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65  2022-02-2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登快阁》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诗,把握以象传意和用典言志写作手法。味人,理解“山谷”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2.了解登临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登临诗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教学方法:

      诵读——启发——探讨——演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的启蒙教育总是从背诵古诗开始的。那你们肯定会背《登鹳雀楼》吧?(学生齐背,投影显示)那有谁会背杜甫的《望岳》呢?(投影显示)

      你觉得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发言)

      登高——望远——思深

      (板书登临诗)明确解释“登临诗:”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 “高”, 相对于平地而言 。

      登山、楼、台、阁、亭,虽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登临诗的一般写作思路:写登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

      我们今天来学习另外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作者)

      二、品诗味人

      (板书:品诗)

      (一)读(3分钟)

      (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示范读,同桌点评。

      学生齐读。

      (二)品(17分钟)

      整体感知,并填空。(PPT展示)

      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

      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

      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

      那么,

      黄庭坚登阁,他看见了                  ,他想到了                  。

      (2分钟,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

      讨论:

      1.诗人登阁看到了什么?

      赏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板书:景——胸襟阔大

      2.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

      赏析“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什么情感?

      板书:典——世无知音

      3.正因为如此,诗人最后有了什么想法?从哪儿看出来的?

      板书:象——弃官归隐

      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出诗人登快阁有着这样的情感变化,假如你去登快阁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三)味人(5分钟)

      1. 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诗中有没有交代作者为何登阁?)——抓住“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来赏析。

      投影补充黄庭坚的介绍:

      《宋史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2.问:那么黄庭坚后来归隐了吗?

      投影:黄庭坚的漫漫为官路

      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

      熙宁初年(1068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担任了国子监教授。


展开全文阅读
      元丰三年(1080年)知吉州太和县。

      元丰七年(1084年)移监德州德平镇。

      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

      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绍圣初年(1094年)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后又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而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崇宁二年(1103年),又因赵挺之排挤,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

      崇宁四年(1105年), 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

      小结:要想准确了解登临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必须要知人论世。

      3.讨论:提到厌倦官场,选择归隐,你想到了谁?(陶渊明)黄庭坚的归隐与陶渊明的归隐完全一样吗?

      明确:黄庭坚——出淤泥而不染

      三、总结归纳:(投影)

      登临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完成板书:

      登临诗

      了解思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读懂手法:写景    用典

      知人论世

      四、课堂演练:

      要求学生根据对登临诗的了解,自己解读杜甫的《登高》。(10分钟)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712—770)后半生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在外漂泊的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学生自己思考写作讲解提纲(5分钟),然后指名学生发言讨论。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补充讨论:

      请说说《登快阁》的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和杜甫《登高》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

       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

       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五、结束语:

      同是登临者,不同是胸怀 

侯晓旭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二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登快阁》参赛导学案
下一篇:《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