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627  2022-04-06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把握小说的艺术特色(客观题)
 一、考点解读

      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简单地来说,就是作者在文章的主旨,结构,塑造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是别的作家所没有的,并且在作者的文章中比较突出的一些地方。考查方向:在作品的形象和内涵上赏析作品,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重要语句中体会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通常位于新高考试卷中第7题。

      二、知识储备

      (一)艺术特色的基本知识 

      1.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2.艺术特色包含方面:

       小说的叙事技巧

       小说的描写技巧

       塑造人物的技巧

       情节结构技巧

       语言表达艺术

      ① 小说的叙事技巧:

      A.叙述视角: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包括叙事角度和叙事人称。

      叙述角度:“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叙事角度:有限视角。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叙事角度:全知视角。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B.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顺叙:遵循着事物发展的程序,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便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自然顺畅。

      倒叙:先把叙述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断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传统上称为"倒插笔"。制造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更丰满。叙述曲折,形成断续变化,使行文错落有致。可删除,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补叙:也叫追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可以使内容完善充实,情节结构完整,使记叙周严,不留破绽,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补叙不可删除,否则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受影响。

      平叙:也叫分叙,也是传统小说中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包括两类:

      交叉叙述,这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人与事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突出了紧张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如《红楼梦》。

      平行叙述,这可以把平行发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显得从容不迫,而读者则可以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立体的感受。

      ② 小说的描写技巧:

      A.修辞角度:常用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衬托(反衬、陪衬),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排比,夸张等 

      B.表现手法角度:烘托、渲染、虚写、实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高低、联想、想象、类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双关,象征,比兴,以乐衬哀,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以声(动)衬静,动静结合, 

      C.描写的感官角度: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通感。

      D. 描写程度:白描(漫画式),工笔(素描式)。

      ③ 塑造人物的技巧:

      A.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④ 情节结构技巧:

      A.情节安排(构思)技巧:抑扬,对比衬托,突转(欧亨利式),过渡,做铺垫,设置悬念,首尾照应,伏

      笔和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

      B.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寓言的形式。

      C.线索的安排:以人物,事情,物品,地点,时间,感情为线索。

      D.线索的结构:

      1)单线型结构:线索只有一条。情节单纯,线索明晰,所以它的结构形式也可以说是“链条式”的。


展开全文阅读
      2)复线型结构:小说线索有两个,就构成复线式结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使得小说反映的生活内容可以得

      到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⑤语言表达艺术:

      两层含义:一是品味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品味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和深化作品主题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A.艺术风格

      雄浑、旷达、粗犷、豪放、细腻、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B.人的语言:爽朗、奔放、稳重、矜持、温柔、绵密;快人快语,慢条斯理,沉默寡言;词汇丰富、生动幽默,枯燥无味、味同嚼蜡。徐志摩(神思飘逸,繁复浓丽,绚丽浓艳)、冰心(柔婉绮美,柔美隽丽,清婉隽永)、鲁迅(犀利老辣,苍劲雄健)、叶圣陶(朴实绵密,清淡平实)、朱自清(洗练清丽,绵密醇厚)、张爱玲(奇丽精美)、林语堂(潇洒从容)、郁达夫(雄放不羁)、沈从文(清新流畅)、孙犁(秀逸隽永)、巴金(热情坦诚)、汪曾祺(融奇崛于平淡)

      C.语词锤炼: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叠词

      D.句式选用:

      1)长句与短句。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细致、严密。短句结构简单,通俗易懂、表意简洁、明快、有力,有生活气息。

      2)整句与散句。整句音节和谐,富有韵律,格调典雅,意义鲜明。散句灵活多变,飘逸自然,生动活泼。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能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婀娜多姿、富于变化。

      3)其他句式: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乐美,感染力。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方面。

      3.明确设题类型:

      题型:文学类文本考查第二道题,为客观题形式,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通常是深入理解内容,挖掘文章情感的抓手。

      答题策略:比对选项中手法,内容,结构,风格,人物,情感分析是否一致。

      三、解题要领

      ①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和作品的情节脉络;②阅读时用简明的语句进行批注;③和原文比对,弄清楚选项中手法,内容,结构,风格,人物,情感的分析是否正确;④选项本身比对:手法,内容,结构,风格,人物,情感是否对应一致;⑤使用排除法,比对各选项细节之处,最终确定答案。

      四、典题导引

      例1.(2021新高考I卷)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展开余文
      “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答案】C

      【解析】C项,驴叫声并非与故事毫不相干,“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驴叫表现了百姓对鬼子抢掠的憎恶,也渲染了故事的紧张气氛。

      例2.(2021新高考Ⅱ卷)

      文本一:                   

      放猖

      废名

      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有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了。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叉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里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的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出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

      (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火柴匣子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文章将猖神庙比作火柴匣子,既强调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脸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

