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99  2022-02-2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经典散文作品,涵泳品味,理解文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有的语言形式去抒发情志,形成独特的美感,领会不同作者在审美上的独特追求,品系析章法之妙和细节之美。

      教学目标:

      1. 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积累文言实词、 虚词及特殊句式。

      2. 明确本文的中心主旨,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 掌握文章类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4. 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2.掌握对比、映衬两种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文言知识积累;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准确诵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一、课程导入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文章解题

      种树 郭 橐驼 传

      职业 姓氏 外形+绰号 文体

      传记是一种真实而全面地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文体。从传记与史书的关系看,我国古代的传记主要有史传和史外传两类。史传是正史所载的人物传记,以司马迁《史记》的撰写为标志,“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人物传记较为精彩,富有文学性。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它是“稗官之属”,把它当作小说来看。

      (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关注诗文题目的习惯,并回顾相关文体知识)

      三、知人论世

      1.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其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其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著有《河东先生集》。

      2.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感知作品主题)

      四、初读课文

      1. 读准字音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强调生僻字读音

      橐驼tuó     病偻lǚ    硕茂shuò    蕃fán     窥伺sì      孳zī

      莳shì       勖xù      缫sāo       飧sūn     饔yōng

      2. 感知文意

      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详读文章,理清文本大意,标注陌生词汇。

      3. 听名家朗读,学生轻声跟读,熟悉文本。

      4. 学生朗读,教师提示错误字音

      五、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 《种树郭橐驼传》以一个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明确:以郭橐驼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方法养树的故事,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


展开全文阅读
      2.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大意。

      ①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②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③郭橐驼的种树经验。

      ④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

      ⑤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作传的目的。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章主旨、脉络)

      六、回顾全文,熟读文章

      学生自己通读全文,将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设计意图:为后面梳理字词、背诵全文做好准备)

      七、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梳理1-2段文言知识,理清行文思路,了解写作手法。

      一、研读第1段

      1. 学生朗读

      2. 梳理重要词汇,疏通文意

      始:原来。               病:患……病。            伏行:弯着腰走路。

      类:像。                 号:起外号。              名:命名,起名。

      固:确实。               因:于是。                舍:舍弃。

      3.思考: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郭橐驼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驼背的特点;

      ②“甚善,名我固当”,写以病为号虽不雅,但郭橐驼竟认为起得很恰当,而且放弃了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写出了郭橐驼身残而自信的豁达性格。

      4.回读第1段,加深印象。

      二、研读第2段

      1. 学生朗读,提醒读音

      2. 梳理重要词汇,疏通文意

      业:以……为业。          迎取:迎接。          养:用、使。

      或:或者。                移徙:移植。          硕茂:高大茂盛。

      实:结果实。              以:而。              蕃:多。

      窥伺:暗中观察。          效慕:仿效。          莫:没有人。

      如:赶得上。

      3.思考

      (1)人物有何特长?

      明确:种树能手

      (2)用哪些方法突出他的技术?

      明确:①侧面烘托:“争迎取养”。

      ②正面突出:“硕茂,早实以蕃。”从成果看其技艺非凡。

      ③对比反衬:“莫能如”对比反衬出他的技艺无与伦比。

      三、朗读背诵

      1.熟记前两段重点词语,适时检查。

      2.熟读并背诵前两段。

      四、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梳理3段文言知识,理清行文思路,了解写作手法。

      一、学生朗读第1-2段,回顾重要文言知识

      二、研读第3段

      1. 学生朗读,提醒读音、节奏

      2. 梳理重要词汇,疏通文意

      (1)重要词汇

      孳:繁殖。            天:天性,指自然生长规律。        致:使达到。

      性:性质、方法。      本:根。        培:培土。        筑:捣土。

      既然:已经这样。      虑:惦记。      顾:照看。        莳:栽种。

      置:放下。            硕茂:形容词使动,使……高大茂盛。

      早、蕃:形容词使动,使……早结果、结果多。   拳:拳曲,伸展不开。

      若:如果。              恩:宠爱。           爪: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抠、掐。

      日:一天天地。          离:背离。           若:比得上。

      (2)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展开余文
      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即“不若我”)

      吾又何能为哉!(“何能为”即“能为何”)

      3.思考

      (1)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一句话)

      明确: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板书:郭橐驼——顺天致性]

      (2)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种树的窍门?(如何做到“顺天致性”?)

      明确:

      ①其莳也若子。(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旧,其筑欲密)

      ②其弃也若置。(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板书:莳也若子;弃也若置]

      (3)他植者是如何做的?结果如何?

