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205  2022-01-10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语言鉴赏题解答模式
 中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中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1、理解重要语句含意;2、品味语言艺术。

      【答题模式】

      模式一:赏析语句效果8658;①表层含意+②深层含意(情感意或主旨意)。

      模式二:分析表达特色8658;①手法+②分析运用+表达效果。

      模式三:分析语言风格8658;①语言特色+②具体内容分析+③表达效果。

      突破一 理解重要语句含意

      【答题角度】

      一、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语境意义、言外之意)

      1、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

      3、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转义的修辞手法,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二、手法+内容+结构+效果(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

      【挖掘深层含义】——抓角度,析内涵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2.抓句子的位置、关联内容。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突破二  赏析语言艺术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

      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

      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赏析语言风格型:即赏析小说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等风格,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赏析描写技巧型:即赏析语言的描写角度、遣词造句、修辞等技巧,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一、描写技巧:

      (一)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白描、象征、对比、渲染;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

      (二)效果: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突出强调。

      二、遣词造句:

      (一)词语使用

      叠字叠词——生动形象,画面感强;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精炼准确,表现力强。文言词语,典雅庄重;白话,通俗易懂。口语充满生活气息,书面语典雅庄重。

      (二)句式运用

      长句:表意严密;短句:简洁明快;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

      整句:形式整齐,富有气势;散句:表意灵活,富于变化;整散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疑问句:引起阅读兴趣,发人深思;过渡作用

      排比句: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抒情强烈。     

      感叹句:情感强烈;                

      反复句(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有音韵美;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


展开全文阅读
      三、语言风格:(作者叙述语言+作品人物语言)

      (一)

      分析语言的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寓庄于谐,生动形象;平和冲淡,苍劲雄健;口语化(富有情趣),生活化(符合身份)。

      幽默讽刺:夸张、反语、仿词、双关、对比、漫画勾勒、化用、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同一行为多次重复。

      典雅庄重:语言平实沉稳,情感深沉厚实。采用典范书面语、古词语、成语、专用术语、长句复句。

      含蓄蕴藉: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情感深沉厚重。

      清新明快:语言干净利落,直接了当,明白晓畅。

      生动形象:描写具体逼真,修辞新鲜活泼;句式变换,使行文变化有致。

      朴素自然: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情感真挚。

      (二)

      1、豪放与柔婉

      (1)豪放。景象→境界开阔;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抒情→大多激越昂扬;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2)柔婉。对象→纤巧细致;情感→细腻缠绵;画面→色调柔和;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2、直露与含蓄

      (1)直露。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2)含蓄.表达情意→不直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3、质朴与华丽

      (1)质朴(平实)。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2)华丽(典雅)。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修辞手法→多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4、庄重与诙谐

      (1)庄重。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2)诙谐。语气→轻松幽默;修辞→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5、简洁与细腻

      (1)简洁。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2)细腻。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赏析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一)记叙(详细内容参考“小说情节”)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2、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二)描写——(详细内容参考“小说人物、小说环境”)

      1、人物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1)从技巧角度看;(2)从修辞角度看;(3)从写景角度看。

      二、【表现手法】

      1、细节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2、白描:文字简练单纯,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准确、生动传神。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1)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抒发思想感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2)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丰富的联想空间。

      4、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不同的两个事物(人)或一个事物(人)的两个不同方面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作用:(1)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事物特点。(2)形象鲜明,深化主题。

      5、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1)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强化思想、感情。(2)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6、渲染:用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多方面描绘某一事物,用来突出所要表达的对象。

      作用:(1)营造氛围,表现人物性格,深化主题;(2)为行文设置铺垫。

      7、想象(联想):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联或相似的事物、观念。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对所想象的事物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过程。

      作用:(1)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丰满;(2)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

      9、扬抑: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

      作用:(1)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2)欲擒故纵,曲折生动,引人入胜;(3)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10、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说理方法)。

      作用:(1)以浅寓深,更浅显形象地突出本体事物特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11、照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铺垫:先不把谜底揭开,通过叙事、写人、描景等,为下文张本(引出下文)。

      作用:(1)烘托下文出现的主要人或事,使之更突出,主题得到深化。(2)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急切期待心理。

      1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

      作用:(1)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2)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展开余文
      14、悬念: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

      作用: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15、正侧结合:

      作用:(1)能够立体地塑造形象,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2)使故事情节发展张弛有度(正面描写使情节紧凑,侧面描写使情节舒缓);(3)使叙事过程详略得当,详写部分内容丰满,有血有肉。

      16、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作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17、虚实结合:眼前为实,想象、回忆、虚构之事为虚。

      作用:(1)更突出事物的特点;(2)更鲜明地刻画人物;(3)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18、点面结合:“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具体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描写(概括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作用:(1)点面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2)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19、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用:(1)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2)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20、开门见山:

      作用:(1)叙事,直接从事件的的某个环节写起,引人入胜;

      (2)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21、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作用:(1)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2)使语言辛辣幽默。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反语、双关等

      四、【结构方法】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承上启下、首尾照应、伏笔、铺垫等

      【注意】

      1.要坚持记牢概念。

      先要熟记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布局谋篇、修辞手法等的概念,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做出判断;然后就是注意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才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准确选择答题的方向。

      2.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布局谋篇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时,一定要结合所表达的内容分析,不能就技巧谈技巧,要立足文本。

      3.要坚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

      在作品中,艺术技巧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艺术技巧时,也要与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结合在一起。

      4.要坚持答题时的两个原则。

      答题的基本原则就是“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号化”,这样可以防止漏写,也可以使条理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侯晓旭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22年中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时新素材:建设美丽中国——读懂新时代
下一篇:2022年四川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病句专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