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93  2022-03-2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悲剧的生命价值呈现——《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专题解释】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戏剧作品都是伟大的悲剧,而一提到“悲”,大家的通常反应就是一种负面情绪。其实作为“艺术皇冠”的悲剧,“是人类崇高的生命力之体现,是人类心灵的归宿”(黑格尔)。这节课,我们通过《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篇联读,引导学生感受悲剧人物在困难和逆境面前勇于反抗以及为正义献身的追求,领悟悲剧人物身上呈现出的生命张力,进而引起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和思考。

  【学习准备】

  1.阅读《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全剧,尝试思考、总结“窦娥之悲”“鲁侍萍之悲”“哈姆莱特之悲”的异同。

  2.阅读林平《论美学悲剧的价值和意义》一文,梳理作者的主要观点,尝试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

  3.网上查阅有关悲剧的知识,了解悲剧的类型和特征。

  【教学过程】

  你今天又“杯具”了。这里“杯具”指的是什么意思?(“悲剧”)和我们今天要谈论的是不是一个概念?(不是)那么我们今天说的悲剧又是什么意思呢?(文学体裁的一个类型,审美意义上的悲剧)今天我就带着大家走进悲剧的世界,感受悲剧艺术之美。

  任务一:走进悲剧的世界

  1.你更喜欢喜剧作品还是悲剧作品?为什么?

  喜不喜欢是一个感性的表达,只是希望大家能进入戏剧思维的状态。可能大家更倾向于喜欢喜剧,可以直接给人带来感官的愉悦刺激;也可能有部分同学喜欢悲剧,可以给人深入的思考空间。

  2.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是悲剧。

  (1)结合自己的阅读和查阅,说一说什么是悲剧。

  (2)尝试结合《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三文的阅读体验和下面的材料,概括悲剧人物(窦娥、鲁侍萍、哈姆莱特等)的基本特点。

  学习支架——

  ①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百度百科

  ②悲剧所反映的矛盾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恩格斯

  ③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④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伟大人物的灭亡。——车尔尼雪夫斯基

  明确:其一,具有某些美好的个人品质,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其二,往往遭受困难、不幸,受尽折磨;其三,在面对不幸时,闪耀着不屈、抗争的精神;悲剧人物的结局是毁灭(死亡、发疯、精神世界的崩塌等)……

  任务二:感受经典的悲剧

  1.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结合窦娥、鲁侍萍、哈姆莱特这三个人物思考、讨论: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什么?是被什么毁灭的?给谁看?看什么?把结论填入下面的表格里。

  2.学生思考讨论后展示。

  3.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有价值的东西——

  他们本身以及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

  窦娥:善良、孝顺、贞节。

  鲁侍萍:善良、正直。

  哈姆莱特:有崇高理想、有抱负、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②被什么毁灭的——

  窦娥:贪官污吏、社会的不公。——社会悲剧、小人物的悲剧。

  鲁侍萍:命运。——命运悲剧。

  哈姆莱特:延宕的性格——性格悲剧。  

  社会的混乱、乾坤颠倒——社会悲剧。

  ③给谁看——

  观众、“我们”。

  ④看什么——

  社会的腐败、命运的不可捉摸、社会混乱给人造成的痛苦与折磨、个体的性格缺陷的毁灭性后果……

  任务三:体会悲剧的经典

  如果悲剧的价值就止于这些知识的获得,那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地理解黑格尔所说“悲剧作为艺术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崇高的生命力之体现,是人类心灵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先看看一些剧评家是怎样看待悲剧对于我们的价值和意义的。

  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黑格尔:“悲剧作为艺术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崇高的生命力之体现,是人类心灵的归宿”

  朱光潜:“悲剧化悲痛为快乐,把悲观主义本身也变成一种昂扬的生命力感。”

  李咏吟:悲剧和喜剧并不是文体形式,而是人类生存的演绎方式,是生存的情感冲突与意志冲突在戏剧中形成的功能价值形态。我们承认,悲剧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它的功能就是直接表现生命存在者的痛苦生存。

  1.尝试从“悲剧的价值”角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上面的观点。

  悲剧通过模仿我们的现实生活,来引发我们的怜悯和恐惧,从而把悲观、痛苦的体验转化成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感。

  2.讨论:怎样理解这个观点?

