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4507  2022-03-04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沉默与发声》作文导写
 【主题】沉默与发声

主题背景:不做沉默的大多数,这种能力非常重要。爱憎分明,路见不平一声吼,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身正气在心间……这些做人的底线不能丧失,否则,就会审“丑”疲劳,懒得发声。

【主题时评】

01该发声时也要发声

如今,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平台。但这个平台也呈现一些不良现象:容易把坏人坏事放大,对恶意批评追捧,似乎批评越尖酸刻薄传播越有市场,甚至一些明显编造的谎言都被深信不疑并广为流传。相反,一些理性、平和的声音、观点却容易淹没在耸人听闻的语言下,甚至常遭围攻。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很多人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很少有人敢于正面发声,而是任由不当言论横行。

为什么网络言论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正面发声怕被冤枉成“水军”,会遭网友“人肉”,进而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二是怕得罪人。面对民众的疑问或指责,明明知道真相,却怕直言伤人,给自己惹来麻烦。三是怕说错话,怕用词不慎被人揪住,引发“次生灾害”。尤其是一些公职人员,唯恐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索性无声无语,在热点事件甚至错误言论前装聋作哑。

现代社会很难离开互联网,有百家争鸣也不是坏事,但这不应该成为在错误言论前退守的理由,更不是一些极端情绪甚至负面言论肆虐的借口。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网络舆情,如果每个人面对真相都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能挺身而出,就只会给错误言论留下泛滥空间。

布鲁诺说,在真理面前,我半步也不会退让!今天,理性的表达、对真相的追求,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当年布鲁诺那样的勇气与代价,更多时候,只是作为知情人的信息披露、见证者的挺身而出,甚至只是转发者的理性平和。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巨大舆论场,作为发言者,应提倡有勇气、有立场,多一点理性,多一点担当。该发声时就发声,不必担心说错话。人不可能不发声,偶尔说错一两句话也没什么要紧,改了就好。况且,总不发声,正确的话也很难说好。

马丁路德金说过,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针对错误言论和谣言,我们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忍气吞声,而应该摆事实,讲道理,不隐瞒,不夸大,坦率地说出我们的立场和态度,理直气壮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事实和真理总会被更多的人接受。正面的声音越强大,负面的声音就会越弱小。

02沉默与发声

——读《沉默的大多数》有感

最初接触王小波是在影视剧中,男女主角都十分推崇“王小波式的爱情”,不被万事万物所束缚,只愿去追逐爱情的本质,而他和李银河大概就是这样吧,不被各种教条限制,只去顺从自己内心最原始的想法。我也赞同他,因此开始了解他。他和李银河从1989年就开始研究中国的同性恋群体,暂且忽略其他的因素,王小波大概也认为同性恋群体的爱情是纯洁的,不应该被道德及传统的社会规则所影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天性热爱自由,不愿成为被调教的猴子在舞台上为大众取乐,他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敢于用自己的方式去挑战和揭露社会上我们都不愿触及或者甘愿被蒙蔽的地方。

在《沉默的大多数》里,王小波的很多看法让人眼前一亮。绝大多数的我们从生下来就过着中规中矩的生活,大环境下的束缚,导致我们思考问题时路径也变的狭隘和短浅。而王小波给了我们很多的灵感。至少于我而言,对思考问题又有了全新的方式。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当下迷惑着我们的问题,他也有着自己的剖析。 在文中,王小波提到“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他自己也过了很多年沉默的生活。我认为人们选择沉默,当然有自己的原因,除了性格上的差异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第一,当周围人的话都是不符合逻辑的时候,跟他们对话只是白费口舌,因此很多人选择沉默。第二,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性中的怯懦。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沉默,在社交网络上却妙语连珠。是因为害怕现实环境下言语会带来更大而且直接的伤害。而人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去保护自己,害怕自己的言论会对自己或者身边的人造成伤害。换一种说法的话,这是人趋利避害的正常反应。第三,很多弱势群体并没有发言权。他们的沉默或许因为失声,或许因为从未平等。

