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3313 2021-12-20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高考作文备考:关系型思辨色彩作文精选(二)理想与未来、自修与胜人、光与暗、言与行、敢为人先与不为人先、从与化
31【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高二期中考试】
话题:理想与未来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杭州微念成为了“子柒文化”的大股东,投入资本提供资源推广服务,李子柒品牌的快速发展由此开始,她不仅在国内成为了短视频顶流IP,在海外也广受欢迎。但在运营“李子柒”品牌的公司中,李子柒并无话语权,且收益相对不多。矛盾之下,自今年7月以来,李子柒停更已达三月之久,并于近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引发大批网友的热议。有人说,没有李子柒,资本平台无所加持,自然也就没有“李子柒”;也有人说没有所加持的资本平台,李子柒就是只是李子柒,而不会出现作为“现象级”IP的“李子柒”。
以上材料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审题和立意:材料前半部分写资本(平台)在扩大李子柒影响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占据了品牌收益的绝对话语权,因此资方与李子柒矛盾巨大,后果严重。后半部分讨论平台(资方)与个人(李子柒)的关系,两者共存共生,无平台则无如今的“李子柒”,无“李子柒”平台也无法获得利益,个人和平台如何处理好关系十分重要。
本文立意主要讨论个人和平台的关系:平台既要为个人提供舞台,也要为保护个人的利益,不能杀鸡取卵;个人也要认识自己的局限性,依靠平台才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实现自己的价值。个人和平台合则两利,离则两败,只有互相合作,良性互动方能有长久未来。
32【广东省深圳市六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话题:“自修处求强”与“胜人处求强”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致敬“勇夺首金”的杨倩,为她备赛阶段不断稳定心态、专注于提高自身而动容;我们亦致敬“无冕之王”的苏炳添,为他持续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而喝彩;而此届奥运会中金牌榜的比拼更是激烈:中国代表队一度以34金领跑奥运金牌榜首,“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比赛收官之日,当美国队在金牌榜首以39:38反超中国时,“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
材料二:《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层:
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致敬“勇夺首金”的杨倩,为她备赛阶段不断稳定心态、专注于提高自身而动容;我们亦致敬“无冕之王”的苏炳添,为他持续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而喝彩;而此届奥运会中金牌榜的比拼更是激烈:中国代表队一度以34金领跑奥运金牌榜首,“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比赛收官之日,当美国队在金牌榜首以39:38反超中国时,“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
此层材料呈现的是当下社会热点内容:“勇夺首金”的杨倩、“无冕之王”的苏炳添,我们致敬他们自修处求强,在自胜处求强。在奥运会金牌榜的比拼中,“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与“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则体现了国人“胜人处求强”之心。
材料第二层:
《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此是曾国藩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语,曾国荃受其母亲影响,生性刚直倔强,处处想胜人一等,曾国藩则告诫自己的弟弟曾国荃不要争强好胜。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强大有两种:一是将仁义与谦虚集于一身的强大;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强,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自修处求强”。二是斗智斗力的强大,这种强大就是逞强或逞能;他认为逞强斗狠,说到底就是要获得对他人的超越感和优越感,从而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服从或尊敬.然而这种优越感的获得往往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胜人处求强”。
“结合材料”:一定要联系材料进行思考,不能脱离材料,最好全面结合材料。结合材料只谈“自修处求强”或只谈“在胜人处求强”,建议不要上二类(48—53)。结合材料谈“自修处求强”同时又谈及“胜人处求强”(合理性或不可),但流于表面、思辩性不强的,建议不能上一类(54—60);既结合现实材料又评析曾国藩语录,紧密围绕“自修求强”、“胜人处求强”两个核心词展开,能理解到“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的胜人处求强不可;或能指出在“符合正确价值观”(涉及国家荣誉、民族大义、个人尊严等)前提下,我们要以自修之正确求强之道实现的“胜人处求强”,有深度具有强烈思辩性才可以上一类(54-60)。
“感悟和思考”:可联系材料关注当下,呈现社会现实,反思现象。可联系材料评析曾国藩儒家重要思想,深析传统文化。可思辨性思考,可提出建议。
展开全文阅读
【参考立意】
1、自修处求强 自胜者谓强/做更好的自己/和自己过招/为自修而求索
2、贤于自修 强非胜人
3、求强之道/以自修胜人/胜人有方自修求强
……
只要能围绕“自修求强”、“胜人处求强”两个核心词展开的都属于符合题意。
33【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话题:“光芒”和“黑暗”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黑暗不能终结黑暗,唯有光芒。——热播电视剧《光芒》台词
材料二:
世间总有一束光,照亮一个时代的夜空。
——图书《在裂缝中寻找微光》中对蔡元培的评价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审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两者材料的内涵大致相同,都谈及黑暗和光芒的关系及光芒的意义。黑暗并不可怕,黑暗也不会永恒,光芒终将刺破黑暗,结束黑暗。光芒即使微弱,但力量不可小觑,它可战胜黑暗,亦可照亮一个时代。考生需要注意“光芒”和“黑暗”具有比喻意义,“光芒”可以指人性中美好的品质,如良知、道德、责任、理想、情怀等;“黑暗”可以指人性内在的弱点,也可指社会的某些苦难、逆境、残缺等方面,比如疫情、洪灾、贫困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得什么启示呢?应该学习榜样为了他人、社会、国家民族,敢于“发光”的感人事迹,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发光”,提升自己,温暖他人,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助力。
