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210  2022-03-16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品评苏轼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
 (一)学生用——导学案

学习内容:品评苏轼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到每年的四、五月份已经学习和背诵了许多古诗词,也考过很多次古诗词默写和赏析了,只是对自己出默写题还没有尝试过,古诗词赏析技巧也没有系统的掌握,而以诗品人,以人为文的方法也没有学习过。这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才能学会。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和散文,并能够准确地背诵和默写。

2、 根据资料自主学习没有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初步形成自己对苏轼的理解。

3、 学会自己编写古诗词默写题。

4、 通过研读材料,全面深入地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等。并写出自己对苏轼的评价。

5、 学会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作文写作技巧,写出以“苏轼,我懂你”为题的作文一篇。

重点难点:

自己编写古诗词默写题,写出自己对苏轼的评价,尝试以苏轼为题材写作。

导学策略:

设计“引导案”导学,示例导学,问题导学,方法导学,板书导学,练习导学,作业导学,课件导学。

教具:多媒体课件。

预习交流案

预习目标:

1、 复习巩固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和散文,并能够准确地背诵和默写。

2、 根据资料自主学习没有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初步形成自己对苏轼的理解,并学会仿照示例自己编写古诗词默写题。

3、 通过研读材料,全面深入地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作品。

预习内容及要求

一、按人品诗

1、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积累默写下列苏轼的诗文,并阅读诗文后的赏析,明确这些诗文的大意,背景及主题思想。

(一)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照无眠。不应有恨,                          。             ,             ,此事古难全。             ,             。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谈笑间,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                ,             。

(1)诗词大意: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2)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背景介绍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写这首词那年苏轼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左牵黄,         。锦帽貂裘,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

酒酣胸胆尚开张,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           。


展开全文阅读
(四)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里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

(五)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      暮雨子规啼。              ?门前流水尚能西!              。

诗词简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六)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              。

(七)莲  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           。旋折荷花剥莲子,                。

(八)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            ,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九)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归去,             。

(1)诗词大意:

不要听风穿树林,树叶带来风雨之声,这一切无所谓,我依然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步徐行。穿着草鞋,拄着竹仗,比骑马坐车更加一身轻松。谁怕风风雨雨?我漠视这些,一生任凭烟雨迷蒙,与我同行。冷冷的春风又把我吹醒,微微感到有些寒冷。斜阳的山头却来迎接我。回头望去,我来时淋雨的地方,一片萧条,归去时又一片平静,也没有什么风雨,也无晴。

(2)背景及思想感情:

作这首词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已整整两年了。苏轼在黄州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困苦,但他仍旧坦然乐观。从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

二、以诗品人

请仿照下面三个示例中的任意一个,以上面苏轼的古诗文为内容,自拟主题,创作一道中考题,并做出答案。(至少选用三首)

示例一:运用积累,在①~⑦句的横线上填空。(8分)

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我们国家来讲都不陌生。①“亲朋无一字,         “的凄楚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②“无限河山泪,          “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不断被复制的影像;③“             ,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感叹总有挥之不去的苍凉。

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④“             ,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我们还有⑤“僵卧孤村不自哀,          “的忘我;秋风萧瑟,刘禹锡用⑥“           ,         ”唱响秋色不悲的个性宣言;吟啸徐行,苏轼用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直面风雨人生的挑战。

正所谓“多难兴邦”。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钢的意志,铁的脊梁。

示例二: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而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了了十字:“汝果欲作诗,工夫在诗外。”后学者普遍认为,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思想、宽博的恤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的责任意识和坚强的民族气节等。也正是有了这种种诗外的"工夫”,才有了无数启人智慧、教人向善、催人奋进的妙文佳句。上面画横线的短语分别代表了诗外"工夫”的6个不同角度,请你任选其中5个角度,各默写出一个与其内容相符或相关的古诗文名句。(10分)

①爱国思想:             

②恤民情怀:                        

③道德情操:                         

④理想信念:                                          

⑤责任意识:                                  

⑥民族气节:                         

示例三:诗言志,读杜甫之诗如读杜甫其人。读《望岳》,领略杜甫登高而小天下的心境,“会当凌绝顶,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杜甫的济世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                      ”;读《春望》,“                 ,城春草木深”,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


展开余文
我的自创:

三、人我相融

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和苏轼的诗文,说说你心中的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求:有观点,引用诗句和材料;不少于100字。

1.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2.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后追谥“文忠”,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词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在北宋词坛上,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与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上,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苏轼是一位全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

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苏轼为人宽大如海”。苏轼是苏洵的次子(长子夭折),苏轼21岁中进士,满怀报国热情,但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嘉祐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年),父亲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并非完全不同意,还是有部分认可的,前期反对,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再迁至密州(今山东诸城),移至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品),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区),再贬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六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诗词大意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2)背景及简析

这首《江城子》作于乙卯(公元一○七五)年,这时他四十岁,在密州作官。一次梦见了已死去十年的妻子王弗之后,写下了这首词。这是一首悼亡词,是为悼念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而作。生死阔别,本词的时间跨度达二十年。上阕写死别十年,一直对亡妻铭记在心,但亡妻若能见到自己,也会认不出来,因我过于衰老。于是由悼亡到自伤,哀婉凄凉。“尘满面”道尽十年辗转尘世,历尽坎坷和创伤。下阕记梦,兼写生前死后。“小轩窗,正梳妆”,既是十年夫妻生活的回忆,又是梦境。“相顾无言”二句,状写今日失意、哀苦无处诉的情怀。具体真实,生动传神。全篇采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素,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沉的感情。

以悼亡为题材作词,在苏轼是第一首,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首。在词的内容开拓上,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这首词有它的独特意义。

我心中的苏轼

四、以人为文

历史当年的情景象一幅画,朦胧地定格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如果把它们清晰地再现出来,这些失落的旧闻一样会让我们激动不已。

诗词是语言的高科技,是历史和生命的浓缩液。如果把诗词的意境再现出来,我们会象翻看历史的画册一样为那些古典的诗情深怀敬意。

现在,我们已积累了语言的高科技——诗词,也走进了苏东坡的历史和生命中,那么,就让我们清晰地再现这些失落的旧闻和诗词的意境,让苏东坡走进我们的作文中。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以苏轼为文的几段文字,小组讨论这些文字的写作方法,从而总结出“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作文” 的写作技巧。

(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道出了苏轼的愿望。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人生似乎太艰辛了,于是想乘风而去,可是飞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况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间也可做天堂。于是他决定:要改变世事!

(二)他成功的站到了高台上。可是那是很危险的,众人嫉妒他,排挤他。“乌台诗案”之荒唐将他挤出了都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残月下漫步,孤独又谁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在官场上行走,仇恨又有谁知?也许只有这轮残月吧。一张张邪恶的笑脸在他四处漂浮,那些无耻小人以为可以将他打败。可是没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击。“我不会改变,我会成功的……”。回首过去,他看清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世上浮荣本是虚无,世上艰辛本是虚无。于是,他喊出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心声,只是如今小人当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需努力, “左牵黄,右擎苍,遣冯唐”的日子不再遥远!

(三)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那种小女子。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只适合杜甫的多愁善感。什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轼的关东大汉,他只吟唱“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我总结的“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作文” 的写作技巧:

达标检测案

1、 请默写出你最喜欢的苏轼的一首诗或词,并赏析其中的两句。

2、请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排比句写出你对苏轼的评价。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2022年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易混近义词辨析
下一篇:科幻外衣下的人文情怀——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研究阅读课《三体》教学实录(部编版九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