      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我”因放猖结束而感到失落。

      D.文章写了放猖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结构紧凑,不枝不蔓,这表明“我”对放猖这一活动的记忆十分深刻。

      【答案】A

      【解析】A“世俗性的一面”理解错误,由原文“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可知,将猖神庙比作火柴匣子,就是强调猖神庙的小,“放猖”这一民俗活动具有世俗性。

      例3.(河北省邢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

      人生【注】(节选)

      路遥

      高加林把自行车放到路边,然后伏在大马河的桥栏杆上,低头看着大马河的流水绕过曲曲折折的河道,穿过桥下,汇入到县河里去了。他在这里等着巧珍。他决定今天要把他和巧珍的关系解脱。他既不愿意回高家村完结这件事,也不愿意在机关。

      高加林伏在桥栏杆上,反复考虑他怎样给巧珍说这件事。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弯拐来拐去,归根结底说的还不就是要和她分手吗?在他这样想的时候,听见背后突然有人喊:“加林哥……”一声喊叫,像尖刀在他心上捅了一下!

      他转过身,见巧珍推着车子,已经站在他面前了。她来得真快!是的,对于他要求的事,她总是尽量做得让他满意。

      “加林哥,没出什么事吧!昨天我听三星捎话说,你让我来一下,我晚上急得睡不着觉,又去问三星看是不是你病了,他说不是……”她把自行车紧靠加林的车子放好,一边说着,向他走过来,和他一起伏在了桥栏杆上。

      高加林看见她今天穿了一身新衣服,浑身上下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顿时感觉有点心酸。他怕他的意志被感情重新瓦解,赶快进入了话题。

      “巧珍……”

      “唔。”她抬头看见他满脸愁云,心疼地问,“你怎了?”

      加林把头转向一边,说:“我想对你说一件事,但很难开口……”


展开余文
      巧珍亲切地看着他,疼爱地说:“加林哥,你说吧!既然你心里有话,就给我说,千万别憋在心里!”

      “说出来怕你要哭。”

      巧珍一愣。但她还是说:“你说吧,我……不哭!”

      “我可能要调到几千里路以外的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咱们……”

      巧珍一下子把手指头塞在嘴里,痛苦地咬着。过了一会,才说:“那你……去吧。”

      “你怎么办呀?”

      “……”

      “我主要考虑这事……”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两串泪珠静静地从巧珍的脸颊上淌下来了。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哽咽地说:“……加林哥,你再别说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去吧!我决不会连累你!加林哥,你参加工作后,我就想过不知多少次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个字不识,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你走你的,找个更好的对象……加林哥……”

      巧珍说不下去了,掏出手绢一下子塞在了自己的嘴里!

      高加林眼里也涌满了泪水。

      巧珍迅疾地转过身,说:“加林哥……我走了!”

      他想拦住她,但又没拦。他的头在巧珍的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

      她摇摇晃晃走过去,困难地骑上了自行车,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向大马河川飞奔而去了。

      高加林也猛地骑上了他的车子,他骑到一个四处不见人的地方,把车子摔在地上,身子一下伏在一块草地上,双手蒙面,像孩子一样大声号啕起来。这一刻,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恶!

      五天以后,高加林从刘家湾公社返回县城,就和黄亚萍开始了他们新的恋爱生活。

      他们穿着游泳衣,一到中午就去城外的水潭里去游泳。游完泳,戴着墨镜躺在河边的沙滩上晒太阳。傍晚,他们就在东岗消磨时间;一块天上地下地说东道西;或者一首连一首地唱歌。黄亚萍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很快把高加林重新打扮了一番:咖啡色大翻领外套,天蓝色料子筒裤,米黄色风雨衣。她自己也重新烫了头发,用一根红丝带子一扎,显得非常浪漫。浑身上下全部是上海出的时兴成衣。

      有时候,他们从野外玩回来,两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像故意让人注目似的,黄亚萍带着高加林,洋洋得意地通过了县城的街道……他的情绪当然是很兴奋的,因为黄亚萍把他带到了另一个生活的天地。他感到新奇而激动,就像他十四岁那年第一次坐汽车一样。

      他父亲和德顺老汉有一天突然来到他的住处,脸色都不好看。高加林把奶糖、水果、糕点给他们摆下一桌子,又冲了两杯很浓的白糖水放在他们面前。

      他们谁也不吃不喝。高加林知道他们要说什么了,就很恭敬地坐在他们面前,低下头,两只手轮流在脸上摸着,以调节他的不安的心情。

      “你把良心卖了!加林啊……”德顺老汉先开口说,“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是咱土里长出来的一棵苗,你的根应该扎在咱的土里啊!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

