启示意义的感悟与思考。请以“辉煌与遗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

这个话题是个二元关系题,所写文章必须顾及两者关系,不可偏废。作文不能太纠缠于材料,必须从材料中引申拓展开去,才能深化中心,获得普遍的意义和感悟。光荣或失败属于过去,未来需要重新开始和定义。

1.明确概念

首先要理解两个概念:即什么是遗憾,什么是辉煌。

遗憾是指不称心、大可惋惜。结合材料来看,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小组未能出线,时隔29年后再度折戟,排名创新低,这是女排的遗憾。人生同样如此,会遇到一些不称心的事,未能实现目标想法等,这些都是一种遗憾。

辉煌指光彩夺目,材料中郎平执教中国女排八年拿下多个冠军称号,女排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这是女排的辉煌。在人生的历程中,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时刻,取得很多骄人的成绩,这也是一种辉煌。

2.辩证思考

(1)“辉煌与遗憾”是矛盾的统一

遗憾强调成就属于过去,要想取得辉煌的成绩需要重新开始;遗憾可以弥补,但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总结教训将来才可能辉煌。遗憾对辉煌有促进作用,要想辉煌,就必须正视遗憾;反反之,一个人如果一直沉浸在辉煌的过去中,骄傲自满,就会给以后留下遗憾。

(2)怎样面对“辉煌与遗憾”的问题

成功辉煌的时候不能骄傲,失败遗憾时候应调整心态,即使奋斗过后没有取得辉煌也不应遗憾,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没有人愿意失败,只是强中更有强中手,要想成功就必须苦练,调整好心态,迎接下一次调整,发扬“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参考立意】  

1.辉煌不骄,遗憾不馁

2.创辉煌永不骄傲,伴遗憾踏浪前行

3.辉煌振人心,遗憾催奋进

4.遗憾是成就辉煌的基石

5.遗憾辉煌互相映衬

6.遗憾终有时,辉煌终会归

18【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话题:理解与包容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揣摩上面漫画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为班级将要召开的“理性包容”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展开余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漫画类任务驱动作文题,系仿照2019年全国卷Ⅲ命制,采用漫画+情景任务的形式,打破了以往常规训练的文字材料+情景任务的写作模式,学生有陌生感,写作主题已给出,因此审题立意并无难度,材料的核心词”包容”据漫画内容可知应是理性的、有原则的包容,是换位思考、换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理性认知而非等同于宽宏大量、不计前嫌。部分考生对包容的理解会出偏差,把包容对方的见解理解为包容对方的缺点或宽容对方的错误,偷换概念导致使用论据不当,如举蔺相如包容廉颇的故事。

画面文字说明“不要仅仅因为你是正确的,就认为我是错误的。”这句话是立意的关键。漫画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表达,往往带有寓言的性质,写作时不能停留在漫画本身实际,揭示漫画的深层意义。“班级将要召开主题班会”,暗示考生的写作身份默认为中学生,写作对象是同班同学,发言稿对象情景意识要突出;写作主题是“理性包容”,文章体式是发言稿。漫画中的两个人对是6还是9 的认知都是正确的,二人争执的根本原因是彼此以自己的认知和标准强加给对方,这正是不够理性与包容的体现。文字说明“不要仅仅因为你是正确的,就认为我是错误的”这句话的前提是对方也是正确的,即“理性和包容”,这个价值取向不包含包容对方的错误和缺点。

立意角度相对开放。学生可以从漫画中两个人因为站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而争吵方面立意为换位思考,理性包容;也可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用理性看待生活,如让包容代替狭隘,理性面对不同,包容成就不凡;也可以从“不要仅仅因为你是正确的,就认为我是错误的”立意为“世界是多元的,文明要包容互鉴;学术上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兼收并蓄……

考生可由漫画展开联想和思考,比如联系文化上多元与交流来谈包容的人文关怀、文化上的兼收并蓄,如: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以联系科学的发展方面,人类的认知总是有局限的,需要承认分歧的存在,包容不同的见解分歧甚至借鉴别人的观点,才能更好地推动科学的发展。还可联系社会是多元的、国与国之间更应用理性面对不同,用包容理解世界 ,理性思考,包容多元,容纳多方见解,求同存异,促进国家繁荣,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参考立意】  

