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3313  2021-12-20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高考作文备考:关系型思辨色彩作文精选(二)理想与未来、自修与胜人、光与暗、言与行、敢为人先与不为人先、从与化
 31【江苏省镇江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高二期中考试】

      话题:理想与未来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杭州微念成为了“子柒文化”的大股东,投入资本提供资源推广服务,李子柒品牌的快速发展由此开始,她不仅在国内成为了短视频顶流IP,在海外也广受欢迎。但在运营“李子柒”品牌的公司中,李子柒并无话语权,且收益相对不多。矛盾之下,自今年7月以来,李子柒停更已达三月之久,并于近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引发大批网友的热议。有人说,没有李子柒,资本平台无所加持,自然也就没有“李子柒”;也有人说没有所加持的资本平台,李子柒就是只是李子柒,而不会出现作为“现象级”IP的“李子柒”。

      以上材料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审题和立意:材料前半部分写资本(平台)在扩大李子柒影响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占据了品牌收益的绝对话语权,因此资方与李子柒矛盾巨大,后果严重。后半部分讨论平台(资方)与个人(李子柒)的关系,两者共存共生,无平台则无如今的“李子柒”,无“李子柒”平台也无法获得利益,个人和平台如何处理好关系十分重要。 

      本文立意主要讨论个人和平台的关系:平台既要为个人提供舞台,也要为保护个人的利益,不能杀鸡取卵;个人也要认识自己的局限性,依靠平台才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实现自己的价值。个人和平台合则两利,离则两败,只有互相合作,良性互动方能有长久未来。

      32【广东省深圳市六校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话题:“自修处求强”与“胜人处求强”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致敬“勇夺首金”的杨倩,为她备赛阶段不断稳定心态、专注于提高自身而动容;我们亦致敬“无冕之王”的苏炳添,为他持续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而喝彩;而此届奥运会中金牌榜的比拼更是激烈:中国代表队一度以34金领跑奥运金牌榜首,“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比赛收官之日,当美国队在金牌榜首以39:38反超中国时,“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

      材料二:《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层:

      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致敬“勇夺首金”的杨倩,为她备赛阶段不断稳定心态、专注于提高自身而动容;我们亦致敬“无冕之王”的苏炳添,为他持续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而喝彩;而此届奥运会中金牌榜的比拼更是激烈:中国代表队一度以34金领跑奥运金牌榜首,“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比赛收官之日,当美国队在金牌榜首以39:38反超中国时,“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

      此层材料呈现的是当下社会热点内容:“勇夺首金”的杨倩、“无冕之王”的苏炳添,我们致敬他们自修处求强,在自胜处求强。在奥运会金牌榜的比拼中,“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与“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则体现了国人“胜人处求强”之心。

      材料第二层:

      《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此是曾国藩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语,曾国荃受其母亲影响,生性刚直倔强,处处想胜人一等,曾国藩则告诫自己的弟弟曾国荃不要争强好胜。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强大有两种:一是将仁义与谦虚集于一身的强大;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强,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自修处求强”。二是斗智斗力的强大,这种强大就是逞强或逞能;他认为逞强斗狠,说到底就是要获得对他人的超越感和优越感,从而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服从或尊敬.然而这种优越感的获得往往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胜人处求强”。

      “结合材料”:一定要联系材料进行思考,不能脱离材料,最好全面结合材料。结合材料只谈“自修处求强”或只谈“在胜人处求强”,建议不要上二类(48—53)。结合材料谈“自修处求强”同时又谈及“胜人处求强”(合理性或不可),但流于表面、思辩性不强的,建议不能上一类(54—60);既结合现实材料又评析曾国藩语录,紧密围绕“自修求强”、“胜人处求强”两个核心词展开,能理解到“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的胜人处求强不可;或能指出在“符合正确价值观”(涉及国家荣誉、民族大义、个人尊严等)前提下,我们要以自修之正确求强之道实现的“胜人处求强”,有深度具有强烈思辩性才可以上一类(54-60)。

      “感悟和思考”:可联系材料关注当下,呈现社会现实,反思现象。可联系材料评析曾国藩儒家重要思想,深析传统文化。可思辨性思考,可提出建议。


展开全文阅读
      【参考立意】

      1、自修处求强  自胜者谓强/做更好的自己/和自己过招/为自修而求索

      2、贤于自修  强非胜人

      3、求强之道/以自修胜人/胜人有方自修求强

      ……

      只要能围绕“自修求强”、“胜人处求强”两个核心词展开的都属于符合题意。

      33【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话题:“光芒”和“黑暗”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黑暗不能终结黑暗,唯有光芒。——热播电视剧《光芒》台词

      材料二:

      世间总有一束光,照亮一个时代的夜空。

      ——图书《在裂缝中寻找微光》中对蔡元培的评价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审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两者材料的内涵大致相同,都谈及黑暗和光芒的关系及光芒的意义。黑暗并不可怕,黑暗也不会永恒,光芒终将刺破黑暗,结束黑暗。光芒即使微弱,但力量不可小觑,它可战胜黑暗,亦可照亮一个时代。考生需要注意“光芒”和“黑暗”具有比喻意义,“光芒”可以指人性中美好的品质,如良知、道德、责任、理想、情怀等;“黑暗”可以指人性内在的弱点,也可指社会的某些苦难、逆境、残缺等方面,比如疫情、洪灾、贫困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得什么启示呢?应该学习榜样为了他人、社会、国家民族,敢于“发光”的感人事迹,在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发光”,提升自己,温暖他人,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助力。

      【参考立意】

      黑暗中亦要发光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

      不惧黑暗,勇敢发光

      总有一束光能冲破黑暗

      冲破黑暗,你就是光

      汇聚微光,照亮黑暗

      平凡微光,温暖人间

      34【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话题: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6月1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时施行,两部新修订的法律落地为未成年人撑起更安全的保护伞。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网络保护等作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修订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相呼应,并且明确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则和机制等。

      学校组织以"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座谈会,参加对象为老师、家长和学生代表。李明同学是这次座谈会的学生代表,请帮助李明同学写一篇发言稿,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作文题启发考生思考当下时代社会应怎样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应该怎样自我保护、自我成长,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材料

      材料共两段。第一段阐述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保护未成年人的意义。第二段介绍了两部法律修订的重点和完善之处。

      (二)任务

      1.任务:参加以“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为主题的座谈会的发言稿。

      2.情境:参加座谈会意味着表达看法、观点的形式相对自由,要考虑多个层面,如国家、网络媒体、学校等。以李明的身份即以学生的身份,文稿当表达青少年学生群体或个体的“感受与思考”。题干中的“你  的感受与思考”,强凋“我”的存在。考生应从自身出发,结合当下实际,写出“我”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3.主题:“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

      主题涉及三方面要素: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自我成长。要注意分析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经济特征及其他相关特征。理解“社会保护”要结合材料中两部法律的相关阐述,分析社会保护的必要性、当下的紧迫性、两部法律的可行性,以及其他层面的社会保护。理解“自我成长”,要注意联系“社会保护”,分析二者的关系 内外因素,相互配合,共同促进。

      4.要求:“写一篇发言稿”意味着有一定的文体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你的“感受与思考”必须基于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的思考。其中,“选好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强求面面俱到,可选取其中的某个方面谋篇布局,完成作文。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及现场的情境,特别要注意与现场参会者的互动(发言稿中要有相关语句体现出)。 

      35【江苏省海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话题:言与行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

      请就以上关于“行”的句子,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展开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审题,首先读懂材料,抓住主旨。然后结合任务,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材料有三句话,第一句意思是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可见做比说重要。第二句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可见实践对认知的重要性。第三句意思是道路险阻而又漫长,但是走的话就会到达目的地;坚持不懈,那么美好的未来就值得期待。可见只要坚持不懈地行动,就会有所收获。三句话都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材料要求就关于“行”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立意应该围绕“行”展开:可以谈如何行动,也可以谈行动的重要性,还可以谈行动重要性背后的原因。

      【参考立意】

      1.不做语言的巨人,要做行动的健将。

      2.言必信,行必果。

      3.坚守恒心,砥砺前行。 

      36【江苏省淮安市七校2022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

      话题:敢为人先与不为人先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万物之长)。”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为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首倡“敢为天下先”的口号,积极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事业。这一口号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命运而前赴后继。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于1912年诞生了。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国父”之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作文课,我们有办法:5位高中语文名师的作文教学智慧 大夏书系

      【审题立意】

      观点一:赞成老子“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顺应自然,采用不争的态度,老子以此自存于乱世,将学问自树一帜。自古及今成大事者,无不是先静观其变,只有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敢地行动。由此可以立意为:生活中为人不妨更为谦和,恬淡处世,做到与世无争;顺应自然本性……

      观点二:赞成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观点。“敢为天下先”意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功立业。这是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已任的优秀品质。而今国家正走在伟大复兴之路上,这更需要我们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像孙先生一样勇敢地承担起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中国青年应承担的义务,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的光与热。可以立意为:勇于开拓创新,敢于争先;奋发向上,勇于作为;建立功业,实现价值;以天下为己任,心系苍生……

      观点三:辩证理解。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努力实现价值,而后以“不敢为天下先”的态度处世。

      【评分细则】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体明确,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具体评分标准

      本次作文评分分为四等七级:一等:54-60分一等上,48-53分一等下;二等:42-47分二等上,36-41分二等下;30-35分三等上;24-29分三等下;四等:0-23分。