那么到底要不要选择沉默?沉默与否是自己的选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选择不说话并不羞耻。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有人站出来打破沉默的僵局,因为沉默太久会变成一种习惯,而最初不好的事情大家也都不会再站起来反抗,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被麻痹,开始质疑是不是真的是自己的错。长此以往,问题永远不会有被解决的那一天,因此我们需要有人站出来,在所有人都开始遗忘的时候把它重新带回大家的视野。该沉默的时候要沉默,该发声的时候就发声。我想,也许正是因为懂得了这份责任,在沉默了四十年之久后,王小波最终以一个终于开口的积极沉默者的姿态,冷静地分析文革,分析国人的集体沉沦,用他独有的黑色幽默谈道德,谈理性,谈信仰,用一支笔杆捍卫一个骑士的荣誉,用文字影响下一代的人。

如今,在新媒体时代里,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潮水般的信息,它总是来势汹汹,但却会很快消失在公众的眼前。我们总是在事情爆出来的前几天热情高涨,连喜怒哀乐会受到影响,但我们也有一个特长就是遗忘,当网络平台上相关的消息少了,我们也就不会去关注了。但是,很多事情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并不代表已经得到了解决。这时,媒体就没有理由再沉默。我们需要有人发声,让我们了解事件是否得到了善终,但实际上,很少有媒体会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那么最初把它揭露出来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我们的时代,需要冷静思考,同样也需要站出来说话的勇气。

沉默的大多数,不仅仅指沉默的人,还有一些沉默着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的事情。这些事情或多或少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许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被改变,并在有必要的时候表达自己的看法。沉默是一种智慧,一种理性,一种蓄势,一种保全自我的方式。我们需要沉默,是因为我们需要思考,需要去看清事物背后的虚虚实实,需要拨开迷雾为正义辩护。面对所发生的,我们要保持独立的灵魂,进行独立的思考判断,在该沉默时坚持沉默,在该发生时勇敢,做一只特立独行却不失理性的“猪”。


展开全文阅读
【主题作文】

主题试题来源:“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主题解析】

第一则材料肯定沉默是处世艺术;第二则材料认为面对邪恶,善良的人不能沉默。在关系型材料命题写作中,二者关系看似对立,实则互补,应将对立概念在一定语境中形成统一。比方,可以概括为:适时的沉默是一种处世艺术,但面对邪恶应勇敢发声。第三则材料是进一步指出沉默和发声的行动指导准则。

能全面把握三则材料,辩证地思考沉默和发声,为最佳立意; 只关注一方,写沉默或发声的利或弊,则次之;完全偏离沉默与发声的利弊论的,视作偏离题意。

评分标准:主要依据在于思辨性是否深刻、论证过程是否严密、论据是否恰当丰富新颖。

参考的立意如下:

  肯定沉默:在沉默中自省;倾听内心的声音;在沉默中坚守自我。

  否定沉默:一味地沉默是对恶的屈服,沉默不是金。

辩证立意:该沉默时沉默,该出手时出手。

【佳作赏析】

01敢于发声

“沉默是金”,但沉默过多只会成为一堆废铁。古老谦逊的中华血脉滋养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温和、敦厚、内敛”是千年文化为我们打上的深入骨血的烙印,但这怎能成为我们逃避问题,甘当懦夫的挡箭牌?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中国人,需要发声,中国,需要发声!

卓文君敢于发声,赢得圆满爱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面对丈夫喜新厌旧,轻信轻义的行为,卓文君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在沉默中看着丈夫再娶他人,而是掷地有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最终令司马相如回心转意,共谱千古爱情佳话。

韩愈敢于发声,推动儒学重现辉煌。当文武百官都在迎合统治者喜好,大肆兴佛重道时,当统治者沉迷于华而不实,辞藻华丽的骈体文带来的阿谀奉承时,韩愈敢于发声,道出了复兴儒学的重要性,并指出统治者不该被虚荣蒙蔽头脑。最终为宋明理学兴起奠定基础,同时开社会文学朴实之风。

