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200  2022-04-14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三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三导学案设计
2022高考二轮复习课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第一课时(梳理篇)

【教学目标】

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一、导语。

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

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也像是我们永远

精神家园,温暖而博大,学会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犹如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二、表达技巧术语及含义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对偶、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设问、反问等。

3.表现手法:远近上下关系、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烘托、用典、渲染、对比/对照、衬托/反衬(乐景衬哀情)、联想与想象。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三、答题模板

 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四、典题赏析 

[典例1] (2019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

题干已经明确“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说明本题考查的是表达技巧。

情感表达 诗歌情感分析主要借助意象来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诗句的思想感情。颈联写“雨结”“渔乡”“风传”“雁夜”等意象表达出作者孤高的人物形象。

结构安排 从诗文结构来看,颈联一般来说是抒情较多,文中看似写景,实则写情,多婉转、含蓄之意。

第二步:找依据

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典例2] (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9658; 第一步:审题干,定方向

题干已经明确“对比手法”,说明本题考查的是表达技巧。

9658; 第二步:据要点,找对应

语句 形象特点

首句中的终年与寸诚,用时间之长与寸心对比 决心之坚

三四句的山石细与海波平,用细石与大海对比 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

五六句的功难见与命已轻,用任务重、功业难成与生命有限对比 精卫不能实现抱负的命运之悲

[参考答案]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第二课时(练习篇)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玉案用辛稼轩元夕韵

刘辰翁

雪销未尽残梅树。又风送、黄昏雨。长记小红楼畔路。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海上传柑梦中去[注]。今夜上元何处度。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注] 临安被占,宋幼主赵昺遁湖广,后至崖山,崖山临海,故称“海上”。宋朝正月十五有贵戚宫人赠黄柑的习俗。可惜南宋覆灭,传柑一事只如一梦而去了。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二句从眼前的景象着笔,残雪未尽,梅花凋残,黄昏风雨,春寒料峭,尽显凄凉。

B.“杵歌串串,鼓声叠叠”是对偶句,极写昔日元宵节歌舞不绝,热闹喧腾的景象。

C.下片首句宕开一笔,描写自己漂泊天涯的境遇,抒发国破家亡、无以寄身的凄惨愁绪。

D.词的末尾运用设问,再以景作答,直抒胸臆,强化了词人的凄凉与孤独之感。

(2)请结合全词分析下片中“梦中去”在结构与情感上的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心寺①

柴 望

寺比金焦②彻夜开,一山恰似小蓬莱。

塔分两岸波中影,潮长三门石③上苔。

遗老为言前日事,上皇曾渡此江来。

中流滚滚英雄恨,输与高僧入定回。

[注] ①作者在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②金焦:指金山、焦山,原是南宋的江防要地。③三门:寺院大门,也称山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二句写此处的小山,像海中的小蓬莱一样,“安然”立在江中。

B.第三句先写塔,塔势平分着沉浸在江心的山影,周围环境一片静透。

C.第四句再写潮水,潮涨时,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景象极为壮观。


展开全文阅读
D.第六句是虚写,写遗老们谈论起往日上皇曾经避兵此地,渡过此江。

(2)全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请结合诗句对这一手法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东吴生相遇

韦 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注]平。

[注] 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和东吴生流离失所,表达了沦落天涯的感伤之情。

B.颔联写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消愁,表达了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

C.颈联写出诗人对身处陋巷贫苦生活的不满和对权贵豪门奢华生活的期盼。

D.尾联用自嘲的口吻写趁未衰之年应满怀信心,期望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2)诗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1)解析:D [D项,“直抒胸臆”分析错误,词的末尾是以景作答,因此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而不是直抒胸臆。注意,下片开头没有顺着上片的回忆来写,而直接写现在的境遇,因此C项中“宕开一笔”分析正确。]

(2)答案: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梦中去”三字承接上面所写过去都城临安元宵节的热闹与繁华,启示下文对如今元宵节境况的描写,由昔而今、由梦境到现实。

②情感上,反衬对比。过去元宵节的盛大场面只成回忆,宛如梦境,而现在国破家亡,自己漂泊天涯,反衬出今年元宵节的凄凉,既写出了词人对往日元宵节的眷恋和对故国的缅怀与痛悼,也表达了丧乱之苦和亡国之痛。

2.

(1)解析:C [“景象极为壮观”错,山门石上的苔痕也浸在水中,可见此处的荒寂。]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的赏析。题干中说“全诗运笔委婉,多用暗示手法”,可从用典、象征、借景抒情等角度分析。结合诗下面的注释“作者在宋亡国以后不久所作”来把握情感。如“金焦”句暗示江防不再存在,南宋曾经的江防要地,而今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遗老”句暗示亡国之恨。从遗老口中,谈论起上皇,暗示复国的希望已很渺茫。“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江水东流,浸沉过英雄的泪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表明国事已无可挽回。

答案:①“金焦”句暗示江防不复存在,南宋曾经的江防要地,而今彻夜开放,江防不复存在。②“遗老”句暗示亡国之恨。从遗老口中,谈论起上皇,暗示复国的希望已很渺茫。③“输与”句暗示国运难回,江水东流,浸沉过英雄的泪水,而今只能使高僧增加些难忘的哀思,表明国事已无可挽回。

3.

(1)解析:C [C项“不满”“期盼”错,应为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现状。]

(2)答案:①颈联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②将“泪满缨”与“开口笑”对比,表现了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但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  

侯晓旭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三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高三导学案设计 2022高考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高考二轮复习课:小说主题专练
下一篇:2022高考二轮复习课学案:小说环境描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