      “你还年轻,不懂世事,往后活人的日子长着哩!爸爸快四十岁才得了你这个独苗,生怕你在活人这条路上有个闪失啊……”他父亲说着,老眼里已经汪满了泪水。

      高加林一直低着头,像一个受审的犯人一样。

      老半天,他才抬起头,叹了一口气说,“你们说得也许都对,但我已经上了这钩杆,下不来了。再说,你们有你们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我不愿意再像你们一样,就在咱高家村的土里刨挖一生……我给你们买饭去……”两个老人看他们再说什么也不顶事了——这个人已经有了他自己的一套,用他们的生活哲学已经不能说服他了。于是他们就起身告别。

      两位老人心情相当沉重地走了。

      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德顺爷和他爸说的话,听起来道理很一般,但却像铅一样,沉甸甸地灌在了他的心里……

      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省报要办一个短期新闻培训班,让各县去一个人学习,时间是一个月。县委宣传部已决定让他去。

      他一晚上高兴得没睡着觉——这可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进省会,去逛大城市呀!

      走的那天,亚萍和他一起去车站。他身上穿的和提包里的东西,全是她精心为他准备的。当汽车从车站门口驶出来,亚萍的笑脸和她挥动的手臂闪过以后,他的心很快就随着急驰的汽车飞腾起来;飞向了远方无边的原野和那飞红流绿的大城市……

      (有删改)

      【注】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于1982年。在那个年代,年轻人除了上大学,很难跳出“农门”。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成了一名乡村教师,但后来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他只好回家种地。高加林的叔父从部队转业回来当了局长,高加林因为叔父的关系成了县里的一名记者,后被人告发,他又回到了高家村当农民。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的话就想了好多种,但又觉得都不行。他索性觉得还是直截了当一点更好”,细腻地刻画了高加林此时纠结的心理状态。

      B. “她的两只手痉挛地抓着桥栏杆,哽咽地说……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巧珍在得知高加林变心后的反应。

      C. “巧珍那么个好娃娃,你把人家撂在了半路上!你作孽哩”“你还年轻,不懂世事”等语言质朴自然,表现了高加林家乡人淳朴。

      D. “高加林自己也很难过……”“不久,一个新的消息突然又使高加林欣喜若狂了”,前后形成反差,表明高加林的难过完全是装出来的。

      【答案】D

      【解析】D项“表明高加林的难过完全是装出来的”理解错误。高加林对于巧珍有真感情,从原文“高加林眼里也涌满了泪水……他的头在巧珍的面前,在整个世界面前,深深地低下了……双手蒙面,像孩子一样大声号啕起来。这一刻,他对自己仇恨而且憎恶”,但是跟自己的前途,和黄亚萍能带给他的新世界相比,他又决然地舍弃了巧珍。

      五、随堂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第1小题。(福建省南平市2022届高三10月联考)

      包子

      高军

      雪还在不停地下着,远远近近连成白茫茫的一片,路已经很难踩准确了,李大爷的身子这边一歪那边一歪地向前走着。山越来越高,树木也多了一些,树枝、树叶被白雪覆盖着,挨着地面的部分还呈现着原来的颜色,这让一片白色的世界多了些色彩和层次感,看起来会感到舒服一些。“悠儿——悠儿——”山中的风更大了,树上的雪向下落着,空中飘舞的雪花向他的头上脸上横扫过来,有的落进脖子里,往衣服里钻。他向左手哈一口气,把右手里的包袱倒一下手,再将已经有些麻木的右手放在嘴前哈一口热气。

      昨天晚上,他和老伴儿盘算了大半天,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不知前些天住在他们家的那几个革命同志此时在北大山里怎么样,最后二人决定,今天一早给同志们送包子去。这不,一大早李大爷就冒着风雪进山了。

      说是包子,其实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水饺。它是指下到开水里煮熟的水饺,而不是用蒸笼蒸出来的大包子。那时候,这里蒸的大包子是地瓜粉的,也不叫大包子,而是叫烫面。日伪军最近一直在不断地扫荡,就算是有什么好东西也早被他们搜刮干净了。部队机关都转移到北大山里,部队在外线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李大爷和老伴儿合计了大半个晚上,最后扫扫缸底,才汇集起一点黑荞麦面。

      一大早,先起来举行“发纸马”,这是沂蒙山区新年第一天最重要的节日活动,表示对天地神衹和列祖列宗的感恩,期盼新的一年生活美满。举行完这一节俗仪式之后,赶紧倒上热水,就着咸菜疙瘩艰难地吞吃了两个野菜饼。家中没有一点儿肉,村里有做豆腐的,年前他们赊了一块,剁了一些白菜搅成馅。开始包荞麦面包子的时候,李大娘还强作笑颜地说:“素馅好,让同志们吃了,一年中素素净净的。”李大爷没接话,只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包子从开水锅里捞出来后,简单摊晾一下,就赶紧装在一个黑瓦盆里,上面盖上小盖子,用干净的包袱把四个角系起来,李大爷提起包袱就冒着风雪往山里走去。