傅斯年敢于发声,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面对官僚势力的统治膨胀,国民政府消极对外,腐败成风的现状,傅斯年没有像同僚一样明哲保身,选择沉默,而是敢于发声,痛陈孔祥熙的恶劣事迹,即使蒋介石多次暗示明示,他仍未闭口,为当时政治送去清风。

中国敢于发声,推动世界和平发展。逐步崛起的新中国在世界舞台发出声音,不惧强国霸权,勇于担当,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扶助不发达落后国家与地区……在主权问题上,中国更是坚定立场:“南海仲裁案”“饭萨德反导弹系统”……这些中国声音为中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纵观古今,无论为个人,为社会还是为民族大义为了全人类,我们唯有敢于发声,才能有所作为,才不致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但当今中国仍有许多人不敢发声,这就需要我国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文化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中国人敢于发声,能够正确发声。

“沉默呵,沉默呵,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华复兴离不开中国声音,世界发展离不开中国声音,中国人,发出自己的声音,莫做沉默的羔羊!

02歌者默然

“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时代的进步需要舆论的推动,需要各种声音的检验;然而沉默亦有其价值所在,恰如尼采所言“谁将声震云间,必自长久缄默”。我想,遵从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态度,在沉默中深邃的思考,在发声中响亮的表达,便是我们今日应有的求索。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敢于发声的人。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荣光后的阴暗,不缺腐朽的思想和守旧的人们,而恰恰是这些敢于发声的人揭开了黑暗的遮羞布,唤醒了一个个沉睡的人们。自孔尼厄而作春秋到但丁以神曲揭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到近代以来,鲁迅等志士仁人以笔为武器,批判吃人的制度。正是这些敢为天地立言的吹哨人不断推动着历史的变革。

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声音都值得被肯定,也并不是每一种沉默都意味着沉寂。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个人发声的渠道不断被拓展,我们惊讶的发现,谣言愈演愈烈,非法言论甚嚣尘上。我不禁想起张世英在《审美的价值》曾判断说,中华民族有独立个体泯灭于群体之中的特点,因此启蒙维艰。许多人缺乏理性思考,盲目跟风,他们的声音反而成为了社会治理的障碍。

由此看来尼采之言显得更加有意义了,沉默应该是这个人言纷杂的社会的变奏曲。

沉默为发声。沉默让发声更有深度与力度。凡是有深度的声音必然是经过深邃的思考和洞察而成就的。司马迁用半辈子的忍辱负重写就史记,曹雪芹用辛苦不寻常的十年写就了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巨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恰恰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品格。大音希声,真正的歌者所发之声,必然不是随意的、泛滥的,而是经过长久的酝酿和积淀,必然是庄重的、有内涵的。在沉默中追求思考、洞察世事又不忘发声的使命,所发之声必能声震寰宇。

沉默亦发声。沉默也可以是另一种传递态度的方式。沈从文先生的后半生便是用沉默书写了一个作家的良知与情怀。在其他作家试图扭曲自己写出违心文字之时,他以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向世人展示了这位“爱了世界,爱了人类”的歌者用不同的音调变奏出的生命华章。沉默之时不忘自己的初心与向往,坚守自己内心的巴别塔,那沉默依旧值得尊敬。

由是观之,沉默与发声,并不能完全作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一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说了多少话,写了多少文,而在于是否有一颗不苟且的心,有一具愿意呐喊的灵魂——存自由之人格、独立之思想,在时代呼唤之时敢于针砭时弊,在世事浮沉之中敢于坚守内心;在沉默时不沉寂,在发声时怀谨慎。

宁静致远、水深负舟、歌者默然。真正的付出与作为并不是铺天盖地的喧嚣,更多的是含蓄与宁静。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有灵魂、有思想的歌者,用自己的脚步踏出那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03不言自高,不言自厚

火山爆发时,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但为这壮观的一幕,滚烫的岩浆在地壳深处沉寂了千万年。这千万年的锤炼,铸就了它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气势。《论语》有言:“君子厚积而薄发。”沉默不代表石沉大海,毫无波澜,它是一个养精蓄锐、积蓄酝酿的过程。它就像将士拉弓射箭前的静默无声,为的是瞄准,为的是蓄势,为的是箭无虚发,百步穿杨。 

