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700 2021-12-20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备战2022年高考作文家国情怀篇——好家风激荡新时代文明风
【经典范文1】
“好家风”激荡新时代“文明风”
家是最小国,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园情怀,以《颜氏家训》《诫子书》《治家格言》为代表的众多优秀家风、家训不胜枚举,孝老爱亲、克勤克俭等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化作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生活依托、社会功能以及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注重传承精神上的“传家宝”,功利化思想才不会愈演愈烈,唯利是图的庸俗哲学才不会有市场,才能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土夯基,注入不竭动力。
家风家教是家庭生活的规范,好家风有利于培养个人素养。家人的言传身教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耳濡目染之中,个人素养走向新的高度和境界。虽然每个人的成功途径不尽相同,但每个人的成功起点,几乎都与良好家风密不可分。从良好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迷失方向。父慈子孝、夫善妻贤、长幼相亲、邻里和睦,良好的家风给家庭和邻里带来无尽的幸福和温暖。
家庭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基础单位,而家风正是社风民风的根基。历史上许多人通过承担家庭、家族的责任,进而实现了对国家、民族的担当,实现从个体“小我”到社会“大我”的转变。“包拯家训”的清正廉洁、“岳母刺字”的精忠许国、“朱子家训”的勤善节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释了家风文化,更易让人感知它不是一个静态的荣誉、一个空洞的目标,从而激发更多后人向上向善、追求幸福,激励广大家庭崇尚文明、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生发并激荡成时代新风尚,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里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质,家庭文明建设,是一项为百姓立心、为民族铸魂的时代工程,如果每个家庭都是最美家庭的话,整个社会注定是文明社会。以他们为榜样和标杆,激励广大家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我们就一定能唤醒文明建设的家庭力量,以丰厚的道义力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文章速成模板1】
【开头段】
家是最小国,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园情怀,以《颜氏家训》《诫子书》《治家格言》为代表的众多优秀家风、家训不胜枚举,孝老爱亲、克勤克俭等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化作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话题分解】
(1)家风家教是家庭生活的规范,好家风有利于培养个人素养。
(2)家庭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基础单位,而家风正是社风民风的根基。
【结尾段】
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里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质,家庭文明建设,是一项为百姓立心、为民族铸魂的时代工程,如果每个家庭都是最美家庭的话,整个社会注定是文明社会。以他们为榜样和标杆,激励广大家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我们就一定能唤醒文明建设的家庭力量,以丰厚的道义力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经典范文2】
家风无限好 传承正当时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文明风范和道德品格。
家风看似无形,但它是传家宝,寄托在祖先牌位前的一炷香火里,凝炼在祖庙墙上的一句箴言中,流淌于千万里家书往来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无论古代的《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还是近代的《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其治家格言所承载的家风家教至今令后人景仰。
好家风是耕读为本、忠孝传家的家国情怀。每个人成功之路不尽相同,但通往成功的起点,几乎都与良好家风密不可分。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石堰坪村,每个家庭都要求后世子孙“立志于青云之上,勤心于黄卷之中”。在好家风涵养下,不少学子走出了石堰坪,找到了更宽广的人生舞台。
好家风是淡泊名利、廉洁清白的崇高风范。毛泽东同志明确了处理与亲戚关系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有形的“铁家规”涵养无形的“好家风”,这样的家,才会有最可靠的平安、幸福。
好家风是尚俭拒奢、谨守本真的治家哲学。曾国藩位极人臣,他在致长子曾纪泽信中曾说:“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可也,略丰亦可,大丰则我不敢也。”尚勤俭劳苦、戒骄奢倦怠,曾国藩家书在湖湘家风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办事、找‘×姐’”,曾是不少落马贪官默许的潜规则——苏荣放任妻子“于姐”擅权干政;白恩培放任妻子“张姐”敛财。这些家庭最终落得个“废职亡家”的悲剧结局,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应在家风建设上做表率,以良好家风促政风带民风。
伴随社会转型,思想多元,价值观多元,社会结构巨变,家风传承和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四世同堂、几十口人共处一宇的景象已很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三五口之家。从“大家族”进入“小家庭”时代,传统家庭观念受到猛烈冲击。有的家庭里,“小霸王”“小公主”受到过度溺爱;有的家长一味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等理由为“熊孩子”护短;互联网时代,家庭代际之间的思想观念差异进一步拉大,有的“80后”“90后”视父母为“史上差异最大的两代人”。在“金钱至上、世风日下”成为很多人的慨叹时,回归“家庭”、重拾“家风”尤为迫切。
展开全文阅读