      3.判分细则

      本次作文判分的总体原则是,考生要紧扣“是否为天下先”明确自己观点并展开议论,凡能围绕“是否为天下先 ”明确自己态度并阐述原因、谋篇布局的,原则上应当在42分及以上赋分,至于到底判为何种等级,要视学生立意与表达而定。

      具体细则如下:

      (1)凡是能够紧扣自己观点从生活境况、自身追求、社会责任等角度进行全面深入地成因分析,对此现象理解独特、层次清晰、选材精当、论述有力、语言有特色的,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判为一等上(54-60分);

      (2)凡是能够紧扣自己观点从生活境况、自身追求、社会责任等某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观点明确,层次清晰,选材恰当、论述充分,语言通顺的,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的,判为一等下(48-53分);

      (3)凡是能够紧扣自己观点行文,分析整体打包,结构基本完整,选材基本恰当,语言基本通顺,有一定自我意识的,判为二等上(42-47分);

      (4)凡围绕紧扣自己观点概念行文,结构混乱,选材不恰当,语言不太通顺,有错别字的,判为二等下(36-41分);

      (5)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到“是否为天下先”、主体部分完全另起话题的,原则上不超过36分;只字不提“是否为天下先”,或理解完全错误的,原则上不超过35分,判为三等上(30-35分);

      (6)完全脱离作文材料的,原则上不超过29分。判为三等下(24-29分);

      (7)凡发现文章完全是抄袭或思想错误、消极甚至面目可憎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判为四等(0-23分)

      4.个案处理

      (1)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2)没有标题的,扣2分。

      (3)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4)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O~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40分,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37【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

      话题:“从”“北”“化”

      【真题传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北”“化”这三个字都是由“人”而来的同体会意字(见下图甲骨文示例),相随而“从”,相背而“北”,相转而“化”。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议论文,对上述的看法自选角度加以评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对上述的看法自选角度加以评说”。所给材料包括两个部分,即漫画与文字解说。

      首先明晰材料中对这三个字的理解。

      1.相随而“从”:

      由字形上看,“从”是一个人跟随另一个人的样子。“随”是“从”的本义,其延伸义有许多种,包括依顺、跟从、参与等。依顺,代表着对他人意见的认同,这种认同可以是清醒的,也可以是盲目的。跟从,就是跟随着别人的脚印亦步亦趋,比如说学习知识、技能等。

      2.相背而“北”:

      由字形上看,“北”是两个人背对背的样子。北,即是“背”,本义是指示反方向。而在材料的语境下,“背”是应当承接“从”的意义来理解。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质疑、否定,采取完全不同的意见和行动,这些都是“背”的具体表现。

      3.相转而“化”:

      由字形上看,“化”是一正一反并列的两个人。化的本义是变,结合题意也可以理解为对正反两方面调和。消化、领会、融会贯通,然后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再进一步延伸,化,还可以是“教化”,包含有传授知识、感化他人的意味。

      这是一道比较抽象的题目,容易跑空,所以命题者给了同学们提示:可以从“人生的成长历程”着手,包括“求学、处友、从业”等待人处事方面。但注意要联系“具体生活实践”,可以是自身的经历,也可以是见闻。

      具体行文结构。

      “从”“北”“化”可以视作链条中三个点,纵向覆盖,论述如何由“从”到“北”到“化”。例如:


展开余文
      1.求学:全盘照搬——发现错误或弊端——完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

      2.处友: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取长补短达到自身的进步。

      过分顾忌他人意见和感受——发现自我的特殊——自我与环境的调和。

      3.文化继承: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剔除糟粕——与时俱进。

      也可以侧重的某一点或两点进行横向的思考拓展和议论深化。比如:

      1.从:

      (积极)学习到知识、技能和优秀的品质,指明方向

      (消极)容易陷入盲从的陷阱

      (辩证看待)有选择性地“从”

      2.北:

      (积极)发现问题和质疑精神,是创新的基础

      (消极)为了彰显个性故作叛逆,一无所得,甚至造成混乱

      (辩证看待)冷静思考后提出反对意见,有理有据

      3.化:

      (第一重)取长补短地吸收转化,为己所用

      (第二重)形成自己的体系,并教授给他人

      (第三重)参考他人的反馈/被他人质疑和修正,达到螺旋式循环上升的效果

      在立意上可以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以就其中一字或两字联系社会生活加以生发。注意文体要求是“议论文”。

      【参考立意】

      1.逐鹿于林,与林合一,行走于世,“化”我于世;

      2.择其善者而“从”之,去其恶而“北”之,力求为我所用而“化”之;

      3.做善“化”的智者。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2022高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备战2022年高考作文家国情怀篇——中国力量之大国崛起
下一篇:2022高考作文备考:关系型思辨色彩作文精选(二)美的感情与美的行为、义利之辨、君子不器与君子当器、坚守与离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