生活中,人们用或华丽,或平淡,或粗犷,或柔和的语言评价周边的人物,谈论自己的未来。在他们乐此不疲之际,却有一部分人,在喧嚣世界的一角保持沉默,悄然观察着这个世界。周国平说:“凡有志于探究人生真理的人,首要的功夫便是沉默。”是的,这些保持沉默的人才是能成大事者,他们用沉默代替喋喋不休,用行动代替夸夸其谈。他们在沉默中改变着世界,提升着自己。 

成大事者,言辞不咄咄逼人,而是如博学的老者一般,虽一言不发,却能洞察世事。楚庄王少年即位,朝政混乱。初莅政三年,他没有颁布一种法令。他如一只即将捕猎的雄鹰,在沉默中观察朝野动态,在沉默中丰满自身羽翼,在沉默中找寻敌人的弱点。三年的准备让他对朝廷之事了如指掌,待他整顿朝纲之时,一下便掌控了整个局面。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他的沉默使他终得大展宏图,率领楚国走上了伟大振兴之路。可见,沉默是在积蓄力量,它不但能够帮我们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助我们掌握住时机。 


展开余文
沉默是金,但一味的沉默也会使得真金变废铁。我们要学会在沉默中思索,在思索中改变。回溯历史,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医时,面对中国民众的堕落,他沉默了,但他没有在沉默中消亡。他在思索,他思索着如何拯救自己的民族。他在沉默中放下手术刀,毅然拿起笔,以笔为刃,以笔为药,刺破了笼罩着民众的黑暗阴霾,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点点光明。鲁迅先生不求口若悬河的锋芒,而是在沉默中思索着如何改变中国的现状。他的沉默,有价值,有意义。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学会在沉默中丰满羽翼,在沉默中改变自己,我们终会如那地表下的岩浆,喷涌出属于自己的壮阔景象。 

【同题拓展】

试题来源:韶关市2021 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朱自清 

(2)邪恶获得胜利的唯一条件,就是善良的人们保持沉默。——爱德蒙伯克 

(3)你若沉默,请出于爱而沉默;你若发声,请出于爱而发声。——奥古斯丁 

上述材料唤醒了你怎样的体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主题解析】

材料呈现的关键词是“沉默”,在中国的此时此刻,这个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的双音词蕴含着太沉郁的思索、太厚重的价值取向。要读懂语料,明确任务,找到自我觉知与名言发声的契合点,需要准确解读“沉默”的本义和引申义、时代意义,吃透每一则材料,结合现实,追溯历史,用最精警、最智慧的领悟来传达给阅卷老师心海震撼。真正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材料本身,而是经由阅读者的生活体验以及现实感受而折射出的应时、合宜、精美清雅、正能量的闪光人格。所以,考生以独特的经历取胜、以脱俗的理趣成功、以高蹈的境界出奇。 

材料突出“沉默”在人际交往、个人魅力上的特别作用,它低调如深谷、沉稳似高山、深邃若江河,于无声处释放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不惊艳,却让你过目不忘;不豪迈,却让你沉静安稳。它让你在历史舞台上雄踞一席之地,它使你在职场打拼时稳操决胜之券,它促你在社会考场里敛藏德才之锋芒。沉默本是艺术,提升人生质量,锻造非凡人格。据此,可以举出那些在政治斡旋中韬光养晦、静观众妙的权谋之士,也可以谈到在理想碰壁之后如何在山水林泉中以静自守、以默修身的大隐隐者。 

材料的“沉默”指的是冷漠麻木、缺乏立场原则,是一种遇事退缩、推诿畏惧的负能量人格。该揭示真相时,选择沉默,是对事实的亵渎、对真理的侮辱;该为忠贤明辩正身时,选择沉默,是对强权的屈服、对正义的戕害;该为本来冰心清操的自己坦陈心志 时,选择沉默,是对奋斗旅程的颠覆、对美好愿景的践踏。 