时代变迁,意味着家风传承也要与时俱进。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构成了家风的核心;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当今时代,仅有这些还不够,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弘扬好家风的丰厚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旗帜鲜明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走红,继而引发全社会对家风的思考;近年来湖南日报陆续推出《湖湘好家风》《湖南好人》等系列报道,一个个普通家庭的家风故事,拨人心弦、动人心魄。培育、弘扬良好家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主流媒体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千万个家庭的好家风,将共同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文章速成模板2】
【开头段】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文明风范和道德品格。
家风看似无形,但它是传家宝,寄托在祖先牌位前的一炷香火里,凝炼在祖庙墙上的一句箴言中,流淌于千万里家书往来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无论古代的《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还是近代的《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其治家格言所承载的家风家教至今令后人景仰。
【话题分解】
(1)好家风是耕读为本、忠孝传家的家国情怀。
(2)好家风是淡泊名利、廉洁清白的崇高风范。
(3)好家风是尚俭拒奢、谨守本真的治家哲学。
(4)伴随社会转型,思想多元,价值观多元,社会结构巨变,家风传承和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在“金钱至上、世风日下”成为很多人的慨叹时,回归“家庭”、重拾“家风”尤为迫切。
(5)时代变迁,意味着家风传承也要与时俱进。
(6)培育、弘扬良好家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主流媒体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
【结尾段】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千万个家庭的好家风,将共同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经典范文3】
在团圆中传承优良家风
一句“回家过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内心最柔软的情愫。新春期间,万家团圆、共享天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因子,也创造出弘扬优良家风、开展家庭教育的绝佳契机。
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到长幼有序、敬老孝亲,从年夜饭“节俭为先”到节日期间与人为善,春节集中体现着家风文化。不论地域归于何处,事亲尽孝、敬老慈幼、祈福纳祥、团圆和睦等好家风是共同追求;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爱国保家、勤俭节约、积德行善、诚实守信等好品质也一脉相承。全家团聚的时刻,共同忆苦思甜,共同亲近传统,示范孩子如何尊敬长辈、礼待他人,教导后辈如何为人处世、修身齐家,每一次对家风的精心书写,最终都会汇入人生的字典,成为受用一生的财富。个人需要在家风中来寻找情感归属,家庭需要通过家风来增进幸福和睦,春节里的家风家教,成为我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营养剂。
家庭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如果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把过节仅仅视为“吃、玩、睡、买、游”,那么无疑就冲淡了节日的意义。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许多移风易俗的举措,引导人们回归重家庭、重家风的节日传统。让春节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关键就在于重新认识和整合家风家教等文化资源,在传承弘扬好文化、好风气中建构属于新时代的春节文化坐标。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娱乐单一到文化多元,春节是常新的,家风建设也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节日期间亲子同阅读,传承了“耕读传家”的好家风;全家出游体验异乡文化,创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家风;散步运动强身健体,开拓出“健康过新年”的新家风……过节形式在不断变化,但浓郁年味必定通过一定形式来表达,家风传承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春节的价值内核经久不变,那就是我们内心中对亲情团聚的依依眷恋、对生活幸福的热切向往。
家风正则党风正,家风纯则政风纯。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家风建设被摆在廉政建设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家风,夯实了廉政之基,为全社会的家风建设做好表率。《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春节期间是考验廉洁风气的重要节点,也是正家风、正家教的宝贵节点。领导干部当好清廉家风的引领者、践行者,应当“激浊”,立好规矩,管好自己,约束家人,不给不良风气以可乘之机;也要“扬清”,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团圆中正家风、重家教、树美德,凝聚起春节的文化吸引力,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追求。传承好、发展好家风这个“文化家底”,唤醒内心的仪式感、认同感、使命感,我们就能永远记住“回家的路”,不断增进文化自信的力量,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经典范文4】
好家风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我们人生的长路
最近,奋战在抗洪前线的武警战士徐腾,趁休息时间与母亲视频通话。看到满身泥巴的儿子,坚守防疫一线的母亲强忍泪水,鼓励他说,现在是你为国奉献的时候,这是咱家的荣耀。我做好防护,你注意安全。徐腾向母亲表了态,一定以辛勤工作的妈妈为榜样,在抗洪抢险中拼尽全力、为家争光。
这段母子间的对话令人感动。母亲言传身教,将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美好品德,传递给儿子,激励他勇挑重担、完成使命。良好的家教、纯正的家风,蕴含着温度与力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个人成长需要良好家风的熏染。古语讲,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作为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为孩子品行与思想的萌发,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土壤。好的土壤能培栽参天大树,好的家风也可以塑造出英雄、模范。见义勇为的女大学生崔译文,面对歹徒之所以敢冲上去,与军人家庭的良好家风分不开。父亲勇救战友、母亲笑对磨难,都让女儿拥有了一颗善良又坚强的心。
