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复习指导
阅读:90 2022-04-25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山东新高考I卷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复习资料:把握思想情感
【学习目标】
一、把握古代诗歌阅读“把握思想情感”的要求和题型。
二、典题训练,提高学生完成古代诗歌阅读“把握思想情感”的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一般会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近年考查涉及的有:
1.形象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作者的形象、诗歌描写对象的形象特征(或作用)、景物画面特征等的鉴赏能力。如2020年天津卷“‘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020年全国Ⅲ卷“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等。
2.语言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词语的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与作用、句子的艺术效果(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语言风格等的鉴赏能力。如2021年全国乙卷“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2020年天津卷“‘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2019年全国Ⅲ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等。
3.表达技巧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句式特点等的鉴赏能力。如2021年全国乙卷“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2020年新高考Ⅰ卷“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019年全国Ⅱ卷“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等。
4.思想情感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中体现出的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2020年全国Ⅰ卷、全国Ⅱ卷、江苏卷对此方面都有所考查。
但综观多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频率比较高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把握和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在诗歌鉴赏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答题时如何做好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对提高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得分至关重要。
【自主学习】
一、如何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一)看标题,辨题材,定方向
诗词的标题往往会隐含某些信息,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判断诗词的题材类别(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咏史怀古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托物言志诗等),从而初步判断诗词的情感方向。如2017年全国Ⅱ卷《送子由使契丹》,这是一首送别怀人诗,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这类诗歌通常抒发的情感是对友人的思念牵挂、安慰勉励,借友人表达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悟,等等。该诗的作者是苏轼,联系北宋与契丹的关系、所送之人与作者的关系,不难推知诗歌的情感。再如2017年全国Ⅰ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礼部贡院”交代了地点,也暗示了作者身份;“阅进士就试”交代了诗歌所写的主要事件,据此可以看出诗歌要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作为监考官的作者,看考生考试时的愉悦之情。
(二)看作者、注释,定基调
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及情感基调。有一些高考试题会出现序文,这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些序文或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对理解诗词思想内容至关重要,鉴赏时不能忽视。同样,作品的注释对作品的理解也会起到关键作用,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它们有的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甚至还可能暗示题目答案。作为高考试题,如果注释对诗词的解读没有帮助,那么它就不会出现在试卷中。
(三)看关键词,定内容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是指情感词、意象词、修饰词。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诗词的情感内容。①情感词,指能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如2020年全国Ⅰ卷“不怕江花不满枝”中“不怕”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展望。②意象词,指诗词中表示意象的词语,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表明诗词的情感态度。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体现的情调、表现出的意义和作用,就能准确领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2019年浙江卷“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中的“竹”“书”等意象,表明主人品味高雅;2019年全国Ⅱ卷“吹木风传雁夜魂”中“雁”这一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取得功名的渴望。③修饰词,指对诗词中的意象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语。找到这些词语,对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无边”,给我们营造了阔大雄浑的意境;2020年全国Ⅱ卷“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中的“岂”“独”二字,强调了作者对“史书”的态度,认为史书不过是故纸堆,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2019年天津卷“我生苦飘零”中的“苦”字,写出了作者飘零他乡的哀痛。
(四)看关键句,定情感
诗词中的关键句是指诗词中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句子。如诗词中作者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使用某些典故的句子,等等。通过对诗词的分析,结合对这些关键句的理解,就可以确定诗词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如2019年全国Ⅱ卷《投长沙裴侍郎》的后三联,特别是“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一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2019年江苏卷“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坚持做实事、不计较功名的人生态度。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总之,只要“四看”诗词,条分缕析,就能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进而做到鉴赏评价。
二、典题1 (2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
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展开全文阅读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答案 B
【解析】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理解错误。“把君诗过日”的“过日”是典故,《南史》记载,隋文帝使后主节饮,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把君诗过日”是说在这样艰难的世道中,年老多病的“我”靠着读郑炼诗以度时日。但“此别”后可能就没有友人的诗篇相伴了。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诗人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典题2](2019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答案】 C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答案】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合作学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结合“杨柳”“客”分析可知,抒发思乡之情;“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结合注释“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分析可知,抒发哀悼之痛。“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华发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是太艰难了,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答案】 ①思乡之愁。首联诗人以杨柳喻乡思,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愁绪。②哀悼之痛。颔联写诗人寒食扫墓,思念已故的亲人,悲痛万分。③早衰之叹。颈联写世事艰难,华发已生,朱颜早凋,发出早衰的深沉感叹。④为官之苦。尾联写诗人虽身居官位,却没有享受到“轩冕之乐”,表现出了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从军行
(唐)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这首诗展示了戍边将士哪些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诗中找出直接写戍边将士的诗句以及有关“人、事、景、物、理”的词语,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答案】 (1)奋勇争先,征战沙漠,不辞艰辛;(2)生擒敌酋,“系名王颈”,英勇善战;(3)忠君爱国,以胜利“报天子”。
3、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 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词人自己。
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词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阳台除夜
(宋)韩疁
频听银签①,重燃绛蜡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③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展开余文
【注】 ①银签:更漏,计时工具。②绛蜡:红蜡烛。③恣:随意,无拘束。
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除夕夜守岁,引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年老体衰的伤感,“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便是明证;“多谢梅花,伴我微吟”,初开的梅花给了作者些许安慰;“邻娃已试春妆了”引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作者认识到应当趁精力尚未全衰去感受大好春光的昂扬情感,正是“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
刘禹锡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 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②桧:一种常绿乔木。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分析诗人感情时要考虑到诗歌的题材特点。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是写古桧现在与禅客为伴,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写现在的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高耸于寺瓦之上。这两联表达了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当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是写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答题时,不能只答情感,而丢了分析。答出具体抒发了什么情感后,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向往。谢寺前的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同时,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当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
【应用学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来喜欢你?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
C.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D.这首词中,作者寄情山水,与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轻松愉快。
【解析】 D项“心情轻松愉快”错误。
【答案】 D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词人辛弃疾的资料;然后阅读诗歌,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答案】 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初到黄州
苏 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 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予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解析】 “是夸张愤怼之语”错,苏轼贬谪黄州,所领官衔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且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之
罪人。故诗人以逐客自命,乃是自我宽慰,略带牢骚,并非夸张愤怼之语。
【答案】 B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难言的伤感。开篇两句诗人回顾人生道路,“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则自伤。初到黄州的喜悦。诗人初到黄州,看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包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苦中作乐,乐观旷达。尾联既有自嘲,也有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刻画了诗人被贬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绪,深刻地表明诗人无论遭受多大打击和迫害,决不向命运低头,更不为此摇尾乞怜,始终保持旷达的情怀,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侯晓旭
标签:
高考复习指导
高三高考复习指导
2022年山
附件: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22年山东新高考I卷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复习资料:鉴赏评价类
下一篇:
2022年山东新高考I卷文言文阅读二轮专题复习资料:联系文本,强化语境意识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