换位思考,理性包容。

世界是多元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理性铸造辉煌,包容成就梦想。

青春成长要学会理性包容。

怀理性之心,涵包容之气。

……

19【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话题:经典(传统)与时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有出版公司推出了《红楼梦》,一套6册,每册书本呈口袋书籍大小,封面以现代水墨为设计元素,除了书本身外,该系列还开启了伴读服务,邀请了乐队和歌手制作相关歌曲,附送定制皮书套,开发了相关的App等。

出版方表示,出版青春版《红楼梦》是为了“吸引年轻人阅读《红楼梦》”;有人则认为,这是“过度消费经典的行为”。

你如何看待出版青春版《红楼梦》这件事?请根据材料写一篇论述文,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的是一篇现实性材料作文,考生要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确立立意。

文字材料首先概括了青春版《红楼梦》的五个特点,即口袋大小、现代水墨封面、伴读服务、定制皮套、开发app等。由此看来,该书在出版策划中充分展现出流行化、时尚化的特点。文字材料的末尾,列举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出版方认为该书可以“吸引年轻人读《红楼梦》”,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过度消费经典的行为”。可以赞同对名著出版添加的网络因素,也可以批评这种对名著的虚假创新行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题目的任务指令相当明确,要求考生就“如何看待”青春版《红楼梦》“根据材料”阐述看法和理由。就本题而言,任务指令作文这一作文题型的创新性和开放性,恰恰体现在这条要求语中。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必须紧紧围绕此点要求进行立意,脱离了这些要求的立意,便是偏题、离题立意。

另外,要体现出思维的深刻性,不仅要吃透材料的含意,更要有联系现实生活的意识。如果能联系到近年来为迎合观众口味,各种“商业化”“娱乐化”“媚俗化”综艺、选秀节目爆棚的现象,“经典应该怎样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就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由此,考生自然能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上写出更有思维深度的作文,发展等级“深刻”的分数

【参考立意】

让经典不再“高冷”; 

文化也需要营销;

经典如何才能雅俗共赏;

对经典“青春化”需要多点文化宽容;

经典不需要“伪流行”;

尊重经典,经典不容亵读。

经典与时代的融合

20【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

话题:边界与打破边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作文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思路类似于2021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全国高考浙江卷。题目以“边界”为关键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也引导考生思考成长中的做人问题,也思考成长和发展中学习创新问题。总体上,本题思辨性极强,讨论话题新颖,既能帮助考生发展思维能力,也能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第一种观点中“行有所止,言有所界”指的是“个体成长”和“个人修养”,“打破边界、多向融合”则是指向学习创新,两种观点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生不可置疑。 

立意角度自由。本题任务设置开放性强,立意上也有许多操作的空间。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

其一是赞成边界感,如立意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守好边界,健康成长”;

其二是赞成打破边界,如立意为:“莫让边界成为发展的束缚”“融通发展,创造价值”“融而后通,破而后立”;

其三,综合立意,即结合观点一与观点二,辩证看待“边界”,如立意为“做人守住边界,做事要打破边界”。

联想是开放的。本题联想的层面非常多。就观点一,对于个人修养和个人成长而言,要有“边界意识”,即“规则意识”,在公共场合要规范言行、尊重他人;要保持人与人之间、人与法规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边界;就观点二,不管是个人学习还是国家发展,都要敢于打破边界(壁垒),融合发展。比如世界有了互联网,中国有“互联网+”。 

【参考立意】

1.守好边界,健康成长。

2.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3.树立边界感,遵守规则。

4.行有所止,言有所界。

5. 多向融合,创造更大价值。

6.打破边界,融合发展。

7.融而后通,破而后立。

8.做人守住边界,做事要打破边界。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高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高考作文备考:关系型思辨色彩作文精选(一)才智与仁义、奋斗与躺平、健康与小康、体质与精神、变与不变
下一篇:备战2022年高考作文家国情怀篇——中国力量之大国崛起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