      地上的雪越来越厚,李大爷步子也越迈越小,拔出这条腿尽力往前甩,可是后面还陷在雪中的另一条腿却很难拔出来再跟上去,这样步子就怎么也迈不大了。他心里急,大过年的怎么也得让同志们吃上热乎乎的包子啊。李大爷的喘气声越来越急促,身上冒出一层汗,脸和手已不是刚出来时那么冷了。

      走在山中,随着簌簌的落雪声,树上偶尔也会有一坨积雪“扑腾”一下掉下来,这些声音让四周显得更加寂静。

      李大爷直奔牛角洞,平时拾柴火放牛羊多次去过那里,李大爷很熟悉这个洞的位置。同志们住在家里的时候,几次听到那位小巧的女同志玉华说起这个洞,说那是一个藏人的理想之地,不仅山下的情况能一目了然,而且也便于自身掩护和转移。越往上,山坡越陡峭,有些地方需要踩着石头才能过去,可石头上的雪被脚一踩就会变得既硬又光滑,一不小心,整个人就可能会滑下去,好在李大爷有丰富的经验。快要到洞口时,他踩的一块石头滑动起来,在就要倒地的一刹那间,他把包袱尽量举在额前,护住了手中包袱以及里面的瓦盆,身体快速滑了下去,好在后面一块大石头挡住了他。停了下来,他的脸被树枝拉了几道口子,左肘火辣辣地疼,也不知哪个伤口向外渗出血点,疼得他嘴里“吸溜吸溜”的,可是看到包袱和瓦盆没有事儿,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谁?”洞中发现来人又往前走,拉动着枪栓喝问。李大爷已经听出了是谁,就大声喊着:“刘主任,是我啊,我来给同志们送包子!”

      同志们认出了是李大爷,纷纷跑出山洞将他拉进洞里。有为他扑打身上落雪的,也有要为他涂抹包扎伤口的。他使劲挣脱着说:“别别别,你们赶紧吃包子,要不就凉透了。”同志们说:“李大爷,你过来一起吃吧。”他使劲摆手说:“不不不,大过年的,俺在家里吃过了,吃了两大碗呢。”

      大家围在一起,敞开包袱,用从树上折下的树枝当筷子,夹着盆中的包子,放到嘴中一咬,“咯嘣”一声,原来,包子已经冻住了,哪里还有一丝热乎气。“都怪俺,都怪俺,走得太慢……”李大爷看到这种情况,不断地自责着。

      玉华走过来,笑呵呵地说:“李大爷,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饺子……包子了!”同志们听了,附和着说:“是啊,是啊。”不一会儿,包子就被全部消灭光了。

      后来,这些同志分散到四方,一旦碰面谈起在沂蒙山的工作和战斗,都会说起李大爷的荞麦面包子。回来看望老房东的时候,开口总是说:“永远忘不了您那年春节送的那顿包子,那包子真好吃啊。”

      1.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段,对李大爷快要到洞口时倒地的一刹那间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B. 小说多处运用了插叙,如日伪军扫荡、牛角洞藏人便利、同志们离开沂蒙山分散到四方等情节,丰富了小说内容,不可缺少。

      C. 小说选材典型而集中,线索十分明确,主要是围绕“包子”叙写包包子、送包子、吃包子及后来的忆包子等一系列事件。

      D. 小说对沂蒙山区过年时“发纸马”节俗仪式的叙述,使文章富有较为浓郁的地方风俗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答案】B 

      【解析】B“小说多处运用了插叙,如……同志们离开沂蒙山分散到四方”错误。“同志们离开沂蒙山分散到四方”位于文章结尾,属于补叙。插叙和补叙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可删,一个不可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小题。(山东省胶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统一质量检测)

      水 莲

      侯发山

      常言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

      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

      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淮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

      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

      水莲忍俊不禁。

      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这年头,不得不防。

      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

      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

      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

      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

      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

      “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

      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

      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

      “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

      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

      “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

      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

      “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年7月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19.5万,闸口开闸76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

      (有删改)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

      B.文章使用反衬的手法,先写水莲之前几个男友都因爸妈意见不合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她爸妈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衬托出治河的优秀。

      C.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节发展,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D.文章正文结尾对水莲的描写,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前文对荷塘的描写,在直接写出水莲美丽的外表的同时,衬托其心灵之美,升华了文章主旨。

      【答案】B

      【解析】B.“使用反衬的手法”说法错误,文章是通过正面介绍治河的个人条件和家庭条件来体现治河的优秀的,并没有使用反衬的手法。故B项错误。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新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1)
下一篇:2022年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指: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客观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