      明确:①不过则不及,太恩太勤。

      ②“木之性日以离”。

      [板书:他植者——不过、不及;太恩太勤]

      (设计意图:通过3个问题,逐步理清行文思路。)

      (4)这一段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明确:①先指出郭橐驼种树好的基本原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也是这段的中心论点。

      ②然后从正面说明郭橐驼种树能顺天致性的态度和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③接着指出他植者害木之天者使木性日离的态度和方法。

      ④最后,以“吾又何能为哉”发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

      (5)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手法表现郭橐驼种树的正确性?

      明确: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驼驼种树方法与他植者进行对比。

      (6)作者为什么略写他植者的马虎的态度而详写太恩、太勤的态度?

      明确:详细写这种态度是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主旨是要揭露“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病,这一主旨与种树太殷、太勤的态度和方法恰相类比,详细写是为了引导、强化突出主题。

      三、朗读背诵

      回读第3段,掌握重点词句,回顾行文思路和写作方法,并背诵全段。

      四、作业布置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梳理4-5段文言知识,研读段落内容,了解写作手法。

      一、学生朗读第1-3段,回顾所学内容

      二、研读第4-5段

      1. 学生朗读,提醒读音、节奏

      2. 梳理重要词汇,疏通文意

      (1)重要词汇

      子:您。对人的尊称。     理:治。         长:统治、治理。    人:民。 

      烦:繁。                 卒:最终。       以:因此。          勖:勉励。 

      而:你们的。             绪:丝头。       缕:线。            字:养育。

      遂:成、养好。           辍:中断。       飧:晚饭。          饔:早饭。

      且:尚且。               暇:空闲。       蕃:使繁盛。        安:使安定。

      病:困苦。               怠:疲倦。  

      (2)特殊句式

      理,非吾业也。(判断句)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宾语前置句)

      (3)文化常识——避讳

      本文中“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改“民”为“人”;“理”避唐高宗李治的讳,改“治”为“理”。

      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二是家讳。

      ①国讳

      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例如,《吕氏春秋》中称“楚”为“荆”,是因为“庄襄王名子楚,讳之故言荆也”。《治平篇》中“自此而元焉”,因避康熙玄烨讳,改“玄”为“元”。

      ②家讳

      亦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例如,司马迁祖父名僖,所以《史记》中“僖”字皆作“釐”。《信陵君窃符救赵》:“昭王薨,安釐王即位。”

      ③避讳的方法

      改字法——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他字来代替。

      空字法——即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

      缺笔法——即对所避之字少写一两笔。

      改音法——就是读书时遇到讳字,就改变声调或读别的字音。

      3.思考

      (1)“问者曰”一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2)郭橐驼是怎样评价和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明确:本文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六个“而”和数个动词,把俗吏来乡时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3)作者借橐驼揭示“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病。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大铺陈郭橐驼种树的正确原理和方法?

      明确:“长人者好烦其令”,与第3节“爱太恩,忧太勤”相对应。至此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完成从植树到治民的过度,用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之道类比治民之理。

      (类比:将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就其共同点进行比较,是通过比喻手法的综合运用帮助说明道理或描述某种复杂情况。类比是试图通过参考不同但比较熟悉的某事来解释相对陌生的某事,实际上就是说,“这个与那个相像”。类比能加强说理的形象性,从而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十分具体,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种树            类比           治民

      顺木之天致木之性     :    顺民之天致民之性

      莳也若子             :    爱民如子

      置也若弃             :    让百姓休养生息

      种树马马虎虎         :    不顾人民死活

      爱太殷,忧太勤       :    长人者好烦其令

      木性日离             :    民病日急

      害树仇树             :    害民仇民

      (4)试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本文中所用的类比与对比手法。


展开余文
      提示:①本文总体上采用类比的方法: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层层类比,环环相扣,说理透彻。

      ②本文在阐述种树的道理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比,在原理、态度、方法和结果等方面构成对比。以郭橐驼与其他种树人对比,说明郭橐驼深知树的本性,更知道应如何去适应它,使其“天者全”。其他种树人中又以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对比,说明这两类种树人都违背了树木生长的自然本性,必然种不好树。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相对比,说明为官治理百姓与种树一样,要顺其自然,不要政令重重,催逼不已,使百姓不得安宁。

      (设计意图:明确写作手法,使学生有所体悟,为日常写作做好铺垫)

      (5)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传其事以为官戒。

      三、朗读背诵

      回读第4-5段,掌握重点词句和文化常识,回顾段落内容,熟悉写作手法。

      四、小结

      文章用“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种树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下一篇:《种树郭橐驼传》参赛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