【参考立意】
黑暗中亦要发光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
不惧黑暗,勇敢发光
总有一束光能冲破黑暗
冲破黑暗,你就是光
汇聚微光,照亮黑暗
平凡微光,温暖人间
34【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话题: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6月1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时施行,两部新修订的法律落地为未成年人撑起更安全的保护伞。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网络保护等作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修订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相呼应,并且明确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则和机制等。
学校组织以"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座谈会,参加对象为老师、家长和学生代表。李明同学是这次座谈会的学生代表,请帮助李明同学写一篇发言稿,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作文题启发考生思考当下时代社会应怎样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应该怎样自我保护、自我成长,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材料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阐述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保护未成年人的意义。第二段介绍了两部法律修订的重点和完善之处。
(二)任务
1.任务:参加以“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座谈会的发言稿。
2.情境:参加座谈会意味着表达看法、观点的形式相对自由,要考虑多个层面,如国家、网络媒体、学校等。以李明的身份即以学生的身份,文稿当表达青少年学生群体或个体的“感受与思考”。题干中的“你 的感受与思考”,强凋“我”的存在。考生应从自身出发,结合当下实际,写出“我”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3.主题:“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
主题涉及三方面要素: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自我成长。要注意分析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经济特征及其他相关特征。理解“社会保护”要结合材料中两部法律的相关阐述,分析社会保护的必要性、当下的紧迫性、两部法律的可行性,以及其他层面的社会保护。理解“自我成长”,要注意联系“社会保护”,分析二者的关系 内外因素,相互配合,共同促进。
4.要求:“写一篇发言稿”意味着有一定的文体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你的“感受与思考”必须基于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的思考。其中,“选好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其中的某个方面谋篇布局,完成作文。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及现场的情境,特别要注意与现场参会者的互动(发言稿中要有相关语句体现出)。
35【江苏省海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话题:言与行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请就以上关于“行”的句子,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展开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审题,首先读懂材料,抓住主旨。然后结合任务,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意思是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可见做比说重要。第二句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可见实践对认知的重要性。第三句意思是道路险阻而又漫长,但是走的话就会到达目的地;坚持不懈,那么美好的未来就值得期待。可见只要坚持不懈地行动,就会有所收获。三句话都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材料要求就关于“行”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立意应该围绕“行”展开:可以谈如何行动,也可以谈行动的重要性,还可以谈行动重要性背后的原因。
【参考立意】
1.不做语言的巨人,要做行动的健将。
2.言必信,行必果。
3.坚守恒心,砥砺前行。
36【江苏省淮安市七校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
话题:敢为人先与不为人先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万物之长)。”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为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首倡“敢为天下先”的口号,积极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事业。这一口号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命运而前赴后继。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于1912年诞生了。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国父”之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作文课,我们有办法:5位高中语文名师的作文教学智慧 大夏书系
【审题立意】
观点一:赞成老子“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顺应自然,采用不争的态度,老子以此自存于乱世,将学问自树一帜。自古及今成大事者,无不是先静观其变,只有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敢地行动。由此可以立意为:生活中为人不妨更为谦和,恬淡处世,做到与世无争;顺应自然本性……