  3.学生讨论后,交流展示。

  明确:悲剧所演绎的就是我们(人类)的生活,他们的遭际虽不会完全,但也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比如:窦娥所遭遇的社会不公,鲁侍萍被命运捉弄,哈姆莱特性格的“延宕”、个人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碰撞等。通过这些悲剧性事件与悲剧性境遇的展现,唤醒观众(我们)的悲痛、怜悯、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潜流在人们灵魂深处的良知,进而形成生命认知的自我警醒或情感震荡。

  4.结合林平《论美学悲剧的价值和意义》一文,再深入讨论一下:我们可以从这些悲剧性人物(窦娥、鲁侍萍、哈姆莱特)的毁灭中看到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

  窦娥:社会压迫下,保持人格的尊严;和谐的社会秩序下才有生命的价值实现。

  鲁侍萍:在命运的捉弄中,永远保持生命的本色。


展开全文阅读
  哈姆莱特:在社会混乱中,保持自己的崇高理想。

  5.有人会担心,读了太多的悲剧会不会让自己产生悲观主义呢?

  学习支架——

  ①朱光潜:“悲剧所表现的世界在观赏者的心中是一个孤立的世界,和实际利害相绝缘。”这就是观赏者凭借“心理的距离”来欣赏悲剧的结果,即观赏者用“超脱”的眼光把悲剧看作一个与实际生活的忧虑、苦恼和利害关系等相绝缘的孤立的图画,这样就会把悲剧所引起的痛感成分在心理上“消净”了,从而可以积极地反思这些悲剧。

  ②这种毁灭悲剧审美并不导向悲观主义,人性在其间的破坏往往是出于对历史发展所作的牺牲,因而这种悲剧性的结构往往会对作品接受者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积极的审美效果。一方面,诸如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等经典悲剧人物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具有进步意义的先行者和社会变革推动者;另一方面,如窦娥、鲁侍萍等底层小人物的悲剧性毁灭也让受众意识到旧制度对于人性的压抑和对人们灵魂的扭曲,激发内心崇高的人道主义感情从而产生寻求美好社会形式的动力。人类的生存本能与发展趋向悲剧感的实质是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感,它鄙弃盲目的乐观主义,是一种清醒的人生反思意识。通过反思和审视自己获得心灵的净化与震撼,从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由此可见,这些反映主人公经历中的悲剧性体验可以使读者们从平庸的生活中实现超越和升华,进一步思考生活当下的意义和价值,意识到个体在社会变革中的责任和使命,由此铸造出一种坚韧而伟大的内在人格。这是悲剧形态赋予人类力量的生动写照,也是悲剧审美的精髓。

  明确:悲剧相比于现实生活的遭际,由于具有距离感,更能引起人们的反思。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看起来很“假”,其实是剧作家的有意为之,就是为了造成这种距离感。

  6.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提出了“审美贫困”的概念。在他看来,如今的各种现象都在生活中被过分审美化,它造成了美和艺术的过剩,这反而导致了艺术应当带给人们的震惊感内容却在现实里十分缺乏。“在表面的审美化中,一统天下的是肤浅的审美价值:不计目的的快感、娱乐和享受。……

  它与日俱增地支配着我们的文化总体形式。经验和娱乐近年来成了文化的指南。”对与“悲剧的生命价值”的探讨是不是给这个问题提供了某种解决的思路?试阐释。

  明确:悲剧艺术所表现出对崇高的追求、反思的精神,正是当下“审美贫困”所缺乏的。对审美艺术的追求是对抗平庸的最有效手段。期待更多的人参与到“悲剧艺术”的鉴赏、创造之中。  

  【拓展思考】

  朱光潜认为中国没有悲剧,而王国维却说“《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刘艳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教学设计 悲剧的生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兰亭集序》直译
下一篇:史铁生《宿命》原文阅读(作品赏析)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