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162 2022-03-25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客观题部分
㈠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理解加点的文言实词在所给句子中的含义。从所选择的文言实词来看大多数文言实词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方面,从近几年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大多数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
【技巧归纳】考查文言实词重在考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高考题设错的方式一般是用词语的今义来注释其古义,误导考生犯望文生义、以今解古的错误。错误原因是先入为主,只知其一,不顾其二。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一定要注意那些古今意义不同和古用今废的词语。同时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课本上的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从本义来看,考查的四个字在课本中均出现过,另外还要注意结合语境来理解。
文言实词的题目解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解题方法上看,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2、如果设置选项的实词中有考生不熟悉的生僻词,那么对这个词的解释一般就是正确答案,它只不过是干扰项罢了;反之,如果设置选项的实词是常用词,题中给出的解答又正好与现代汉语的常见用法吻合,一般情况下,这类选项有可能就是错的。
3、有的实词词意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所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
4、利用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常见方法进行推断,比如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邻字辅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语法分析推断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对句判断法(又称“语言结构推断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成语印证法、课文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等。
㈡、文言虚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从题型来看,近几年来高考文言虚词考查较多采用给出四组8个例句,每组内部分别由一个加点的虚词,考生须对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做出判断。每题用来做比较的8个例句中,有4个例句出自高考文言阅读材料,有4个例句出自中学课本。
【技巧归纳】考生复习虚词时不仅要注意虚词的用法,而且要注意虚词的意义,尤其是语境义。在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的考查中,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同一意义,可有多种不同的表述;而文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具有稳定性。因此,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
解答文言虚词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看清题目要求,明确思考角度;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逐步确定;注意检查,即把解释的意思代人原文,联系上下文看理解是否恰当。
2、先理解翻译课内句子中的虚词,再比较推断文段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4、通过分析语句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是否相同。
㈢、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从近几年来看,大多数是考查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判断句等)的特点,省略句式的补充成分等方面。
㈣、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的设题技巧相对较多,近几年来看常用的技巧有:
1、断章取义。也就是说对内容、中心的概括片面。
2、张冠李戴。此类题目的迷惑性较强,选项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均在原文中有所体现,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正确的。
3、无中生有。
从试题考查项来看,大多数试卷注重对原文的“人物才智品行的分析归纳与内容分析理解与概括”的考查,这也是近几年来文言文考查的重点。
【技巧归纳】解决信息筛选题要认真读懂原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次是读懂题干,弄清标准(例如题干中全能说明“敢于直言”的一组),标准愈明,答案才愈有可能选准。第三,依据标准,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做出选择。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的考查,实际上就是考查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即拿来一篇文言文,通过整读,应能快速准确地把握如下的信息:写的是什么人,其生活在什么时代(朝代),干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么意义,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
1、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将几个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来判断正误。建议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2、要注意审题,例如如果题中问的是“全都直接表现某某人热爱国家、不畏强敌的言行的一组是哪项”,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这样的重要词语,造成所答非所问。
展开全文阅读
㈤、对作者观点的评价这类题型。
【技巧归纳】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题答题技巧:
1、注意区分“作者观点态度”与“所述事件”、“所主,这是做此类题的大忌。
2、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
3、有时作者的思想观点分散在全文各处,需要适当的概括综合,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作者观点态度的全貌。遇到这种情况,切忌以偏概全,只见数目,不见森林。
4、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挖掘有关词语的隐含信息。
二、主观题部分
这部分表面上只是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实际上是对文言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因为要做好这类题目,考生要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以及语言表达技巧方面有较充分的理解。
【技巧归纳】要做好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其次要注意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指按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意译是指按原文的大意翻译,即允许在内容不走样的前提下,用合适的话和表达方式表示。这两种方法可以单用,也可以兼用,视原文情况而定。凡是遇到古今异义、词义通假、词序颠倒、句式特殊的句子,直译后语意不通顺,表达欠准确,则可练习上下文,适当用意译。当然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留、换、补、删、调、贯。留,即保留原词。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即改换词语顺序。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增补词语。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即删略词语。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即调整句式。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即修饰句子。指文句中带修辞意味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侯晓旭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高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写作升格指导之点材成金
下一篇:
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答题模式与技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