观点二:赞成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观点。“敢为天下先”意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功立业。这是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已任的优秀品质。而今国家正走在伟大复兴之路上,这更需要我们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像孙先生一样勇敢地承担起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中国青年应承担的义务,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的光与热。可以立意为:勇于开拓创新,敢于争先;奋发向上,勇于作为;建立功业,实现价值;以天下为己任,心系苍生……
观点三:辩证理解。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努力实现价值,而后以“不敢为天下先”的态度处世。
【评分细则】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体明确,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具体评分标准
本次作文评分分为四等七级:一等:54-60分一等上,48-53分一等下;二等:42-47分二等上,36-41分二等下;30-35分三等上;24-29分三等下;四等:0-23分。
3.判分细则
本次作文判分的总体原则是,考生要紧扣“是否为天下先”明确自己观点并展开议论,凡能围绕“是否为天下先 ”明确自己态度并阐述原因、谋篇布局的,原则上应当在42分及以上赋分,至于到底判为何种等级,要视学生立意与表达而定。
具体细则如下:
(1)凡是能够紧扣自己观点从生活境况、自身追求、社会责任等角度进行全面深入地成因分析,对此现象理解独特、层次清晰、选材精当、论述有力、语言有特色的,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判为一等上(54-60分);
(2)凡是能够紧扣自己观点从生活境况、自身追求、社会责任等某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观点明确,层次清晰,选材恰当、论述充分,语言通顺的,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的,判为一等下(48-53分);
(3)凡是能够紧扣自己观点行文,分析整体打包,结构基本完整,选材基本恰当,语言基本通顺,有一定自我意识的,判为二等上(42-47分);
(4)凡围绕紧扣自己观点概念行文,结构混乱,选材不恰当,语言不太通顺,有错别字的,判为二等下(36-41分);
(5)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到“是否为天下先”、主体部分完全另起话题的,原则上不超过36分;只字不提“是否为天下先”,或理解完全错误的,原则上不超过35分,判为三等上(30-35分);
(6)完全脱离作文材料的,原则上不超过29分。判为三等下(24-29分);
(7)凡发现文章完全是抄袭或思想错误、消极甚至面目可憎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判为四等(0-23分)
4.个案处理
(1)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2)没有标题的,扣2分。
(3)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4)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O~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40分,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37【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
话题:“从”“北”“化”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北”“化”这三个字都是由“人”而来的同体会意字(见下图甲骨文示例),相随而“从”,相背而“北”,相转而“化”。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议论文,对上述的看法自选角度加以评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对上述的看法自选角度加以评说”。所给材料包括两个部分,即漫画与文字解说。
首先明晰材料中对这三个字的理解。
1.相随而“从”:
由字形上看,“从”是一个人跟随另一个人的样子。“随”是“从”的本义,其延伸义有许多种,包括依顺、跟从、参与等。依顺,代表着对他人意见的认同,这种认同可以是清醒的,也可以是盲目的。跟从,就是跟随着别人的脚印亦步亦趋,比如说学习知识、技能等。
2.相背而“北”:
由字形上看,“北”是两个人背对背的样子。北,即是“背”,本义是指示反方向。而在材料的语境下,“背”是应当承接“从”的意义来理解。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质疑、否定,采取完全不同的意见和行动,这些都是“背”的具体表现。
3.相转而“化”:
由字形上看,“化”是一正一反并列的两个人。化的本义是变,结合题意也可以理解为对正反两方面调和。消化、领会、融会贯通,然后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再进一步延伸,化,还可以是“教化”,包含有传授知识、感化他人的意味。
这是一道比较抽象的题目,容易跑空,所以命题者给了同学们提示:可以从“人生的成长历程”着手,包括“求学、处友、从业”等待人处事方面。但注意要联系“具体生活实践”,可以是自身的经历,也可以是见闻。
具体行文结构。
“从”“北”“化”可以视作链条中三个点,纵向覆盖,论述如何由“从”到“北”到“化”。例如:
展开余文
1.求学:全盘照搬——发现错误或弊端——完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
2.处友: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取长补短达到自身的进步。
过分顾忌他人意见和感受——发现自我的特殊——自我与环境的调和。
3.文化继承: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剔除糟粕——与时俱进。
也可以侧重的某一点或两点进行横向的思考拓展和议论深化。比如:
1.从:
(积极)学习到知识、技能和优秀的品质,指明方向
(消极)容易陷入盲从的陷阱
(辩证看待)有选择性地“从”
2.北:
(积极)发现问题和质疑精神,是创新的基础
(消极)为了彰显个性故作叛逆,一无所得,甚至造成混乱
(辩证看待)冷静思考后提出反对意见,有理有据
3.化:
(第一重)取长补短地吸收转化,为己所用
(第二重)形成自己的体系,并教授给他人
(第三重)参考他人的反馈/被他人质疑和修正,达到螺旋式循环上升的效果
在立意上可以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以就其中一字或两字联系社会生活加以生发。注意文体要求是“议论文”。
【参考立意】
1.逐鹿于林,与林合一,行走于世,“化”我于世;
2.择其善者而“从”之,去其恶而“北”之,力求为我所用而“化”之;
3.做善“化”的智者。
侯晓旭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高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备战2022年高考作文家国情怀篇——中国力量之大国崛起
下一篇:
2022高考作文备考:关系型思辨色彩作文精选(二)美的感情与美的行为、义利之辨、君子不器与君子当器、坚守与离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