展开余文
家庭和睦需要良好家风的支撑。孝老爱亲、夫妻和顺、亲子和谐,当一个家庭充满爱和理解,亲人间的凝聚力就会更大,抗击外部风雨的抵抗力也会更强。一旦遇到问题、碰见困难,一家人也会坐下来想办法、找出路,给彼此加油鼓劲。假如亲情淡薄、家风不正,一有坎坷难免相互抱怨,甚至口出恶言,小矛盾容易积攒成解不开的心疙瘩。时间久了,家庭的根基就会动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社会和谐需要良好家风的促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一个人从家庭走向广阔天地,已有的道德品质、行为准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社会上的言行。或对或错,或优或劣,都可以从家风中找到根由。因此,家风善行可以促进社会风尚。当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追求,必将有更多人受其滋养,收获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社会的和谐安宁也就有了更多保障。
好家风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束束光线如同无言的教诲,指引我们的前进方向,照亮我们人生的长路。
【段落速成模板】
【模板1】
历史上许多人通过承担家庭、家族的责任,进而实现了对国家、民族的担当,实现从个体“小我”到社会“大我”的转变。“包拯家训”的清正廉洁、“岳母刺字”的精忠许国、“朱子家训”的勤善节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释了家风文化,更易让人感知它不是一个静态的荣誉、一个空洞的目标,从而激发更多后人向上向善、追求幸福,激励广大家庭崇尚文明、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生发并激荡成时代新风尚,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模板2】
毛泽东同志明确了处理与亲戚关系的“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有形的“铁家规”涵养无形的“好家风”,这样的家,才会有最可靠的平安、幸福。
【模板3】
曾国藩位极人臣,他在致长子曾纪泽信中曾说:“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可也,略丰亦可,大丰则我不敢也。”尚勤俭劳苦、戒骄奢倦怠,曾国藩家书在湖湘家风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模板4】
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构成了家风的核心;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当今时代,仅有这些还不够,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弘扬好家风的丰厚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旗帜鲜明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模板5】
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到长幼有序、敬老孝亲,从年夜饭“节俭为先”到节日期间与人为善,春节集中体现着家风文化。不论地域归于何处,事亲尽孝、敬老慈幼、祈福纳祥、团圆和睦等好家风是共同追求;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爱国保家、勤俭节约、积德行善、诚实守信等好品质也一脉相承。全家团聚的时刻,共同忆苦思甜,共同亲近传统,示范孩子如何尊敬长辈、礼待他人,教导后辈如何为人处世、修身齐家,每一次对家风的精心书写,最终都会汇入人生的字典,成为受用一生的财富。个人需要在家风中来寻找情感归属,家庭需要通过家风来增进幸福和睦,春节里的家风家教,成为我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营养剂。
【模板6】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娱乐单一到文化多元,春节是常新的,家风建设也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节日期间亲子同阅读,传承了“耕读传家”的好家风;全家出游体验异乡文化,创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好家风;散步运动强身健体,开拓出“健康过新年”的新家风……过节形式在不断变化,但浓郁年味必定通过一定形式来表达,家风传承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模板7】
《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春节期间是考验廉洁风气的重要节点,也是正家风、正家教的宝贵节点。领导干部当好清廉家风的引领者、践行者,应当“激浊”,立好规矩,管好自己,约束家人,不给不良风气以可乘之机;也要“扬清”,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模板8】
在团圆中正家风、重家教、树美德,凝聚起春节的文化吸引力,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追求。传承好、发展好家风这个“文化家底”,唤醒内心的仪式感、认同感、使命感,我们就能永远记住“回家的路”,不断增进文化自信的力量,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模板9】
个人成长需要良好家风的熏染。古语讲,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作为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为孩子品行与思想的萌发,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土壤。好的土壤能培栽参天大树,好的家风也可以塑造出英雄、模范。见义勇为的女大学生崔译文,面对歹徒之所以敢冲上去,与军人家庭的良好家风分不开。父亲勇救战友、母亲笑对磨难,都让女儿拥有了一颗善良又坚强的心。
【模板10】
家庭和睦需要良好家风的支撑。孝老爱亲、夫妻和顺、亲子和谐,当一个家庭充满爱和理解,亲人间的凝聚力就会更大,抗击外部风雨的抵抗力也会更强。一旦遇到问题、碰见困难,一家人也会坐下来想办法、找出路,给彼此加油鼓劲。假如亲情淡薄、家风不正,一有坎坷难免相互抱怨,甚至口出恶言,小矛盾容易积攒成解不开的心疙瘩。时间久了,家庭的根基就会动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模板11】
社会和谐需要良好家风的促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一个人从家庭走向广阔天地,已有的道德品质、行为准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社会上的言行。或对或错,或优或劣,都可以从家风中找到根由。因此,家风善行可以促进社会风尚。当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追求,必将有更多人受其滋养,收获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社会的和谐安宁也就有了更多保障。
【模板12】
