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41 2022-02-16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讲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
有很多描写杭州的诗词: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也有很多描写扬州的诗词: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苏轼《江城子》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白板展示,师生共同探讨)
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并分析比较。
三、合作探究
(一)这两首词意境特点、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二)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会变成一百年后的萧条?
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导致北宋灭亡是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纸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
《望海潮》《扬州慢》,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明确:
(一)历史的真实:繁华和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国家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向前发展的。
(二)文学的审美表达:讴歌盛世和反映灾难都是文学家的责任。
五、巩固提升
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是我们望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看得见的记忆,请结合今天的学习,写一段你的“城市记忆”。(100字左右)
学生写作事例:
六、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两首词、两个人、两座城,以及同学们笔下的城,是记忆叠加的书写,更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呼吸的印证。冯骥才先生在《城市为什么需要记忆》中说“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我们应当庆幸自己生于中国,我们有古老和年轻的城市,同学们高中努力学习,可以考西安交大,去古老的城市西安;可以考上海复旦,去年轻的城市上海。然后请你们和古人一样,用文字,用文化记忆来书写城市,这样,城市的精神就能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了!
侯晓旭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蜀相》名师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下一篇:
《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