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447  2022-04-21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资料: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方法

      2、理解并能阐述人物作用

      【专题思想】

      近年高考天津卷并未出现小说鉴赏,但是不代表不考,还是要做相应准备。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因此,对小说的考查,命题人自然会在分析形象这一角度设置题目。主要是概括形象,理解和鉴赏塑造形象的作用。

      【自主学习】

      一、明确知识与技能储备:

      1、小说阅读关于形象的命题方式

      (1)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

      (2)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和阐述塑造人物的手法

      (4)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5)事物形象的作用

      2、主要注意的人物形象特征的要素

      外在特征:身份、社会地位、生活经历

      内在特征:性格(乖巧、温柔、暴躁、友善、矜持。。。。)、气质(优雅、傲慢、冷峻、忧郁。。。)、心理(紧张、放松、激动、焦虑、压抑。。。)等

      3、关于形象的概括的入手角度

      (1)正面刻画塑造: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

      (2)侧面刻画塑造: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3)借助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表现人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个人涵养、教养等因素,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4)借助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5)把人物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人物的个性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一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鲜明的“个性”,还要看他是否有典型时代广泛的“共性”。

      【提示】最后一条侧重于共性方面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最好是采用集中角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练习题】

      一、教材内有关作品回顾

      《祝福》中鲁四老爷的性格如何?这和他的社会地位、受教育情况有何关系?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性格如何?这和贾府的政治生态环境有何关系?

      (以上答案从略)

      二、阅读小说完成两个题目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展开全文阅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1、简述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官员怎样的形象?

      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参考答案】

      1、塑造了一批贪图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思想保守僵化、畏惧责任的昏庸官员形象。

      2、①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们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

      ②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

      ③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基本能力。

      “中国的脊梁”是从古以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结合小说内容可知,“中国的脊梁”指的是大禹及跟随大禹的黑瘦的乞丐似的,像铁铸的一样的随员。关于塑造他们形象的段落是第二、三、五、六段、最后一段及大禹同大员的对话。

      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考查的是小说塑造大禹及随员等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以及侧面描写、白描、工笔等。第二段“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第三段“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第五段“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第六段“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都运用了外貌描写,展现出他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无私无畏的精神,同时体现了治水的艰难困苦过程。

      综合文中大禹同大员们的对话,语句大都简短干练,大禹对官员们无谓的询问和荒谬的建议都置之不理。刚入门时的“什么?——看明白”及询问治水效果,内容简短,但富有威严,展现出他朴素、沉着和威严的性格特点。禹“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因此提出“导”的治水方略。他面对大员们以老大人施压,仍不畏人言,体现出他坚定、务实和富有远见卓识的品格。

      运用对比手法,将大禹同大员们的穿着打扮、动作表情、治水观点进行对比,体现出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人物的有关作用问题

      (1)主要人物:塑造典型形象,表达主旨即,揭示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折射人类普遍心理。

      (2)次要人物:线索人物:贯穿全文(讲述者、见证人、矛盾冲突推动者等)

      陪衬人物:陪衬主要人物,衬托其形象;同主要人物一起推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的参与者。

      2、事物形象有关作用问题

      有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1)衬托环境

      (2)线索,推动情节,让作品结构严谨

      (3)具有象征意义(主题)

      (4)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展开余文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展开余文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3.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一、1、解析:小说中“我”是讲述者,由我的所见所闻贯穿整个小说,因此“我”是线索人物,但不是主要被塑造者。

      (1)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2、解析:抓住人物动作和语言描写,注意细节刻画。

      (2)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

      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二、1.B 解析: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故选B。

      2.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3.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苗圃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性特别明显,解答此题,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本文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如此美好休闲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的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么样了”韵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侯晓旭

标签: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新
附件: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资料:小说语言特色题型专练
下一篇: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资料:小说情节的概括方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