“崇俭”:崇尚节俭之风的周恩来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担任国务院总理时,哪怕再忙,也要腾出时间照顾孩子,不请保姆,自己亲身洗衣;在穿着上,孩子们的衣服和鞋袜大都是“接力”着穿,大的穿旧了,再让小的穿。在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吃到最后还要掰一块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
【模板13】
“崇廉”:崇尚廉洁之风
俗话说:“官贵廉”,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之子,习仲勋形成的习家家风,无疑熏陶了习近平。习近平说,“学父亲做人,为人坦诚、忠厚”,“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身处西北大地还是茫茫岭南,无论是身为县委书记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都对群众赤诚相待,“老老实实把屁股放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坐的端端的。”女儿乾平“文化大革命”前毕业于外交学院,学的是法语,分配到《国际商报》工作。一九八三年,王光英筹建光大公司,有意调她去工作。习仲勋闻知后,当面谢绝了王光英的好意,习仲勋严肃地对女儿说,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一句“夹着尾巴做人”,足见习仲勋对自己名誉的珍视,对党性的遵守之严。
【模板14】
“崇勤”:崇尚勤劳之风朱德
朱德委员长对自己的女儿同样是严格要求。他的女儿朱敏,一九五三年从莫斯科师范大学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开始她和父亲住在一起,朱德委员长金工次提出要她住到职工宿舍去,并给她讲这个方面的道理:“你们住在我这里,对你们没有什么好处,会使你们脱离群众,滋长优越感。你们不能靠父母过日子,要自力更生,学会独立生活,要和群众在一起,要能够吃苦。不能吃苦,总有依赖思想,就会变。”后来,朱敏怀孕分娩,生了第一个孩子,产假刚满,老人就催促她去上班。他对女儿说:“我们都是搞社会主义革命的,也要互相帮助嘛。你去上班,孩子就放在我这里,我替你安排好,你不要惦记。”并一再叮嘱说:“你去上班后要住宿舍,不要老回家,要好好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有时朱敏想孩子想急了,就悄悄地跑回家去看看孩子。委员长知道了,很不高兴地批评女儿不听话,不安心工作。朱敏只得遵照父亲的嘱咐,在学校里安心工作。每逢节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和自己的孩子。
【模板15】
“崇学”:崇尚饱学之风欧阳修
北宋著名文人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曾用莸杆画地教他识字。由于他勤奋自学,又从名师,后来文章名冠天下。欧阳修学识渊博,自不待言。长子欧阳发受其父严谨求实学风的影响,少年好学,后也颇有学名。二子欧阳,也继承乃父的学风,饱读经书,持之以恒,文词很有才气。俗话说:“学贵恒”,可见,这种“崇学”的家风着实可学。
展开余文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锡钱氏在近代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钱氏家族盛产名人,除了与江南经济富裕、文化发达有关,钱氏家族还有其成功的秘诀。一是世代相传的家训引领。《钱氏家训》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第二个秘诀就是崇文倡教。钱氏家族学风绵长,不论是钱穆还是钱钟书,都文史兼治,学贯古今。而反观当下社会,许多人只重视家庭形式的建设,而忽略家风建设;只重视家庭财富的积累,而忽视家庭精神的培育。
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离不开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针对当前家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材料以无锡钱氏家族的家庭建设为例,介绍了钱氏家族盛产名人,及其成功的两个原因,一是世代相传的家训引领,二是崇文倡教,并与当下很多人只重视家庭形式的建设,而忽略家风建设;只重视家庭财富的积累,而忽视家庭精神的培育进行对比。家风、家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根植在每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都是家风的表现,家风是祖辈给后世立下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不仅是祖祖辈辈对后代的鞭策和希望,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好的家风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栋梁之材,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家风同样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很多道德滑坡的事情往往都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家风所致。如果从小没有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好的家风熏陶,没有正确的人生引导,难免会在成长过程中迷失方向,走向错误的道路。当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出现偏差,就难以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每一个家庭都承担起“树立良好家风,培育文明风尚”的重担,这样孩子才能在好家风的熏陶下自觉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在为社会做出无私贡献的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审任务:第二段指出了家庭建设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重要作用。然后要求考生“针对当前家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考生要始终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可以从好的家族建设中汲取经验,也可以从现实的反面例子中反思家庭建设的缺失;可以思考家庭建设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也可以提出好的建议。
【参考立意】
(1)让优良家风引领复兴征程;
(2)注重家庭建设,营造良好家风;
(3)重家风家教,聚磅礴伟力。
侯晓旭
标签:
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备战2022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2高考作文备考:关系型思辨色彩作文精选(二)美的感情与美的行为、义利之辨、君子不器与君子当器、坚守与离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下一篇:
备战2022年高考作文家国情怀篇——在坚守与传承中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