材料强调在沉默与发声的两岸,以爱为由,以爱为基,观点充满人文关怀,把沉默和发声的前提条件具体而有层次地为考生言明。这也是将前两则的内涵推向细化,指明了写作思路和举例类别。“爱”是什么?爱是关心、保护,爱是理解、包容;爱是该沉默时保持稳健的姿态,一路小心翼翼,爱是该发声时无畏前路荆棘和繁杂喧嚣的世俗,勇敢出列,风雨同当。 考生可以站在材料的任何一个角度审题立意,表达真我的风采。准确解读“沉默”的内涵,先诠释“为什么”的深刻意义,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比如“韬晦时无声、捍卫处惊雷”,再用正反对比论证和引证等方法,来举出古今事例,为“沉默”加上时空修饰成分,对应情形各异的素材,最后综合上文,指出“怎么办”的科学路途,将习作推向深入。  

优秀标题 

1.《慎言多智者,入世而通透》

2.《沉默之下,是人心的冷漠》 

3.《适时沉默,但请别一直沉默》 

4.《适当的沉默,是高级的修养》 

5.《观事之整体,择时而发声》 

6.《沉默非金石,应为义发声》 

7.《忠于沉默,拒绝冷漠》 

8.《花开无声,沉默可颂》 

9.《愿作震雷声,响彻沉默间》 

10.《以沉默修炼自我,以爆发护卫良知》 

11.《适时沉默,不畏发声》 

【佳作赏析】

01何时无声,何应惊雷

朱自清言:“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何时应沉默,保持无声;何时应惊雷,选择发声, 都值得我们思考。而我认为其中的评判标准便是爱,于爱处无声,因爱而惊雷。 

沉默,用得好时是一种艺术。于自己,沉默并非无言,它是给灵魂厚积薄发的时间。数年不鸣的楚庄王,在沉默中思索酝酿,终至鸣时九令共出,问鼎中原;定远侯班固数十年耕读积累,待到时机成熟,修编《汉书》,终成史学巨匠;诺奖得主大隅良典,32 岁回国,一直默默无闻钻研生物学几十年,最终厚积薄发,在 71 岁时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沉默能给予我们思考的时间,让我们在无声处变得强大,慎独悟身,不甘沉沦,不啻是对灵魂的尊重与爱。 

于他人,沉默给了我们倾听他人思想的机会,给思维的碰撞留有缓冲地带,是一种尊重和爱他人的态度。当我们听到一个奇怪的言论时,我们应该选择沉默,思索一下对方的逻辑,留下几分余地,不立刻评判,正如奥勒留在《沉思录》所言:“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沉默的艺术,恰如儒家所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沉默中完善自己,韬光养晦,在过程中应始终怀有一颗兼济天下的心,因为没有兼济天下的大爱,沉默便会异化。没有大爱的人会在黑暗中选择沉默,在邪恶前选择沉默,让沉默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

那么此时,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是惊雷,是打碎灰色岑寂、洞穿铅重乌云的雷,于无声处,当听惊雷。 乌云一直都在,但同样伴生惊雷。一战期间,当法国群众沉浸于战争的狂热,别的反战作家深自缄默时,罗曼罗兰站了出来,撰写了诸如《超然于纷争之上》等一系列反战小说,试图用自己的文字唤醒狂热的人们;去年冬天,当全国人民对新冠病毒一无所知,管理层合力封锁消息时,“吹哨人”李文亮站了出来,发布关于华南海鲜市场新型肺炎疫情的信息,即使在后来身受误解时也依然战斗在第一线,并为此付出生命。在乌云下发出第一声惊雷的人,在长夜里吹响第一次哨声的人,那是有何等的勇气,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人,但却因内心装有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甘愿铤而走险,放弃沉默,撕开“皇帝的新装”,为人民送来真相。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不仅要有自爱,更应有大爱。于自爱处选择沉默,桃李不言,完善自己;于大爱时选择惊雷,不畏黑暗,为民战斗。何时无声,何应惊雷,全凭心中爱的道标。当我们都在这么行动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将变得更加美好。 

侯晓旭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指导 沉默与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与自我成长》作文导写
下一篇:《有价值的选择》作文导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